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6句汤显祖牡丹亭原文诗句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15 01:34:02 admin 阅读:59

导读汤显祖牡丹亭原文 1、汤显祖牡丹亭原文闺塾翻译 (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

汤显祖牡丹亭原文

1、汤显祖牡丹亭原文闺塾翻译

(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2)、(净)你院子里坐坐,咱去借来。“合着油瓶盖,踏碎玉莲蓬”(下)

(3)、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4)、恨西风,一霎无端碎绿摧红。——汤显祖《牡丹亭》

(5)、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6)、赴高唐:故事传说,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和美女交欢。临别时,美女说:她在巫山的南面,“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为她立庙,叫朝云。见宋玉《高唐赋》序。高唐、云雨、巫山、阳台、楚台,后来被用来指男女欢会。↩

(7)、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8)、伯道官贫更少儿:邓攸,字伯道,晋代人。参看本出注他做河东太守时,遭逢石勒之乱。他为了保全侄儿,把自己的儿子丢弃。从此,他就没有儿子。当时人说:“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上句和本句,用韩愈诗《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见《韩昌黎全集》卷十。↩

(9)、三场得手:科举时代,童生经考试及格,进入府、州、县学的称生员,即秀才。这里指生员经乡试中式取得举人的资格。举人参加会试、廷试取为进士。乡、会试的全部进程分三场,一场考三天。得手,顺利、称心。↩

(10)、用杜丽娘的话来说,杜丽娘是多愁善感的,和女仆去后花园看望她,更是多愁善感。当我回来的时候,我有一种雨云般的感觉在花园里,一个儿子在梦里抱着一棵折断的柳树。醒来后,我独自去后花园,在梦中寻找一个情人。因此,昆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有“游园”、“惊梦”、“寻梦”等几个场景。

(11)、难道八字梳头做目呼:难道一个小姐连字也不识!八字梳头,一种头梳,这里指小姐。做目呼,四字认做目字,说人不识字。《诚齐乐府·豹子和尚》第四折:“你骂我目呼。你笑我是蠢物不识字,目呼做四也。”《雍熙乐府》卷十四《集贤宾·知几》:“目乎四倒精细省,凭何作证,淡文章改做了受生经。”又《盛世新声》戊集页十八《醉太平》:“认不的之乎者也。千呼干,豆上争一撇;川呼腹内原横写;目呼口里少分别。”↩

(12)、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牡丹亭》

(13)、随即唱到:“原来这里早已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春景,而我却从来不晓得,就像我青春年华一样一直浪费着。没人爱惜呀。人生本来就该遇上良辰美景,人生本来就该遇上赏心乐事,可是我从没有遇上;我知道有良辰美景,但它们丝毫不能排遣我的心中之愁;至于赏心乐事,到现在还不知躲在谁家院落哩!但今天既然偷偷闪出了牢笼,那就放开怀抱享用这春景吧:抬头,高处是云霞舒卷;眼光顺云势移向远方,又见一片片的风吹开云一丝丝的像笼上烟波里的画船轻晃,真是好看啊。大自然和人很友好嘛,怎么人却躲在锦屏背后和春光交不上朋友呢?”

(14)、榻:学习写字,半字帖置于纸下,映光透视,摹写其笔划。这里指摹画绣谱上的图样。↩

(1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7——《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6)、南安:宋代有南安军。明代设府,属江西省,府治在大庾。↩

(17)、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汤显祖《牡丹亭》

(18)、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汤显祖《牡丹亭》

(19)、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汤显祖《牡丹亭》

(20)、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汤显祖《牡丹亭》

2、汤显祖牡丹亭原文诗句

(1)、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汤显祖《牡丹亭》

(2)、(绕池游)〔老旦上〕(68)甄妃洛浦,嫡派来西蜀,封大郡南安杜母〔见介〕〔外〕“老拜名邦无甚德,〔老旦〕妾沾封诰有何功(70)!〔外〕春来闺阁闲多少?〔老旦〕也长向花阴课女工”〔外〕女工一事,想女儿精巧过人。看来古今贤淑,多晓诗书。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你意下如何?〔老旦〕但凭尊意。

