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数学家的故事(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11-15 04:57:08 admin 阅读:59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故事: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主要成就:
17岁的高斯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通过对足够多的测量数据的处理后,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概率性质的测量结果。在这些基础之上,高斯随后专注于曲面与曲线的计算,并成功得到高斯钟形曲线(正态分布曲线)。其函数被命名为标准正态分布(或高斯分布),并在概率计算中大量使用。
次年,证明出仅用尺规便可以构造出17边形。并为流传了2000年的欧氏几何提供了自古希腊时代以来的第一次重要补充。
高斯总结了复数的应用,并且严格证明了每一个n阶的代数方程必有n个实数或者复数解。在他的第一本著名的著作《算术研究》中,做出了二次互反律的证明,成为数论继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部著作的第一章,导出了三角形全等定理的概念。
关于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刘徽
刘徽(约公元225年-295年),汉族,山东邹平县人,是魏晋时期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在数学上的贡献极多:①在开方开不尽的问题中提出“求徽数”的思想,这方法与后来求无理根的近似值的方法一致,它不仅是圆周率精确计算的必要条件,而且促进了十进小数的产生;②在线性方程组解法中,他创造了比直除法更简便的互乘相消法,与现今解法基本一致;③在中国数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④他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n项和公式;⑤提出并定义了许多数学概念,例如幂(面积);方程(线性方程组);正负数等等.刘徽还提出了许多公认正确的判断作为证明的前提.他的大多数推理、证明都合乎逻辑,十分严谨,从而把《九章算术》及他自己提出的解法、公式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之上。虽然刘徽没有写出自成体系的著作,但他注《九章算术》所运用的数学知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包括概念和判断、并以数学证明为其联系纽带的理论体系。
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张衡
张衡是我国汉朝时期一位著名的大文豪,与司马相如、杨雄和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张衡的《二京赋》、《思玄赋》和《归田赋》等都是流传千年的文学佳品,至今仍被无数的文人墨客把玩赏析。有的人觉得,文科和理科往往难以并重,那么张衡可能会打破这些人的固有印象。张衡不仅在文学上展现了非凡的成就,天文学、地理学和数学上,张衡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一代数学家。我们从《九章算术·少广》章第二十四题的刘徽注文中得知有所谓“张衡算”。张衡给立方体定名为质,给球体定名为浑。张衡研究过球的外切立方体积和内接立方体积,研究过球的体积,其中还确定了圆周率值为10的开方,虽然这个值比较粗略,但却是中国第一个理论求得π的值。
祖冲之
祖冲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于南方.祖家历代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响下,祖冲之从小便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青年时代的祖冲之便对张衡、刘徽等人的著作进行了深入研究,驳正了他们的错误.之后继续钻研,作出了极大贡献: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数的圆周率,便是他其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在天文历法方面,他曾将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为止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文献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通过亲自观测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验证.他指出当时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编定的历法有许多严重的错误.因此他便开始编制另一种新的历法。
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陈省身
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美籍华裔数学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生前曾长期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并在伯克利建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为纪念陈省身的卓越贡献,国际数学联盟还特别设立了“陈省身奖”。
陈省身是20世纪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早在40年代,陈省身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方法,完成了两项划时代的重要工作:高斯-博内-陈定理和Hermitian流形的示性类理论,为大范围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概念和工具,已远远超过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范围,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福建福州人,当代数学家。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等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脑。
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END
﹀
﹀
﹀
21年思博路
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是什么?
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是:华罗庚自学数学。
华罗庚正当他求学时,父亲店铺生意日见萧条,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他利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一本只剩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自学。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小油灯一遍遍地演算。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
华罗庚成就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数学家的故事
高中时的某一天,我们的学习委员扭过头,喊一声我的名字,然后朝我勾一勾手。
我走过去,她抬头对我说,你星期天有事吗,你到我家来玩吧,我们还可以一起去爬山。
虽然周围的人都没说话,但我顿时感觉到了各种复杂的眼神。然而,我毫不在意,当然爽快的答应了。
她叫我上午晚点过去,不然去早了打扰她周日睡懒觉。我到她家时都10点了。她果然是刚起来的样子,把她爸爸叫来跟我聊天。虽然这是我后来的岳父大人,当时我挺害羞的,不太自在。
我见过这位叔叔,学校有时候会请科研工作者来为我们做学科讲座,他就来过,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妙趣横生,知识丰富,各种料信手拈来。很容易就能看出,他女儿身上有很重的来自他的影子。
很快我就知道了,她今天叫我来,就是让我来听她爸讲话的!
