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重阳节干什么一览

发布时间:2023-12-19 17:45:14 admin 阅读:59

导读一、重阳节是干什么的啊?应该吃什么?为什么不放假? 1、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2、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
一、重阳节是干什么的啊?应该吃什么?为什么不放假?

1、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2、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3、重阳节还不是法定假,所以不放假。

二、重阳节到底是干什么的?

1、我们每一年都会过重阳节,在这一年给家里的老人送去祝福,可是重阳节真的只是用来孝敬长辈的吗?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重阳节(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重阳节又有哪些习俗呢?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3、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4、登高、插茱萸都是为了辟邪气。

5、重阳节的精髓、敬祖、敬老、孝道、感恩敬祖——重阳是中国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6、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7、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

8、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9、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也不要忘了重阳节,要感恩先辈。

三、重阳节是干什么的

1、重阳节是用来纪念先祖,孝敬老人的节日。

2、重阳节的习俗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3、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4、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5、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6、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7、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9、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10、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饮宴祈寿等习俗。

11、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四、重阳节是干什么的?

1、重阳节是在过什么?2015-10-21055 来源、学习经典   重阳节是在过什么?  重阳节,早在战国已然形成,直到唐代走入民间,是固定在农历九月初九的一个传统佳节。

2、根据《周易》的理论,“六”为阴数,“九”为阳数,所以九月就是九又重阳数相重的日子,这才有了“重阳节”的名称由来,也称“重九节”。

3、祭祖节  重阳节几乎是处在年尾时段最后一个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由此也可看出重阳节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4、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因为必须要依靠前人总结的教训、祖先遗留的智慧来宽销耕织种植,由此,就形成了一种祖先崇拜的文化心理。

5、中国古人,对于先祖的无限敬重、对于祭祀的高度重视,都由此文明根源而来。

6、既然祭祖是如此重要,那么,重阳节能被列入“四大祭祖节日”之就可见这个节日的地位之高、分量之重。

7、因此,重阳节的第一个节日主题,就是“祭祖节”,这是一个游子风尘归来、全族祭奠先人的节日。

8、从而我们才看到有关重阳节最著名的那首唐诗,诗行里传达的是这样一种情感基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9、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0、九月初宗族亲人都在故乡从事着重阳节的风俗活动,唯有王维一人独在异乡、独自寂寥,他才分外怀念故土乡亲,怀念手足兄弟。

11、登高节  这首诗中,同时还提及到了重阳节的第二个节日主题,就是“登高节”。

12、在古代,每逢九月初都要举家登高望远。

13、望远,当然是为了观赏美景,观赏漫长的寒冬到来之前、最后的一瞬绚丽秋景。

14、而登高,传说是为了避灾,因为有民间故事讲到,古时曾有一家人在九月九佩戴茱萸登山,回来后发现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远走的家人无恙,——虽然这是个遥远的故事,但是流传到风俗习惯里,上至帝后、下至民间,都会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

15、如今游览北京故宫,还能在御花园里看见一座太湖石造成的人工假山“堆秀山”,山上建有一座“御景亭”,是整个御花园的制高点。

16、这处所在,就是每年重阳节皇帝率领后妃登高远眺的地方,虽然不能轻易出宫,但是宫廷也要与民间保持同步的节日礼俗。

17、与王维那首家喻户晓的唐诗意思完全一致的,还有卢照邻的一首、《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18、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19、九九重阳登山远眺,望穿秋水归乡不得,只好独在他乡饮一杯菊花酒,天空划过秋雁悲鸣,似在啼唱两地不能同聚的伤怀。

20、诗中向往的登山场景、悲叹的遗憾感受,与王维诗是一模一样的,然而此诗更为雅致的对仗诗句“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却不如更为口语化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传唱更广,这就体现了文化在大众传播层面的通俗化需求。

