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8句互相谦让的名人名言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0-15 07:35:12 admin 阅读:59

导读互相谦让的典故 1、互相谦让的典故是什么 (1)、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

互相谦让的典故

1、互相谦让的典故是什么

(1)、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2)、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3)、齐桓公当上齐王,要任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说如果大王想治理好齐国,那么用我就足够了,如果大王想称霸诸侯国,非用管仲不可,通过鲍叔牙的劝说,齐桓公决定任用管仲为相。

(4)、我们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却来反思该不该把这个故事再讲下去。

(5)、这个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珍惜时间,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6)、“我们两个如果不吵架,好好的把那食物分开来吃该多好啊!”两只猫垂头丧气,以后再也不敢吵架了。

(7)、“嗯!狐狸伯伯,你快给我们评评理吧,是他想抢走我发现的食物啊!”

(8)、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9)、父亲有点纳闷,哥哥们也觉得很奇怪:这个小家伙看了半天,怎么挑了个最小的呢?

(10)、事情是这样的: 小涧东社区刘大哥家兄弟姐妹四人,已故父亲留下了两间房屋。在这次社区改造中,兄弟姊妹四人每人有继承的权利,按照拆迁补偿标准,也就意味着每个人有近15万的继承权利。但为了照顾最小的弟弟,两个姐姐均明确提出,把自己的那一份让给弟弟,不仅如此,大哥也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一部分权利。兄弟姊妹四人和和气气地一起来签约,在场的父老乡亲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说:“15万,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字,就算在殷实之家也不是随随便便说放弃就放弃的。听说有的兄弟之间为了4万、5万都挣破头,这兄弟姊妹四个能这么和睦、谦让,真叫人佩服!”

(11)、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12)、一场激烈的土豆胡萝卜大战就这样结束了......

(13)、“才不放手!”两只猫互不退让,紧抓着食物不放。

(14)、“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15)、《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它讲的是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梨,而自己却挑选最小的。

(16)、两人成为了知己,因为琴结缘,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并约定,在俞伯牙周游结束后去拜访子琪,等到两人再见时,却已是天人两隔,伯牙悲痛欲绝,在知己墓前弹奏了最后一曲,将自己珍惜如宝的琴砸碎于墓前,终生再也没有弹奏过琴,这也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

(17)、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18)、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

(19)、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0)、但是,平陆县的这对双胞胎兄弟,却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因为家境贫穷,无奈互相推让演绎了现代版的“孔融让梨”。

2、互相谦让的名人名言

(1)、大头爸爸想要告诉孩子的话:小朋友们,相信你们都听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故事,故事里的土豆和胡萝卜像不像成语故事里的鹬蚌呢?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2)、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3)、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4)、在管仲和鲍叔牙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无可争议的霸主这个期间鲍叔牙也有很大的功劳,只不过管仲的光芒太盛,掩盖了鲍叔牙的光芒而已,著名的“尊王攘夷”就是鲍叔牙提出的。其实鲍叔牙更像一个战略家,而管仲则是个实干家,二人珠联璧合,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5)、台“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主委”李鸿源(中)、“立委”李鸿钧(左)这对兄弟档,在老妈“孔融让梨”的指示下,质询时“兄友弟恭”。

(6)、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7)、很快啊,一场土豆和胡萝卜之间的恶战就开始了。双方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战争进行到最后,双方都伤亡惨重,有的胡萝卜被切成了一段一段的,有的身上被戳满了窟窿。土豆这边,也没好到哪去,有的被切成碎块,有的遍体鳞伤,可是啊,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双方谁也不肯停手,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可。眼看战争就要分出胜负了,忽然来了一群流浪汉,他们看到满地都是切成块的土豆和胡萝卜,甭提有多高兴了。

(8)、士燮说:“一般军队胜利归来,国内的人们必然热情欢迎。如果先回来,一定会特别引人注意,这岂不是要代替主帅领受殊荣吗?因此,我不敢先回来。”父亲对他的做法很赞赏。论功行赏时,晋景公对统帅郤克说:“这次我军大胜是你的功劳啊!”郤克回答:“这完全是君王的训教和几位将帅的功劳,我有什么功劳呢?”

