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99句韩愈简介及代表作品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20 09:54:48 admin 阅读:59

导读韩愈简介 1、韩愈简介20字以内 (1)、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2)、于是,可怜的小韩愈,在嫂嫂的抚养下,磕磕绊绊地长大...

韩愈简介

1、韩愈简介20字以内

(1)、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2)、于是,可怜的小韩愈,在嫂嫂的抚养下,磕磕绊绊地长大了。作为“三好学生”的他学习刻苦,成绩突出,写作文是一把好手,不禁做起了科举的白日梦。

(3)、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的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异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外集》,《师说》等等。

(4)、十九岁时,他怀揣着满心的期望与年轻的热血,韩愈考了热门好找工作的进士科专业,准备大展身手,结果被深深打脸,没考上!他不信,又考了两次,结果还没考上!终于在他第四次尝试考科举时光荣地凭关系金榜题名第十四名,华丽逆袭!

(5)、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6)、  李白所描述的韩愈先世的世系为:茂—(?)—钧—晙—泰—睿素—仲卿。这个世系与上述文献记载相同,是记载韩愈父仲卿五世仕唐及远祖韩茂的碑刻石录。至于碑文中虽称韩愈父仲卿为南阳人,当是李白错将韩氏同宗韩氏祖籍误认为是韩仲卿之祖居地。依据朱熹考证,韩王信之子颓当以下分为两支:一支为孽孙韩纯,又分延之、安之两支派,一居南阳,一居昌黎;另一支即颍川韩棱、韩茂传至睿素、仲卿、韩愈一族。北魏时韩耆徙居常山九门(今河北石家庄东北),后随魏南迁,方定居河阳(今河南孟州)。韩愈一族自颍川迁徙常山九门,后辗转落居河阳,于史册未见有定居南阳的记载,故仲卿祖籍实为颍川舞阳而非南阳,孟州也仅是族茔所在地而非祖籍。李白碑文中仲卿祖籍南阳说虽有误,但肯定韩愈为韩棱之后的世系则是不错的。  ①参见修武韩愈裔孙编《韩文公门谱》,修武县城关镇赵厂村韩殿忠收藏,1956年。  韩愈的学生皇甫湜在《韩文公神道碑》中云:“拓跋后魏之帝,其臣有韩茂者,以武功显,为尚书令,实为安定桓公。……尚书曾孙睿素,为唐桂州长史,善化行于江岭之间,于先生为王父,生赠尚书左仆射讳仲卿。仆射生先生。先生讳愈,字退之。(8)(墓志铭并序》?)”—这里皇甫湜所描述的韩愈世系为:(?)—睿素—仲卿—愈。皇甫湜在茂—均中还说:“先生讳愈,字退之,《韩文公后魏安桓王茂六代孙。祖朝散大夫、桂州长史讳睿素,父秘书郎赠尚书左仆射讳仲卿……薨年赠礼部尚书。”(8)7039  皇甫湜所作《韩文公神道碑》确定韩愈七世祖为韩茂,为颍川韩棱之后,所列世系等同文献记载。皇甫湜师从韩愈,又擅作碑文,所述应是有充分根据的。  韩愈为从兄韩岌所作墓志《虢州司户韩府君墓志》,其中自叙先世云:“安定桓王五世孙睿素,为桂州长史,化行南方,有子四人,最季曰绅卿,文而能官,尝为扬州录事参军事……君讳岌,桂州君之孙,司录君之子。”(9)此碑文确认韩茂为睿素五世祖,仲卿为睿素之子,当是六世,至韩愈为七世,与李白为韩仲卿所作碑记“七代祖茂”虽差一代,但韩愈为颍川韩棱族系后则是认可的。  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同邑学士张玉振、高尔宋等人有感于韩棱一代贤良,甚有意于为先贤韩棱修坟益冢土,特邀请时任舞阳县令的刘蓟植为之作墓记。刘蓟植欣然接受邀请,作《汉司空渊德公韩棱墓界记》,充分表达了对本邑先贤韩棱的无比敬仰之情。

(7)、如著名的《山石》诗,即采用一般山水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从行至山寺、周围所见、夜看壁画、铺床吃饭、夜卧所闻、夜卧所见、清晨离寺一直写到下山观感,娓娓道来,让人有如历其境的感觉。在这一夜到晨的所见所闻中,又选用了色彩浓淡明暗变化的若干图景,错落交叠,如“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写出暮色苍茫中的“暗”;下两句写芭蕉与栀子花,又是暗色中的一“亮”;下写以火把观壁画,是明中有暗;而夜卧无声时“清月出岭光入扉”,又是暗中有明;“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则是天色蒙蒙亮时的山岚弥漫;而下接“山红涧碧纷烂漫”,则又豁然一明。这样,就在读者脑际留下了视感极强的连续图景。全诗流畅中见奇崛,有精心的雕琢但又显得十分自然。清方东树评曰:“只是一篇游记,而叙写简妙,犹是古文手笔。” 