是这样的,因为我的语文成绩不怎么好,总是被她说。但是说了也作用不大,因为我觉得语文分数虽然低,但也不影响我进好大学,还有听说进大学就再也不用学语文了。
她对此非常鄙视我,她说,你懂什么呀,那些大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语文功底都很好的,语文太差的话,有一天会成为你的短板,如果你打算普普通通过一辈子,那么随便糊弄也就算了,你要是对自己有所要求,就不要怀着这种侥幸心理。
她还借给我一本数学家故事,里面全是这些数学家的童年、少年和成才之路。她说她七八岁就开始看这本书,激励了自己向前辈数学家学习,从小就全面打好基础。
果然我一看,里面写着华罗庚小时候国文课写文章就不落窠臼,而苏步青更牛,小小年纪能背整本《左传》,怪不得身为一个数学家特能写旧体诗呢。
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地方,一是苏步青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留学时时,有一位教授的女儿很受大家仰慕,爱慕者众多,大家开玩笑说,谁考了第一名,姑娘就会选谁。苏步青当然是第一名,而这位日本姑娘也真的嫁给了他,后来还跟他回到中国,相伴一生。
看了心里一动,果然要好好学习啊,才能赢得美人心......
第二个就是数学家王元,这位前辈小时候家境挺好,也很洋气,读高中时迷恋当时的美国好莱坞电影,看得都不学习了,学习不好,只考上了一个很差的大学。正在垂头丧气呢,正好解放了,他读的大学并入了浙江大学,而且浙大数学系当时是从日本归来的苏步青和陈建功坐镇,一下子进了名校跟了名师,他精神大振,全力学习,美国电影也再也不看了,离开浙大以后,又分配到北京跟随华罗庚工作,后来也成了知名数学家,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
我的感想是,看来就算学渣也没关系,也能赶上来,何况我呢......
所以,并没有学习委员希望得到的效果,她有点生气,给我白眼了。
其实,最根本的就是,我真的不知道语文该怎么用力,才能提升水平。我觉得语文比数学难多了,数学再难,内容再多,我也不慌,反正有迹可循,就是那些内容,去读懂它之后,再千变万化,都在其中,而语文我觉得根本就是千头万绪,无从抓起。
我坐在未来岳父面前,他很和蔼的跟主要跟我说了两点:第一是理科生需要学好语文之重要性,非常诚挚,也非常有说服力的,从一个资深科研人员的角度,谈了许多私家体会给我。
肯定是他的女儿跟他吹了不少风,他跟我交谈的时候,俨然把我看成一个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就像对自己的学生一样,嘱咐我多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尤其是多读文史哲,多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真正的科学大师,基本也同时是哲学家,是对宇宙万物对人生有着深刻思考的人。
我很受触动,也挺感动。
第二就是,他告诉我,我的语文其实应该不差,至于分数不高,可能是不适应考试的模式,不懂套路,但是我的语文一定比我想象的好,因为语文不好的人,是不可能把数学学得那么好的,否则连读题都读不透,像我这样一个看数学从来不存在理解问题的人,我的语文其实应该是不错的。如果不知道怎么着手,就还是多阅读吧,自然会找到路径的。
这倒是叫我非常惊讶,转而觉得很有道理,多了一些信心。
那天在她家吃了午饭,下午我们就去爬岳麓山了。爬到山顶,看到脚下的湘江、橘子洲头,远眺绵延的山脉,还真有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感觉。
到今天,我眼前仿佛还站在那个手插在兜里,悠然而富有豪情的俯瞰脚下山水的小少女,迎着风随口吟诵出的诗词滔滔不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我对我太太还是比较景仰的,她身上反正总有一点.....怎么说呢,就是一个很有点境界的人,她愿意做的事,必然是经过自己思考的,提炼出意义的,是带着使命感的,活得心中自带火焰,眼界总比日常高一点,不甘平庸,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点不顾一切、可以赴汤蹈火的感觉。
我觉得,那些特殊的时代,充满理想主义,生命极富张力的革命者,应该就是她这种气质的人。
而在平常的年代里,她大概就是经常说的那种内在驱动很强烈,自我意识非常完整的人。
我看她跟孩子相处,能够很明显的看出她的教育理念,就是用我丰富而闪耀的内心,来点燃你的内心,让孩子也成为那种内心有熊熊小火焰的人。其实还是很有感染力的,几个娃还真挺吃她那套。
现在老二老三这个年龄阶段,家有女孩的家长会暗暗的、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让女儿对数学和自然科学有兴趣,还有让她们有信心,认为自己是很聪明的,完全可以学好数学和科学的。
据统计,即使在美国,从6岁开始,女孩就会认为自己不如男孩聪明,会在一些看起来更难更需要智商的项目中更容易放弃。
但我其实并不太担心,我家的两只小妞,都跟她们妈妈一样,兴趣非常广泛,对什么都很喜欢很好奇,聪明而好胜,一看就是会从到大,让身边的男孩子们心服口服的那种。
前几天,我太太带着老二来跟我说,老二想看数学家传记,我们要找一点好的数学家的故事给老二看看。我心里想,果然来了。
