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02句顾宪成的对联大全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07 10:07:20 admin 阅读:59

导读顾宪成对联 1、顾宪成故事 (1)、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顾”,就请您先点上面蓝字顾氏总群,再点关注,即可每天免费阅读。 (2)、法:指规章,制度,法度;则:规章,法度;福果...

顾宪成对联

1、顾宪成故事

(1)、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顾”,就请您先点上面蓝字顾氏总群,再点关注,即可每天免费阅读。

(2)、法:指规章,制度,法度;则:规章,法度;福果:幸福的果实;善根:行善积德的根源。

(3)、  林氏工诗古文辞,以意译外国名家小说见称於时,复肆力於画。他不仅用一腔爱国热血挥就了百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用犀利、恰切的文笔完成了《畏庐文集》、《讽喻新乐府》、《巾帼阳秋》等40余部书,而且在不谙外文的情况下,与人合作翻译了180余部西洋小说,牢固地确立了林纾作为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至此,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并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

(4)、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说,处事如下棋,让一步不算吃亏;心胸似大海,能容人方显雅量。人间百态,吃亏是福,不与人斤斤计较,礼让他人,犹如宽广无垠的大海,容纳百川溪流,方显为人处世的大气与魅力。

(5)、自古以来,一个人有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的品德,就能够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文章不能离开“正”去追求“奇”,要合乎规律和常情,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6)、    书斋,也称书房,是书的房,也是读书人的房,更是读书人自己的道场。帝王将相、文人雅客,最重书斋,上到帝王的“万琴堂”、“南书房”、“三希堂”,下到文人寒士的“清风明月之室”“霜红龛”、“蜗庐”。人生图功谋业,修身自持,书斋既是修炼之处,也是我们灵魂的栖所。正可谓:开卷直游千载上,闭门如在万山中。明代大儒归有光在为自己的书斋“项脊轩”作志中写道:“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唐代大文学家刘禹锡在其家喻户晓的《陋室铭》中写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经典篇章。身居高楼广厦,如能辟一书斋,调琴翻卷,何等快哉。读书为人生至乐,于书斋中“焚清香读书,设净几鼓琴”,浮生若梦,此乐何极!

(7)、  然而,当我们细读款识和绫裱上的题跋,围绕这幅作品的很多背景故事逐渐浮现。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春,44岁的林纾赴京参加会试,因《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在京组织著名的“公车上书”以示抗议,林纾与陈衍、高凤岐等亦上书清廷,从此开始与维新派的交往。其实早在福建时,林纾即“每议论中外事,慨叹不能自已”。他认为“转移风气莫如蒙养”,因此就议论所得,仿白居易讽喻诗,用白话作成诗歌《闽中新乐府》。在这些诗歌中,林纾愤念国仇,忧闵败俗,倡导新政的思想溢于言表。此次在京,得与其仰慕之人交往,惺惺之意溢于言表,遂为莫逆。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春二月,林纾再次参加会试抵京,在李宣龚(李宗袆之子,字拔可)寓所会见著名的倡导变法人士林旭(林旭,福建侯官人,戊戌政变的“六君子”之一),与谭嗣同、梁启超等人也颇多来往,谭嗣同知道林纾善画,于是便有了“壮飞贤弟惠我佳墨”的一段交情。林氏遂出旧藏宫廷故纸作画,拟以回赠。然戊戌政变突至,画作未及完成,谭嗣同已慨然赴死。林纾便将此副画作珍重收起,不复示人。宣统二年庚戌(1910)12月,梁启超在天津创办《庸言》,林纾应邀为《庸言》撰述人。同年,康有为致书林纾索画,林纾为其绘《万木草堂图》一幅并题诗,赞赏康有为反对革命的主张为“忠言”。民国二年癸丑(1913),林氏辞去京师大学堂讲席,“长日闭户,浇花作画”,次年,也就是画作上所记载得时间,林氏将此作补成赠予梁启超,任公在所著《饮冰室诗话》中提及此事。后画作辗转归于林纾的学生卢用川。卢氏于厦门日占时期任伪职,即又以此作送与当时日本驻厦门总领事内田五郎。