(3)、模:这里是摸的意思。全句,爹的含蓄的话(三分话),你自己去体会。↩

(4)、生受:辛苦、麻烦、难为。对人说,有苦劳、道谢的意思。↩

(5)、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竹篱茅舍酒旗儿叉。雨过炊烟一缕斜(xia)。

(6)、第六曲(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惘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游园是为了赏春,但见莺燕成双不免内心感到怅惋,只能是回家过遣罢了。

(7)、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8)、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9)、念老夫诗句男儿:同书卷九《遗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育得老夫诗。”杜甫的小子宗武小名骥子。↩

(10)、(好姐姐)大力渲染了春天的美丽。“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青山上到处都是红色的杜鹃,“啼”字是从杜鹃鸟泣血联想而来,寇准有诗云“杜鹃啼处血成花”,杜鹃鸟以血染红了自己的美丽,恰似美人以美丽绽放着自己的生命,蕴涵着隐隐悲壮之美。“荼外烟丝醉软”,“荼”,一种晚春开放的小花,荼花外是如烟的暖暖春光,春光如烟似梦,一个“醉”字写出人沉醉春光里心酥身软的感受。“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虽然美丽,但是在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候才开放,怎么能在春花中占得花魁呢!这里深寓着杜丽娘对自己美丽的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感伤。“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闲凝眄”,凝神。只听见燕子呢喃明快如剪,黄莺歌唱音调圆润甜美。以上从所见所感所闻展示了春天无限的美丽。春光越是美好,无人欣赏才越让人惋惜,伤春之意格外浓烈。那种觉醒后的向往格外强烈,而现实的束缚又使得杜丽娘沮丧灰心。“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便”,即便。“十二”,虚指,犹言所有。看也看不够的春天美景只能被断壁颓垣环绕,即便自己把所有的景致都看遍了也难以改变“三春无人见”的命运,只能徒然增加自己的烦恼。虽伤春,但更伤“我”。在《惊梦》中,杜丽娘的感情起伏非常大,从青春意识觉醒所带来的烦闷到对爱情的朦胧渴望,以及这种渴望无法实现的无奈,从赞美春天到伤感春天以及伤感个人命运的无法把握,杜丽娘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游园被加以细腻地描摹。    

(11)、待说何曾说,如颦不奈颦。把持花下意,犹恐梦中身。——汤显祖《牡丹亭》

(12)、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13)、萤:晋代车胤好学不倦,家贫没有灯油,夏天以练囊装很多的萤火虫,用来照明读书。见《晋书》卷八十三本传。↩

(14)、这三支曲子生动地把一个待在深闺之中的美丽女子的愁情、春思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玩味字里行间,我们对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慢慢读到丽娘的内心世界。

(15)、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汤显祖《牡丹亭》

(16)、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1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1——《逍遥游》庄子

(18)、春香看着满园的花对丽娘说:“这园子里的花可都开了,唯独这牡丹离开花还早得很呢!”春光令人舒畅,但春归毕竟令人惆怅。丽娘唱:“既有鸟声,又有丛丛红色杜鹃花掩映在青山里,有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花样年华,也像烟丝般无力自持,能不遗憾吗?春香啊,牡丹虽然漂亮,但花期太晚比荼蘼开得还迟一点的她,并不在繁花盛放的日子与人争艳,这春色满园她怎么能占优势呢?”(她与牡丹一样颇具自信的矜持)。在怀春的少女面前,那些莺莺燕燕成对儿的在“歌”、在“语”真让人遐想连篇。你听那莺语清脆得不能再清脆了;莺歌简直圆润得像在空气里滚。那是自由的语、自由的歌啊!转念想到自己不觉黯然,无趣悲凉,还是回去吧。再美的园子只是看也不足够,不多提了也罢。

