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03句拿破仑说过的名言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0-20 07:57:42 admin 阅读:59

导读拿破仑名言中国原文 1、拿破仑名言大全 (1)、梁启超之后,在当时酝酿着“反清革命”的阵营中,“睡着了的狮子”意向就开始流传得越来越广。于是针对睡着的狮子,革命d人强调的便...

拿破仑名言中国原文

1、拿破仑名言大全

(1)、梁启超之后,在当时酝酿着“反清革命”的阵营中,“睡着了的狮子”意向就开始流传得越来越广。于是针对睡着的狮子,革命d人强调的便是“醒狮”,即“我们现在已经醒过来了,我们是一群醒狮”。

(2)、     起初,革命d人对袁世凯是抱有幻想的,认为袁世凯是最具有“华盛顿、拿破仑之资格”的人物,以希其建立丰功伟业。伴随着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拿破仑的“英雄”形象亦随之遭到怀疑。一旦民族主义英雄的光环散去,拿破仑的过失亦被诸多政治家、学者揭露出来。对拿破仑的批评,实际上是对袁世凯专制活动的攻击。其实,早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后,由谁来引领中国革命的发展,章太炎就早有分析。他认为:“这种伟大人物,如果是华盛顿式的,那就要为中国庆幸;如果一旦是拿破仑式的,那就可能最终导致出现某种乱世。”

(3)、”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

(4)、我爱力量。但我之所以爱力量,犹如想借魔术奏出美妙音乐的小提琴家爱他的小提琴一样。

(5)、任何英勇的士兵都可以统帅三军了。如今,武力屈从于道义,佩刀的人拜倒在有才能、

(6)、总结:济公认为只是大神通圣人在特定情况下,为度众生才吃肉。而济公自己吃了两只死鸽可以吐出两只活鸽来。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老老实实持戒,遵守规则吧!

(7)、    拿破仑虽未至中国,却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在上军校的时候,拿破仑就非常好学,除主修军事课程外,他对哲学、政治、历史、地理、法学、文学等都有广泛的研究兴趣。军校毕业后,拿破仑对东方世界以及埃及、阿拉伯、印度、中国等古老国度兴趣颇浓。拿破仑对中国的了解缘于当时法国在广州的商人。1794年,荷兰派出由萨克·蒂津带领的7人使团,朝贺乾隆皇帝登基六十周年。蒂津使团的翻译是常驻广州的法国人克雷蒂安·德·吉涅。吉涅回到法国后,在1808年发表了他的回忆论著。这时,如日中天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得到了信息,命令吉涅编撰一部中-法-拉丁文字典。嘉庆年间来华的英国阿美士德使团在返回途中,“拜访”了被流放到圣赫勒那岛的拿破仑。从诸多回忆录中可以看到,拿破仑对阿美士德的到来非常感兴趣,他用了三个月时间来准备这次访问,还多次阅读了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纪实。阿美士德与拿破仑谈了中国问题,“他问到我在北京的情况,打听了鞑靼的礼节。但他并没有像我准备的那样就我屈从的可能性发表任何意见……后来他问我在中国旅行的情况。”由于拿破仑只与阿美士德和埃利斯单独会谈,而使团其他成员与拿破仑共同会面的时间不足十五分钟,所以关于此次会谈的内容对外披露很少。因此,使团的医生写道:“我们与拿破仑的会见,我没有多少可说的”。在阿美士德使团到达圣赫勒拿岛前后,拿破仑与爱尔兰私人医生奥米拉进行过三次关于中国问题以及英国使团的讨论,比如觐见礼节问题,拿破仑认为,“外交官拒绝叩头是对皇帝的不敬”,无论是马戛尔尼还是阿美士德,使团的礼仪要求都是荒谬的。拿破仑没有到过中国,对中国情势的理解多属于臆测,夸大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拿破仑的名字最早何时由何人传入中国,尚需进一步考证。依据现有史料,我们可以得知,拿破仑形象在中国的塑造与传衍,既与外国在华传教士的文化出版活动有关,也与早期走出国门的中国学者、官员、留学生群体有关。

(8)、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

(9)、当时,拿破仑对英国的做法充满了蔑视,他对于英国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提法发表评论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