(8)、元和八年(813年),韩愈认为自己才学高深,却屡次遭贬斥,便创作《进学解》来自喻。宰相看后,很同情韩愈,认为他有史学方面的才识,于是调韩愈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奉命修撰《顺宗实录》。

(9)、元和九年(814年)十月,韩愈任考功郎中,仍任史馆修撰。同年十二月,任知制诰。

(10)、  B.第(2)段作者借李愿之口,用铺陈的手法极写得志小人骄横不可一世的情景。

(11)、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12)、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韩愈代表作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韩愈代表作品——《马说》《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13)、    人才一定要受到重视和妥善的照顾,才能适时表现出过人的才智和能力。(或表述为:要善待人才,给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14)、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当时李愬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李愬之妻入宫禁诉说碑辞与事实不符,宪宗便下令磨掉韩愈所写碑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刻石为碑。

(15)、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即宣州),只身前往长安,欲投奔族兄韩弇。适逢韩弇前往河中,后遇害,韩愈遂投靠名将马燧。后曾作《猫相乳》以感其德。

(16)、   (甲)岳武穆人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①,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帝称善。   (选自《宋稗类钞》)

(17)、长庆四年(824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次年三月,葬于河阳。

(18)、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19)、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反对藩镇割据。

(20)、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2、韩愈简介及代表作品

(1)、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韩愈获赦免,于夏秋之间离开阳山县。八月,获授江陵法曹参军。

(2)、答:选文为赠序,《伶官传序》是书序。(1分)

(3)、韩愈一生曲折坎坷,起起落落,历经代、德、顺、宪、穆5朝。无论做官还是作文都有所建树,尤为显著的是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其文章名扬天下,被尊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4)、韩愈的代表作有《师说》《春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晚春》、《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等。

(5)、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侍郎,人称“韩吏部”。

(6)、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1)

(7)、   [责任编辑孙艳红]    —— 摘自《文库下载》

(8)、     (5)刘昫,等.旧唐书·韩弘传(M).韩愈乃东汉颍川韩棱之后考_文库下载http://www.wenkuxiazai.com/doc/512465ae647d27284a735130-html北京:中华书局,1975:

(9)、韩愈说:“但是你们这些人也害死田公,又残害他家,又是什么道理?”众人都称善。王庭凑恐怕将士军心动摇,命令他们出去。然后,对韩愈说:“您这次来成德,想让我干什么呢?”韩愈说:“神策六军的将领,像牛元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为什么你到现在仍包围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便和韩愈一起饮宴,正逢牛元翼逃溃围出,王庭凑也不追。 (31-33)

(10)、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十日,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

(11)、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 (7)  次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遭遇失败。同年,韩愈之嫂郑夫人逝世,他返回河阳,为其守丧五个月。

(12)、  B.无需受官职的约束,无需受刑罚的惩处。

(13)、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按照袁州风俗,平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于是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

(14)、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15)、    (2)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逼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16)、    (1)要成为负重致远之才,自身的功底一定要厚实,不能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

(17)、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

(18)、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官至秘书郎,在韩愈三岁时便逝世。韩愈由其兄韩会抚养成人,他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韩愈七岁时读书,言出成文,十三岁时就能写文章。

(19)、长庆二年(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凑及成德士兵,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

(20)、有一士卒手执兵器上前几步说:“先太师(王武俊)为国家击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这里。我军有什么地方辜负了朝廷,以致被作为叛贼征讨!”韩愈说:“你们还能记得先太师就好了,他开始时叛乱,后来归顺朝廷,加官进爵,因此,由叛逆转变而为福贵难道还远吗?从安禄山、史思明到吴元济、李师道,割据叛乱,他们的子孙至今还有存活做官的人没有?”众人回答:“没有。”

3、韩愈简介及生平事迹

(1)、韩愈任职不久,便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称此举经穆宗恩准。宰相李逢吉趁机奏称二人关系不合,朝廷便派李绅出任浙西观察使,韩愈也被改职兵部侍郎。不久后,穆宗得知其中事由,再任韩愈为吏部侍郎。

(2)、(1)及,等到(2)苟且,随便(3)将,几乎(4)等同,一样(4分)

(3)、从本月开始,Phirst的“平论”专栏将开启七(2)班郭昀同学的连载文章——唐宋八大家。本系列文章将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他眼中的“唐宋八人天团”。

