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2句老子精辟短句翻译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13 08:08:41 admin 阅读:59
老子语录翻译
1、老子语录翻译及注释
(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能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
(3)、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经》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5)、(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6)、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7)、凡人与事不要被假相所误,要听其言观其行;要知道圣人君子谦让、与人为善的本质,因其谦让,所以在现实中常常不争、不辩、讷言。物物一太极,事事无碍,所以圣人见微知著,从任何一事物当中,就能悟其根本,此根本即常道也,所以老子也讲“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因为执着于知识反而蒙蔽了我们的心性,人类之根本大道,都不是读书而得的,炎帝黄帝之时,无书可读,但炎帝就知道要耕耘士地,种植稼穑,从而使人类获得生存,黄帝亦然。知道社会要和谐持续,首先在部落之统从而形成了大一统的思维。试想今日社会之危机之根本原因就在于天下不统一。
(8)、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9)、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在车毂中间是空的时,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只有器具中间是空的,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屋室,当中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有屋室的作用。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发挥了作用。
(10)、 据《史记》记载,老子在周王朝呆了很久,并作过“周守藏之史”,也就是说作过周王朝的图书馆长之类,后见到周王朝的衰落,因而离开了周王朝的所在地,西行,至一关口,守关口的官吏尹喜见到老子,对老子说:“你要去隐居,给我留下一部书吧!”于是老子作了上下两篇讲“道”和“德”的书,共五千来字,然后出关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只说老子“出关”,并没有说明是那一个关口。据后来的说法,一种说是“散关”,在今宝鸡市西南;一说是函谷关,在今陕西桃林县西南。这也没法子说清,但从陕西地区西去大概是真的了。关于老子骑青牛出关的故事,最早见于据说是东汉刘向作的《神仙传》中。《神仙传》中说:“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在关口上面漂浮,这时老子正骑青牛而过。”为什么老子骑的是青牛,而不是其他颜色的牛?当然牛多为青色,但也可能和道教有关。因最早的一部与道教有关的书是东汉时的《太平经》,在《太平经》中把“青色”看成是“仁爱之心”的表现。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测,需要详细考证。
(11)、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
(12)、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13)、(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1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
(15)、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16)、译文:人必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7)、(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1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
(19)、(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20)、 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2、老子精辟短句翻译
(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道德经》
(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5)、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6)、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7)、(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8)、译文:对别人所畏俱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对此有一颗敬畏之心。
(9)、(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0)、(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11)、《第二十四章》翻译: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12)、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道德经》
(13)、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这句话一方面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14)、译文: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15)、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6)、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17)、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18)、10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老子》
(19)、(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2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经》
3、老子语录及翻译
(1)、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2)、1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道德经》
(3)、(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ThemeshesofthenetofHeavenarelarge;farapart,butlettingnothingescape.
(5)、译文: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跟着产生;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难”就没有“易”,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音”就没有“声”,没有“前”就没有“后”,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8)、 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见得思义。
(9)、译文:大家都认为惧怕的东西,你也不得不害怕。
(10)、(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1)、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12)、“Hewhoiscontentedisrich.”
(13)、(经典金句·老子系列28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5)、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16)、(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明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17)、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18)、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非常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19)、译文: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20)、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道德经》
4、老子语录翻译及原文
(1)、(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2)、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道德经》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
(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您爱不爱“名”?您好不好“财”?您对生命如何珍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
(7)、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8)、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作品简介与赏析《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9)、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不带任何功利,纯洁而不含杂质,容易让人心地亲近;小人之间的交往虽然甜蜜得酒一样,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
(10)、能了解别人的人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圣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气,能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人,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1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
(12)、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不仁义的人虽然富有和尊贵,但对于我来说,他们轻得如天边的浮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