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86句黑格尔著作集第一卷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29 07:23:27 admin 阅读:59

导读黑格尔著作 1、黑格尔著作集第8卷 (1)、为了使本书真正能成为学习者手中的工具,本书坚持科学性原则,尽力正确地介绍逻辑与方法的内容,同时,精心选编练题和思考题,使学习者通...

黑格尔著作

1、黑格尔著作集第8卷

(1)、为了使本书真正能成为学习者手中的工具,本书坚持科学性原则,尽力正确地介绍逻辑与方法的内容,同时,精心选编练题和思考题,使学习者通过做练习和思考题熟练地掌握相应的逻辑和方法和内容。

(2)、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3)、谬误在天国的申辩一经驳倒,它在人间的存在就陷入了窘境。一个人,如果想在天国的幻想的现实性中寻找一种超人的存在物,而他找到的却只是自己本身的反映,他就再也不想在他正在寻找和应当寻找自己的真正现实性的地方,只去寻找自身的假象,寻找非人了。  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就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但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领,它的通俗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它的热情,它的道德上的核准,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安慰和辩护的普遍根据。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现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因此,反宗教的斗争间接地也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慰藉的那个世界的斗争。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要求抛开关于自己处境的幻想,也就是要求抛开那需要幻想的处境。因此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世界-宗教是它们的灵光圈-的批判的胚胎。  宗教批判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但并不是要人们依旧带上这些没有任何乐趣任何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们,伸手摘取真实的花朵。宗教批判使人摆脱了幻想,使人能够作为摆脱了幻想,具有理性的人来思想,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性;使他能够围绕着自身和自己现实的太阳旋转。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阳,当人还没有开始围绕自身旋转以前,它总围绕着人而旋转。  因此,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便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在导言后面将要进行的探讨(也是对这项工作的一点贡献)开始并不是针对原本,而是针对副本-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其所以如此,只是因为这一探讨是从德国开始的。  如果想从德国的现状本身出发,即使采取唯一适当的方式-否定的方式,结果依然要犯时代错误。甚至对于我国政治现状的否定,也都成了各国的历史储藏室中布满灰尘的史实。即使我否定了敷粉的发辩,我还是要同没有敷粉的发辩打交道。即使我否定了1843年的德国制度,但按法国的年来说,我也不会是处在1789年,更不会是处在现代的焦点了。  不错,德国历史上有过一个引以自豪的运动,这个运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历史上都没有进行过,而且将来也不会仿造进行。我们和现代各国一起经历了复辟,而没有和它们一起经历革命。我们经历了复辟,首先是因为其它国家勇敢地进行了革命,其次是因为其它国家受到了反革命的危害;在第一种情形下,我们的统治者感到害怕,在第二种情形下,我们的统治者没有感到害怕。我们往往只有一度,在自由被埋葬的那一天,才在我们牧师的领导下,处于自由社会。  有个学派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为今天的卑鄙行为进行辩护,把农奴反抗鞭子-只要它是陈旧的,祖传的,历史性的鞭子-把每个呼声宣布为叛乱;历史对这一学派,正像以色列上帝对他的奴仆摩西一样,只是表明了自己的过去,因此,这个法的历史学派本身如果不是德国的历史产物,那它就是杜撰了的德国的历史。这个夏洛克,奴仆式的夏洛克,发誓要凭他的期票,历史的期票,基督教德意志的期票来索取从人民心上剜下来的每一磅肉。  相反地,具有条顿血统并有自由思想的那些好心的热情者,却到我们史前的条顿原始森林去找我们自由的历史。但假如我们自由的历史只能到森林中去找,那末我们的历史和野猪的自由历史又有什么区别呢?况且谁都知道,在森林中叫唤什么,就有什么回声。还是不要触犯原始的条顿森林吧!  应该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对象,正向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仍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在同这种制度进行斗争当中,批判并不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它不是解剖刀,而是武器。它的对象就是它的敌人,它不是要驳倒这个敌人,而是要消灭这个敌人,因为这种制度的精神已经被驳倒。这种制度本身并不是值得重视的对象,它是一种按照应当受到蔑视的程度而受到蔑视的存在物。批判没有必要表明自己对这一对象的态度,因为它已经清算了这一对象。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一种手段。它的主要情感是愤怒,主要工作是揭露。这里指的是描述各个社会领域间的相互倾轧,描述普遍的沉闷和不满以及既表现为自大又表现为自卑的偏颇,也就是描述专以维护一切卑鄙行为为生的,而且自己本身也无非是一种以政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卑鄙事物的那个政府机构内部的一切。

