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一生必背50首宋诗(一生必背李煜宋词10首?)
发布时间:2023-11-17 10:09:35 admin 阅读:59
一生必背李煜宋词10首?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长相思·一重山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4、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5、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6、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7、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五代)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8、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9、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五代)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10、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一生必背50首宋诗
山中杂诗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历来的观点
1.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的审美批评标准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普遍看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互补系统,以味为美、以意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以文为美,构成了中国古代美本质观的整体特色。中国古代的美本质观本同而末异,如儒家认为自然比德为美、以情为美、以和为美、以“合目的”的形式为美,道家以无、妙、淡、柔、自然、生气和适性为美,佛家以涅盘、寂灭、死亡以及涅盘的象征——圆相、光明为美,便体现了中国古代美论的多样性。中国古代的美感论集中论述了审美的特征和方法。审美特征论涉及美感的愉悦性、直觉性、客观性、主观性、真实性。审美方法论强调咀嚼回味、以我观物、虚静纳物,与中国古代的美本质论遥相呼应。2.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著作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80年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是在四卷本基础上精选编辑而成,共选中国古代、近代文学批评论文(含论诗诗)66种,其中先秦5种,两汉4种,魏晋南北朝5种,唐8种,宋10种,金1种,元2种,明9种,清11种,近代11种。书中按作者时代编次选录,入选各篇,其与文学理论无关部分,采取节录方式,并有注明。凡入选文字,均兼采各种版本加以校勘,正文以一本为主,于篇末注明版本出处。在每篇正文之后,有注释与说明文字。全书选目精审得体,注释重字词训释,浅易明晰;说明既能阐发文本大意,又能明其渊源流变,于初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者,最为便利。 文心雕龙注(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书,全书分上下两编,各包括25篇。上编前5篇带有导论性质,后20篇分述各文体特征与流变;下篇25篇主要讨论文学创作风格与批评的原则、方法,以及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末篇《序志》为全书序言。范注以清人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为底本,参以孙仲容手录顾千里、黄荛圃合校本,谭复堂校本,日本铃木虎雄校勘记和赵万里校唐人残写本,并吸收了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等研究成果,进行校勘与注释。范注不限于疏通文句,凡与理解文本有关的文献,均详细引录,故与各种注本比较,最为详赡。书前附有铃木虎雄《黄叔琳文心雕龙校勘记》的“绪言”和“校勘所用书目”亦便于学者参考。 诗品注(梁)钟嵘著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钟嵘《诗品》是一部专论五言诗及其诗人的文学批评著作,作者选择从汉到齐梁间诗人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评第,并在作家作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钟嵘提倡“自然”与“真美”的诗歌理论批评风格。陈注参照多种版本,进行整理,并作注释,清通简要,便于初学。书后附录“诗选”,系注者所辑录钟嵘《诗品》论及的作品,尤便于读者检核、参考。书末缀有注者跋语,对钟嵘选诗、评第略有论及,亦具启发意义。 