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09句论语中的成语100个及意思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18 08:00:08 admin 阅读:59
论语中的成语100个
1、论语中的成语大全
(1)、(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2)、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3)、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4)、(解释):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5)、(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6)、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7)、(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8)、(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9)、出处:出自《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0)、(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1)、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12)、(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14)、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5)、(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6)、出处:《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7)、(出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8)、(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19)、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0)、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2、论语中的成语100个及意思
(1)、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3)、(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4)、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须用宰牛的刀。比方做壮工作不必费大力气或者大材不能不消。《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5)、(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原形容人既有文采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7)、(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8)、(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9)、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11)、(意思)指人在三十岁前后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做事做人的原则,如孔子三十立于礼。现代则多指有所成就。
(12)、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13)、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6)、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17)、(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8)、(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9)、(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0)、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论语中的成语20个
(1)、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2)、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3)、释义:意为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也指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并带有诙谐意味。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4)、(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5)、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6)、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8)、(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10)、(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11)、出处:《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2)、(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3)、(4)既往不咎( jì wǎng bù jiù )
(14)、(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5)、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16)、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17)、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8)、解释: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19)、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20)、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4、论语必背篇目
(1)、(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2)、(循序渐进)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
(3)、出处:《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4)、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7)、诲人不倦:诲:辅导。教人时不嫌委顿。形容辅导特别耐烦。《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解释:沽:卖。等有了好价钱才卖。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机会才肯出仕效力。
(9)、02中考必备│100个高频易错的成语(上)。
(10)、(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11)、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12)、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3)、(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14)、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三省吾身,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
(15)、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16)、(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17)、(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8)、(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9)、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20)、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论语中的成语100个成语
(1)、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3)、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出自):《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7)、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8)、参阅:《论语》导读;《演说论语》全集珍藏版;《论语三百讲》全部视屏讲座(珍藏版)
(9)、以理解和发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得到深入研究。
(10)、(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11)、(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12)、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13)、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4)、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15)、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解释: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17)、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18)、出处:《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19)、(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20)、(出自):《论语·公冶长》:“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1)、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3)、(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原意是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干得出来,还有什么事干不出来呢。现指绝不能容忍。
(5)、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6)、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8)、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