(4)、高地,男,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5)、这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它通俗而不庸俗、易懂而不乏学术性、选材丰富而不哗众取宠、追求实用而不敢忽视知识传播的严肃性……它是一本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人具有良好的思维素质的书。

(6)、2⃣️通过黑格尔与柏拉图的对比,我们理解了绝对精神的确切含义。

(7)、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著的一部形式逻辑教科书,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初。第1部分介绍传统的演绎逻辑,第 2部分是对传统逻辑的批评。第 3部分摘要介绍A.N.怀特海和B.A.W.罗素的《数学原理》第1卷中的逻辑系统,并附加了许多解释,第4部分的标题为“关于逻辑系统之种种”,讨论了逻辑系统的性质。

(8)、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非常重视黑格尔的《逻辑学》。 马克思在写 《资本论》时运用了黑格尔《逻辑学》中辩证方法的思想。列宁说:“马克思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形式运用于政治经济学”,并由此得出结论说,“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

(9)、从绝对精神来探讨人类的精神领域,包括三个方面:艺术、宗教、哲学。在黑格尔那里,要先从艺术开始才能接近上帝,其后信仰宗教,最后阶段才是从事哲学。因此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是最高的。

(10)、一个过于强调感恩的文化是不可能孕育出民主的,因为无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11)、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著的一部形式逻辑教科书,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初。第1部分介绍传统的演绎逻辑,第 2部分是对传统逻辑的批评。第 3部分摘要介绍A.N.怀特海和B.A.W.罗素的《数学原理》第1卷中的逻辑系统,并附加了许多解释,第4部分的标题为“关于逻辑系统之种种”,讨论了逻辑系统的性质。

(12)、自卑往往伴随着怠惰,往往是为了替自己在其有限目的的俗恶气氛中苟活下去作辩解。这样一种谦逊是一文不值的。

(13)、1818年,黑格尔如愿以偿成为了大学教授。正是在柏林,他获得了影响力和知名度,但据说他在演讲时说话结巴,举止生硬。不过!黑格尔还是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并经常举办关于美学、哲学史、宗教学的演讲,并受到了热烈欢迎。学生们勤奋记录笔记,为著作集的出版帮了大忙。黑格尔的最终去世,可能是由于感染霍乱或是患有胃肠疾病。

(14)、黑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岁时,他进入蒂宾根大学学习,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重新理解黑格尔也是哲学研究自身的需要。在谈到亚里士多德时,黑格尔曾经说过,“假使一个人真想从事哲学工作,那就没有什么比讲述亚里士多德这件事更值得去做的了。”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用在黑格尔本人身上,把它改写为:如果一个人想要研究哲学,那就没有比研究黑格尔的著作这件事情更值得去做的了。海德格尔一篇论文的题目“黑格尔与希腊人”已经暗示了太多的东西,我们应该在某种意义上把希腊人看作是哲学开端的象征,而把黑格尔看作是哲学的完成。黑格尔也曾有意识地把自己和整个西方哲学的总体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看作是作为科学的哲学的真正创立者。通过黑格尔而进入西方哲学乃至于哲学本身,是不二法门。