沧浪诗话校释(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严羽《沧浪诗话》是一部以禅喻诗、着重探讨诗歌形式和艺术性的著作。郭氏此书以明嘉靖本为底本,参考《诗人玉屑》所引加以校订,注释于胡鉴《沧浪诗话注》、胡才甫《沧浪诗话笺注》颇多节取,并兼采陶明《诗说杂记》中有关解释沧浪的论点。书前有“校释说明”,于沧浪之版本、观点作出简要的梳理与评价。书中依据原著《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顺序,分作“校”“注”“释”,校文多为考异,有纠谬之功;注文重在词语典故的出处,简要清明;释文在渊源探究与理论发明,兼具导读作用。书后附录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有助读者对严氏诗学观的了解。该书为目前和研究《沧浪诗话》最为详明的著述。 原诗(清)叶燮著霍松林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叶燮《原诗》是一部推究诗歌创作本原、以反对文学复古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分为“内篇”“外篇”,其中关于“正”与“变”、“识”“才”“胆”与“理”“事”“情”诸端探讨,均多真知灼见。霍氏校注,以《清诗话》为底本,用叶燮《已畦集》本校勘,对《原诗》进行校正、分段、标点、笺注。书前冠有“前言”,对《原诗》理论思想与风格作简要介绍与评价,书中笺注着重于引语的出处和有参考意义的材料,词语一般未作解析。 艺概(清)刘熙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刘熙载《艺概》是一部谈文论艺的理论批评著作。作者讨论文艺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全书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刘氏在《叙》中自谓其评论方法是“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即用简炼的语言,作突出重点的评论,通过“触类引伸”,来显示复杂的内容。综观全书,尤其是论文、诗、词、赋的部分,其对作家作品的评定,对文学形式的流变,对艺术特征的阐发等,时有卓见确论。该版《艺概》,系王国安依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原刊本整理,加以标点,对原本个别错字,亦予纠正。书前有王国安所撰“前言”,对原书有条分缕析的介绍。 人间词话新注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齐鲁书社1982年 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人间词话”,下卷为“人间词话附录”。上卷系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本整理而成;下卷系辑录《人间词话》以外的王氏零星论词言论。全书有“校”“注”两部分。“校”说明与其它版本(特别是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本作比较)文字重要不同之处,可见作者对史料的掌握程度和对文献的精审态度。“注”是参照旧注加以补充修订而成。其引文亦能注明出处,使人一目了然。书前有周振甫《序》和滕咸惠自撰的论文《略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其中滕文于《人间词话》的“境界说”以及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论述较详,可供读者参考。 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84年 《谈艺录》系钱钟书的一部以探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思想为主的说诗谈艺著作。本书为1984年开明书店初版的修订本,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原书旧貌,仅稍有删改润色,计91条;下编乃对旧作进行逐处修订与增益,是为“补遗”,计18条。作者在新版《引言》中说:“上下编册之相辅,即早晚心力之相形”,可见此书堪称集作者一生谈艺之精髓。钱著对中国古代诗歌之本事、考据、风格、理论多有涉及,然综观其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因小见大,如作者采用古代诗论评点方法,从细微入手,却能于中阐发诸如唐、宋诗之分类的重要理论问题。二是博中取精,亦即作者立条极为博杂,然对所及问题的认识,如“诗乐离合”“桐城诗派”等,皆极为深透。三是中西合壁,这于书中引录文献与理论思想,均可见作者融会中西文化艺术的学养。该书知识丰厚,论析精辟,是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必读佳作。3.详细介绍古代文论中是否存在文学批评学?对这一问题,茅盾曾作过否定性的回答,他说:“中国自来只有文学作品而没有文学批评论;文学的定义,文学的技术,在中国都不曾有过系统的说明。收在子部杂家里的一些论文的书,如《文心雕龙》之类,其实不是论文学,或文学技术的东西。”(1)茅盾的这种以“西”绳“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并未得到大多数古代文论研究者的认同。