(8)、而且《楹联丛话》还记载了一副形式与此相类的对联:

(9)、领千钟粟以粟养,读万卷书以书养,在我子孙自修。

(10)、 金鸡报晓草堂传来两三声。 神犬献瑞梅花飘去四五点。

(11)、只存百尺松筠操;哪惜三春桃李颜。此联为清朝河南巡抚顾汗自题联。顾汗,字伊在,吴县人。号芝岩。清康熙进士。累官巡抚,坐事罢。后起历宗人府丞。有《凤池园集》。

(12)、立朝与天子宰相争是非,悉宗社远谋,国本重计;

(13)、这副对联在南阳武侯祠,为了纪念诸葛亮的所做,作者是清道光年间南阳知府顾嘉蘅。上联说明诸葛亮一心为公,不论是刘备还是刘禅都尽心辅佐,下联是说都是为了宣扬诸葛亮的美名,为何要分辨他的居住地是在襄阳还是南阳。这幅对联所表达的现象,在今天的社会依然随处可见,有些地方为了争得一位名人的故居或者籍贯,争得头破血流,根本忽略了最初的想法,直奔着利益目的去了。所以这幅对联也一直给我们做着提示,希望能惊醒世人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14)、上联是说陈遵是个好客之人,经常将客人的车上的销钉扔到井中,不让客人回家。下联是说陈蕃不好客,只有徐穉到的时候,才设一榻。

(15)、 传道授业解惑教书为快育人为乐 崇德爱岗敬业工作是幸奉献是福

(16)、西乡路上的金刚寺,是召稼楼及浦东一带善男信女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道场宝刹,建于宋代,年久失修,需要修缮。姚家浜上连接召稼楼道南街与道北街的木桥,在岁月的流逝中已破败不堪,如以石拱桥代之,则可以给行人带来方便,给市井增添景色。

(17)、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鞴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

(18)、此联意思是忠诚厚道修养内心,心平气和调养性情;以诗书教导后辈,把勤俭作为传家美德。

(19)、这是一幅流传千古的绝对,作者是清乾隆朝十七年的状元秦大士。相传,秦大士和当时著名文人袁枚等人游览杭州西湖,来到岳飞墓前,看见秦桧的跪像,于是袁枚看见秦大士有点尴尬,于是说要作副对联,还没等秦大士同意就说:“人从宋后少名桧”,秦大士一听直接说道:“我到坟前愧姓秦”。此对妙就妙在不提岳飞只提秦桧就可以突出人们对岳飞的敬仰之情,而且把作者的真情也表达的真真切切。

(20)、其实,这一副联最好的地方还在立意。为什么读书?这是一个问题。

2、顾宪成的对联大全

(1)、每年七月是盐场订货的日子,这天,奚少爷亲自去新场刘记盐铺订货。当他把订单交给年轻的收单员时,眼睛突然一亮,发现收单员的右腕长有一圈又粗又黑又长的汗毛。第二天,他把刘老板请到家里,详细询问了那位收单员的姓名、身世。第三天,奚少爷再到刘记盐铺跟冯伯卿聊谈。

(2)、面对如此世界,正需大家合力撑住,奈何舍我侪遽去;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敢问何为浩然之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

(5)、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6)、    该作品后经清代尹简堂、民国董竹乡等人递藏。尹简堂当年为攸县首富,筑有“察四山馆”,尹简堂喜收藏名家字画和古玩,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清代画家石涛名作《剩山残水》图即由他首藏,后辗转至张大千手中。该画于2011年12月拍卖成交价高达3565万元。  1860年,尹简堂曾随清军将领曾国荃攻打太平天国军,攻克南京、上海,在南京获得了大量名人字画。简堂收藏字画不仅颇有实力,还极具眼光,目前书画市场上钤有“察四山馆”之印者从未发现赝品。