(19)、一般桃李听笙歌,此地桑阴十亩多。不比世间闲草木,丝丝叶叶是绫罗。《牡丹亭》

(20)、近睹分明似俨(yǎn眼)然,远观自在若飞仙。——汤显祖《牡丹亭》

3、汤显祖牡丹亭原文全文

(1)、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2)、(老旦)你快瞧房儿里面,还有甚人?若没有人,敢是鬼也?(贴下)

(3)、(双劝酒)〔末扮老儒上〕灯窗苦吟,寒酸撒吞(105)。科场苦禁(106),蹉跎直恁(107)!可怜辜负看书心。吼儿病年来迸侵(108)。“咳嗽病多疏酒盏,村童俸薄减厨烟。争知天上无人住(109),吊下春愁鹤发仙(110)。”自家南安府儒学生员陈最良(111),表字伯粹。祖父行医。小子自幼习儒。十二岁进学,超增补廪(112)。观场一十五次(113)。不幸前任宗师(114),考居劣等停廪。兼且两年失馆,衣食单薄。这些后生都顺口叫我“陈绝粮”(115)。因我医、卜、地理(116),所事皆知(117),又改我表字伯粹做“百杂碎”。明年是第六个旬头,也不想甚的了。有个祖父药店,依然开张在此。“儒变医,菜变齑”(118),这都不在话下。昨日听见本府杜太守,有个小姐,要请先生。好些奔竞的钻去。他可为甚的?乡邦好说话,一也;通关节(119),二也;撞太岁(120),三也;穿他门子管家(121),改窜文卷,四也;别处吹嘘进身,五也;下头官儿怕他,六也;家里骗人,七也。为此七事,没了头要去(122)。他们都不知官衙可是好踏的!况且女学生一发难教(123),轻不得,重不得。倘然间体面有些不臻(124),啼不得,笑不得。似我老人家罢了。“正是有书遮老眼,不妨无药散闲愁。”〔丑扮府学门子上〕“天下秀才穷到底,学中门子老成精。”〔见介〕陈斋长报喜(125)。〔末〕何喜?〔丑〕杜太爷要请个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爷开了十数名去都不中(126),说要老成的。我去掌教老爷处禀上了你,太爷有请帖在此。〔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127)。〔丑〕人之饭,有得你吃哩。〔末〕这等便行。〔行介〕

(4)、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5)、《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6)、(老旦)则略靠远,冷淋侵一阵风儿旋,这般活现。

(7)、香火秀才:即奉祀生。因其为“贤圣”之后,不经科举考试,赐予秀才功名,以管理先祖祠庙的祭祀,故称。参见下文第六出:“表请敕封小生为昌黎祠香火秀才。”↩

(8)、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汤显祖《牡丹亭》

(9)、三生因果。请去将炉烟上过,头纳地,添灯火,照得他慈悲我。——汤显祖《牡丹亭》

(1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1)、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12)、天禄:《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酒者天之美禄。”↩

(13)、(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4)、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旦叹介〕“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啊,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春香那里?〔作左右瞧介〕〔又低首沉吟介〕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长叹介〕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15)、  例如《惊梦》中{步步娇}几句:“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首先,它十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像这样的曲词,就是放在实际的舞台演出当中,同样会受到绝佳的效果。再来看看曲文中的措辞。“晴丝”、“春如线”最为形象、传神,作者用“丝、线”来形容晴天和春光,既能将春天的柔美、文雅写出来,又是在暗示杜丽娘的隐秘心境及人物特点。后面的“偷人半面”、“迤逗”、“彩云偏”,栩栩如生地向读者展现出一位娇羞、端庄、美丽又带有些许哀愁的杜丽娘。短短四句话,便将她写得活灵活现,她的真情、美丽,与生机勃勃的春天交融,必然是一番动人的场面。作者在动笔之前,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深知杜丽娘的性格,更深知她心底的欲求,倘若这段曲词放在杜母或者是丫鬟春香的身上,结果一定是差强人意的。总之,这样的曲词之所以出彩,在于作者熔诗、词、画于一炉的深厚笔力,更在于作者对真实生活、对所写人物的精准把控;还在于一个“情”字——用情一叙。这些才是关键之所在。