这可以从20世纪早期古代文论研究者对《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总述的分析中略窥一斑。《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总述云:文章莫盛于西汉,浑浑灏灏,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建安黄初,体裁渐备,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其勒为一书传于今昔,则断自刘勰、钟嵘。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为例各殊。至皎然《诗式》,备陈法律。孟棨《本事诗》,旁采故实;刘攽《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后所论著,不出此五例中矣。(2)严格地讲,《四库》“诗文评类”总述所作的是古典文学学术史的大致梳理,但如果以现代文学批评学的观念来衡定传统文学批评学的建设,“总述”中却有着关于“文类批评”描述的批评学萌芽。也正基于此,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文学概说》“评论学”一章中将《四库》“诗文评”五种著作“敷衍修正”为六种。即:一、品评作品者(梁钟嵘之《诗品》)。二、记载关于作品之故实者(唐孟棨之《本事诗》)。三、论文学之体者(挚虞之《文章流别论》)。四、讲说文学之理论者(唐释皎然之《诗式》)。五、系统的论述者(梁刘勰之《文心雕龙》)。六、随笔的杂录者(宋欧阳修之《六一诗话》)。(3)朱东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也对《四库》所论作过阐发,他说:今欲观古人文学批评之所成就,要而论之,盖有六端。自成一书,条理毕具,如刘勰钟嵘之书,一也。发为篇章,散见本集。如韩愈论文论诗诸篇,二也。甄采诸家,定为选本,后人从此去取,窥其意旨,如殷璠之河岳英灵集,高仲武之中兴间气集,三也。亦有选家,间附评注,虽繁简异趣,语或不一,而望表知里,情态毕具,如方回之瀛奎津髓,张惠言之词选,四也。他若宗旨有在,而语不尽传,照乘之光,自他有耀:其见于他人专书,如山谷之说,备见诗眼者力为五;见于他人诗文,如四灵之论,见于水心集者,六也。此六端外,或有可举。盖不数数觏焉。(4)姑不论朱东润与青木氏所作的分类是否完全正确,他们梳理出传统诗文评的体裁体征,对于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中的批评文体论研究还是有贡献的,而这种古代文学批评文体论的梳理与分析显然也包含着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作为独特存在样式的肯认。事实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作为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学批评学的“另类”存在,可以说被大多数20世纪古代文论研究者所肯认。虽然这种肯认是以不同的话语形式来实现的,但肯认中却所包含着一种集体潜意识,即:中国文学批评有其民族独特性。这一点在20世纪早期的古代文论研究中可窥一斑。陈钟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对“文学批评”作了内涵上的界定:“诗文之有评论,自刘勰、钟嵘以来,为书多矣,顾或研究文体之源流,或第作者之甲乙,为例各殊,莫识准的。则以对于‘批评’一词,未能确认其意义也。考远西学者言‘批评’之涵义有五:指正,一也;赞美,二也;判断,三也;比较分类,四也;鉴赏,五也。若批评文学,则考验文学作品之性质及其形式之学术也。”(5)从倾向上看,陈氏的文学批评观念主要是以“西”绳“中”,却也道出中西批评观念之差异,潜意识还是认为中国文学有批评,且“为例各殊”,只是“莫识准的”,尚无清晰的观念体系和统一的标准。郭绍虞虽未曾对“文学批评”作过“义界”,不过,他认为“文学批评的转变,恒随文学上的演变为转移,而有时文学上的演化,又每因文学批评之影响而改变”,且“文学批评又常与学术思想发生相互联带的关系”,(6)这却是关于文学批评本体论的探本之论。郭氏还将上述观念贯彻到他的批评史著作的写作之中,以文学观念的演变为准的书写了中国文学批评从演进、复古到完成的历史过程。罗根泽对“文学批评”一词作过较为严密的考辨。他认为“文学批评”是英文LiteraryCriticism的译语。Criticism的原意为裁判,后来冠以Literary为文学裁判,又由文学裁判引申到文学裁判的理论及文学的理论。文学裁判的理论就是批评原理,或者说是批评理论。所以狭义的文学批评就是文学裁判,广义的文学批评,则于文学裁判以外,还有批评理论及文学理论。他认为对“中国文学批评”的研究,“必需采取广义,否则就不是真的‘中国文学批评’。”(7)在罗根泽看来,中国文学批评本来就是广义的,侧重文学理论,不侧重文学裁判,其原因是,从批评著作看,刘勰的《文心雕龙》“其目的不在裁判他人的作品”,而是“论文叙笔”,讲明“文之枢纽”,其它的文学批评书,也大半“侧重指导未来文学,不侧重裁判过去文学”;从批评主体看,“中国的批评,大都是作家的反串,并没有多少批评专家。作家的反串,当然要侧重理论的建设,不侧重文学的裁判”(8);从批评的关注重心看,“中国人喜欢论列的不重在批评问题,而重在文学问题。”