(7)、    隐元带去的中国建筑、雕塑、书法印刻、雕版印刷、医药学和音乐、饮食饮茶等,被日本人民尊之为“黄檗文化”。由于对日本佛教文化、民族方化贡献卓著,隐元更被日本人民尊为“日本民族文化的大恩人”。日本煎茶道奉隐元为祖师,将煎茶道总部设在黄檗宗大本山万福寺内,以示知恩报恩,不忘本尊的本怀。隐元知识广博,诗文书法均佳,著有《弘戒法仪》、《黄檗清规》《语录》10卷、《云涛集》1册,为佛学珍贵遗产。黄檗僧人陆续赴日,携带不少中国各地名家书画,而隐元诸僧中又有不少人擅长于书法绘画,使得中国书画艺术在日本广为流传,对日本南画派的形成起了先驱作用。隐元东渡时所携带的费隐通容的画像,其面部描绘细腻,以线条勾勒为主,略加渲染,此后日本各名画家为黄檗宗住持和尚画像均按照此格式绘制,可见其影响之大。黄檗诸僧中能描擅绘的不乏其人,隐元与其弟子木庵、即非的书法被称为“黄檗三笔”,被尊为日本书法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至圣。木庵所写大字优佳,雄浑遒劲,而其所绘水墨画天真雅趣,现仍有不少真迹保存在万福寺和长崎等地。即非如一则以擅长草书而出名,人称“草圣”。另外,高泉性潡、独立、道本、悦山、惟竺庵以及慧极道明、千呆性侒、慧林性机、独吼性狮等,还有被日本人奉为“篆刻之父”和“近代琴学之祖”的东皋心越,也均善书能画,颇享赞誉。

(8)、 金鸡破晓声犹在耳丽日永驻 玉狗临世形如雄狮神州欢腾

(9)、要在社会上立足,成就事业,必须重修养,行正路,做善事。要以诗书礼仪和言传身教让后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自然会形成端正、和善、诚信、勤俭、儒雅的家风,并且能世代相承。

(10)、  百年之后,物是人非。但画作却见证了林纾、谭嗣同、梁启超的之间的交往及情谊。我们有幸得见此作,应该也算是一件幸事吧。

(11)、此联为王家大院“司马院”楹联,大意为:以勤劳谋取生计、经营家业,以俭朴培养德性,一年四季就可以财用富足;以诚实的态度立身修身,以宽容的态度恩及万物,这是一个人一生应该践行的高尚品德。

(12)、但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这种反对也是有理由的。赵承中在《一副名联的作者及其它》文中表示了这种观点。赵文的主要论据是:此联不见著述。其一是,清人梁章钜所编的《楹联丛话》不载此联,但是该书卷四《庙祀下》却著录了无锡祠庙题联多处。其中有一处是顾端文公(顾宪成)祠的对联,联云:

(13)、 鸡司晨阳光灿烂前程似锦。 犬守夜岁月峥嵘美景如春。

(14)、题签:前明顾端文公墨宝屏四帧。名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八年进士,历文选郎中。崇祯初加赠吏部右侍郎。察四山馆藏。

(15)、古人认为以诗书修人品,以学问养心性,培养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子弟,家族家业就会后继有人。

(16)、人品高华,史分金箭;天姿秀异,家号麒麟。上联典指晋朝尚书仆射顾众的事典。顾众,字长始,吴人。下联典指晋朝尚书令顾和的事典。顾和,字君孝,吴人。幼有清操。晋咸康中拜御史中丞,曾颏奏左丞贪污百万,付法议罪,百僚惮之。

(17)、这副对联是在云南昆明大观楼上;上联说的是滇池风物,生机勃勃,视野开阔,下联追述到唐宋,全面否定清朝的统治,大气磅礴,意味深长。作者是清康熙年间的民间诗人孙髯。他一生厌恶清朝官场腐败,不参加科举,贫困潦倒,晚年很凄凉。