(4)、元和六年(811年),任尚书职方员外郎,回到长安。

(5)、总结一下韩愈的一生,对理想充满了渴望,敢于挑战权贵,却在人生失意时,和普通人一样向命运权力低头。作为男子天团“唐宋八大家”中站C位出道的小鲜肉,韩愈的技能就是这么全面,既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又在政治上大有所为。他身上既有文人的耿直与率真,也掺杂着政治家的世故与奇异多变。

(6)、长庆二年(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凑及成德士兵,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

(7)、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刺袁州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8)、潘向黎: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许多细微乐趣或烦恼,而且有幽默的一面。

(9)、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 (17) 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关于《韩愈神道碑》所载关于韩愈此段建议平淮西之事,存疑,暂置于此)。 (18)  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他便找到柏耆。口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 (19)

(10)、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11)、韩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著有《韩昌黎集》,诗三百余篇。韩愈的著名散文有《师说》(名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马说》(名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等名篇。著名的诗篇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芍药》、《春雪》、《游太平公主山庄》、《晚春》等。

(12)、大历十二年(777),韩会因在官场上受到牵连,被贬韶州刺史,韩愈也随韩会南迁。不幸的是,抵达韶州不久,韩会即因病去世。韩愈先随长嫂郑氏送葬于安阳,再一同避居江南,从处理丧事,到往返奔波、抚育子弟等一切重担,都被郑氏一人挑起,而其维持不易,自然可以想见。

(13)、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

(14)、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15)、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当时,镇州(今河北正定)兵变,杀害新任成德节度使田弘正,都知兵马使王廷凑自称留后,向朝廷索求节钺。

(16)、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自己辩白。宪宗对宰相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朕,朕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朕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此事,观察宰相的态度。但同平章事皇甫镈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7)  (24)

(17)、元和八年(813年),韩愈认为自己才学高深,却屡次遭贬斥,便创作《进学解》来自喻。宰相看后,很同情韩愈,认为他有史学方面的才识,于是调韩愈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7)  , (14)  奉命修撰《顺宗实录》。

(18)、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

(19)、  刘蓟植称:汉司空韩渊德公,讳棱,字伯师者,舞人也……有古君子之风。寻以老疾薨,谥渊德公,子孙显著。后数世,生昌黎公愈,居修武,今支裔仍居邑西卸店西南之荆山(金山),公之藏魄即在焉。世远年凐,寒烟衰草横其间。樵儿牧童,吟啸蹲躅其旁,愚夫或划其墓堧而广其田野。邑乡进士张玉振、高尔宋等,恻然念公之前休余烈而不可泯没,为之爱之惜之,守之护之,益冢土,明封界,且请余为记,以示来者。……古大人君子,蹈道履行,卓荦一世之际,不必其身去而名存,不必其遗形蜕骨与金石争久,使天下后世之人,爱之惜之,守之护之。

(20)、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尚书左仆射郑余庆因谙熟典章,被任命为详定使,引韩愈、李程为副使,崔郾等为判官,对朝廷仪制、吉凶五礼加以修定。

4、韩愈简介20字

(1)、  而天下后世之人登丘垄而生敬,覩庙貌而思存,油油然自不容己者,尚德尊贤之义,百世攸同也。今之君子,又何敢废乎。刘蓟植所作墓界记,对韩棱世系有简要介绍,指出后数世,生昌黎公愈”,将韩愈看成是颍川韩氏中最杰出人物。碑记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地方贤良和杰出人才的崇敬之情。  金山之阳的祖根情结  韩棱是韩愈的先祖,韩棱去世后葬在颍川舞阳老金山下,即今河南舞钢市庙街乡老金山下,至今尚有墓存焉。墓冢占地约十余亩,墓高约8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40米。墓经两千余年的风雨剥蚀,至今仍保存完好。墓冢高耸,气势宏大。墓前东侧,有舞钢市政府于1986年立的青石墓碑,墓碑宽约0.8米,高约2米,上刻“东汉司空韩棱墓”。  韩愈为颍川韩棱之后,这在韩愈自己是深为认可的。我们无论从韩愈的文章,或是墓葬地都可得到见证。韩愈在《祭十二郎文》结尾处写道: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颍水发源于中岳嵩山,迤逦东下,流经河南登封、禹州、许昌、临颍、郾城,向东南入淮河。颍川、临颍、颍上、颍口等,皆以颍水而得城名。颍水流域及其支流,历史资源丰厚,文明程度高。世有颍川自古多奇才之说。唐尧时期,高士许由曾隐居颍水,修道养身,不与世争名。夏王朝的始创者鲧禹父子活动区域主要在颍水沿岸。禹都阳城,即今河南禹州。在登封与禹州交界处的王城岗发现有夏代都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界认定为夏禹都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以颍水而设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禹州)。辖今河南省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祭十二郎文》是韩愈追思其侄的祭祀之文,必是具实而录。