(9)总的来看,罗根泽也是倾向于以“西”绳“中”,但这种倾向却透露出这样的个中信息,即:中国文学批评不象西方文学批评那样侧重具体作品的分析、评析和判断,而是一种在批评实践中融合了文学理论探讨的独特体系,它与西方文学批评学在文学鉴赏、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之间有着严格区分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罗根泽的分析事实上肯定了“中国文学批评”作为“另类”存在的独特性,同时也对中国文学批评的主体,功能以及对象侧重点作出了初步说明。明确承认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作为系统性存在的是方孝岳。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导言中认为中国的文学批评学“可以说向来已成了一个系统”,除《四库全书总目》所提“诗文评”专类外,“凡是辑录诗文的总集,都应该归在批评学之内”,因为“选录诗文的人,都各人显出一种鉴别去取的眼光,这正是具体的批评之表现”,“再者总集之为批评学,还在诗文评专书发生之先”,“我们如果再从势力影响上来讲,总集的势力,又远在诗文评专书之上。”(10)方氏所论,要点有二:一是承认古代文学批评学系统的存在,二是在批评文体论中为“总集”张目。后来为数不少的学者将批评研究的目光转向“诗文评”外的“总集”、“文选”等,或许又同方氏的张目有关。例如,王瑶在《中国文学批评与总集》一文中就认为“诗文评”专书“从它对当时读者和作者所发生的影响说,这些书并没有发生过如现代人所整理出的那么多的理论的指导作用,一般人只是当作说部闲书来看待的。……就影响上来考察,对读者和作者发生‘文学批评’的效果的,倒是‘总集’;那作用和影响是远超过诗话之类的书籍的。”(11)又如,穆克宏在其《昭明文选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江庆柏在其专文《论古代文学选本的意义》中都对选本中所体现的文学批评思想进行了发掘。(12)朱自清则直接肯定了中国文学批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他在《诗文评的发展》一文中认为,《诗品》、《文心雕龙》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各条,固然是较为系统的文学批评,而“制艺选家的眉批总评”、选本与总集的笺注和序跋、别集中的书札和序跋、诗话、文话、摘句、史传文苑传或文学传中的墓志等等都与文学批评相关,“所谓文学裁判,在中国虽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却也有着古久的渊源和广远的分布。这似乎是不容忽视的。”(13)在梳理这种批评文体的基础上,朱自清还对“文学批评”与“诗文评”之间的关系谈了他的看法,他说:“‘文学批评’是一个译名。我们称为‘诗文评’的,与文学批评可以相当,虽然未必完全一致。我们的诗文评有它自己的发展;现在通称为‘文学批评’,因为这个名词清楚些,确切些,尤其郑重些。但论到发展,还不能抹杀那个老名字。”(14)实际上,真正要确定中国文学批评的“另类”存在特征,早期侧重于“批评”义界与批评文体区别的这类研究尚未触及到问题的核心,还必得去发掘其独特性何在,才能使问题得以明晰,因此,探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式的民族特色便成了逻辑的必然。纵观20世纪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式之民族特色的探讨,大致有如下几种看法:1、“人化文评”。钱钟书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一文中认为“中国文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文章通盘的人化或生命化”,“我们在西洋文评里,没有见到同规模的人化现象;我们更可以说,我们自己用西洋文字写批评的时候,常感觉到缺乏人化的成语”。在钱钟书看来,“人化文评”的理论好处就在于“打通内容外表,具有整体特征。”(15)这是较早从古代文论的“自我参照”进入到中西文论的“双向参照”的关于古代文学批评特色的论述。2、“文体论式的文学批评”。郭绍虞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对文学批评作了现代意义上的广、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批评包括文艺理论,狭义则指对文学的评论。在他看来,“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既不同于狭义的文学批评,也不等于文艺理论,好似只限于正统文学的诗论或文论”,郭氏称之为“文体论式的文学批评。”(16)3、“比较式批评”。洪申我认为,传统“点”、“悟”式批评并非“研几探微般的分析,不精密也不周密,再加上比喻的不确定性”,致使“如何恰当地评价作品便有了先天的缺憾。”作为弥补,古人常将作家作品进行对照比较,并渐成习惯,由此,“比较式批评”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个特色。这种批评包括不同时代、地区文学的比较,也包括不同作家的比较批评,并与古典文学创作相互关联。(17)4、史、论、评相结合的批评。杨明照通过考察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曹丕的“文气”说、《文赋》、《文心雕龙》、文学选本、诗话、词话、小说评点等,认为“以作家为基础、以史、论、评结合在一起的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显著的民族特色”,并且“这种从下而上的,由鉴赏经验的概括总结而构成的诗学体系,与西方从上而下的,由先验的演绎推论而构成的诗学体系,恰好截然相反,而又各有千秋。”