(18)、上联指西汉名将卫青,抗击匈奴有功,封长平侯。下联指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在沫建立卫国之事。

(19)、顾宪成(1550-1612)明代思想家,东林d领袖。江苏无锡人,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顾宪成和赵南星、邹元标号为“三君”,又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著有《顾端文遗书》等。

(20)、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

3、顾宪成对联的意思是什么

(1)、明代启六年(1626),一个深秋的子夜,月黑风高,一只乌篷船悄悄地靠上了奚家的临河码头。凭着码头灯笼烛光,来人轻轻敲开码头小门。不一会,出来几个家丁将船上的三只箱子抬进了大院。很快,乌篷船离开了召稼楼,沿着姚家浜向东驶去。

(2)、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

(3)、此联为王家大院“凝瑞居”楹联,大意为:不要忘记先祖之所以成就一番功业都是由于勤劳节俭,败落在于奢侈淫逸;后代子孙学子,年幼的应该教育培养,年老的应该孝敬,一定要言行一致。

(4)、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可悲。

(5)、谁是这一副名联的作者?公认的说法是顾宪成。顾宪成(1550---1612),字叔时,号泾阳,江苏无锡人。明万历四年(1576年)乡试解元,万历八年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郎中。万历二十二年因忤旨被革职还乡。在乡期间,重修东林书院,并长期主持讲学,是东林d领袖。无锡惠山听松坊还有顾(宪成)端文公祠,此祠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顾宪成的这副名联原悬于祠内,后来移到东林书院。

(6)、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可悲。

(7)、上联“月月”合而为“朋”字,“门口”合而为“问”字;反之,“朋”字拆开是“月月”,“问”字拆开是“门口”。下联“夕夕”合而为“多”字,“一二”合而为“三”字;反之,“多”字拆开是“夕夕”,“三”字拆开是“一二”。

(8)、此联为正对,即在结构上为并列关系,且内容一一对应,十分相近。

(9)、这是无锡东林书院的对联。作者是明代东林d的首领之一顾宪成所作。这副对联述说着当时东林d人在国家风雨飘摇的境地仍然坚持读书治学、治国的情景。

(10)、要振作精神,从少年到老年,每时每刻都要为远大的志向奋发努力;建功立业是不容易的事,必须毕生振作努力,时时刻刻关切身边的、周围的、天下的事。简而言之,就是要从小立志,努力成才,胸怀天下。 

(11)、    此次,公司首开《小书斋》专场,有幸征得一件顾氏墨宝,实属藏界福音。此作品为绫本立轴,书字三行,前面四句“习坎灵逾久,居卑德有常。龙门如可涉,忠信是舟梁。”出自唐张良器《河出荣光》一诗的最后四句,前面尚有12句,应在前面两屏,后面为一句零两个字,“斗折清江接暮林,堕江”,此诗全文为“斗折清江接暮林,堕江残月水浮金,松闻有风自成曲,清坐不须重整琴”。出自宋江西筠溪石门寺僧人释德洪所作《次韵邵州道中》,余两句零五字当在下一屏幅中。由藏者之一清代尹简堂题签可知,此作原为四屏。据此推断,这件顾宪成书法应为四幅屏作品中第三屏。纵观整件作品,虽已散失三屏,然顾氏之书法风格却已尽显,充分体现了其“雄强痛快,取法高古,去形取神,超然化脱,学养深厚,不沾俗笔”的特点。由此可见,顾宪成不仅擅书,且于此道颇有心得,其书法气格高古,意蕴不俗,非但与同时代的大家作品相比不遑多让,即使置诸宋元大家之侧,也难分轩辕。

(12)、久要不忘平生之语,古谊若古鉴,忠肝若铁石;

(13)、振刷:即振作;宇轴:轴喻中心、主心骨,比喻天下国家重任;垂裕:为后人留下业绩或名声;后昆:后嗣,子孙,此处系泛指广大的民众。 

(14)、家声:家族世传的声名美誉;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端:副词,的确、实在、都。

