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6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03 10:16:33 admin 阅读:59

导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提出的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提倡的 (1)、康熙三年(1664),52岁的顾炎武与德州名士程先贞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直到康熙十六年(1677)的14年中,顾炎武几乎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提出的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提倡的

(1)、康熙三年(1664),52岁的顾炎武与德州名士程先贞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直到康熙十六年(1677)的14年中,顾炎武几乎年年都要来德州会友,有时一年多达3次,有时一次可长达半年之久。时人“三李”(李源、李浃、李涛)、谢重辉等德州名士,均成为顾炎武的文坛好友。顾炎武初来德州之时,大多住在程先贞家中,也曾于康熙六年(1667)住过李(涛)家,康熙八年(1669)住过谢重辉家。程先贞去世后,顾炎武来德州时的食宿,均由“三李”安排。

(2)、(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这是乔迁新居的句子,应该送给搬家的人。意思是自从上天或是上帝开天劈地形成了宇宙,创造天地;长发其祥,长久发展成福庆吉祥的样子。

(3)、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4)、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属江苏省昆山市)人。明末参加昆山抗清义军,失败后漫游南北,致力于学术活动,并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有时自署蒋山傭,学者尊称亭林先生。顾炎武学识渊博,主张经世致用。其著述颇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

(5)、从区分保国和保天下,进而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见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主要是指在维护文化、社会道德风气方面人人有责,是文化和道德的担当。这一点对于了解儒学十分重要。有一种认识,认为儒家有治国平天下之志,为实现此志,只有依附于当时之统治者,出仕为官。这是一种误解。儒家入世,关心时事和民族、国家安危,有治国平天下之志,然而并非一意追求做官。孔子处于礼崩乐坏的乱世,志在使天下无道改变为天下有道,周游列国。说“我待贾者也”,“苟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迫切期望有出仕为政的机会。然在不得诸侯信用时,他回答“子奚不为政?”的问题说,“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并非只认出仕为官一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不论是居庙堂之上还是处江湖之远。其精神在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而不在追求官位。顾炎武区分保国和保天下,则是说明谋政保国需要有条件。在位,才有机会参与,即所谓“肉食者谋之”。而保天下,维护文化、社会道德风气方面,则人人有责。突出表现了儒者在道德、文化方面的担当精神。

(6)、    感谢苏州市教育局关工委老园丁讲师团给我们南实的同学提供这次报告会,相信我们南实的同学在关工委的悉心培育下一定能茁壮成长。

(7)、老王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下面三幅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

(8)、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于_______颁布实施。()

(9)、但是,当出现“亡天下”迹象的时候,所有人都需要奋起反抗,因为这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具体就不展开了,相信道理大伙都懂,只是,这里还需要重点补充的一个问题是:

(10)、(2)敢于挑战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礼教,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11)、C.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

(12)、                  大字版

(13)、其实,这八个字是梁启超总结的,当然这个思想的确是顾炎武的,顾炎武生活在明末,距今大概有300多年了,说起他的学说,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亡国与亡天下。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当时明朝已经灭亡,随后是清朝建立。顾炎武认为,“亡国”指的是改朝换代。是一个封建统治集团代替另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问题。而“亡天下”则是指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问题。

(15)、                    标准版

(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

(17)、(3)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地位。

(18)、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变,必从一二人开始;影响世人,移风易俗,并非只靠位居高位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根据地位不同,在位的可以通过政教;不在位的可以通过学术;就是家居独处,也可以影响身边一二人;这一二人又可以影响更多人闻风而起;即使身遭不幸,也还是在自己身上保存下了文化的一丝脉络,可以成为将来文化复兴的种子。

(19)、顾炎武审阅与校订康熙《德州志》,也是德州文坛的一件幸事。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史志与学术界泰斗级人物,德州志能够得到他的审校,意义十分重大。康熙十二年(1673)四月,受程先贞和知州金祖彭之邀,顾炎武从京城专程来德州审校志稿,考证史实,提出了“德陵互易”之说,有力地维护了德州历史的真实性。有了顾炎武这样的权威把关,康熙《德州志》确保了编修质量和学术价值,成为德州历史文化的璀璨瑰宝之一。

(20)、进入21世纪,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时,据说专门对这八字名言做了一番考证:早在梁启超之前,梁氏好友、维新派另一位思想家麦孟华于1900年就提出这八字名言是顾炎武的话,这就比梁启超早了整整15年。然而,上海文艺出版社重印了清初署名“空空主人”写的《岂有此理》一书,作者据说是乾隆中期人,该书写好后迟至嘉庆四年才出版。该书开篇第一句话竟是:“亭林先生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以为至论。”这样看来,“空空主人”才是第一个将顾炎武名言浓缩为八字成语的人!但是,这“空空主人”姓甚名谁,像《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一样,就无人知晓了。(《老年文摘》第2430期)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

(1)、大家是否还记得“郑州郭某某”?郭某某属于危害国家安全吗?

(2)、中央政治局23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d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集中统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

(3)、(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4)、下列关于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的职权说法不正确的是()

(5)、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6)、最后出个思考题:史可法在面对清军攻打扬州时,作为守城主帅,以“节”为始,拒不投降,最终裹挟全城老少,以“政治正确”的名义,让几十万普通老百姓一起陪葬,“扬州十日”惨案的发生就是这么回事情,今天的我们对史可法的行为,到底该如何评价呢?