(18)5、“点、悟”式美学批评。叶维廉认为,“中国传统的批评是属于‘点、悟’式的批评,以不破坏诗的‘机心’为理想,在结构上,用‘言简而意繁’及‘点到而止’去激起读者意识中诗的活动,使诗的意境重现,是一种近乎诗的结构”,“即就利用了分析、解说的批评来看,它们仍是只提供与诗‘本身’的‘艺术’,与其‘内在机枢’有所了悟的文字,是属于美学的批评,直接与创作的经营及其达成的趣味有关,不是浪费笔墨在‘东家一笔大胆假设、西家一笔小心求证’的累积详举,那是种虽由作品出发而结果离作品本身的艺术性相去十万八千里的辩证批评;它不依循(至少不硬性依循)‘始、叙、证、辩、结’那种辩证修辞的程序。”(19)吴承学在《传统文学批评方式的历史发展》一文中将古代文学风格批评分为“总体的感觉判断”和“形象化的描述”两类,这两类批评的内涵同叶氏所说的“点”、“悟”式批评也极有相似之处。(20)6、“印象式批评”(尤其体现在对诗话词话批评方式的评价中)。叶嘉莹认为:“中国文学批评的特色乃是印象的而不是思辨的,是直觉的而不是理论的,是诗歌的而不是散文的,是重点式的而不是整体式的。”(21)黄维梁在《中国古典文论新探》中对杨鸿烈、郭绍虞、刘若愚等人评论中国诗话词话的“印象式实际批评手法”进行了批评(22)。他指出:“中国印象式批评手法、用语寥寥,重直觉感悟,笼统概括”,这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大特色,但“亦不乏有体系、重解析的印象式之外的著述,《岘佣说诗》、《白雨斋词话》等属之。另一方面,精简切当的印象式描述,乃不可或缺的批评手法之一,其价值实在不容抹杀。”(23)7、“创造性的批评”。孙蓉蓉认为古代文学批评不仅内容极其丰富,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生动,手法灵活,言简意赅,非常讲究自身的艺术性。这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大特色。这种艺术性表现在:或以赋、骈文、绝句、诗词曲等文学体裁来表现鉴赏与批评;或以形象描述的语言来批评对象;或以具体诗句点悟抽象理论。基于此,孙蓉蓉认为“我国古代艺术性的文学批评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批评,它同文学创作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学创作,是一种批评的文学。”(24)8、“东方艺术批评模式”。中国传统艺术批评有无深度模式与潜体系?蒲震元在《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一文中不仅给予了肯定性的回答,还对其民族特色作了如下描述:“这是一种以人与天调为基础、在象、气、道逐层升华而又融通合一的多层次批评中,体现中华民族深层人生境界及大宇宙生命整体性的东方艺术批评模式。或曰一种合天人、倡中和、明品级、显优劣、通道艺、重体验、示范式、标圆览的东方艺术批评模式(尤以合天人、通道艺、标圆览为主要标志)。”作者认为其特征有六:一,其哲学根基是一种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和谐理论;二,积淀着民族群体综合经验的主体内倾超越型思维倾向;三,“有着独特的深层理论结构”;四,“多样化的理论存在形态”;五,“鲜明的美学特色”(融思辨于情思的体验性批评,善于运用“议论常情韵以行”的话语表达方式等);六,“偏于情感体验,理论抽象的级别不够。”(25)总的来看,在对传统文学批评方式的探讨中,“另类”存在之肯认和民族特色之阐发构成了古代文学批评学研究中的话语主调,这一话语主调的活动特征体现在两种比较中:一、中西比较,以西方文学批评方式作显在的比较对象;二、古今比较,以现代文学批评学体系与观念为潜在的比较背景。其话语路径则大致是由对批评文体论的剖析转入到对批评方式论的总结。
一生必背、最经典的50首宋词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3.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4.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5.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6.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7.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8.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9.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10.浪淘沙·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11.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2.桂枝香·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
一生必背的50首经典宋诗,每一首都有一个千古名句,值得收藏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猜成语,赢现金 签到免费听课
我们每个人一定能背几首唐诗,那么,你能背几首宋诗呢?