(10)、     黄遵宪在担任驻日公使参赞之时,利用暇余,多与日本学者相往还,撰有日本史专著《日本国志》,是19世纪后期了解日本发展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文中认为欧洲发展日新月异,“强弱相并”,欧洲诸国中“西则有若拿破仑,雄才伟略,诸侯稽首;又西则有若华盛顿,艰苦卓绝,独立一洲”。拿破仑与华盛顿居于欧洲诸多政治家之魁。郑观应通过阅读《泰西新史揽要》,加深了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他认为,普鲁士虽然遭受法国侵略,但是依然能够实现自强,这是中国效法的榜样。他记述道:“法皇拿破仑胁迫普国,割其地大半,责尝军饷一百四十兆弗郎克,驻兵普京,俟偿款清而后退,普地不许增炮台,其原有之炮台,每台限炮若干口,不得增设,通国兵额只准四万二千名,不许增兵。其挟制普国至矣。今吾中国受人挟制,未必过于法之待普也。普受此胁迫,尚可富强,中国何必丧志哉!”针对西方国家提倡的国际公法,郑观应认为,国际公法对于强弱相等的国家具有约束力,对太强、太弱的国家缺乏约束力。拿破仑当政时期,“囊括宇宙,震慑群雄,横肆鲸吞,显为公允”,但是没有国家对其进行干预和追究责任。郑观应热心“洋务”,对外国情势洞烛机先,从受害国的角度对拿破仑的对外征战进行评论。

(11)、可是今天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句你可能从小听到大的名言,应该是假的。

(12)、    众所周知,19世纪来华传教士为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进行了层次多样的文化传播活动。他们办报刊、兴学堂,设立出版机构译介西方著作,终极目的是为了改了中国人“藐视西方”的观念。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拿破仑作为在欧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也被纳入到中国的“思想资源库”之中。

(1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

(14)、1939年12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的《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的讲话中说:“如果知识分子跟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结合起来,就是说,笔杆子跟枪杆子结合起来,那末,事情就好办了。拿破仑说,一支笔可以当得过三千支毛瑟枪。但是,要是没有铁做的毛瑟枪,这个笔杆子也是无用的。你们有了笔杆子,再加一条毛瑟枪,根据拿破仑的说法,那末,你们就有三千零一支毛瑟枪了。有了这,什么帝国主义也不怕,什么顽固分子也不怕。有了这,这些狗子敢来咬一口吗?”

(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宁粤政府发生分歧,蒋介石宣布下野。时《大公报》将蒋介石喻为中国的拿破仑,文中写道:“处进退维谷之状况下,故择取临时脱离政治舞台之一途,但凡熟晓此中国革命中之拿破仑,平素所抱不屈不挠之毅力者,当知其必不久甘于闲散。”作为复兴民族主义的符号,拿破仑再次成为反抗外来侵略的政治象征,成为进步势力的代表。1932年,伍光建翻译了法国史学家福耳的《拿破仑论》,全书分为十四章。伍氏认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拿破仑,会有不同的结论,比如道德家和美术家的评价标准就有很大差异。1933年,林纾、魏易翻译的《拿破仑本纪》出版。译者认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对法国和欧洲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一若使万年陈翳之古国,积疲之弊政,一一出而归荡之,别开民主之界域,造化隐隐若示欧人。”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希特勒上台,给欧洲及域外地区造成了巨大灾难。在纪念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二十四周年之际,斯大林发表讲演,称“希特勒之像拿破仑,正如小猫之像雄狮。因为拿破仑是为保卫进步,反对反动势力而战,可是希特勒却相反,是凭藉反对势力之进攻人类的进步势力。”中国部分学者也接受了斯大林的观点,认为“拿破仑虽则失败,但还有资格被看作失败的雄狮,至于希特勒却实在只配当小猫。因此,历史必将给予希特勒以更残酷的答复。”讨论希特勒与拿破仑之关系并不止此二人。1941年,《华商报》第160号刊登了冯由撰写的《希特勒与拿破仑》。同年,《华商报》第165号还刊登了茅盾的《希特勒怎及拿破仑》一文。希特勒代表了反动力量,拿破仑则代表了正义力量。出于国内战争的需要,国内学者译介了多部拿破仑用兵之书。陶希圣辑译了《拿破仑兵法语录》,列入兵法英华丛书。此书共收录拿破仑军事用兵语录117条。陶希圣认为,拿破仑由于树敌太多,最终不免失败,但是“他辉煌的将才,则直至最后的战役,仍毫不减色。他在战略史上的地位,已经世界公认,不可动摇。”其后,陈书檀、吴裕翻译了《拿破仑用兵秘诀》一书。在抗日战争时期,拿破仑的事迹成为激励国人抵抗日本侵略,唤起国人爱国热情的“思想资源”。