(15)、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16)、这副联语属于励志联、格言联一类,联语质朴,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哲理性。从修辞技巧看,此联运用了很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強艺术性和感染力,如:反复、叠字、顶针等。“风声雨声读书声”,用了反复;“声声入耳”用了叠字;“读书声”与“声声入耳”之间,用了顶针。

(17)、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此联为清朝时期的乾隆进士顾光旭自题联。顾光旭,字华阳,无锡人。官甘肃甘凉道。工书,善诗文。有《凉溪诗钞》、《响泉集》。

(18)、上联意为古时家境贫穷的学子到田里耕作,也携带着经书,一心勤学,赞颂不为贫困所屈。

(19)、鹤从珠树舞;凤向玉阶飞。此联为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顾炎武撰题联。

(20)、竹,无论酷暑严冬,始终挺拔葱茏。其被种植在名园,受人爱慕称誉,不改劲节凌风;长在静僻荒野,没人照料没人欣赏,依旧生机勃发欣欣向荣。此联以竹的品质、风范,赞品德端庄、特立独行、严于律己、高风亮节的人们。 

4、明代顾宪成的对联

(1)、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西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远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凭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2)、此联大意为:要振作精神,敢于担当国家社会重任,努力成就一番事业,造福广大民众。 

(3)、冯克安知道危难已经降临头上,但他宁为玉碎,也决不给魏阉留一钱一物。于是让家人福宝带了三箱钱物,坐船速回周浦老家。为防万他嘱咐福宝,三箱钱物先寄放奚家,然后回周浦通知家人马上离家避难。

(4)、顾宪成创立了东林书院,并以东林书院为阵地,通过讲学、论辩、研讨、撰文、出书,对王守仁的“心学”及王学末流在道德修养和认识论方面宣扬的种种虚、空、玄的主张和说教进行猛烈的抨击和批判,从而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

(5)、何昆玉(1828-1896)广东高要人,字伯瑜。清代篆刻家。篆刻师法秦汉,旁及浙派,所作用刀洁净,谨严浑厚,时出新意,不作破损之态,有娟秀之韵。尤擅模拓彝器,尝客山东潍县陈介祺家,得见陈氏所藏古物,赏奇析疑,见闻日广,鉴别遂精。辑有《吉金斋古铜印谱》六卷。性嗜古,喜收藏古铜印。与吴中李锦鸿并称。

(6)、一天,奚家厅堂里传出一阵热闹的声音,家人带回了消息:冯克安的儿子冯伯卿还活着,住在川沙的一个小镇上。奚家上下人人如释重负,个个喜形于色。从老爷到奴婢、从闺房到厨房,儿女私话,主仆呼应,众口一词“寻到嘞!”

(7)、此联为明朝刑部尚书喻茂坚留给后世子孙的,大意为:敬侍头顶五尺苍天而苍天有感知,心存脚下方寸土地而土地有感知,做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人,不使父母为你的行为感到羞愧;领受俸禄则以俸禄养活自己,读万卷诗书则以诗书修心养性,在我子孙自己体悟、践行。

(8)、孝敬父母、兄弟友爱是兴家旺业的基础;勤劳和俭朴是任何事业成功的基本要素。 

(9)、海瑞罢官成惨剧,燕山吐风化悲音,毛锥三管遭横祸,我欲招魂何处寻。

(10)、事五尺天而天知,存方寸地而地知,为人父母无愧;

(11)、以上两点俱言之成理。但是,《楹联丛话》不载此联,则此联就一定不存在吗?据史记载,雍正皇帝是最反对朋d的,雍正十一年(1733年)成书的《东林书院志》因忌讳而不载此联,也是可以理解的吧。有清一代,康乾之时,文字狱盛行,余威所至,《楹联丛话》未载此联也在情理之中。据此,作者是谁,留待进一步讨论。