唐诗之外,宋诗也是明珠般的存在。宋诗重说理,“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重理趣。每每我们读宋诗,都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或哲理。
今天诗词君总结了50首经典的宋诗,其中很多作品都入选了中小学教材,每一首都是经典名作,值得诗友们背下来。
《寄黄几复》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陆游
王安石
苏舜钦
【版权声明】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请联系授权,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在看哦
题写水墨牡丹的诗句
1.关于牡丹鸡题写诗句关于牡丹鸡题写诗句1.牡丹鸡提款诗词牡丹诗词牡丹薛涛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牡丹李孝光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清平调李白(唐)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官谁得似,可怜飞燕倚红妆.题御笔牡丹王国维(清)摩罗西域竟时妆,东海樱花侈国香.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白牡丹韦庄(唐)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惜牡丹白居易(唐)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栽牡丹陆游(宋)携锄庭下苍苔,墨紫红手自栽.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牡丹唐·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诗唐李正凡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红牡丹唐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赏牡丹唐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红牡丹唐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牡丹花唐罗隐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2.关于牡丹的十首诗1、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2、咏牡丹宋代: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译文: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3、惜牡丹花二首唐代:白居易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译文: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4、惜牡丹花二首唐代:白居易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译文:暮春时节冷雨萧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纷纷飘落,随风飞散,再也没有人来关心她寂寞凄凉的处境。纵然是晴明天气里,残花落地犹觉得惆怅,何况在风雨之中,飘零在污泥烂土之中更觉得惨不忍睹。5、牡丹唐代:李商隐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译文:织锦的帘帷刚刚卷起,是美艳的卫夫人;丝绣的褥被还堆拥着,是俊秀的越鄂君。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又像在弯腰而舞,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它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体肤,岂用香炉细细染熏?我是诗人江淹,在梦中得到了那支彩笔,想把清丽的词句,题在花叶上寄给朝云。6、卖残牡丹唐代:鱼玄机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译文:频频叹息花被狂风吹落太多,芳香渐消失又要过一个春天。应是价格太高人们不敢询问,又因香气太浓蝴蝶难以亲近。只有皇宫才配生长这种鲜花,哪能忍受让它沾染路上灰尘。等到把花移植到皇宫上林苑,王孙贵族才为没有买而遗恨。7、红牡丹唐代: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译文: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面临凋零,牡丹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8、牡丹种曲唐代:李贺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译文:当莲花枝干还未长出,秦蘅已经衰老,人们赶着马,驮着金子,去买牡丹花苗。把它栽在半月形的花盆里,培上香泥,浇上水,一夜间,绿色花苞欲放,迎着拂晓。美人们说话带着醉意,花园中轻烟缭绕,傍晚花瓣儿已经披散,蝴蝶也渐渐稀少。老一代贵族渐渐逝去,但他们的后辈仍穿着罗衣,赏花玩乐合着《蜀国弦》的曲调。夜幕降临,遮花的帷帐渐渐昏暗,宴席已散,粉雕玉琢的花儿也开始蔫败萎凋。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都到哪儿去了,楼台上月光明亮,夜空中只有燕子叽叽叫。9、裴给事宅白牡丹唐代: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译文:长安的富贵人家痛惜春色将残,争相观赏大街以西的紫色牡丹。另有白色牡丹像玉盘承者冷露,却没有人愿在月光下欣赏细看。10、昭君怨·牡丹宋代:刘克庄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译文:在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我曾经见到过你。文章中说只有洛阳的姚黄才是独步天下的名花。(现在)与芍药和琼花相比,真是亏待了你。昔日你生长在花圃中,王侯将相争相观赏,如今花圃荆棘丛生,你与狐兔相伴。请不要说起中州的惨境,恐怕花也要哀愁。3.