(16)、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汤显祖《牡丹亭》

(17)、(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郁郁寡欢的杜丽娘到了繁花似锦的花园中,花园中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杜丽娘心中被压抑的人生欲望。杜丽娘看到花园里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禁不住由衷地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赞叹中夹杂着深深的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然而却无一人走进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既是赞叹花园春天的美好,也是反诘不肯走进自己生命欣赏自己美丽的人,具有着双重的意味。杜丽娘抒发了古代待嫁女子普遍的幽怨,在古代诗词中这种主题非常多,“劝君惜取少年时,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感叹形成了女子“伤春”的传统。备受压抑的杜丽娘内心深处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使得初入园林中的她心潮起伏。如此美好的春光却无人观赏,杜丽娘由此联想到自己,不仅悲从中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都给了断井颓垣观赏,由物及人,一种自怜的情绪油然升起。这句话出于谢灵运语“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锦屏人”指幽禁在深闺中的女子,即杜丽娘自指,杜丽娘在想象中把眼光从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转向了外面的世界,那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人们在涂金错采的游船中赏春游玩,直到把三春看尽。这段(皂罗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映衬了杜丽娘的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喷薄而出。在昆曲演员们慢回首低沉吟的缠绵哀婉咏叹下,杜丽娘的内心情怀被反复地抒发。

(18)、(玉山颓)〔旦进酒介〕爹娘万福,女孩儿无限欢娱。坐黄堂百岁春光,进美酒一家天禄祝萱花椿树虽则是子生迟暮,守得见这蟠桃熟〔合〕且提壶,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外〕春香,酌小姐一杯。

(19)、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是在明朝嘉靖二十九年,此时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存天理,灭人欲”是那个时期的最高诫命,暴露着封建社会于表面之下残暴虚伪的本质,因而“天理”与“人欲”之争也必然是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焦点。因此在那个时期,真正的英雄并不出自戎马疆场,而是产生于高墙深闺之中,作品的思想意义之高低并不都在于它与社会政治的直接关系。《牡丹亭》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20)、(真珠帘)〔生(20)上〕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鹧鸪天〕(26)“刮尽鲸鳌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凭依造化(29)三分福,绍接诗书一脉香。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必须砍得蟾宫桂始信人间玉斧长。”小生姓柳,名梦梅,表字春卿。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留家岭南。父亲朝散之职母亲县君之封〔叹介〕所恨俺自小孤单,生事微渺喜的是今日成人长大,二十过头,志慧聪明,三场得手只恨未遭时势不免饥寒。赖有始祖柳州公,带下郭橐驼柳州衙舍,栽接花果。橐驼遗下一个驼孙,也跟随俺广州种树,相依过活。虽然如此,不是男儿结果之场。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42)之期。”因此改名梦梅,春卿为字。正是:“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4、汤显祖牡丹亭原文和翻译

(1)、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2)、且养就之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刚直博大之气,表明儒者的修养。↩

(3)、一般桃李听笙歌,此地桑阴十亩多。不比世间闲草木,丝丝叶叶是绫罗。《牡丹亭》

(4)、俞平伯:《牡丹亭》出,竟以荒远梦幻之事,俚俗俳优之语,一举而遂掩前古。盖其幽微灵秀,姚冶空濛,自成一家,独有千古,不特昔人屐齿所未尝到,即后之人亦难仿其颦眉也。夫曲,晚近之作,小道也,得《牡丹亭》而与诗、古文、词抗颜接席……吾谓《牡丹亭》非他,盖直接《诗》三百之法乳者也,思无邪之一化身也;是圣贤之心肠也;是豪杰之血气也;是才子之才、佳人之佳,兼此二者之无奈之情也;是能将闺门风雅,情性之本原,宛转曲折而书之,缠绵低徊而度之,明目张胆地而扮演之也。宁非天下之才耶?非天下之奇才而能如此耶?