(16)、对写作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后,大家开始对文本进行分段研读。

(17)、《哲学史讲演录》是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的代表作之“哲学史”的开山之作,治哲学者必读之书。黑格尔一方面将哲学史纳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绝对精神阶段;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贯彻于哲学史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哲学史的发展规律。

(18)、可以说,这部书最大的价值就是形成了完整的美学体系,而这些又得益于黑格尔庞大的哲学体系(包括逻辑、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恩格斯在给施密特的回信中就曾说到:“建议您读一读《美学》,作为消遣。只要您稍微读进去,就会赞叹不已。”这可以说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19)、《逻辑学》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 G.W.F.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承认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存在一种作为世界本原的“绝对理念”,他的哲学体系就是对绝对理念发展过程的描述。他认为,逻辑学是研究理念本身发展的科学。

(20)、?孟德斯鸠(1689—1775年)法国思想家 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个达官显贵之家。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8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1748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2、黑格尔著作集第一卷

(1)、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2)、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3)、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4)、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5)、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绝对精神的特点,我们可以将黑格尔与柏拉图进行对比。

(7)、《黑格尔著作集》总体的编译规划是依据莫尔登豪尔和米歇尔重新整理、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的20卷《黑格尔著作集》,俗称“理论著作版”。虽然到目前为止,黑格尔著作最权威的版本是历史考证版《黑格尔全集》,但是,这并不妨碍依据理论版进行编译的有效性和意义。

(8)、接着,马克思提出了批判并超越德国国家哲学和法哲学的可能性。指出这种哲学在黑格尔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的表现,论述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关系,阐释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21—27)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德国是否具有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一举超越英法资产阶级国家现状的可能,阐释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明人。”(第29自然段)又指出实现这一跨越可能面临的困难即“彻底的革命只能是彻底需要的革命,而这些彻底需要所应有的前提和基础,看来恰好都不具备。(第35自然段)”(28—33—42)

(9)、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非常重视黑格尔的《逻辑学》。 马克思在写 《资本论》时运用了黑格尔《逻辑学》中辩证方法的思想。列宁说:“马克思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形式运用于政治经济学”,并由此得出结论说,“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

(10)、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11)、“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从劳特利奇出版社两个著名书系(RoutledgeGuidestotheGreatBooks和RoutledgePhilosophyGuidebook)中精选多部哲学名著导读作品,包括《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克尔凯郭尔的〈恐惧与颤栗〉》《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胡塞尔与〈笛卡尔式的沉思〉》《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笛卡尔的〈第一哲学的沉思〉》《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后期海德格尔》等。大部分作品亦是首次翻译为中文,在国内出版发行。

(12)、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13)、“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

(14)、黑格尔( 1770-1831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

(15)、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16)、《智慧与思维》以通俗形式、简明语言介绍创新思维学的基本知识。本书用非形式化方法介绍创新思维学,使用自然语言,贴近于人间生活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把趣味性、通俗性和科学性有机融为一体。

(17)、黑格尔哲学有其明显的局限性,正如恩格斯所言——

(18)、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19)、将德国人的思想与其他国家民族相比较,得出“德国是这些国家的理论良心”

(20)、黑格尔哲学深刻地把握到了现时代的本性,它的根基、原则以及丰富的规定性。黑格尔一直不可回避地成为哲学研究的话题,就是因为他是我们时代的同时代人。史密斯指出,尽管黑格尔晦涩难懂,但是由于他的思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渗入到现代理智生活之中,“今天,任何严肃地寻求理解现代世界之形成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黑格尔达成某种和解”。此外,由于他的深刻洞见和高瞻远瞩,我们惊奇地发现,当今世界上许多事件的理解和处理可以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一定的启发。