(16)、总结:所以,努力固然重要,但要有灵感和目标,要不然就是在瞎忙活。多么痛的领悟……

(17)、     20世纪初年,拿破仑的名字经常见诸于报端,有关拿破仑的传记、小说、评论纷纷出版。有学者称1903年为“拿破仑传记出版的大年”。而此时,拿破仑不再是“维新变法”的代言人,而以“革命志士”的形象再次登上历史舞台。邹容的《革命军》热切呼唤革命大潮的到来,“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文中称卢梭之民主思想在欧美国家得到响应,“况又有大儿华盛顿于前,小儿拿破仑于后,为吾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认为中国的革命运动势在必行。章炳麟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驳斥了康有为所谓“革命d中必无有才略如华盛顿、拿破仑者”的观点。章炳麟认为,“虽华盛顿、拿破仑之微时,天下亦岂知有华盛顿、拿破仑者”,中国并非需要再造“华盛顿、拿破仑”,而是“中国亦望有尧、舜之主出而革命,使本种不亡已耳,何必望其极点如华盛顿、拿破仑者乎?”中国革命之先驱孙中山因其革命事迹,时人称其具有“拿破仑、华盛顿之勋业,无与伦比”。民国初年,陈少白评论孙眉、孙中山兄弟时称:“弟是华盛顿,兄是拿破仑”。

(18)、(英)马恳西撰,李提摩太译:《泰西新史揽要》书影

(19)、最了不起的艺术,它本身包含着所有其他的艺术。

(20)、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没留下,即使我所有的业绩全部毁灭,我的勤奋与荣誉,在我死后仍将足以鼓舞千秋万代的青年。

2、拿破仑说过的名言

(1)、可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主流权威报道相关的消息,也没有证实或辟谣,我也认真查阅了一片相关的新闻报道,包括加拿大媒体,可是并没有发现任何权威媒体报道过这件事。

(2)、     拿破仑形象在晚清衍生的政治效果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最为集中。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塑造出来的“尧、舜、禹”的贤君形象不同,华盛顿、拿破仑外国人物在近代社会剧烈变动中产生的政治效果要更加强烈。“华盛顿神话”促醒了中国人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追求,“拿破仑形象”则唤起国人对拯救国家于危难的民族英雄的向往,对未来民族国家建立的信心。尽管拿破仑的名字在中文文献中有多重表达方式,先后被写作那波利稔、拿破利翁、那波良、拿坡仑。无论使用哪个名词,都不影响其所产生的政治效果。

(3)、总结:只看见了美好的开头,却很少有人看到故事的结局,残酷而真实。

(4)、以武力著称的拿破仑十分重视教育,积蓄智力资源。拿破仑年轻的时候,就受到过著名科学家蒙日和拉普拉斯的熏陶,因而他深知学校的智力价值。他说过:“在我们的一切制度中,公共教育是最重要的。现在和未来,一切都得依靠它。”他曾要求议员们仔细了解在初等、中等学校和国立中学的公共教育情况,查明为什么有些学校成功,有些学校松懈。”拿破仑极为重视教师和学者的作用,尊重教育本身的客观规律,对于在大革命处于生死关头创建起来并发挥重大作用的巴黎理工学校,他更有着特殊的感情。   一八零四年十二月二日拿破仑称帝。第二天就在战神广场上亲授理工学校一面旗帜,上写“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当时的领旗人,学校首届毕业生阿拉戈,后来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一八一四年,俄、奥、普联军兵临巴黎城下,理工学校学生要求参战。面临灭顶之灾的拿破仑却说:“我不愿为取金蛋杀掉我的老母鸡!”后来,这句名言被刻在巴黎理工学校梯型大教室的天花板正中心,一直激励着该校师生奋发好学。 “我向你们告别了”--对皇家近卫军最后的讲话

(5)、但是,当时真正在欧美流行的说法却是,他们自认为有白人的担当,要负责唤醒全世界。曾纪泽其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了这篇《中国先睡后醒论》。

(6)、我们会发现,现在有不少国内的自媒体尤其喜欢虚构一些外国人夸赞中国的论调或内容。

(7)、《唤醒中国》作者:费约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8)、请相信我,上天操纵着一切,我们只是它的工具而已。

(9)、(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10)、    尽管由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拿破仑作为民族精神的建构主体一度遭到质疑,但是随着民族主义的勃兴和抗日战争爆发后救亡意识的高涨,拿破仑形象所引发的政治效果,成为凝聚时代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表达了国人反抗国家遭受屈辱的诉求,成为激发爱国热情的有力武器。