(12)、冯、奚两家,非亲非故,无甚往来,只因都是商人,周浦和召稼楼又相距不远,水路仅半个时辰的路程,所以双方对对方的家世人品很清楚。可谓“虽未谋面,而神交已久”。

(13)、此联大意为:忆先祖,虽衣食艰难仍要扶持、帮助生活困难的老少弱小者;盼后辈在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后,仍要不断克已自省,提高人格修养。

(14)、说明:原装旧裱。卢用川,厦门日占时期历任伪经济局长、伪建设局长,伪厦门市政府秘书长、厦门治安维持会代会长等职。擅诗文,精鉴赏。受赠人为当时日本驻厦门总领事内田五郎,也是厦门治安维持会组织者。

(15)、    此次上拍曹氏用印对章两枚,锦盒内外包装两层,极精致,印石包浆老到自然,入眼开门见山。观此二印,石质温润如玉,为寿山老坑,雕以螭龙为钮,一朱一白皆镌刻边款。白文:鸿勋之印,边款:仲铭大兄命仿汉白文印,何昆玉。如其所言,该印为汉代官印刻法,庄重工稳,用刀干净,结构分布繁简明显,对比度强。朱文:仲铭,边款:伯瑜。只落款何昆玉表字,此朱文印为秦印小篆风格,纤细娟秀,韵味十足。印章实物难得,此类石料佳、名头大者,系篆刻名家为状元所刻者尤其难得,余所仅见,洵可宝之。

(16)、这副对联为顾宪成所撰。上联是写读书声同风雨声相融合,下联是写齐家治国,其对仗工整,且使用叠字。

(17)、奚少爷办事向为谨慎,听了家人带回的消息,拿出冯克安生前给奚老爷的密信。信上提到,冯伯卿有个天生的特征,“右手腕上有圈粗黑的汗毛”。川沙的冯伯卿右手腕上有没有那个天生的记号?奚老爷又三次派人到川沙细察。结果令人十分失望,这个冯伯卿不是冯克安的儿子。

(18)、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著名的明代思想家,东林d领袖。出生于江苏无锡,于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

(19)、此联教育人们要言行一致,遵守法度;积德行善,善有善报。  

(20)、此联大意为:要振起家声,应当沿着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方面做去;凡能成就些事业,都是从勤和俭中得来的。

5、明朝顾宪成的爱国对联

(1)、此联意思是说,为人要常读书,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修养,为善不扬名,独处不作恶,广积德,多助人,这样就会得到暗中庇佑,赐予福禄寿。反之,想方设法算计别人,到头来都是一场枉然。对联启示大家要日行善事、谨言慎行。

(2)、这是岳阳楼上的名联。作者是清代嘉庆进士陈大纲,在巴陵任上的所作。上联描写风景,下联笔锋突转到民间百姓,显示出作者将万千百姓的疾苦都系在心底,表达了作者人民的情怀。

(3)、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4)、这幅对联之所以名气巨大,因为他不仅反映了明代读书人阶层的理想,也折射出明末最大的政治团体东林d的政治理想。当然,对于东林d人,后世的评价褒贬不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没有这幅对联所表现的那样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

(5)、    总之,明清时期赴日的僧众携黄檗宗对日本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黄檗宗的传入鞭策了当时已经驰缓的日本佛教,黄檗僧的严格戒持增强了人们的归依思想,促成佛教在日本的重兴,同时也推进了书画等文化的传播,其作用之巨大世人皆知,无怪乎日本人在隐元禅师圆寂后竟以“西来即粟振雄风,檗山幻出不宰功”来追悼。

(6)、桥是兴旺发达的祥瑞。报恩桥给召稼楼带来了美丽和繁荣,给奚、冯两家带来了滚滚的财源和出众的人才。

(7)、  本次上拍的这件《秋山悟道图》,即为林纾先生在京时所作。纵观是幅作品,运墨清健洒脱,以笔墨之相互渗化融和,表现山川苍茫、朦胧、浑厚之态。构图颇有气势,于豪放郁勃、宏博奇异境界之中寓有静穆的气氛。树干树枝和苔点的画法比较单纯,以墨线的曲直长短和枯湿浓淡来显示变化。点叶的用墨更为讲究,浓淡相间,富有笔墨趣味,堪称林氏的一件山水佳作。

