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3句大漠沙如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0-12 09:30:33 admin 阅读:59
大漠沙如雪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马诗》是李贺的组诗,总共二十三首,通过对马的相关历史故事的咏叹,表现了作者为国效力的远大抱负和热切愿望,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和慨叹。组诗从各个角度围绕中心展开,是一个整体,同时每首又可以独立成篇。这里所取是第五首,许多读本都选了这一首。
(2)、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3)、《马诗·大漠沙如雪》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五篇。
(4)、诗人沉吟片刻,吐出几个沉重的字眼:“在这样的现实里,只有耐心等待,”
(5)、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6)、开头两句展现了一幅北国疆场的画面。平沙万里,犹如一片皑皑白雪;起伏连绵的燕山山脉上空,一弯明月,好像高悬一把锋利的吴钩。有人解释说,这两句前一句写白天,后一句写夜晚。也有人解释说,这两句都写夜晚景色,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射之下更像铺了一层皑皑白雪。两种解释都可以,总之这两句描写了北国疆场寒冷肃杀的秋冬景象。第一句极目千里,辽阔浩瀚,白沙如雪,给人带来苍凉战场的感觉;第二句苍茫夜空高悬一弯明月,背景的映衬极为提神;而这一弯明月,诗人又用兵器吴钩来比喻,有力地渲染了一股肃杀的气氛。一个平庸的人,对此景象往往恐惧畏缩;而有志报国的青年人,对此景象,会立即热血沸腾,想到战斗,想到建功立业,想到这里恰是英雄用武之地。开头的景物描写,作用是引出下文,这在写作上叫做“兴”,“起兴”。
(7)、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8)、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9)、何当:什么时候。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10)、“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11)、我国历史上称“桓公”的有好几个,就是称“齐桓公”的也有两个:春秋齐桓公和战国齐桓公。春秋齐桓公姜小白,以管仲为相,实行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然后南征北讨,“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战国齐桓公田午也很有作为,他创办的“稷下学宫”是全世界第一个官办高等学府,成为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前一个是武的,后一个是文的,李贺说的这一个应该是武的。
(12)、如果你有好的乐曲,深深触动到你灵魂的乐曲,请推荐给我。或者,你写了一篇得意的音乐欣赏文章,欢迎投稿!
(13)、诗人听了马的诉说,心中一动,立即想起了自己,想起自己长期的闷闷不乐。于是一拍马的头:“伙计我俩怎么想到一块去了?”
(1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高度自信。
(15)、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16)、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联系背景,即可知此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17)、李贺是唐代宗室的后代,曾想过建功立业,但终生怀才不遇,在政治上备受压抑。所以,他常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悲愤,这就成了李贺诗歌的一项重要内容。《马诗》共二十三首,这一组诗的中心内容:或咏名马品质的非凡,或赞骏足矫捷、堪戮力沙场,或叹宝驹失主、流落风尘等等,咏的虽是马,却表现了英才异士的雄心和壮志,及其不遇的慨叹和不平。“马诗二十三首,首首寓意,然未始不是一气盘旋。分合观之无往不可。”(姚文燮《昌谷集注》)从总体上看,《马诗》有一个中心思想是通过咏马、赞马、慨马,借以表现志士的奇材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慨叹和愤懑。分而观之,则各有侧重。这首《马诗》是李贺的一组著名咏物诗。古人咏物多是为了述志。咏物即是一种自成一格的抒情诗,如骆宾王笔下的蝉,杜甫笔下的鹰,都是借物抒情。李贺咏马也是借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里选的是是其中第五首。这首诗重在借马抒发诗人的远大抱负。
(18)、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19)、唐代诗人李贺曾写过一组诗作《马诗二十三首》。其中第五首中有一句:“大漠沙如雪”,请问它的下一句是什么?
(20)、“大漠”,边疆浩瀚无边的广大沙漠,正是为立志报国的血性男儿提供的用武之地。“沙如雪”是写沙漠月夜之景,以“雪”状“沙”,给人以清冷透寒的感觉,暗示疆场环境之险恶。“燕山”是这两句实景的背景,暗指汉代大将军窦宪,追逐匈奴,然后登上高高的燕然山,刻石记功,胜利而归。“月似钩”,以“钩”状“月”,隐含一股杀气,“燕山月似钩”这与李贺自己的《南园》“晓月当帘挂玉弓”合看,“钩”和“玉弓”都是武器,钩是一种弯刀。诗人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含有杜甫所说的“时时思战斗”的情绪。这也与梁简文帝《乌栖曲》“浮云似帐月似钩”同出一辙,“浮云”成了战斗时使用的“帐篷”,“月似钩”就一字不差。这两句,比喻新奇,文字简洁,是千古绝句。这两句既是月夜景色,也是疆场环境,正是这样一种广袤辽阔而苍凉的战场,吸引着马,马期待什么呢?这就引出了下文。
2、大漠沙如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出自马诗二十三首·其作者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2)、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3)、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4)、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5)、诗人和马的目光交织在一起,脸上尽是惺惺相惜的神情。
(6)、这一天,李贺迈着沉重的步子在小路上来回踱着。连日来,他似乎有满腹的心事。忽然那马一声长鸣,在马厩里转起圈子来。李贺奇怪地走上前去,轻轻地抚摸着马的头。马也平静下来,用舌头舔着李贺的手。马突然开口讲话了:“尊敬的诗人,我心中一直闷得慌,很想跟你聊聊。”
(7)、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8)、微友临走记得右下角点个在右上角点分享,那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传递美好,手留余香!