(1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2)、     前往日本的学人同样关注到了拿破仑。梁启超在日本期间创办了《清议报》,该报纸对国内知识分子具有重要影响。报纸刊载了中国留学生的《拿破仑好诵之格言》一文,文中写道:“开今日欧洲文明者拿破仑之力也。然其一生所最好诵者,即真正才智在刚毅之志气、之一语。观其平生所为,亦多具此种精神。”文中还引用了拿破仑的名言:“予能令泥土为吾大将”,并认为拿破仑的刚毅精神对其取得成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议报》还刊登了湖南邵阳蔡奋撰写的《瀛海丛谈》,其中有《拿破仑》一篇。文中将拿破仑评价为“心力之雄大,才力之宏博”,具有“高立须弥,俯视群虻之态”,对拿破仑的举手投足投去了羡慕之情。文中充分肯定了拿破仑讲演所具有的鼓舞性和号召力,“读其片词双字,足使志气飞扬,增无穷磊落嶙峋之浩气”。《浙江潮》刊载了《拿破仑之爱国》一文,认为拿破仑签订议和条约并不是兵败所致,而是出于对国家、民族前途的考虑。文中写道:“法帝拿破仑败于鲁国,同盟军围巴离。然帝之麾下尚有军士数万,足支数月。帝不忍以一身之故,劳苦国民,遂与同盟军订议和,自愿退帝位。”“帝不忍以一身之故,劳苦国民”,拿破仑的高大形象立即显现出来。

(13)、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14)、《拿破仑睡狮论:一则层累造成的民族寓言》作者:施爱东,《民族艺术》2010(3):6-16

(15)、因此,西方人认为自己是有责任,要把其他地方“沉睡的人”都唤醒。如此看来,这样一种“睡与醒”之间的关系,就与刚才“拿破仑睡狮论”的讲法大相径庭了。

(16)、许多人看完内容后,不禁赞扬默克尔非常伟大,甚至认为她称得上西方世界史之中最了不起的一位政治人物。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喜爱这篇文章,甚至毫不吝啬地夸赞她?

(17)、总结: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但自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获得所谓的权利,自然也要付出同等的义务。

(18)、释义:这句话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话说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成都)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还强迫寺里和尚吃肉。

(19)、“一支笔可以当得过三千支毛瑟枪”的名言,到底是不是拿破仑所说?我国不少专家学者查找过,却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笔者在《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发现一些资料,可供佐证。

(20)、我这样做为的是免得被迫做我所恫吓的那些事。

3、拿破仑名言中国原文阅读

(1)、释义: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很多次。孔子知道后说,考虑两次就够了。

(2)、可是,到底当初在中国又是谁说了这句话呢?让我们回到1887年的晚清时代。

(3)、巨富是如何产生的?正是使用他人的资金和一项成功的计划,再加上积极的心态、主动精神、勇气和通情达理等成功原则而实现的。

(4)、    晚清至民国,有两个外国历史人物在政界和学界享有特殊盛誉,他们是美国的华盛顿和法国的拿破仑。此二人在国人著作和报刊上反复出现,成为时代的“潮人”。这显然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的严重民族危机相连。国人把华盛顿和拿破仑当做解国危于倒悬的希望,成为“启蒙标本、革命偶像和政治象征”。1903年,益新译社和上海文明书局分别发行两种题为《拿破仑》的传记,从译者、著者的序中,可以体会到拿破仑作为现代民族精神的符号所具有的影响力。前者在《译序》中写道:“古今之英雄,孰不推拿破仑为第一?稍知学问者,无不震之于拿破仑之名”。后者《传序》将其喻为“医治”中国之扁鹊。文中写道:“中国人心之不振久矣,医国者无术以唤之起,不得不借助于人。拿破仑其扁鹊乎。”1929年,蔡元培以“四海惊传拿破仑,国民渐不思我存”,描绘了拿破仑在当时社会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人对拿破仑怀有持续的兴趣和特殊的情感。拿破仑的名言至今依然被当作鼓舞精神的话语。一句是否为拿破仑曾经说过的话:“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引起了20世纪以来众多学者的论争。本文论述之重点不在平息学术争端,而是着力探讨拿破仑形象在近代中国史著中的塑造和传衍,以及在此过程中蕴含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5)、我们知道“反清”革命运动一开始其实是具有十分强烈的“排满”种族主义色彩,而这些人又很不喜欢“睡龙”这样的意向,因为“龙”所指代的概念,已经太封建、太腐朽、太落后了,所以他们更喜欢将自己形容为“狮子”,而且是一群已经醒来的狮子。