(7)、答案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8)、顾炎武在德州期间创作的8首诗歌,按内容分,有2首写景的诗,即《过苏禄国王墓》和《题李先生矩亭》;2首与程先贞唱和诗,即《酬程工部先贞》和《德州过程工部》;1首为赠言诗,即《德州讲易毕奉柬诸君》;3首为怀念故人诗,如《自章丘回德州则程工部逝已三日矣》、《送程工部葬》和《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

(9)、D项姜夔的词反映的是扬州被金兵洗劫后的景象,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0)、不要紧!空想没用的,今天小萌就陪大家一起,从头梳理一遍教资考试中,文化素养高频考点~

(11)、也许你只是一个游客,在国外蹭用了一下公共网络,浏览了几个网页;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原文:“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3)、②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的;

(14)、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此一二人之心嚮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之心嚮利,则众人与之赴利。……然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曾国藩)

(15)、A.陈后主迷恋后宫,终于在“王睿楼船下益州”后,“一片降幡出石头”

(16)、原文:“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17)、一旦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就是触犯了法律,根据《国家安全法》规定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最低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严重的可以处以死刑。

(18)、(5)共同特征:抨击封建礼教和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

(19)、此词句出自毛泽东1956年写的词作《水调歌头·游泳》,写此词时正值武汉长江大桥修建期间,并在武汉畅游长江。故正确答案为D。

(20)、国家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正当利益,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不受威胁和侵害。()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提出的口号

(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2)、清康熙九年(1670)六月,58岁的顾炎武应程先贞、李涛之请,来德州于程先贞家中讲授《易经》达4个月之久。为了搞好这次讲易活动,早在四月时,顾炎武从北京来过德州,与程先贞等商定讲易事宜。讲易过程中,顾炎武的渊博学识受到听众的高度赞扬,来听演讲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惊动了朝廷要员。这次讲学,是顾炎武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讲学活动。顾炎武一直是反对讲学的,所以能有如此破格之举,足可见其对德州学界的高度重视。

(3)、也许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公职人员,把积压了许久的就文件变卖掉,想要整合空间,变废为宝;

(4)、所以,以天下为己任并不一定要出仕为官,在位谋政,而是不论在朝在野,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处境、条件,自觉担当;不一定要有权力、地位、财富等资源,而最重要的是要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

(5)、《国家安全法》第六十八条国家安全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应当及时解除管控处置措施,做好善后工作。

(6)、(1)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没落和君主专制强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

(7)、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孔子却说:“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天下有道,百姓就不要去议论国家的事了。一个说:天下不管有道无道,我们都有责任。一个说:天下有道的时候连议论都不必了。请问:矛盾吗?

(8)、提醒一下各位,历史上不乏那些借着“亡天下”之名,发动无辜民众,以图“保其国”的案例……

(9)、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国家安全的协同联动机制应用的范围?()

(10)、如今多数学者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清代大学者梁启超根据顾炎武的这段话概括出来的,见于其《饮冰室文集·痛定罪言》:“……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但1986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名句辞典》,又说这八字名言出自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的小说《痛史》第十回。但吴趼人比梁任公年长不了几岁,又怎么证明是吴氏早于梁氏提出这八字名言的呢?

(11)、根据《国家安全法》第2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12)、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

(13)、(1)“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兽相食,谓之亡天下。”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并且加以区分。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政权更替;亡天下则是指道德衰颓,人相争斗,社会风气败坏,动乱不安。

(14)、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英国政府的代表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15)、C.2014年11月1日 D.1994年6月4日

(16)、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 )

(17)、A.4月10日 B.4月15日 C.12月10日 D.12月15日   

(18)、(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家里放兰花,四季如春;下句是祝福的话,可用于贺寿。所以对照题干便知,本题选择A选项。

(19)、《老年文摘》每周2期,4开16版,全年102期。

(20)、D.姜夔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反映了在金兵洗劫之后,扬州的萧条景象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1)、C.甲送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

(2)、(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顾炎武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提出了“保其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老百姓是可以不管保国的事的,说的再直白一点,那就是政权的更替那是当权者的事,跟小老百姓没有一毛钱关系,既得利益集团需要拿命去守护,因为一旦更替,他们除了利益,可能连命都不保,所以“殉国”只适用于食肉阶层,食草阶层既没有“殉国”的必要,更没有“谋之”的资格。

(4)、今天,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里,

(5)、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每个人的命运的都与国家的安危紧紧相依。尤其在经历了新冠疫情之后,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女都深深的体会到了个人安危与国家安危密不可分。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号召国人勇于担当、救亡图存的话语,梁启超、孙中山等人都曾先后引用,并流传至今,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不过,关于该话语的起源,学界意见纷杂,迄无定论。笔者就此进行考辨,认为该话语最早由梁启超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提出。

(7)、    报告会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同学们都听得异常认真和仔细,有的同学还做了笔记,对于潘书记提出的两个问题也都有了答案。

(8)、  今年是苏禄王来华600周年,菲律宾苏禄东王墓所在地德州市为此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新华社为此还专门刊发了相关稿件。

(9)、A.专门机关 B.专门部门 C.专业工作 D.专门工作

(1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1)、顾炎武之后,清代一些儒士发挥“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说:

(12)、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13)、答案D(解析)时间“1933年”是解题信息,罗斯福在上任演说中提到要用“新政”来“医治”危机中的美国经济。

(14)、C项“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出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是苏轼对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的韩愈的赞颂之词,C项中对应错误,且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包括韩愈与柳宗元两个;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人们熟知的名言,现在常有人把它说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词之改,看似无伤于原意,其实是丢掉了原话的根本精神。

(16)、(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61句关于母爱的故事真实案例作文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