3、黑格尔著作集出版计划

(1)、将德国理论与现实相比较,提出“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思想

(2)、本书以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散文手法,以生动的语言,阐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从故事中引出逻辑观点。其中有科学珍闻、有戏剧小说、有文坛掌故、有诗词曲律,还有寓言笑话等。书中的篇目有的以一个逻辑观点为经,以趣味盎然的各种知识为纬,广征博引,对同一个逻辑道理用一连串的形象加以描绘诠解;还有一些篇目以一个逻辑故事为经,而以其中包含的各种推理知识为纬,着眼于帮助读者提高运用推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国人这种先进的理论思维是从哪里来的?显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德国人头脑中所固有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它的产生与德国现实历史的发展以及其他现代各国的发展都有着紧密联系。一方面,德国的哲学是“德国历史在观念上的延续”。马克思在此将“古代各民族是在想象与神话中经历史前”与“德国人是在思想与哲学中经历未来”做类比,说明德国哲学是德国人对其自身未来所做的接续性思考与想象,不能将其与德国的历史和现实割裂开来。另一方面,德国哲学的实践依据和现实基础也源于对其他国家的观察与思考。在某种意义上说,德国哲学所构想的“观念上的制度”已经在法、英等国家直接实现了德国人对这种制度下的生活也并不陌生,在观察毗邻国家的生活时,他们几乎已经在观念上体验到了这种生活。由于德国人较为发达的理论思维,他们倾向于在政治上思考其他国家做过的事情。“德国是这些国家的理论良心。”

(4)、青年马克思一向对法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赞赏有加。根据相关史料记载,马克思在写作完成《导言》后到巴黎定居,系统研究了法国革命史、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从法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及其理论中获得巨大鼓舞与启发。

(5)、《导言》全文共49个自然段,马克思在这篇导言中从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立场出发,揭示了宗教的社会根源和本质,指出宗教是“颠倒的世界”产生的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论述了对宗教的批判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的前提,阐明了“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尘世——宗教是它的神圣光环——的批判的胚芽”。在对宗教进行批判之后,马克思提出了哲学的任务就是“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1—7)

(6)、出版社对于译事要求高而严,采取宁缺毋滥、成熟一本出版一本的原则,这项规划从启动至今已有十多年,只有六卷译稿上交并出版,可见出版社相关要求和标准之严格。难能可贵的是,翻译过程本身显示出译者的艰辛与负责。

(7)、杨祖陶先生本来已有《精神哲学》的译本,但是为了符合《黑格尔著作集》的版本需要,从头到尾逐字逐句重新校订,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8)、《法哲学批判》是一部未完成的手稿。马克思的手稿选择了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三篇“伦理”的第三章“国家”的第一节“国家法”作为批判对象,并且是逐节摘录进行评述的,包括了《法哲学原理》261节至第313节,但其实还应该有第260节,因为从马克思自己编注的页码来看,他的手稿是从第5页开始的,由于第一印张没有保存下来,第1页至第4页的内容是缺失的,单从手稿首句“上一节已经告诉我们”的语气推测,上一节就应该是第260节。而最后几节,即298节至313节是黑格尔对立法权部分的论述,而手稿却没有完成对这部分所有内容的评述,而是到313节后突然中断,“内部国家制度”后面的7节也没有评述。马克思还在现存手稿中多次提出“我们以后再详细地谈”“我们以后再研究”“关于这一点要在……中作进一步阐述”等句子,而马克思在手稿中并没有再次阐述这些内容。因此,我们说它是一部未完成的手稿。至于为什么没有完成,可以参见《巴黎手稿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著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著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9)、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10)、3⃣️黑格尔认为艺术低于哲学并且应该为之服务。

(11)、《美学讲演录》由德国黑格尔著。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美学》一书中,这是他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美学》被称为黑格尔美学体系大全,它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把德国古典美学推向其发展的顶峰。