(6)、”拿破仑接着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这句话出自拿破仑之口后,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一只睡着的狮子———中国”迅速传遍了欧洲和世界。

(7)、首先第一本书十分有趣,书名叫《唤醒中国》,作者是澳大利亚的一位中国史学家,费约翰(JohnFitzgerald),专门研究民国年代及晚清年代的政治史。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9)、     当然,拿破仑并非完人,人们对他个人以及由他主导的对外战争也有很大的争议。但是,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不在书斋里讨营生的革命家、政治家、史学家,从自身经历和从事的事业出发,理解和阐发重要历史人物的成败。尽管他们的评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的政治话语引发的社会效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要之,拿破仑事迹以及由拿破仑形象产生的政治影响,对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兴起和中华民族精神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10)、虽然拿破仑曾经叱咤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法兰西共和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

(11)、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今天如果和大家说是俾斯麦或者威廉二世,知道的人就相对少了,当然还是要选择一个中国人相对熟悉的西方政治人物、政治领袖,比如拿破仑,他所说的关于中国的好话,对我们而言才格外受用,你说是不是?

(12)、这就是今天我们媒体的情况,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虚假”。

(13)、我发誓,我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法国!如果我没有给它更多的自由,那只是它并古需要自由。

(14)、其实这并非是最近才出现的现象,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在我的拙作《常识》里曾经提到过,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偶尔就会出现一阵风潮,时常流传一些“辱华”的事件传说,其中有不少后来被证实是国人自己捏造的。

(15)、6月22日,拿破仑被迫退位,不久被英国军队押送到遥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监禁起来。在他被监禁的第三个年头,阿美士德垂头丧气地从中国返回。

(16)、信息技术的充分发达,也在助长“假新闻”“假讯息”的加速传播。

(17)、释义: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就算关起们来制造车辆,使用时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同(古代的车两轮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符合规格,就能合辙)。

(18)、     变革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变革是一场巨大的、无法估量的历史转换。近代早期的士大夫、读书人,看到了原本坚定信奉的世界观的崩溃,以及维护传统秩序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日益乏力,对国家的未来越来越忧虑。在近代新兴媒体影响下的社会新兴阶层,对传统信仰日渐失去兴趣,转而理解和支持变革。特别是在上世纪之交勃兴的民族主义影响下,认为“革命才是中国复兴的钥匙,才能创造一个新世界”。新兴社会阶层需要一个革新进步的推动力。为此,崇拜拿破仑、凯撒、华盛顿,是晚清至民国有志之士比较普遍的现象。虽然,拿破仑终究以一个“失败者”在政治舞台谢幕,然而,在近代中国拿破仑却是以反抗外侮、保卫革命成果的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孙中山、蒋介石等也都被喻为“中国的拿破仑”。由此可以看出,拿破仑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近代中国,对唤醒国民、推动革命、革新思想具有的重要价值。

(19)、很有可能是他看到一些文章中提到,英国一部很重要的小说《科学怪人》中弗兰肯斯坦的形象,梁启超就觉得弗兰肯斯坦应该是如同一只狮子一般的巨大机械怪兽,而且还真以为这个机械怪兽被保留在了大英博物馆。

(20)、在追求金钱之前首先要确定,这样做能不能让我有个安宁的心境。这样你才能确保自己成为金钱的主人,而非奴隶!

4、拿破仑名言录

(1)、虽然《自由血》一书及其翻译时所依据的日文原著,都没有提供这句名言的出处,但笔者以为,它无疑给“一支笔可以当得过三千支毛瑟枪”是拿破仑的名言,提供了又一份佐证;同时还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最迟在孙中山1922年讲话和书信的18年前,拿破仑的这句名言已经通过晚清时期的汉文译著,被中国的知识分子所知晓。

(2)、在我们这个年代,虚构各种各样的“假语录”,就是为了要最大化增加这些讯息的传播,从而带来一笔商业上的利益。

(3)、今天这种围绕着“爱国”主题的虚构新闻或名人语录,生产成本低,传播速率高,背后存在巨大的商业利益,所以被不断用以消费大众的爱国心。

(4)、不会从失败中寻求教训的人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

(5)、总结:宋朝是个推崇法制的时代,朱老也解释得很清楚,古时“闭门造车”是称赞“出门合辙”的巧妙!并不是贬义词……

(6)、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国王派遣马戛尔尼带着使团访问中国,急欲打开中国的贸易门户。但是他们的通商要求遭到中国乾隆皇帝的拒绝。