(2)、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

(3)、     (10)刘蓟植.汉司空渊德公韩棱墓界记(M)//崔根胜,院少华.     舞钢五千年.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428-4

(4)、韩愈即将出发时,百官都为他的安全担忧。元稹说:“韩愈可惜。”穆宗也感到后悔,命韩愈到成德军边境后,先观察形势变化,不要急于入境,以防不测,韩愈说:“皇上命我暂停入境,这是出于仁义而关怀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执行君命,则是我作为臣下应尽的义务。”于是毅然只身前往。

(5)、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十日,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 (7)  (13)

(6)、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23)

(7)、这时的韩愈,总算是学乖了,写了一篇《潮州刺史谢上表》,总结起来就是在拍皇帝马屁,整篇奏章的核心思想一共是三点:陛下英明神武宇宙最帅,不接受反驳。在下知道错了,在下年老体弱,这破地方实在没法呆啊。你就可怜可怜我放我回去吧,我保证我以后从头到脚都是正能量。

(8)、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

(9)、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10)、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只身前往长安。其间韩愈赴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济)投奔族兄韩弇,以得到河中节度使浑瑊的推荐,却毫无收获。

(11)、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当时,李愬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李愬之妻入宫禁诉说碑辞与事实不符,宪宗便下令磨掉韩愈所写碑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刻石为碑。 (20)

(12)、长庆二年(822年)九月,韩愈转任吏部侍郎。 (7)  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34)  神策军将士闻讯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说:“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怎么敢犯法!” (35)

(13)、     (4)范晔.后汉书:卷四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4)、长庆四年(824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 (38)  。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 (39)  。 (40)  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7)  (41)  次年三月,葬于河阳。

(15)、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16)、诗注以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较好。

(17)、(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

(18)、     (6)苏轼.苏东坡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6:6

(19)、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20)、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评价)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5、韩愈简介是哪个朝代

(1)、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2)、他优秀的文章有:《杂说》、《原毁》、《进学解》、《答刘正夫书》、《送孟东野序》、《祭十二郎文》、《送李原归盘谷序》、《张中丞传后续》等。 此外,他还写有《柳子厚墓志铭》、《寄柳子厚文》、《画记》、《答李翔书》、《原道》、《原毁》、《原性》、《论天旱人饥状》、《论佛骨表》、《送穷文》、《平淮西碑》等。 其诗主要有:《山石》、《汴州乱》、《南山》、《石鼓歌》、《陆浑山火》、《日食》、《题汴梁》、《题驿梁》、《题楚王庙》、《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饮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等。

(3)、韩愈任职不久,便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称此举经穆宗恩准。二人你来我往,争辩不止。宰相李逢吉趁机奏称二人关系不合,朝廷便派李绅出任浙西观察使,韩愈也被改职兵部侍郎。不久后,穆宗得知其中事由,再任韩愈为吏部侍郎。 (36-37)

(4)、贞元十年(794年),再度至长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失败。

(5)、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6)、贞元十一年(795年),第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仍失败。期间曾三次给宰相上书,均未得到回复。同年,离开长安,经潼关回到河阳县,于是前往东都洛阳。

(7)、同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8)、(1分)甲文里,集中体现良马所具备的“外见之才”的句子是  

(9)、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韩愈获赦免,于夏秋之间离开阳山县。八月,获授江陵法曹参军。

(10)、贞元三年(787年)秋,韩愈取得乡贡资格后再往长安。是年,韩愈在长安落第,生活无所依靠,又传来从兄韩弇死于非命的噩耗。约在此年末,韩愈因偶然机会,得以拜见北平王马燧,得到他的帮助。韩愈后曾作《猫相乳》以感其德。 (6)

(11)、贞元二十年(804年)春,韩愈抵达阳山县就职。 (7)

(12)、     (7)李白.李太白全集(M).王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

(13)、到七岁时,韩愈身上已经能体现出一种文学的天赋,所谓“七岁属文,意语天出”、“七岁好学,言出成文”,受到当时有名的文人萧存的赏识。

(14)、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去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非常生气,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韩愈被贬后,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15)、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16)、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18)、(1分)从“序”的文体看,选文与课文《伶官传序》有何不同                       

(19)、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09句一句话经典语录句句入骨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