(5)、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6)、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牡丹亭》

(7)、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不治竟然死去了。其父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8)、砍得蟾宫桂:折得月宫的桂枝,登第的代称。蟾宫,即月宫,相传月中有蟾蜍。↩

(9)、(绕地游)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一立小庭深院。注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10)、吴梅:古今传奇,用故事之最胜者,莫如《桃花扇》;用臆说之最胜者,莫如《牡丹亭》。《牡丹亭》之杜丽娘,以一梦感情,生死不渝,亦已动人情致,而又写道院幽媾之凄艳,野店合昏之潦草,无一不出乎人情之外,却无一不合乎人情之中。

(11)、(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2)、〔旦低问〕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13)、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14)、  在我看来,汤显祖将人的生命的完美实现作为一种理想和憧憬,并用艺术化的手法将其展现出来。他写出了个人的觉醒与大多数人的普遍欲求,推出了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人生题旨。在此层面来看,《牡丹亭》远远超出它本身的文学意义和戏剧意义,上升到思想以及社会的高度,把一个女子的个人命运与社会时代进程联系起来。它呼唤男女平等,也把隐藏在封建礼教中的个人欲望提升到合理、令人崇敬的高度。所以说,汤显祖为世人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人生境界,使人们开始发现并敢于正视各自的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亘古不变,经久不衰。

(15)、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16)、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很不知所踪,一笑而泯,又岂知,爱恨情仇,终难忘,刻骨铭心——汤显祖《牡丹亭》

(17)、(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蘪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

(18)、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汤显祖《牡丹亭》

(19)、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层官职,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20)、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5、汤显祖牡丹亭原文拼音

(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2)、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

(3)、“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4)、〔丑〕世间荣乐本逡巡(134),(李商隐)〔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

(5)、(贴)论魂离倩女是有,知他三年外灵骸怎全?则恨他同棺椁、少个郎官,谁想他为院君这宅院。小姐呵,你做的相思鬼穿,你从夫意专。那一日春香不铺其孝筵,那节儿夫人不哀哉醮荐?早知道你撇离了阴司,跟了人上船!

(6)、枕函敲破漏声残,似醉如呆死不难。一段暗香迷夜雨,十分清瘦怯秋寒。——汤显祖《牡丹亭》

(7)、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汤显祖《牡丹亭》

(8)、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四人,得意处唯在丽娘。”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全剧五十五出,通过描写杜丽娘感春成梦,由病而死,死而复生,终于同柳梦梅结成良缘的离奇、曲折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9)、〔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10)、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1)、(前腔)〔旦〕黄堂父母,倚娇痴惯习如愚。刚打的秋千画图闲榻着鸳鸯绣谱从今后茶馀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老旦〕虽然如此,要个女先生讲解才好。〔外〕不能勾。

(12)、(净扯老旦,照旦介)休疑惮。移灯就月端详遍,可是当年人面?

(13)、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汤显祖《牡丹亭》

(14)、到来只饮官中水:形容做官廉洁。邓修做吴郡太守,不爱俸禄,自己运米到任,只饮用当地的水而已。见《晋书》卷九十本传。句本《全唐诗》卷二十四方干《献浙东王大夫》二首:“到来唯饮长溪水,归去应将一个钱。”↩

(15)、不入春园,怎知春色几许。——汤显祖《牡丹亭》

(16)、《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17)、(老旦)咳,万死一逃生,得到临安府。俺女娘无处投,长路多孤苦。