(7)、《病夫、黄祸与睡狮》作者:杨瑞松,政大出版社

(8)、君主不应以统治为目的,而应传播道德,教化和福泽。

(9)、无所谓幸福,也就无所谓不幸。幸福者的生活是在一幅银色底片上显示黑色的星星;

(10)、《中国先睡后醒论》曾纪泽,伦敦《亚洲季刊》1886年

(11)、一个统治者对人民应该举止端庄,但是不要奉承群众因为那样一来群众的要求稍不满足就以为受了欺骗。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做恫吓演说?

(12)、为什么我能够推断它是虚构的?接下来又到我“开书单”的时候了,今天要谈及的内容与以下这五部书籍和文章相关:

(13)、释义:老了很多事情都忘了,但是相思却始终忘不了。

(14)、     1918年1月19日,蔡元培撰写《北京大学进德会旨趣书》一文,以拿破仑为反面例子,阐述设立进德会以整顿校风之必要性。他说:“司马迁曰:‘夏之亡也以喜,殷之亡而以妲己’。……拿破仑惑于色,而普鲁士之军国主义以荫。私德不修,祸及社会,诸如此类,不可胜数。”可见,蔡元培对拿破仑并无好感,更无崇拜之情。1929年3月22日,蔡元培曾作七言绝句《拿破仑》三首,对国内崇拜拿破仑的现象不以为然。蔡元培认为拿破仑是由各种机遇造就的一位“时势英雄”,威廉二世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是拿破仑“前车之覆”的死灰复燃。

(15)、总结:清朝中后期,欧洲人想用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拿破仑却不以为然,他说,刚开始可能会成功,但后来你们会让他知道他自己的力量……把你们打败。拿破仑确实有远见,因为今天,中国这头巨狮,已经苏醒了。

(16)、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才能使中国专制统治者明白打开国门对双方都有好处的道理。

(17)、    自19世纪中后期,随着中国被纳入到世界体系的过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学者、官员、留学生得以有机会走出国门,来到西方世界。他们对曾经称霸一时的拿破仑抱有热情,并借机参观了拿破仑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在日记和论著中有所记述。1867-1870年,王韬前往欧洲游历,两过法国,前往马赛、里昂、巴黎等地游览,著有《漫游随录》《普法战纪》《法国志略》等论著。书中对法国的发展历程和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进行了详细描述。王韬写道:“法京中多前王拿破仑遗迹,至今游人观览者,犹想见其功烈之崇隆,势位之烜赫焉”,“法王昔年与欧洲列强构兵,所向克捷,几于一统”,他对拿破仑的战绩是赞许的。然而,由于拿破仑的长年战争,也使得法国走向了衰落,“然拿破仑之战称为古今所仅见者,诸国之兵亦只有十五六万而已,以视今日,殆不及十之一也。故以今日大势揆之,人但见其事事讲求,物物精审,似若雄视一切,不可限量,而不知智巧愈极,机诈愈深,情伪相感,利害相攻,祸患之来,气机已召,人皆谓其强之至者,吾正谓其衰之始。”通过对法国社会的考察,王韬对中法之间的交往形成了独到认识。他认为:“法通中国已三百余年,于泰西诸国为独先,名流硕彦接踵东来,无非借天算格致以阴行其主教,其势几至于上动帝王,下交卿相,有明之季靡然从风,实足为人心学术之隐忧。流弊至今,亦缓通商而急传教,中外龃龉之端率由此起。”在《法国志略》一书中,王韬认为拿破仑是“海外异人之一”。但是,拿破仑“居然以帝号自娱”,认为权力是“天授”,过度的征伐没能够使其功名一直延续下来。

(18)、总结:就是告诉你,永远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求啊!

