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6句论语文言文阅读题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29 12:48:16 admin 阅读:59
论语文言文
1、论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注释
(1)、B.第一个“焉”,在其中;第二个“焉”,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2)、孟子说:“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3)、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说回正题,孔子,大家第一感觉估计是:圣人,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其实不然,多读读《论语》就知道,孔子不仅是个有趣又洒脱的人,他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还尤其明显。
(6)、点击☞这30首诗,我赌你只记住了半句!不信来试试看!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
(8)、(注)①(剑阁)关隘名。位于今四川剑阁县北。②(十二更下)十分之二的人换防休息。③(幡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幡,同“施”,旌旗。④(参佐)部下,僚属。⑤(鹄立)鹄颈长,能远望,因喻引领切盼之意。⑥(住者)留下来的士兵。
(9)、 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1)、此文明确地告诉人们,培养仁德必须深入社会进行磨砺,以谦恭的态度尊重贤德之人,以真诚的行动结交仁德之士,有了这样的机会和环境,就能成功地修炼仁德。
(12)、“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13)、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14)、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教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教师。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16)、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1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8)、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19)、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②也?”
(20)、示例①: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示例②:甲段画线句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段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示例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论语文言文阅读题
(1)、示例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孔子说:“(每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3)、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4)、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8)、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9)、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10)、——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心里不再迷惑,五十岁时明白了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做到顺从自己的意愿,却不会超过法度。”
(11)、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12)、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3)、✦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4)、(答案)(1)味美;(2)教导;(3)喜爱,爱好;(4)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5)、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16)、(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7)、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3分)
(18)、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0)、(11)学而不厌:(12)诲人不倦:(13)不耻下问:
3、论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见《论语·子罕》篇,第八章。(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4)、想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7)、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明白。
(8)、⑴生气,恼怒;⑵自我检查、反省;⑶疑惑;⑷喜爱,爱好。
(9)、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10)、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2)、(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14)、“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1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全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18)、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9)、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翻译:蜀军一战而大胜,是因为诸葛亮以信义为治军根本啊。
4、论语文言文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 (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①曾子:诚信待人;元方:守时;诸葛亮:令出必行
(4)、D.两个“矣”都是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
(5)、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6)、(答题思路)A、B、D项分析正确。C项“策”是竹简。古代用竹简书写,一策相当于我们今天说一页。不是马鞭。故选C。
(7)、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8)、(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9)、(参考答案)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10)、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2)、✦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愠yùn: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13)、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作为快乐的人。”
(1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待人接物之道,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这句话?请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少于100字。
(1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6)、点击☞宫崎骏动漫经典语录:时隔多年依旧温暖人心,写进作文定是点睛之笔
(17)、④敝緼袍:敝,破坏义。緼,乱絮。古无木棉,袍皆以絮。絮之好者称绵,如今之丝绵
(18)、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论语文言文原文
(1)、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4)、不亦说乎 "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5)、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6)、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0)、✦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2)、(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1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14)、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
(15)、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16)、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17)、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
(18)、(答题思路)①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疑惑。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19)、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期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1)、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2)、(4)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3)、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4)、A.三省吾身/发人深省 传不习乎/习以为常
(5)、✦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
(8)、②句中重点词:无他,没有什么别的;求,找回;放心,丢失。句意为: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9)、(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 知:了解。
(10)、(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断句、词语解释和句式。
(1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13)、B.第一个“焉”,在其中;第二个“焉”,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14)、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志。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的人”。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川上:河边。川,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
(15)、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16)、——子夏说:“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