(18)、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汤显祖《牡丹亭》

(19)、但凡少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而纠结流离。《牡丹亭》

(20)、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1)、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2)、(满庭芳)〔外扮杜太守上〕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几番廊庙江湖紫袍金带功业未全无。华发不堪回首意抽簪万里桥西还只怕君恩未许,五马欲踟蹰“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寻常太守看。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惟看屋外山。”自家南安太守杜宝,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后流落巴蜀,年过五旬。想廿岁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间。内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后嫡派此家峨眉山,见世出贤德。夫人单生小女,才貌端妍,唤名丽娘,未议婚配。看起自来淑女,无不知书。今日政有馀闲,不免请出夫人,商议此事。正是:“中郎学富单传女伯道官贫更少儿”

(3)、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亭》

(5)、打棉:纺棉纱。棉即绵,棉絮。这里用作“打眠”的谐音。↩

(6)、回头皆幻景,对面知是谁。——汤显祖《牡丹亭》

(7)、读完《建安七子集》,极有感触。建安七子开一代文学新风,然而短暂的昙花一现之后,其思想和文学晋朝并没有继承下来,直到唐朝才得以继承。与之相对,民国诸贤亦开一代新风,还是昙花一现,其思想和文学在大陆并没有得到完整继承。晋及南北朝时期,文士普遍不热心去补益治道,以文学为自适之物,今人亦如此,而且两个时代同样是儒道沦丧,崇尚物欲享乐。

(8)、几叶:几代。下句雨打风吹,形容家道衰落。叶、雨打风吹等词又暗暗和柳字相关。↩

(9)、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0)、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11)、论星宿(xiu),连张带鬼:张、鬼各为周天恒星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天文家以列宿主州域。张宿与柳、星两宿主三河(包括河东),鬼宿所主的雍州则与河东相邻。见《史记·天官书》。全句,用星宿说明河东的方位。又:迷信传说掌理文章、功名的梓潼帝君是张宿的精灵。见《寄园寄所寄·獭祭·人事》。↩

(12)、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13)、章台:秦汉时代的一座宫殿建筑物。用来指京城内最繁华的地方。全句意为:一旦功名得意,夸官游街。走马章台,借用张敞的故事。见《汉书》卷七十六本传。↩

(14)、(净惊介)呀,老夫人和春香那里来?这般大惊小怪。看他打盘旋,那夫人呵,怕漆灯无焰将身远。小姐,恨不得幽室生辉得近前。

(15)、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汤显祖《牡丹亭》

(16)、(前腔)〔老旦〕眼前儿女,俺为娘心苏体劬娇养他掌上明珠,出落的人中美玉儿啊,爹三分说话你自心模难道八字梳头做目呼

(17)、(旦)我央他看淮扬动静去把爹娘探,因此上独眠深院,独眠深院。

(18)、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汤显祖《牡丹亭》

(19)、〔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20)、“做门楣”古语:由于杨贵妃受到唐明皇的宠幸,杨氏一家都得到高官厚禄。当时有民谣说:“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见《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天宝五载”条。“‘做门楣’古语指此。楣,门上的横梁:门楣,犹如现在说的门面。做门楣,女儿嫁一个好女婿,可以替娘家门面,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1)、(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2)、  总之,纵观全剧,作者采用的是一种真实与梦境相交融的方式,二者互为表里,“情与理”的矛盾,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杜丽娘将理想诉诸于梦,在梦中实现理想,又否定了现实的残酷,但梦境终究被现实打破,她又重回现实,然而现实又被新的梦境击碎,进入新一轮的反复。“梦”是虚幻的,但“情”是实在的,梦与现实相隔,情却与现实相通。“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正是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而情与梦的发端,均在《惊梦》中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尽管后来的出目中仍有《冥誓》、《魂游》、《回生》等诸多梦境与现实相交融的情节,但一切的发端,正是杜丽娘的游园、惊梦。倘若她不能走出高墙,没有与春天相遇,那么就无法真正意识到生命和人之本性的美好;她若没有那场春梦,便不会为情而死、死而复还。所以游园、惊梦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仅仅只在这一出中,便可以深切地体会到杜丽娘身上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精神,作者并不希望通过杜丽娘来塑造某一类妇女形象的典型,而是要打造出一位美丽、炽热、聪慧、纯情的“情之至者”。当然,丽娘面对春光无限好时心中的凄苦,以及她只得将情的发展寄希望于梦中时,都令我们感到那个冰凉、顽固、冷漠的封建社会对她的“牢牢囚禁”之不幸,感到她心底那份难以言说的寂寥、可怜。这不仅是杜丽娘一人的悲剧,更是当时广大女性共有的悲剧。