(19)、“睡狮论”谈论的是什么?是现在睡着的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甚至令人害怕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力量太强大了,西方国家不只不应唤醒他,而且还应让他保持沉睡,否则西方就很危险了。

(20)、后来又发现,在民国初年也有人提出,这句话其实是当时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说的,还有人认为应该是当时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二世所说,但是同样的,无论是俾斯麦还是威廉二世,学者们即使在德语文献中,都无法找到确实的根据。

5、拿破仑的名言中国

(1)、在编辑《毛泽东文集》的过程中,文献研究室的同志为查找“一支笔可以当得过三千支毛瑟枪”的出处,确实是花费了不少精力,虽然最终还是没有得到结果,但他们却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孙中山的这两段论述,虽然都不能作为毛泽东讲话中引用的拿破仑说的‘一支笔可以当得过三千支毛瑟枪’的直接出处,但作为拿破仑讲过这类意思的话的佐证,却是有价值的,说明毛泽东没有记错。”

(2)、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想必听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传说拿破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千万不要叫醒中国这头睡狮,只要他醒来,必然要震撼全世界。”

(3)、梁启超就这样将几个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由此构成了“睡狮”这个形象,在中文世界中,第一次使用“睡狮”这个名词的就是梁启超。

(4)、足堪胜任,那只是因为在此以前,我已反复考虑过;即使是细枝末节,我也要千思万想。

(5)、总结:这是白居易老的时候,一个老朋友问他,你还记得某某(白居易年轻时候的红颜知己)?白居易先说,老来多健忘,老朋友听了很震惊,也很失望,紧接着白居易又跟了一句,唯不忘相思。重点在后半句,而不是说老年痴呆的问题。

(6)、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最早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期刊,该文献中较早对拿破仑、华盛顿等英雄人物进行了介绍。在《霸王》篇中,传教士郭实腊介绍了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中上台,掌权之后的对外扩张行为,以及最后被流放到非洲西边小岛上的经历。作者评论道:“若以挐皇帝(拿破仑-作者注)较之秦始皇及元之忽必烈或谓相似,但拿破戾翁乃为霸中之魁也”。随后,该期刊又在1837年10月、11月、12月连载了《谱姓:拿破戾翁》,详细地介绍了拿破仑一生的行为,也指出了他个性中的缺点,“性情好动,贪位爱名”,认为拿破仑“若论其行藏,可谓出类拔萃,而高超乎众。盖彼实钟山川之英气,而为特异之人也。”《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还刊载了大量西方文明知识,成为近代国人了解西方的一个窗口。郭实腊后来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的一些篇章集合起来,出版了《万国地理全图集》,并对法国史中的拿破仑有所论及。客观地讲,该文对拿破仑的功过进行了公允评述。

(7)、活着本身就是受苦受难。不过勇者应不断力求自制,最终总会做到这一点。

(8)、既然这段话无法判定是拿破仑所说,那么究竟是谁说的呢?

(9)、这句话最早其实是出现在中文文献当中,尔后才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引用到了别国文献中。也就是说,这句话其实是中国出口的一句“拿破仑名言”,传播路径是从中国创造,随后才被不断传播出去的。

(10)、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西方传教以及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论著中,展现了一个具有文韬武略、战功卓著、显赫一时的拿破仑。他既给欧洲带来制度进步,又带来了战争灾难。在此基础之上,没有走出国门的读书人根据国内形势发展需要,对文本进行取舍,塑造出来一个具有雄才伟略、震慑环宇、诸侯稽首的拿破仑形象。

(11)、1936年12月,毛泽东在给丁玲的词《临江仙》中,写下了“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的名句。长期以来,关于“三千毛瑟精兵”,注家多是这样解释的:“毛瑟:德国毛瑟工厂所制造的步枪和手枪。孙中山在1922年8月24日《与报界的谈话》中说:‘常言谓:一枝笔胜于三千毛瑟枪。’”——这里并没有把它与拿破仑联系起来。

(12)、总结:并不是不让你出去……只是要妥善安顿好了再走。

(13)、蔡元培撰写《北京大学进德会旨趣书》一文,以拿破仑为反面例子,阐述设立进德会以整顿校风之必要性。

(14)、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撰写的《外国史略》同样对法国历史发展和拿破仑的政治统治进行了介绍。文中写道:“佛兰西国古时亦山林之蛮夷,久渐向化。然性好勇,建屋不筑城,恶其障蔽拘禁也。”随后,详实地介绍了拿破仑的活动。在传教士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六合丛谈》《遐迩贯珍》等期刊上,也有关于拿破仑的介绍。

