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84句简要论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29 08:58:18 admin 阅读:59

导读如何理解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1、论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 (1)、这是证明“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是相联的。 (2)、再次,中国从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点,就是看不起小孩子。...

如何理解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1、论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

(1)、这是证明“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是相联的。

(2)、再次,中国从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点,就是看不起小孩子。把小孩子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所以五六岁的小孩,就教他读《大学》、《中庸》。换句话说:就是小孩子没地位。我们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

(3)、第二个时期,是教育即生活,两者沟通了,而学校社会化的议论也产生了。

(4)、“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5)、生活即教育。何谓"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针对中国教育长期脱离普通民众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提出来的,同时也是批判继承了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提出来的。

(6)、   “教育”范畴是陶行知教育学说中与“生活”范畴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又一基本概念。他与“生活”范畴有着密切联系,谈“生活”必然涉及“教育”。谈“教育”必然涉及“生活”,没有离开“生活”的“教育”,也没有离开“教育”的“生活”。两者是一而二而一的关系,离开了“生活”和“教育”这两个范畴,陶行知教育学说理论体系就不可能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弄清了“生活”范畴之后,有必要考察一下“教育”的范畴。

(7)、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8)、2022年寒假期间,我从元月23日至27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一书,本书是2021年6月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共3万字。

(9)、我今天所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需要过面包生活,受面包教育。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

(10)、“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11)、“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2)、关于“生活即教育”,我现在可再补充一套。我们是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不要过从前的生活,也不要过未来的生活。若是过从前的生活,就是落伍,若要过未来的生活,就是要与人群隔离。以前有一部书叫《明日之学校》,大家以为很时髦,讲得很熟的。我希望乡村教师,要办今日之学校,不要办明日之学校。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

(13)、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

(14)、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15)、“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16)、另一方面,考虑到人民群众缺少教育的实际处境,陶行知说:“课堂里既不许生活进去,又收不下广大的大众……那么,我们只好承认社会是我们唯一的学校了。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基于“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这样的认识,陶行知鼓励劳动群众在社会中学习、向社会学习,而他本人也在是社会上先后办过各种方面便劳动群众及其弟子的学习场所,通过社会的大学校,使之受到教育。

(17)、社会即学校,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18)、它是以天理为一件事,人欲为一件事。人欲是不对的,没有地位的。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之下,人欲是有地位的,我们不主张以天理来压迫人欲的。这里,我们还得与戴东原先生的主张打一打通,他说理不是欲外之理,不是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欲并不是很坏的东西,而是要有条有理的。我们这里主张生活即教育,就是要用教育的力量,来达民之情,遂民之欲,把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

(19)、“有学有教”即“即知即传”,它要求: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还要求:不可保守,不应迟疑,不能间断。去除“知识产权”的私有,树立“文化为公”的信念。“小先生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意义上的“教学做合一”。

(20)、现在外国传进来的思潮,也有许多与我们是相冲突的。以文化做一个例吧!以文化做中心的教育,它的结果是造成洋八股。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固然是非常的宝贵,但它也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不能当做我们教育的中心。人为什么要用文化?是要满足我们人生的欲望,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电灯是文化,我们用了它,可以把一切看得更明白。无线电是文化,我们用了它,可以把一切看得更明白。无线是文化,我们用了它,可能以更便利。千里镜是文化,我们用了它,可以钻进土星、木星里去。……所以文化是生活的工具,它是有它的地位的。我们不惟不反对,而且表示欢迎。欢迎它来做什么呢?就是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有些人把它弄错了,认它做一种送人的礼物,这是不对的。文化要以参加做基础,有了这参加的最低限度的基础,才能了解,才能加上去。生活即教育,与以文化为中心的教育不同,就是如此。

2、简要论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所谓的生活即教育就是把生活本身当做一种教育来进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给我们知识。

(2)、生活决定教育,是指就受教育者而言,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过糊里糊涂的生活,便是受糊里糊涂的教育;过有组织的生活,便是受有组织的教育;过一盘散沙的生活,便是受一盘散沙的教育;过乱七八糟的生活,便是受乱七八糟的教育。”陶行知从知行合一的哲学观出发,认为生活与教育应当是一致的。如果生活与教育相悖,则教育即不能发生效力,生活也不能有所进步。他说:“过的是少爷的生活,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过的是迷信生活,虽天天听科学的演讲,不算是受着科学教育;过的是随地吐痰的生活,虽天天写卫生笔记,不算是受着卫生的教育;过的是开倒车的生活,虽天天谈革命的行动,不算是受着革命的教育。我们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在晓庄的具体实践中,陶行知还进一步指出应根据生活的需要来设计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受面包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就是受恋爱教育。”

(3)、“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的;“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的。

