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泥鳅养殖(泥鳅的养殖方法)

发布时间:2024-01-28 20:54:42 admin 阅读:59

导读一、怎么养泥鳅啊? 1、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邻近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被誉为“都市后花园”。 二、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巧(泥鳅的养殖技术知识) 1、池塘条件目...
一、怎么养泥鳅啊?

1、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邻近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被誉为“都市后花园”。

二、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巧(泥鳅的养殖技术知识)

1、池塘条件目前人工养殖泥鳅多用水泥池或三合*池进行养殖,池塘条件要求、面积以2-3亩为好,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等。

2、而且在池塘选址上要考虑排灌、交通、阳光、水质等环境因素。

3、清塘消毒池四周离岸边1厘米左右的位置可栽种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作遮荫用,对于水质培育也有好处。

4、苗种下塘前,用生石灰(150Kg/亩)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当池水呈绿色时,即可放入苗种。

5、鳅苗投放一般情况下,鳅苗的放养密度以800-1000尾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

6、注意,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7、饲料喂养刚下塘的泥鳅苗,只要适量投喂一些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

8、待到苗体长到1cm时,已经能够捕食水体中的小虫,这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

9、另外,冬季当水温低于10℃可不投喂,这时要适当降低池水深度,也可先放干池水后在池底铺一层稻草,以便泥鳅安全越冬。

10、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11、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12、科学捕获由于泥鳅个体小,具有钻泥的特性,所以捕获有一定难度。

13、根据泥鳅的其他特点,可采用以下三种捕获方法、一是冲水捕获,将捕获工具放在进水口,然后放水进池。

14、泥鳅受流水刺激,逆水上游,群集于进水口附近。

15、此时将预先设好的网具拉起,便可将泥鳅捕获。

16、二是诱捕法,即把煮熟的牛、羊骨头或炒制的米糠、麦麸等诱饵放在网具或鱼笼中,用其香味引来泥鳅。

17、三是干塘法冬季,水温降至15℃-12℃时,泥鳅就会钻入池塘底泥中,只能干塘捕获。

三、泥鳅的养殖技术

1、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2、那么,泥鳅应该怎么养呢?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泥鳅的养殖技术,快来学学吧。

3、泥鳅的生活习性  小型底层鱼类。

4、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

5、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

6、发各类小型动物为食。

7、为批产卵,繁殖期主要5~6月。

8、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

9、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

10、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11、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

12、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

13、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14、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15、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

16、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

17、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18、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

19、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

20、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21、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

22、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23、泥鳅的养殖方法  家庭养鳅  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摇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

24、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鳝、鲤鱼放在一起混养。

25、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

26、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

27、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

28、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29、专池养鳅  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

30、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辅泥土15~20厘米深。

31、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

32、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

33、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

34、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

35、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

36、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

37、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38、泥鳅的捕捞方法  由于泥鳅个体小,具有钻泥的特性,所以捕捉有一定难度。

39、根据泥鳅的其他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捕捞方法、食饵诱捕  把带有香味的米糠或其他适口的饵料置于网具内,待泥鳅诱刁觅食时,将网具适时提起而捕获。

40、也可以将诱饵装入鱼蒌或麻袋,放入水底,能使大量泥鳅进入蒌、袋之中,往往于傍晚放入,第二天清晨取出,能捕获一定数量的泥鳅。

41、干池捕捉  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以下,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

42、可采取排干池水捕捉。

43、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

44、冲水捕捞  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渔网,再从进水口放水,由于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从而聚集到进水口处,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使泥鳅被捕获。

四、泥鳅怎么养

1、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五、泥鳅怎么养

1、泥鳅的养殖方法、容器、饲料、氧气、水温。

2、容器、小泥鳅的体型并不是特别大,不过若是养殖的数量比较多,那么也需要大一些的容器。

3、养殖池中可以养殖的小泥鳅数量是比较多的。

4、家中的鱼缸也可以用来养殖小泥鳅,不过养殖的数量不应该特别多。

5、饲料、养殖小泥鳅时,还是需要给它们准备合适的饲料。

6、可以主要给它们吃动物饲料,动物的内脏、蚯蚓、黄粉虫、蚕蛹等都是比较常用的。

7、也可以给它们吃豆渣、玉米粉等。

8、氧气、泥鳅对于水中氧气的适应性不错,不过当它们年龄比较小时对氧气的适应性并不是特别好。

9、因此,在养殖时需尽量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必要时可以人工补充一些。

10、水温、养殖小泥鳅需要将水温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可以保持在10-30度,尽量别低于10度,也别高于30度。