(15)、     魏源、徐继畬、姚莹、梁廷枏等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他们撰写的史地著作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的重要“思想资源”。《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书籍参阅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外国史略》《万国地理全图集》等书籍中传递的信息,书中对法国史和拿破仑进行了叙述。魏源以按语的形式对法国历史发展进行了评论,认为法国为欧洲传世最久的国家,也是用武最多的国家。魏源认为拿破仑“争先处强,不居人下;偶有凌辱,必思抱负”,“其用兵也,仗义执言,不似诸国之专于牟利”。当法国在路易十六统治时期,国王“不修政事,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正与欧罗巴列国交战,有将军那波伦者,佛国英雄也,乘虚擅权,百战百胜,威声大震,于嘉庆八年篡位,称尊号在诸国之上。”拿破仑横空出世,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人物。拿破仑当政后,利用手中的兵权与自己的才智,“设造新律,改正纪纲”,使法国能够虎视泰西诸国。拿破仑虽百战百胜,但是用兵不能有度,最终导致以失败告终。魏源对拿破仑的总体评价是:“论其才能,非不出类拔萃,惟佳兵好战,以至于亡”。虽然拿破仑的对外征战给其他国家和法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是作者对此并没有给予过多的评论。《瀛寰志略》同样论及了法国发展史,对拿破仑的评述基本上延续了《海国图志》的风格。文中写道:“王好渔色,内宠擅权扰民,民不能堪。乾隆五十四年,国大乱,寻废王弑之,立领事官三人摄王政,以拿破仑为首。拿破仑者,佛夙将,用兵如神,王忌之,置散地。国人既弑王,拿破仑乘势鼓众,得大权。嘉庆九年,国人推戴即王位,恃其武略,欲混一土宇,继罗马之迹……战胜攻取,所向无敌,诸国畏之如虎”。拿破仑以乱世中之英雄呈现在读者面前。

(16)、除了这类假新闻之外,还有一种被广泛流传的“假”——就是各种名人的“假语录”。

(17)、统治者最糟糕的,莫过于不道德。上梁不正下梁歪。统治者要是不道德,就会影响风尚,毒化社会。

(18)、    李提摩太是英国来华传教士,其翻译麦肯西的《泰西新史揽要》(初名《泰西近百年来大事记》)1894年连载在《万国公报》上,后结集出版。该著作对拿破仑一生及其对外战争有详细描述。书中以《法皇拿破仑行状》为题列为一章,下分三十节。文中既指出了拿破仑的功绩,“法皇拿破仑之生平尽心于立国养民之道,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其提出的“安民”、“养民”之策为欧洲诸国所效法。同时,作者也指出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给欧洲以及法国带来的灾难,“欧洲人民遭逢乱世,及不知有太平之事,残害生灵数百万,耳目之所见闻无非杀气之所浸渍”。广学会是基督教传教士在华创办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出版机构。该机构在民国结集出版了《地球一百名人传》一书,卷三《政治家》共收录各国政治家17位,其中包括华盛顿、拿破仑。文中叙述了拿破仑的政治、军事统治以及与普鲁士、奥地利、俄国、英国的战争。文中认为,法国自昌革命,欲立共和,拿破仑上台不仅阻止了法国的共和进程,而且“扰乱全欧”二十余年,直至拿破仑去世方才平息。该书对拿破仑评价道:“身体短小,精力强悍,立心太侈,用兵如神。仅可以列在欧洲亚历山大、汉尼巴、沙尼曼、成吉思汗、铁木耳诸人中间,卒以好战致败。”通阅上述文献可知,西方传教士编纂期刊、出版著作的目的是为了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为列强对外侵略服务,昌言“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思想,因而对拿破仑的一生功过,没有进行有意识的“加工”,将真实的拿破仑带到中国社会精英阶层的思想世界。

(19)、《晚清“睡狮”形象探源》作者:石川祯浩,《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州)2009(5):87-96

(20)、这篇文章不仅非常有意思,其实也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知道,当时说“中国睡着了”,在西方并不是一种罕见的说法,尤其当时美国有很多报刊就常常爱用这样的说法,即“中国睡着了”。

(1)、但是,当欧洲人、西方人以及美国人他们在说“中国睡着了”的时候,其实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从启蒙运动开始,到后来殖民帝国风起云涌的年代,他们常常很喜欢说别的地方或国家“睡着了”,但这里意思指的是——

(2)、     进入民国,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更加多元化。报刊、著作中拿破仑名字出现的频率不断提升。据笔者初步统计,民国出版的有关拿破仑的论著有十余部,在报刊上刊载的以拿破仑为标题的文章达250余篇。革命形势发展如火如荼,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胜利,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中国精英阶层希望孙中山作中国的“英雄”,然而袁世凯却伺机利用手段篡取了革命果实。

(3)、还传出了各种各样的版本以及这句话的出处,直到今天,我们听到的便是拿破仑所说了,这又是为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73句唐七枕上书五万字番外电子版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