21、由此看来,嫌如作诗时候最讲究语言通俗易懂、要让目不识丁的老妪都能听懂诗句的白居易,一定是最懂得传播学的人。

22、重阳节登高望远的风俗,要举家出游、倾室而出,就如同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也是要全家出游,外出踏春。

23、如果说,三月三的春游,是在蛰伏了漫长一冬之后,于天清地朗的暮春之日,舒活筋骨,迎春“踏青”。

24、那么,九月九的秋游,就是在进入一季冬藏之前,于秋高气爽的暮秋之时,健身祛病,登山“辞青”。

25、全家人要同在春天迎来新一年的希望、释放活力,全族人也要都在秋季送走这一年的病邪、告别青翠。

26、这也是诗人苦闷不能归家与族亲共同完成这一节日使命的心理原因。

27、其实,重阳节的登高望远,既是一种文体活动,也有一种哲学意味。

28、在一年秋暮之时登高望远,看似是将金色秋季的丰收景色尽收眼底,实则是将一年拼搏即将行至尾声的得失之间尽收眼底。

29、在四季中第三个季节里的最后一个月份、在一年里奋斗前进路上的最后一站停歇,回望来时路是收获多还是遗憾多、远眺未来路是要坚持还是要改进,这是年度奋进的最后一慎者游次调整机会、是生命里程的重要一次回眸停顿、是如同攀登路上的最后一座山亭驻足,来路有起有伏、前路再接再厉。

30、敬老节  杜甫也有一首《登高》诗,虽没明说是重阳登山,但的确是秋末登台,他写尽了一种寥落老态的悲哀、《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4、如果不到行至暮年,活力无限、前途大好的中青年群体,确实很难了解沧桑老者那一份身体力不从心的叹息、生活希望沉沦的无奈,是像杜甫诗里描绘的那样,多病缠身,霜鬓苦颜,落叶声哀,登台步迟。

35、所以,重阳节的第三个主题意义就凸显了出来,重阳节,也是“敬老节”。

36、是数字中的最大数,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重阳,就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重阳节由此有着为老人祝寿吉祥、祝祷长寿安康的节日寓意。

37、形容人到晚年,最常见的就是李商隐的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以及他另外一句经典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还有刘禹锡诗里的老当益壮的一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38、夕阳散发余热,人间看重晚晴,桑榆晚景幸福,这都是非常美好而温暖的景象。

39、尊亲孝亲,该是任何家庭里永恒不改的话题。

40、敬老爱老,这是任何社会中体现文明的标度。

41、在人生暮年,心境不免走向苍凉,身体不免走向老态,生命不免走向衰落。

42、但是,依然可以有“夕阳无限好”的另外一种人生状态里的美,依然可以有“为霞尚满天”的另外一份璀璨光华绽放给人间,那是蓬勃朝阳不及的大器晚成,是正午日头不懂的成熟厚重。

43、处在一年秋尽、行至岁末的重阳,如同经过一天运转、行至暮时的夕阳,提醒着人们去关爱、去感谢、去敬重,那些经历一生奉献、行至晚年的老者。

44、菊花节  重阳节,落木萧萧下,群芳纷纷谢,此时只有菊花,盛放傲人骄姿,独揽天地秋意,所以,当中国文化中提起重阳的时候,就必与菊花紧密相连。

45、比如孟浩然唐诗里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友人把盏对菊、共话重阳。

46、而李清照的宋词写“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47、东篱把酒黄昏后。

48、有暗香盈袖。

4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冷孤节,一人挨过,她也要把酒菊花丛,愁饮菊花香。

50、所以,在独属于菊瓣长长的重阳深秋,菊花与重阳活动形影不离,重阳与菊香飘摇融为一体。

51、重阳,是一个赏菊的节日。

52、菊花,是属于重阳的主角。

53、因此重阳节的第四个节日主题,就是“菊花节”。

54、中国人爱重一种植物,绝不仅仅是贪图它的芳姿本身,而是看重植物承载的文化内涵,是爱那一层贴给了某种植物专属的文化标签。

55、比如“梅兰竹菊”四君子、爱梅,是爱它“寒梅傲雪”的“傲”骨。

56、爱兰,是爱它“空谷幽兰”的“幽”情。

57、爱竹,是爱它“咬定青山”的“坚”劲。

58、爱菊,是爱它“人淡如菊”的“淡”然。

59、1)  所以,菊花的第一个文化标签、人格属性,就是人淡如菊的君子之风。

60、如同元稹的唐诗说、《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61、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62、诗人将居所周边都种满菊花,在黄昏时分格外香舞金秋。