11、阳光、养殖小泥鳅时,尽量不要有太强烈的光线,有强烈的直射光时需要适当遮挡一下。

六、泥鳅的养殖方法

1、场地、养殖泥鳅时,需要向池塘里喷洒生石灰进行消毒。

七、泥鳅如何养殖

1、施足基肥泥鳅的食性较杂,水体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苗种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粪均可),以繁殖饵料生物。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机肥10~15公斤。。

2、饲养方法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米糠、豆饼、豆渣、麦麸、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3、日常管理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大部分钻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此外,要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八、泥鳅的养殖方法?

1、苗种培育   池塘条件、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50~100平方米为宜,池深40~60厘米,池中开挖鱼溜,池埂池底夯实,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厘米淤泥层,池中投放浮萍,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

2、清塘培水、鳅苗下池前10天,用生石灰75~80公斤带水清塘消毒。

3、消毒后每亩施300~400公斤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厘米。

4、待水色变绿,透明度15~20厘米后,即可投放。

5、苗种放养、鳅苗出膜第2天便开口进食,饲养3~5天,体长7毫米左右,能自由平泳,可下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

6、鳅苗的放养密度以每亩8万~10万尾为宜。

7、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

8、饲养管理、刚下池的鳅苗,需培育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用50目标准筛过滤后,沿池边投喂,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饼等精饲料。

9、鳅苗体长达到1厘米时,可用煮熟的糠、麸、玉米粉、麦粉等植物性饲料,拌和剁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投喂,每日3~4次。

10、初期日投饲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8%~10%。

11、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肥料,可施鸡、鸭粪等有机肥,用编织袋装入浸于水中。

12、还可追施化肥,水温较低时可施硝酸铵,水温较高时可施尿素。

13、平时应做好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

14、当饲养1个多月,鳅苗体长3~4厘米,开始有钻泥习性时即可转入成鳅养殖。

15、成鳅养殖   池塘建设、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

16、土池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厘米的肥泥。

17、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

18、清池消毒与铺放秸草捆、放养前2周,每亩用80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3天后每亩施有机肥400公斤。

19、继而将干燥无霉的玉米秸、稻草等秸秆,用10号铁丝捆扎成直径40~50厘米的秸草捆,再用直径5~8厘米粗的木棒在扎好的秸草捆上捣几个眼,后用石块等作沉石,将秸草捆平行沉入池底,每亩放秸草捆15~20个,最后向池塘注水至80~130厘米。

20、投放鳅种、人工繁殖或捕捉的野生泥鳅皆可作种。

21、泥鳅种要求个体健壮,规格均匀。

22、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洗鳅种5~10分钟。

23、投放量,每亩5万~3万尾。

24、有条件的地方与鲤、鲫、鳙鱼等混养,投放比例、每投放50~100尾泥鳅种,投放混养鱼种1尾。

25、饲养管理、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增加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类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

26、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

27、投饲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28、水质管理应保持"浓、爽、活"。

29、若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或在水面浮头时,应立即停止施肥,注入新水。

30、夏秋高温季节,每隔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50%。

九、养殖泥鳅的方法

1、养殖泥鳅的方法如下、泥鳅应保持在24-27℃的最适水温范围内。

2、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故可用米糠、小麦、蝇蛆作饵料,一般一日三次。

3、摄食率通常由摄食量决定。

4、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机肥,但施肥时一定不能太频繁,池水要勤换,一般10-15天换一次。

5、钓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排干,采取抓大留小的方法,保证池中有一定数量的泥鳅苗,有利于后续的养殖和高产。

6、随着泥鳅品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至其适当深度,平时较浅,热天热时可加深,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容水环境。

7、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15℃,泥鳅的食量减少时,就可以捕捞了。

8、想要泥鳅长得好,就要注意饲料的投喂。

9、这样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喂食平台,方便观察。

10、养殖注意事项、注意池塘的水温。

11、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30。

12、如果天气很热,应该给池塘加水,这样可以降低温度。

13、水质应该正常,有点绿,能见度20cm左右。

14、如果发现水有点黑,可能是里面微生物太多了。

15、这个时候要注意调节水质。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ih5(ih5画图工具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