(4)、“生活即教育”是指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教育促进生活之变化,教育随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生活是教育之本,生活是教育的途径,生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5)、1897年,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提出其教育生活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6)、(3)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7)、其次:生活性还体现在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扎根于生活、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带有浓厚的生活特征。其内容涉及生活的全部范畴,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及幼儿园生活都可能成为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8)、其次,要讲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有几方面是要开仗的,而且是不痛快的,是很烦恼的,而与我们有极大的冲突的。

(9)、一方面,他们都强调教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杜威指出,社会的重建在某种程度上要依靠学校,学校教育是新的社会建设的工具,现存的不合理的社会特征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得到改变。而陶行知作为教育救国运动的主力,更深信教育能影响中国社会变革,能拯救整个国家、改变民族命运,认为“改造了个人便是改造了社会”。

(10)、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

(11)、 推荐阅读  | Recommendation

(12)、教育改造生活,是指受教育通过教育,既能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又能改造社会,增进他人的生活。教育要能“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我们所求的学,要他天天加增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陶行知虽以改造个人生活为出发点,重心却在改造社会,服务民众,诚如《我们的信条》所言:“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13)、陶行知的“教育”范畴大致来说有两层意思,第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用他的话说,教育是教人化人,教人做人,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是引人向上向前生活。第教育是生活的改造,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之武器。陶行之所说的“生活”,既包括个人生活,又指社会生活,所以教育改造生活实质上是改造社会生活,即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生活,以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和人类解放。

(14)、结合当时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教育的社会背景,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而“社会即学校 ”他的核心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认为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这样的话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15)、我认真梳理多年从事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三大基本理念以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五大性质,结合教育发展之未来,将自己的地理教学主张凝练为“生活地理,润泽生命”。其内涵是植根生活,创设情境,甄选素材,精雕细研,学会用地理视角观察生活,提炼知识、深化实践,培养技能、锤炼思维,提升素养,润泽生命,造福社会。

(16)、在封建传统教育思想仍然在中国教育界占有某种支配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在生活自生活,教育自教育,两者渺不相关、毫无联系的情况下,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被引进到中国来,以反对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是具有某种进步意义的,也的确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教育即生活”等主张毕竟是杜威针对20世纪初美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是美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且不论其政治倾向是否错误,哲学基础是否科学,即使其基本内容多有合理之处,也不能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真正解决中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7)、因此,今天世界各地的学校教育,都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应对未知世界的能力。

(18)、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19)、“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20)、所谓之“生活”,未必是生活,就未必是教育。

3、简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含义

(1)、刘铁芳: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是生命和文化的双重温暖

(2)、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3)、读完该书,再加上看过的纪录片《大先生——陶行知》,结合自己知道的一些历史资料,一个较为完整的、立体的陶先生就跃然眼前,用周洪宇的话恰如其分:陶先生拥有爱满天下的伟大胸襟、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操、炽热真诚的教育激情、不屈不挠的刚毅品质、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开拓求新的创造精神。这些高贵的品质和卓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4)、“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5)、大家围着取水,争先恐后,有时甚至用武力解决。这种现象,假使是学校即社会,就可以用学校的权力来解决,由学校出个命令,叫大家照着执行。社会即学校的办法就不然,它觉得这是与全村人的生活有关系的,要全村的人来解决。于是就开了一个村民大会,一共到六七十个人,共同来做一个吃水问题的教学做。到会的人,有老太婆,也有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公推了一位十几岁的小学生做主席。我和许多师范生,就组织了一个顾问团,插在群众当中,指导我们的主人开会。老太婆说的话顶多,而且最扼要。他们在开会时学开会。结果,共同议决了几件事:

(6)、“生活”“教育”范畴。“生活”范畴是陶行知教育学说的基本概念,也是其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与人们对“生活”的一般理解不尽相同,他的“生活”范畴,具有特定的含义。总体来说,其基本涵义主要有两点:一泛指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活动,二特指构成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类的全部生活实践,所谓“做”是包含了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它既包括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又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社会的物质生活实践始终是其居于首要地位的因素,决定制约着其他方面的生活实践。

(7)、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8)、其次,“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陶行知批评传统教育历来把读书、听讲当成“知之始”,并以之为知识的唯一来源,习之既久,学生就“不肯行、不敢行、终于不能行,也就一无所知”。他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

(9)、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的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合一。

(10)、陶行知和杜威均强调了生活与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思想。杜威认为:“我们必须认识到道德原理与其他力量一样在相同的意义上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内在于社区生活和个体的足以对付工作的结构之中……根据这种信心行事的老师将发现一切学科、每一种教学方法、学校生活中的所有事件都要孕育着道德可能性。”

(11)、这几个议案是由村民大会通过的。这就是社会即学校的办法。由此,我有几个感触:

(12)、“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13)、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

(14)、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5)、陶行知生活在20世纪的中国,当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外来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当时,他前往美国留学,师从杜威,归来后,陶行知批判吸收了杜威的思想,并基于当时中国国情,他在中国发起了乡村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