63、他说,不是我毫无理由地偏爱菊花这一种,而是因为,它是大自然的最后一丛收官之作啊,菊花是最后一捧盛放的芬芳。

64、菊花,不争于百花之前、礼让于春夏之后,正如是一位“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

65、人们重阳赏菊,是赏那一份高洁淡雅的君子风范。

66、“此花开尽更无花”,亦有一种先抑后扬、后来居上的稳中求胜,“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清静无为,有时候是一种更为智慧的“有为”。

67、中国古代为政讲究的“垂衣而治”、“无为而治”,正是这种道理。

68、2)  其实人们爱菊,皆从陶渊明爱菊而来。

69、在陶渊明的意象传递中,菊花,是一种隐逸出世的人格形象,是一种世外桃源的理想代表,是一种道法自然的天性象征。

70、所以他的《饮酒》诗里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归去来兮辞》里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菊花,是他远离功名利禄的远山、是他陶冶天然真性的田园。

71、因此,菊的第二重身份属性、人格标签,就是隐者之风,菊花,寄托着人们的一种出世情怀。

72、每个中国文人的人生,都是以儒家思想作为进阶指导,要“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担当起积极有为的入世情怀。

73、而每一个中国文人的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片桃花源是存放出世精神的沃土,是盛开在心田中独属于自我调养性情的后花园,在那里,他们也向往做一个无忧无虑、不理尘俗的隐士,可以自得其乐、可以抱朴怀素。

74、人生前方奋进有为、担当天下的入世情怀,与心灵后方清静无为、超越社会的出世精神,共同支撑起了中国人完整而丰富的文化人格,也协调平衡着中国人的得失进退,健康着中国人的心理构成。

75、3)  而菊花的第三重形象标签,就是王者之风。

76、这层意象,来自黄巢对菊花的描写、《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  我花开后百花杀。

77、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78、黄巢屡试不第、最终反唐称霸,这首落榜后的诗,就隐隐流露出了他此时的不甘心性和日后必当卷土出来的气势,可以说,这是一首属于黄巢本人的诗谶之作。

79、同样是叙述“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意思,元稹一介文人的笔调清淡,而黄巢的霸气十足称“我花开后百花杀”,就带着浓浓的凛然冷冽的气韵。

80、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一句,本来在描写满城都是金黄色的菊花,喻示金黄色的秋收,人们在重阳节经常会将菊花穿戴在身上,既应景好看又祛邪保健,但在黄巢眼中俯望而去,却像是金甲武士一样冲入长安、为我独尊。

81、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思路,也是由此诗句而来。

82、不提黄巢,单看菊花、独立秋霜,独对秋风,独占秋景,独舞秋阳,确实有一种霸气逼人的王者气劲!在寒秋时节里,唯有菊花孤清冷傲,王者形象,从来都是寂寞而出尘,从来都是孤独而无畏!  秋风瑟起,冷肃寒流。