(8)、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人们去无锡“东林书院”旧址游览时,在书院正厅依庸堂可见到这副脍炙人口的对联。此联即明代东林d领袖顾宪成为“东林书院”撰写。上联写书院学子的读书声和自然界的风雨声交织一起,与天籁齐鸣;下联写书院的读书人并非埋头读书,不问世事,而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下句合起来,就是说既要致力读书,又要关心时政,是东林d人读书讲学而不忘国家兴亡安危的真实写照。这副传世名联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

(9)、下联说竹,中空、劲节、耐寒,被视为虚心、节操坚定、惯能征服艰难挫折等优秀品质的象征。 

(10)、兰,在春天生长开花,是拜领大自然所赐。没有春天温和的土壤,春风的照拂,春雨的滋润,会有兰花的仪态万方吗?兰花是否知道去领略这番道理啊? 

(11)、武陵世泽;文献家声。上联典出顾氏源出姒姓,望出武陵。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顾大猷,搜集国家掌故,条陈时政,著书数千卷。

(12)、    另一藏者嘉兴董竹乡则于边跋题到“此帧余得于故都小市冷摊,签题前明顾端文公墨宝屏,察四山馆珍藏字样,乃湘潭尹简堂氏故物也,尹氏随曾侯克复金陵得古书画最夥,海内收藏家咸莫之及,此系四幅中之虽无款识印章而笔法出入晋唐,舒卷自如,决非赝鼎,吉光片羽,亦属可珍,爰重装保存之,他日如获得其全,珊求铁网、剑合延津,是所深望也。”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朝吏部员外郎顾宪成(公元1550-1612)题东林书院联。顾宪成,万历进士。

(14)、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汉语大词典》说:“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因此,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句意谓对于国家民族的兴旺,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辨法通论·论幼学》

(15)、上联是说陈胜起义,建国国号“张楚”。下联是说农民领袖陈硕真自称“文佳皇帝”。

(16)、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17)、这是明代万历年间文人洪应明写的对联,此对意境深邃,直抒胸臆,为历代人们熟知喜爱。

(18)、其意为读书人仅仅将书读好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天下事,都需关心思索,唯有用心体会世间百态,方能活学活用,不至于死读书、读死书。

(19)、       世人尝语曰:天下金石出山左,山左金石在潍县。潍县自明清以降,印学兴起,肇始于周栎园,经潍县郭氏伟勣、启翼叔侄藏刻弘扬,浸润不辍,星火燎原,至陈介祺(1813-1884)簠斋太史宗仰海内,为金石巨擘,影响深远,广交海内同道,尤勤于玺印一类。同治十一年秋,陈介祺嘱潍县同乡、同榜进士、广东巡抚张兆栋代为商购高要何昆玉藏印,何氏因此携所藏古玺印二千七百余钮来潍,乃归陈簠斋。陈氏并请何昆玉滞留陈府,与簠斋次子陈厚滋始钤拓《十钟山房印举》,逾一岁之久。何氏既莅临潍上,一时北海名流自然相识。陈介祺螟蛉义子曹鸿勋(1846-1910年)字仲铭,又字竹铭,号兰生,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状元,官至陕西巡抚。尤精于书法,潍县一时碑铭志传多出其手,作品所钤印章多出潍县篆刻家王石经之手。何昆玉既在曹状元义父陈簠斋太史府上钤拓古玺印,认识曹鸿勋当在情理之中,何氏因此给曹治印也是常情。

(20)、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1)、登百尺楼,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2)、    篆刻艺术历史悠久,因实用兴起于秦汉,因艺术勃发于明清。自文彭、何震开山,流派印兴起,以皖浙为最,至吴齐为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09句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100句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