(16)、关于“生活即教育”,我现在再来补充一套。我们是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不要过从前的生活,也不要过未来的生活,若是过从前的生活,就是落伍;若要过未来的生活,就要与人群隔离。以前有一部书叫做《明日之学校》,大家以为很时髦的,讲得很熟的。我希望乡村教师,要办今日之学校,不要办明日之学校。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

(17)、20陕西师范教育学考研群748709627

(18)、"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19)、我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多种方式,对陶先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其创造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我理解的也越来越深刻,并指导着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20)、“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教育,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须”。当我们在提倡民主教育时,它“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组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当我们在中国办教育时,这种教育就应当是为了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和幸福解放的教育,如果不是这样,教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4、谈谈你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1)、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2)、在过去,一提到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大家就会认为是打扫卫生,为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服务的机械劳动。通过园级培训,现场提问,年级每天的督促检查,每周的班会交流。经过”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落实,大家才醒悟到,在管理幼儿吃喝拉撒睡的同时,是观察孩子和了解孩子的过程,是与孩子有更多交流时机的过程,是给予孩子母亲般爱的过程,更是给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过程。因此,教师保育孩子由被动的机械式劳动,转化为真诚的充满爱的表达。

(3)、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

(4)、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

(5)、“教育即生活”是拿教育作生活,好教育固然是好生活,八股的教育也就造成八股的生活。“生活即教育”,根本上可以免除这种毛病,虽然他的流弊也有拿坏生活作教育的,但就教育立场说,其效力仍是极大的。

(6)、六一活动几乎是每所幼儿园上半年的中心工作,过去更多的是老师指定好活动形式及内容,幼儿是被动的实施。我园将”六一“活动以主题的形式,按年龄段做出符合幼儿年龄的主题活动实施计划,每天的活动赋予教育意义,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并将活动渗透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如:六一是谁的节日?你想怎样庆祝节日等活动。让六一真正属于孩子,让孩子因六一而快乐,成为了这次主题的真实写照。

(7)、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非科学的生活,就是非科学的教育;

(8)、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9)、针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造成的问题,逐渐把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推行生活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多动脑的活动,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实践、开拓、创新,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解放。

(10)、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1)、其另一命题“学校即社会”,所关注的主要是正规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关系。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论述“什么是学校”时指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儿童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他的生活过程,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内容,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做中学。

(12)、我今天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受面包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就是受恋爱教育。准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

(13)、“生活即教育”的涵义。陶行知说:“教育即生活”这句话,是从杜威先生那里来的,我们过去是过去常常用它,但是,从来没有问过这里边有什么用意。现在,我把它翻了个筋个,改为“生活即教育”。

(14)、20福建师范教育学考研群694374767

(15)、“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

(16)、基于此因,陶行知经过一番亲身体验之后,终于幡然悔悟,痛下决心,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翻了个个,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主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是根据中国现实情况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直接改造的结果。两者间既有思想上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17)、生活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生活也就随时随地在发生教育的作用。

(18)、陶先生在该书“生活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中有《生活即教育》文章专门对其进行了论述。周洪宇著的《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一书中第四讲生活教育的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和第五讲生活教育三大原理,专门就此类问题进行阐述。

(19)、另一方面,他们都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反对“生活自生活”、“教育自教育”的机械教育论,力求解决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力图把教育与生活统一起来。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教育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陶行知也主张,“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要让民众在生活中接受教育,“生活即是教育,教育即是生活”。

(20)、实施一日生活皆课程,教师关注到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5、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观点

(1)、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从陶行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推知其“社会即学校”的基本主张是: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同时,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这种主张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关,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需。

(2)、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3)、1931年,陶行知在上海购置科学仪器、图书资料,创办专门从事科学实验、科普创作的“自然学园”。学园成员有戴伯韬、方与严、董纯才、吕镜楼、陶行知的长子陶宏以及欧美留学生丁柱中、高士其等人。“自然学园”编写出许多反映现代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普读物,其中有高士其编写的《生理卫生活页指导》、《微生物大观》,丁柱中翻译的《巴士德传》,董纯才翻译的《十万个为什么》,陶行知和陶宏一同编写的《儿童天文活页指导》等。“自然学园”还编写了108册旨“在引导小朋友把自己造成科学的孩子”的《儿童科学丛书》,为当时的科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科学指导,是当时少有的科普读物和科学教材之一。为进一步推广“科学下嫁运动”,使更多的下层人士了解现代科学的成果,陶行知同广播电台共同创办“空中学校”,由陶晓光每天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在“科学园地”节目中,演播20分钟的科普知识。虽然“空中学校”因穷苦的人根本买不起“话匣子”而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停办,但是这种利用新闻媒体的想法在当时是十分新颖和先进的。

(4)、还有训育与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怎么样?生活即教育与训育把训与教分家的关系怎么样?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如何实现?小学里如何把它实现出来?假使诸位以为是行得通的,最好是每个人拟好一个方案来交我,那一部分可以实现,我们就拿那个地方当一个社会实现出来。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94句钱学森的诗句和名言警句有哪些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