83、唯菊凌霜,群芳残柔。

84、试问谁与,天命风流!  菊,是在秋阳残照里独揽了秋光的唯一一张名片,丛中已无其他芳菲的喧闹打扰,菊瓣带霜,清寂而傲然地为天地送上这一份红妆。

85、按捺一春的桃红柳绿、退让一夏的鸟语花香,是为了在盛秋寒阳独舞天下。

86、隐忍后的爆发,无人能挡。

87、秋风里,残阳下,红满天,金漫地,无人比肩,谁与争锋!  孤独是我一个人的狂欢,清冷而傲岸的姿态,永远都属于王者之风。

88、而重阳把盏、不语对菊的人,可能正是因为志存高远、静水流深,才独独钟爱菊的凛然凌霜。

五、重阳登高时会干什么

1、在中国,重阳节登高是常见的传统习俗之一。

2、在登高的同时,人们还会采摘菊花,赏菊、吃菊,称为“重阳赏菊”。

3、此外,还有祭祖、饮菊花酒等活动。

4、由于重阳节的时间恰逢菊花盛开的季节,菊花也成为重阳节不可或缺的象征。

5、重阳节登高时,人们一般会在登高的过程中吃重阳糕、插茱萸,饮菊花酒,以求辟邪驱瘟、祈求平安健康,同时也是一种锻炼身体、迎接秋季的传统习俗。

六、重阳节是做什么的?

1、亲亲,在中国,重阳节登高是常见的传统习俗之一。

七、重阳节是什么节日?都做什么?

1、久等了哈,重阳节又名老人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传统习俗有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所以,重阳节又叫重九节、赏菊节、登高节。

2、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就是赋予了尊老敬老的新习俗,而且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所以,重阳节又是敬老节、老人节。

3、一、传统节日节日时间: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4、因为是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相重复,所以古人把这一天称为“重九”。

5、又因为《易经》中把单数称为阳数,而9是最大的阳数,所以,“重九”又叫做“重阳”。

6、传统习俗: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是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7、节日来源:据南朝道士吴均的《续齐谐志》记载,东汉桓景随费长房游学数年,一日,费长房突然告诉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赶快回去,叫家人各做绛色的纱囊,囊中装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

8、”桓景日夜兼程赶回家,吩咐家人照此办理,才避免了灾祸。

9、从此,民间相沿成俗,而且传入帝王家。

10、明清时代,每逢重阳,皇帝还率领后妃,至万寿山登高。

11、重阳节的翌日叫“小重阳”,据《岁时杂记》:“都城士庶,多于重九后一日再集宴赏,号‘小重阳’。

12、”这是节日余兴。

13、茱萸是一种香草,据周处《风土记》记载,佩插茱萸的目的是祛邪避灾。

14、而饮菊花酒则是为了延年。

15、唐人有诗:“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16、”故重阳节又有“登高会”“茱萸会”“菊花会”等名称。

八、重阳节干什么

1、重阳节是用来纪念先祖,孝敬老人的节日。

2、重阳节的习俗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3、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4、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5、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6、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7、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9、重阳节名字由来、“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

10、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

11、“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元肇始,万象更新。

12、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13、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

14、九月初日与月皆逢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15、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16、”。

九、什么是重阳节 重阳节一般干什么事情

1、导读、什么是重阳节?重阳节一般干什么事情呢?农历九月初九一到,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别看这个节日没有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但是在传统节日中拥有重要地位。

2、下面和我一起去瞧瞧重阳节的简介和习俗吧。

3、什么是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4、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5、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6、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7、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8、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

9、此后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宫廷、民间都会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10、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都留下过关于重阳节的诗篇。

11、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12、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13、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14、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15、重阳节一般干什么事情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16、吃重阳糕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17、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18、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19、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20、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21、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22、饮菊花酒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23、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24、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25、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26、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27、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28、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29、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30、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31、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32、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33、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34、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35、重阳节禁忌不能说节日快乐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

36、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

37、因此,在原本有躲避凶邪寓意的节日里,说“节日快乐”似乎有些怪异,说上一句“身体健康”更为恰当。

38、忌房事少数地区有“重阳节忌同床”之说,他们认为九九重阳,重九是阳数的极限,过后便是阴数。

39、在这一天夫妻行房会使阴阳不调,容易引出其他祸患,不利后代繁衍生息。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手机银行怎么转账】手机银行转账怎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