我说,不是以前找过给老大看吗,还特意找了本Terence Tao(陶哲轩,当代华裔数学天才)的书给他,让他知道,华人也是有数学大师的。
最好有女数学家的,有没有MaryamMirzakhani的传记?(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女性,斯坦福数学教授,伊朗裔,可惜刚刚英年早逝了)
我说,好像没有呀。
真应该出她的传记呀,女性成为数学大师,是多么了不起,尤其是女孩子们需要这样的榜样。
要不我给斯坦福写邮件吧,建议他们找人来写她的传记。
老二在一旁不紧不慢的说,不,可以我来写,我写信会更有说服力一点,我们小女孩们需要这样的榜样,我非常想了解她是怎么成为她自己的。
我看看眼前的这个小孩,觉得其实她心里已经燃起一点小火焰了呢。
永福村
联系方式:xiaoxiaoparis@hotmail.com
数学名人的故事?
1、祖冲之:
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故事:
祖冲之为求得圆周率的精准数值,就需要对九位有效数字的小数进行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等十多个步骤的计算,而每个步骤都要反复进行十几次,开方运算有 50 次,最后计算出的数字达到小数点后十六、七位。
2、华罗庚:
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故事:
华罗庚在清华执教期间,为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吴筱元留在家乡,挑起家务担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不仅操持家务,还帮他抄写论文和书信,接待客人。几十年来,吴筱元在华罗庚的生活和事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儿童数学家的故事大全?
华罗庚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得抱着书不放。
有哪些数学家的小故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俗话说得好:“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大数学家华罗庚同志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奠基。要采纳哦!!!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阿基米德、高斯、陈景润、纳什
文学家:韩愈 、萨特、卡夫卡、钱钟书
教育家:韩愈、张伯苓、陶行知
化学家:发现化学周期表的门捷列夫
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高斯、帕斯卡
天文学家:张衡
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拿破仑、隆美尔
政治家;丘吉尔、艾森豪威尔
画家:徐悲鸿
医学家;征服天花的爱德华琴纳
音乐家;莫扎特
数学家的故事(要有名),50字左右
1、高斯是德国数学家,他十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这可难为初学算术的学生,但是高斯却在几秒后将答案解了出来,他利用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和的过程一样。
把数目一对对的凑在一起:1+100,2+99,3+98,……49+52,50+51而这样的组合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101×50=5050。
2、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3、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
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4、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5、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6、陈省身的学生,因解决微分几何的许多重大难题而获得数学界菲尔奖。丘成桐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从此名声鹊起。他把微分方程应用于复变函数、代数几何等领域取得了非凡成果,比如解决了高维闵考夫斯基问题,证明了塞凡利猜想等。
这一系列的出色工作终于使他成为菲尔兹奖得主。翌瓷回国后华罗庚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数学,并建立了中科院数学研究,培养了大批数学家如陈景润,王元等号称华学派,后来致力于应用数学,将数学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广“优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