(12)、《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多年讲授哲学课自用的教科书,是黑格尔生前亲自定稿和出版的著作,以纲要形式全面阐发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把“理念”看做世界的本原,认为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13)、如果德国解放不能沿用法国革命的现成道路,那么它的“实际可能性”在哪里?谁来代替资产阶级成为推动政治变革的领导阶级和主体力量?《导言》在这里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人们应当从无产阶级这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中寻找德国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出路。德国现实的极度落后和人民遭受的多重压迫在客观上看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它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使其无法领导德国革命,这样也就使“局部的纯政治的革命”“毫不触犯大厦支柱的革命”成了乌托邦式的梦想,“彻底的德国不从根本上进行革命,就不可能完成革命";但与此同时,它也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势——"如果不摧毁当代政治的普遍障碍,就不可能摧毁德国特有的障碍”,形成了一个“由于自己遭受普遍苦难而具有普遍性质的领域”,即无产阶级这个特殊等级,“它表明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回复才能回复自己本身”,使德国解放和普遍的人的解放成为可能。德国无产阶级的苦难及其兴起,才是德国解放的真正出路和其“后发优势”的关键所在。在这个意义上,《导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做出了学理澄明,意义十分重大。列宁对这一伟大发现给予高度评价。他在悼念恩格斯的文章中这样写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的不断增长上。无产者人数愈多,他们这一革命阶级的力量也就愈大,社会主义的实现也就愈是接近,愈有可能。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追根溯源,青年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做出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科学论断,离不开他对西欧各国政治经济现实的准确把握和系统比较。

(14)、洛克在品德教育方面也有明确的思想。他认为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拥有理想的德行,可以使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他的事业成功。

(15)、本期关于黑格尔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内容不少,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次一共探讨了四点:

(16)、首先,黑格尔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一座高峰。他和很多西方思想家、文艺家有承接或扬弃的关系,这通常也会成为考点。其次,黑格尔的美学内容十分丰富,话题范围几乎涵盖了艺术概论的各个章节,便于考查大家的基础理论知识。最后,我们正在努力构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体系,黑格尔美学的借鉴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所以考查多一点也就不过分啦。

(17)、洛克提出,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智,就是要能够运用理智去驾御和支配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顺从理性的指导。

(18)、马克思揭示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维护德国现存制度的本质,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马克思从德国的”副本“——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出发,论述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社会现实的批判之间的巨大落差(“时代错乱”第18自然段);批判了历史法学派(守旧派)和复古派为德国现存制度的辩护,提出了“向德国制度开火”的革命任务。并指出开展这一任务的必要性。(8—20)

(19)、因为,一方面,这是德国学界公认很好的学术普及版,即使在德国大学的黑格尔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理论版仍然很通行,得到广泛接受,并没有受到拒斥;另一方面,历史考证版的长处在于对于黑格尔生前未曾公开发表的手稿和讲演的发掘、重新整理和校勘等方面,这并不妨碍一百多年来已经广泛使用和得到承认的那些著作。其次,译者的翻译态度和编者的编辑态度保证了这套书的质量。

(20)、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4、黑格尔著作集目录

(1)、他阐述了一个有雄心的计划来识别在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清晰的说出“逻辑上完美的语言的条件”来定义哲学的界限(Russell, p. 8 in the C. K. Ogden Translation)。它的目标是能完善伯特兰·罗素早年的逻辑原子论哲学的一个哲学系统。

(2)、再看黑格尔。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念论很相似,也都认为是先有床的理念,再有实体的床。只不过黑格尔更加明确地指出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绝对精神是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并且它自身的矛盾推动着它不断变化、发展。其次,绝对精神是按照“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来发展的,从正到反再到合。再次,黑格尔将绝对精神的发展分为三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最后,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将美看作是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的对立统从而弥补了柏拉图理念论的先天缺陷。就是说,柏拉图的“理念”仍是抽象的,与现象对立;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是概念与现象的统一。

(3)、欢迎提供/原创文章/摄影美图/创意视频投稿邮箱/zgsmy@mail.zjgsu.edu.cn

(4)、但是,正确、深入理解黑格尔是理解马克思的必要前提,这一点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说——

(5)、存在即合理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意思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出自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

(6)、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7)、《空空之外》丨雪漠2016年最新力作(详情请单击)