(3)、在第二曲(步步娇)前,写到“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这一句是借用唐代诗人薛逢《宫词》中的诗句,写杜丽娘梳好如云的发髻,还在不断地照镜子,将那想要换的衣服还要再一次熏香。”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春日里的一缕晴丝出来,是“晴丝”也是“情丝”,牵动着杜丽娘的心儿。梳洗时,“听半饷、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偷逗的彩云偏”便是将一个正值青春芳华的女子梳洗打扮后的害羞情态和情丝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生动。梳洗完毕,因为丫鬟夸赞了一句,心中陡然感慨,伤春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4)、创作背景:《牡丹亭》因教书先生教授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词,杜丽娘萌生伤感之情,在与丫鬟一起游览了自家的后花园之后更生伤春之情,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

(5)、心似百花开未得,(曹松)托身须上万年枝。(韩偓)(55)

(6)、(合)这样奇缘,这样奇缘,打当了轮回一遍。

(7)、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后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汤显祖《牡丹亭》

(8)、(旦泣介)你抛儿浅土,骨冷难眠。吃不尽爷娘饭,江南寒食天。可也不想有今日,也道不起从前。似这般糊突谜,甚时明白也天!鬼不要,人不嫌,不是前生断,今生怎得连!

(9)、这是本出生角的上场诗。上场诗可以用前人的诗或词,也可以由剧作家自己撰写。剧作家引用前人的句子,有时也有加以改动的地方。↩

(10)、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

(1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汤显祖《牡丹亭》

(12)、现代文学 |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

(13)、《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14)、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主要戏剧作品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15)、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于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汤显祖《牡丹亭》

(16)、(前腔)吾家杜甫,为飘零老愧妻孥〔泪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也。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老旦〕相公休焦,倘然招得好女婿,与儿子一般。〔外笑介〕可一般呢!〔老旦〕“做门楣”古语为甚的这叨叨絮絮,才到中年路。〔合前(85)〕〔外〕女孩儿,把台盏收去。〔旦下介〕〔外〕叫春香。俺问你小姐终日绣房,有何生活(86)?〔贴〕绣房中则是绣。〔外〕绣的许多?〔贴〕绣了打绵〔外〕甚么绵?〔贴〕睡眠。〔外〕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说“长向花阴课女工”,却纵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儿。〔旦上〕爹爹有何分付?〔外〕适问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绣馀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

(17)、“颦有为颦,笑有为笑。不颦不笑,哀哉年少。”——汤显祖《牡丹亭》

(18)、不久,身处官场险途的汤显祖慢慢消减了其经世致用的雄心壮志,上疏贬官事件后,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将满腔报国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重情重义的汤显祖始终将“情”与“志”紧密相联,并指出“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开始尝试以言情主题为核心开展戏曲创作。

(19)、《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20)、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

(1)、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竹篱茅舍酒旗儿叉。雨过炊烟一缕斜(xia)。——汤显祖《牡丹亭》

(2)、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3)、撒吞:妆呆。这里有疑心妄想的意思。吞,疑呆。↩

(4)、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汤显祖《牡丹亭》

(5)、丹青:原指书中所用颜料,一般用作绘画的代词。↩

(6)、作品把传说故事以及明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杰作。全剧共计五十五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下场诗全部采用了唐诗而无不如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汤显祖对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视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仅讴歌了人性,同时也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抨击了当时大行其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93句牡丹亭古诗注音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