(9)、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10)、李贺(790—816),中唐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附近)人。家世属于唐朝皇室,但系远支,早已衰落。他才高八斗,聪明过人,但嫉妒他的人诋毁说,他的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应避家讳,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大文豪韩愈写了《讳辨》为李贺辩护,文中有这样的句子:“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层层辩驳,犀利有力,但是阻遏不了汹汹时论,李贺终身仕途偃蹇,只当到奉礼郎,就是在朝会祭祀时充任司仪或导引侍者。蛰居家乡昌谷南园,悲愤塞胸,生活困顿,多病早衰,死时才27岁。他的诗作善于熔铸词彩,诗境新奇瑰丽,想象丰富,独树一帜,被称为“李长吉体”,他本人也被称为“诗鬼”(与“诗仙”、“诗圣”、“诗佛”、“诗奴”等并称)。据传毛泽东喜欢的“诗中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就有他一个。
(11)、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12)、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1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沟。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4)、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15)、一匹思战的骏马,大漠和燕山明明是它“英雄用武之地”,而且“快走踏清秋”又正是表达了英雄用武的快意,那么,在前后诗句之间,突然插进来“何当金络脑”的设问句,是什么意思呢?从显而易见的逻辑来看,“英雄”与“用武之地”之间需要一个“连接”,一个“条件”,一个“机遇”。如果没有赏识,没有重用,“英雄”就不能“用武”。而现在,诗人以“何当”组成设问句,强烈传达出落寞之感和企盼之意,无异于战马的一声嘶鸣,甚至是一声哀鸣。
(16)、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17)、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18)、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19)、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20)、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3、大漠沙如雪全诗
(1)、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2)、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3)、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而诗的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4)、马于是慢慢地讲下去:“我从小就不甘寂寞,既然老天爷塑造了我这匹日行千里的骏马,我就想驰骋沙场,纵横万里。可是,我的主人却对我不闻不问,把我关在家中,只当我是一匹平庸的凡马。”说到这里,马露出了委屈、痛楚、不平的神情。接着好象在叙述一件往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独自对着天上的月亮痴痴地发呆。我常想起边疆沙场,那真是广袤的天地呵。绵延耸立的燕然山的山巅,挂着一弯明月;宽阔无垠的大沙漠上,在月光下好象覆盖着一层白皑皑的霜雪。多美!那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好地方。唉!不知何时才能佩上金灿灿的络脑,在秋高气爽的沙场上驰骋呢?”
(5)、马咬了咬牙,恨恨地叹了口气:“等待,等待,等到何时?!”
(6)、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7)、邻村庄园主的马厩里,有一匹身材高大的马,全身雪白,看起来很可爱。李贺每回都要多看它几眼。马每当看到李贺时,总是摇头摆尾,高声嘶鸣,显出十分亲热的神态。
(8)、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浩瀚的沙漠,莽莽黄沙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茫茫白雪;燕山山头的月亮,弯弯的像吴钩一样,激发人们的战斗豪情。
(10)、如果陷入对于桓公的历史考证,可能会产生对于诗人的疑问和误解。
(11)、这样的解说对我们联系历史事实理解诗人的思想,是有帮助的。不过我以为,在我们对李贺的时政敏感性没有足够考察的情况下,宽泛一些理解可能更好,不至于把他打扮成总是正确的政治家和精明的时评家。比如《马诗》其十四:
(12)、第二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写边塞壮阔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一片富有特征的边疆战场景色:平沙万里,在月色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北地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高山、大漠本来是十分雄浑的,可是诗人在画面上以凄冷的月色、白雪这样的冷色调涂抹上去,就显得苍莽而带着苦寒意了,在一般人眼里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志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李贺诗句表现的正是这种感觉。
(13)、李贺回到家中,提笔录下了这匹骏马的诉说——《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4)、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钩:古代兵器。
(15)、前面提到此诗是采用寓言形式,所以潘百齐编成鉴赏型寓言,附在下面。
(16)、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17)、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别有意味。
(18)、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19)、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20)、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意思
(1)、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2)、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3)、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6)、很明显,这是一首借马述志的诗。李贺就是马,马就是李贺。
(7)、何当:什么时候。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8)、此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运用比兴手法。诗表面看来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这就是比体。诗人的类似诗作有《南园》(第五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都是写诗人自己有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立功疆场的热切愿望。只不过,《南园》直抒胸臆,而这首《马诗》则是采用寓言形式即比体。《南园》直抒胸臆,效果来得比较痛快淋漓,而《马诗》则用意宛曲,颇让人深思。诗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但从全诗看,它又是引出后两句的抒情,又是兴。可见,短短四句二十个字里,比中有兴,兴中有比,这就大大丰富了本诗的艺术表现力,为本诗的传播有了内在的魅力和情味。
(9)、何当:何时。金络脑:黄金装饰的笼头佩戴在马头上。以贵重的鞍具表示此马受到重用,意指能驰骋疆场,为国效力。快走:快跑,驰骋。走,是快步行走、小跑的意思,所以译作驰骋。踏清秋:在天高气爽的秋天里放开四蹄。
(10)、钩:古代兵器。何当:什么时候。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11)、诗人李贺辞官回到昌谷家中后,整日里埋头写作。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他才到邻近的小路上走走,散步,寻访。