(9)、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

(10)、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11)、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1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13)、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14)、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15)、其实,四兄妹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境并不算殷实,但他们在利益面前,相互谦让,和睦共处,源于长久以来好家风的熏陶。四兄妹的父亲是个识文断字的人,为人正直和善,经常主动帮助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孩子们小的时候,老父亲就重视文化教育,坚持让四个孩子都上学。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经济薄弱,能让孩子们填饱肚子已经算是领家有方了,尤其在那个年代,让女孩坚持上学的更是少数,但父亲坚持让所有的孩子都接受文化教育,并时常教育他们要正直善良、和睦谦让、积极上进。父亲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营造了良好的家风。孩子们从小懂得“争着不够,让着有余”的道理,兄弟姊妹之间相互谦让,相互照顾,一个个都很上进争气。他们有的成为老师,育人无数,有的参军入伍,报效国家。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他们继承了父辈的家庭教育理念,从小教孩子们诚信、友善、谦让、上进,孩子们一个个也都考上了大学,把好家风一代代传下去。

(16)、看了之后我的感想就是:身为拳王,能做到如此,可算为谦让的楷模了。

(17)、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18)、过路的狐狸停住了脚,用两只闪亮的眼睛看了看。

(19)、“彼此谦让”,好的、有成就的,要让给对方;吃亏的、失败的则自己承当。这不只是涵养,也是学佛者大乘心的显现。大乘的精神就是为别人考虑,能够牺牲自己,将好处让给别人,奉献给别人。

(20)、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3、互相谦让的典故成语

(1)、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

(2)、历史中的孔融能诗善文,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关于孔融有很多历史事迹呢,小朋友可以自己多多的读书来了解哦!

(3)、 他告诉人们要学会孝亲敬老,懂得尊重,学会分享,礼让,不要自私自利。现在的孩子由于溺爱,很容易没大没小,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状态。

(4)、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

(5)、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6)、分羊的典故。有个皇帝决定要奖赏臣子们每人一只羊。但那些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要怎样分配才不至于导致争议呢?皇帝把这个“难题”抛给了手下的臣子。第二天早朝时,百官们各抒己见,向皇帝提出了很多的分羊办法。正当百官争论得脸红耳赤时,宰相默默地来到圈羊的地方,把其中一只最瘦、最小的羊牵走了。于是大家在互相谦让中很快地就把羊分了下去。

(7)、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现在很多孩子信心不足,很容易放弃,我们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持之以恒。

(8)、“实在没办法啦!就让伯伯吃光吧!”结果狐狸把食物吃的一干二净,还说:“啊!真好吃!嗨!再见了!”多么狡猾的狐狸呀!

(9)、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10)、西安的常氏三兄弟都没房住,却要将合力新买的一套大房子让给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姐姐——现代版“孔融让梨”。

(11)、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

(12)、本报济南4月12日讯记者今天从济南市邮政部门获悉,源于我省的传统经典故事《孔融让梨》将“走上”邮票,并在今年“六一”节在济南举行首发式。

(13)、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兄弟七人感情很好。孔融很尊敬哥哥,也很爱护弟弟。

(14)、近日在诸多报刊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一份失落的传统文化名单”,其中就有“孔融让梨”。孔融让梨典故篇2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15)、“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16)、“那弟弟不是比你还小吗?”父亲微笑着继续问道。他要看看这下孔融怎么回答。

(17)、喜欢大头爸爸故事的人点个(赞)+(在看)吧!

(18)、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19)、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20)、善导大师言: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4、关于互相谦让的寓言故事

(1)、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2)、文明修身,礼仪情长。兼容并蓄,和睦安康。孔融让梨,少小惟善。珍爱食粮,美德弘扬。诚信经商,地广天宽;中华精神,万古流芳;华夏百年,不朽辉煌!

(3)、看了之后我的感想就是:身为拳王,能做到如此,可算为谦让的楷模了。

(4)、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5)、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一字一句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父亲从小对我——他这个小儿子的特别家训。

(6)、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7)、管仲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他的家境相当贫困。他做过商人,这在当时贵族阶层看来是非常低贱的。经商期间,管仲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见过很多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8)、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9)、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10)、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

(11)、谦,就是心存谦虚。一个人再有什么样的才华,有什么样的能力,有什么样的功劳,都一定要谦虚。而且愈是有学问、有能力,自然就会愈谦虚,所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学问深时意气平”。