(8)、绝非偶然的是,马克思的继承者,从恩格斯、列宁,到卢卡奇、阿多诺,一直到马尔库塞、阿尔都塞,凡是重视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关联的,思想就比较深刻,而凡是忽略这一关联的,就往往陷入教条主义。

(9)、*以下画作选自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RenéMagritte,他的作品以荒诞与哲思而著称。

(10)、第美是“显现”,美不等同于真本身,美是真的本质(理念)显现为具体的感性形象。比如说,丢勒画了一只兔子,这个“兔子”便是“显现”,是人用感性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东西,即艺术作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建立在对“美”和“真”,即形式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的前提之上的。

(11)、研读期间,同学们不时抛出自己的问题与疑惑,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通过此次研读,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读书会不仅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也激励我们不断追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足迹,感悟经典作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的升华与洗礼。

(12)、相比于哲学,艺术似乎变成了一种暂时性、辅助性的东西。尽管“艺术”这一阶段是必要的,但它又终究会终结。就像他认为艺术在古希腊时期达到了顶峰,进入中世纪,艺术便衰落了。因此,黑格尔的论断中隐含着两个重要观点:艺术衰落论和哲学至上论。关于艺术的衰落,我们在之后的第八点还会进一步讨论。

(13)、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14)、将德国现实与法英等国相比较,做出德国“时代错乱”的基本判断

(15)、《逻辑学》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 G.W.F.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承认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存在一种作为世界本原的“绝对理念”,他的哲学体系就是对绝对理念发展过程的描述。他认为,逻辑学是研究理念本身发展的科学。

(16)、本次读书会由李宗睿同学领读马克思的《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李宗睿同学首先介绍了《导言》的写作背景,《导言》是马克思写于1843年底的著作,1844年2月发表于《德法年鉴》,文章探讨了德国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文章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论述对宗教的批判与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的关系,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关系,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现实的德国社会,并论述了德国革命的任务和可能性问题。提出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就在于形成一个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只有从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并同时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才能解放自己。列宁认为,该文和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17)、本书用非形式化方法介绍创新思维学,使用自然语言,贴近于人间生活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把趣味性、通俗性和科学性有机融为一体。本书的读者对象为中等文化程序以上的爱好创新且对思维学有兴趣的人。

(18)、当然,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来学习。不过,恩格斯也强调,阅读黑格尔的著作更为重要的是:“从不正确的形式和人为的联系中找出正确和天才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其理论大厦的内部,发掘其中的思想珍宝。

(19)、邓晓芒先生是国内研究黑格尔的专家。这本书可以踏踏实实地看懂,你甚至会觉得哲学很吸引人,作为入门很合适。

(20)、黑格尔的名著《小逻辑》是恩格斯推荐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读文本之一。《小逻辑》是黑格尔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的一部哲学著作。它论述的是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反映有关人性在关系中的宏观现实世界,最后发展为由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统一的全体的绝对理念。

5、黑格尔著作集pdf

(1)、无论是组织者还是译者对待翻译都极其审慎,把它当作可以嘉惠学林、功在千秋的一项事业。

(2)、在试图理解黑格尔之前,我们必须要搞懂一些基本概念。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也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思维与存在中,何者才是第一性的呢?大家都已经复习过政治啦,都知道这是划分哲学派别的关键。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而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唯心主义又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正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所言,正是历史唯物主义才使得“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方面恢复了,同时也摆脱了那些曾经在黑格尔那里阻碍它贯彻到底的唯心主义装饰”。

(4)、历史学家将受到黑格尔影响的人分为两个敌对阵营,黑格尔右派和左派。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他在柏林洪堡大学时期的学生们,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仑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5)、自卑往往伴随着怠惰,往往是为了替自己在其有限目的的俗恶气氛中苟活下去作辩解。这样一种谦逊是一文不值的。

(6)、重新研究黑格尔是新时期理解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22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谁写的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