(12)、诗的后两句,在一篇短短的绝句诗中,就是后半段。此诗后半段以“何当”二字领起,直抒胸臆。“何当”领起的句子,称设问句。“设问句”属于“疑问句”,是故意设置的疑问句。疑问句表示疑问,有两个意义指向:一是表示怀疑,一是表示企望。这里的设问句,表示希望、祈愿的意思。
(13)、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14)、他希望“快走踏清秋”。在秋高气爽的边陲,草黄马肥,正好驰驱,矫健轻捷的骏马撒开四蹄,何等快意!这个句子的构成颇值得玩味。我们在许多诗文作品中知道,战争是残酷的,疆场厮杀,硝烟四起,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可是在李贺的诗中,“驰骋疆场”成了如此诗意盎然的事情。这该如何解释?我的看法是这样:第李贺并没有战场生活的实际体验。第这句诗不是对于战场生活场景的描绘。第这句诗只是李贺心中战场生活的诗意折射。第最主要的,这句诗表现的是诗人报效国家、英雄用武的快意。
(15)、第四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是抒情,是抒发诗人渴望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的豪情壮志。是由前两句的写景转入借马抒情,凉秋月夜,马走大漠,轻快敏捷,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骏马的形象,正是诗人自身的寄托,他希望自己也能和骏马一样,驰骋沙场,杀敌立功。
(16)、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17)、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18)、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19)、 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20)、李贺吃了一惊,不知马为何说话,但随即镇静下来。问道:“你难道也有不顺心的事?”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意思
(1)、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
(2)、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诗的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的成功因素。
(3)、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4)、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5)、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扩展资料: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7)、(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什么时候能够佩戴上黄金装饰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自由驰骋,为国家建功立业?
(8)、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9)、大漠:广大的沙漠。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钩:古代兵器。
(10)、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对马有所偏爱的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11)、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12)、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而诗的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字句的锻炼,也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13)、这两句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地传达出无限企盼之意,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颖奇特,加上“快走”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这也是诗人的风姿。“何当”说明这不是现实,而是一种为国建功的强烈愿望。如将这首诗与《马诗》(其一)“龙脊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连在一起看,这里的“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的企盼表达的完全是一个意思,就是希望被人当作良马来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与“锦韂”、“金鞭”都是重要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李贺《马诗》有“赤免无人用,当须吕布骑”的感喟,有“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的感慨,皆是以马喻他人。而本诗则是以马喻自己,表现诗人自己。诗人的苦闷,只在于不被人当良马看待而发出的嘶鸣,并不打算像李白所说的“目放白鹿山崖间”,或去做一匹“自由奔驰”的野马。而是需要像骏马那样驰骋疆场,一展骏足为国建树功勋。句中一个“踏”字,仿佛听到了战马奔腾的声音,又好像看到战马风驰电掣的雄姿,给人以立体感。句中的“何当”“快走”两个词,把马的迫切建功立业的志向,很真切地传达出来。这也是诗人的声音——要尽快受到重用。早日为国效力,早日为国建功立业。这里马的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物我浑然一体,契合成含意深远的艺术形象。
(14)、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15)、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16)、假如不跟随桓公去狩猎,怎么能够降服猛虎的威风?有朝一日从深沟大陇中脱颖而出,你一定会看到我驾着青云腾飞的身影(原来是龙)。
(17)、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18)、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19)、了解天籁 支持天籁 这样获得天籁音乐>>>
(20)、大漠:浩瀚的沙漠。燕山:我国北部著名山脉,绵亘在华北平原北部和西部,连接内蒙、东北与华北,是中原大地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钩:古代兵器,弯月形。以吴地出产最著名,故亦称吴钩。
(1)、诗人希望什么呢?他用了全部下半段,畅快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2)、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有的解说者指出,诗人李贺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的“燕山”暗示幽州蓟门一带,那里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李贺在《马诗》中表达的思战之意是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慨的。
(5)、他希望能够“金络脑”,给这匹马戴上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贵重的装饰,显示受到重用。李贺在组诗《马诗》的第一首里就描写了一匹龙脊白蹄的良马,慨叹道:“无人织锦襜(chan4),谁为铸金鞭?”襜,也写作韂,是马鞍下边的垫子,称障泥,代指全套马鞍。虽然是一匹威风凛凛的良马,但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的鞍鞯,有谁会为它打造黄金的马鞭?“锦襜”、“金鞭”、“金络脑”,意思相同,都是以贵重的马具,表示此马受到重用。不言而喻,希望马受到重用,就表明自己现在没有受到重用,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令人感慨。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