(12)、记得小学课本里有两个故事:一只黑狗和一只白狗要过独木桥,走到中间的时候,黑狗不让白狗,白狗也不让黑狗,彼此互不退让,僵持在那里,进而相斗,结果不但都不能过桥,而且双双堕入水中。另一个是黑羊和白羊要过独木桥,走到桥中间的时候,白羊说:“唉呀!我先退。”黑羊也说:“我先退”,彼此互相礼让,结果白羊也过了,黑羊也过了。

(13)、“这样右边又太轻了!”于是在咬下一口左边的。

(14)、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15)、张文瑞看完信回复说:“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父收到信后,立即让出三尺。

(16)、老子曾以江海处下而为百谷王的事实,告诫人们不要“自矜”、“处伐”、“自是”。

(17)、一天,管仲在街上碰上了年龄相仿的鲍叔牙,两个人攀谈起来,结果越谈越投机,越谈越觉得志趣相近,两人就相约结为朋友。

(18)、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19)、他们的观点是,既然学完了《孔融让梨》这篇课文,就应该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

(20)、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用心画画儿,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看了他的画儿,便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都一一修改过来,末了还跟她们说了声“谢谢”。

5、互相谦让的成语故事

(1)、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2)、唐尧虞舜的谦让不过三杯酒,商汤周武的交争只是一局棋。

(3)、世界传说故事《渔夫和精灵》世界传说故事《有妖怪出没的房子》

(4)、然后硬闯入这两只猫中间。“孩子们,你们吵什么?”

(5)、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6)、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7)、谦德亦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8)、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9)、哥哥们也互相谦让起来,都争着要吃小的,把大的让给对方吃。

(10)、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11)、尧、舜都是内圣外王、出世而入世的得道明君,所以能在进退之间,互相揖让而禅位,杯酒言欢,坦率自然,绝无机诈之心。

(12)、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任何成功和收获都是需要自己付出努力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3)、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张,一户姓吴,邻里关系一直很和睦。有一天,吴家因砌新房,侵占了张家三尺宅基地,两家各不相让,最终对簿公堂。

(14)、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孔融让梨典故篇4〔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15)、一天,有人送给孔融的父亲一筐梨。那些犁看起来水灵灵的,还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16)、父亲哈哈大笑,夸奖孔融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

(17)、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18)、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回答说:“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三位英国妇女大吃一惊,想起昨天的不礼貌,一个个红着脸跑掉了。

(19)、父亲让最小的弟弟先拿。弟弟笑嘻嘻地挑了一个最大的,高兴地啃了起来。

(20)、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1)、发动你们的小脑瓜好好想想这是形容什么呢?可以在评论区把猜出的答案写出来哦,我们会在第二天公布答案哦! 

(2)、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3)、今天大头爸爸要给孩子们讲一个童话故事——土豆胡萝卜大战。有一个脾气很差的土豆被胡萝卜撞了一下,于是双方就打了起来,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听完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啦!

(4)、所以我们要以谦虚来涵养自己,为人不要强势,说话不要咄咄逼人。自己也不要有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骄满习气,即使斗志昂扬也应该沉淀、沉稳下来,这就是心存谦虚。

(5)、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6)、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孔融让梨典故篇3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7)、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蔺相如的手下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之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恩怨。

(8)、父亲走到孔融面前,摸着他的头问道:“盘子里有这么多梨,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呢?”

(9)、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10)、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11)、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12)、晋侯又派韩起率领上军,韩起要让给赵武,晋侯就派遣栾黡,栾黡推辞说:“我不如韩起,韩起愿意让赵武在上,君王还是听从他吧。”于是赵武率领上军,韩起辅佐。晋国的将帅在名利面前互相礼让,晋国百姓因此而团结,几世受益。

(13)、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14)、孔融昂着头回答:“我年纪小啊,当然应该吃小的。大的要留给哥哥们吃。”

(15)、我们内心的烦恼根源,有时候说“三毒”,有时候说“五盖”──贪、瞋、痴、慢、疑,盖住了我们的佛性,使我们的佛性、智慧都蒙蔽了。“慢”,就是骄慢,其根源是来自于瞋。所以,就修行来说,慢心的降伏是很重要的。古人也说“谦受益,满招损”,“满”就是骄慢、骄满。宗风里面对“谦”的提示比较多。

(16)、管仲和鲍叔牙曾经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利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里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的。”

(17)、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18)、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66句表达谦虚的词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