关于牡丹的优美诗句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从牡丹含苞欲放的时候开始,诗人们就开始挥毫动笔,"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所高情便有余。"(孙鲂《题未开牡丹》)尽情抒发心中对牡丹的喜爱,描写唐朝社会的风俗习尚,以及各种看花、赏花的情形。"朝日照开携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连平时喜爱的诗书,也只好随它与尘埃为伴了。在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有用诗来回答朋友们对牡丹花事的询问,有在诗里描写以牡丹为花片为人饯行……"为爱红芳江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罗隐还写了一首《扇上画牡丹》的诗。即使这样诗人们仍感到没有述尽心中的爱花之情,孙鲂又作了一首《牡丹落后有作》,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怀。在诗人们的笔下,牡丹花的千种神态,万般风姿,一写尽然。但是唐代诗人们并没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其诗云: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李商隐十七岁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赏识,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点,学习做奏章。这个时候李商隐正是人生得意,风华正茂。当他看到盛开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对他的栽培,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诗: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首名用孔子见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锦帏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帏中再拜,"环佩之事然。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说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复之。"从盛开的牡丹联想到这些历史典故,又以这些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绿叶丛中娇艳的牡丹所给人的印象,显示出牡丹的韵致引起读者美丽的遐思。何焯评:"非牡丹不足以当之,起联生气涌出。"(见《李义山诗集》沈厚土爽辑评本)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动时一刹那垂手触动玉佩,在一转身时飘起长裙,典见《西京杂记》所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这两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风中枝叶摇曳的情景,十分生动。诗的五六句借《世说新语》所记石伦用蜡烛为炊之事,和《襄阳记载》刘季和所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采和芳香,给人的感受很强烈。诗的最后两名用江淹梦中得五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猎狐楚对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对令狐楚心怀的感激之情,抒发了诗人荡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无限妩媚。纪昀说:"八句八事,却一气鼓荡,不见用事之迹,绝大神力!"(见《玉溪生诗说》)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发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丰富了构思和诗的表现力,显示出李商隐的才华。不久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李商隐的才华,任为书记,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从此李商隐就在党派争斗的夹缝中过日子,再也没有昔日赏花时的那种高兴心情了。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增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一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回想当年京城赏花,而今却在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犹在,那被雨打败的牡丹实在令人可惜。诗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因小见大,寄托遥深。其二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这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写到自己被人排挤。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先写榴花。因为榴花晚开,赶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觉悉人。三句写花含雨,四句写雨打花,希望成空之意,这是多么悉楚!而牡丹即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圊,一春生气,荡涤全无。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整个人事的变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顶峰,到。4.关于描写牡丹花的诗句描写牡丹花的诗句包括:1、唐代李正封《牡丹诗》原文: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译文:白天牡丹美丽的颜色如美人醉酒,夜晚牡丹浓郁的花香以浸满衣衫。2、唐代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原文: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译文:在人世间怎会遇见牡丹这样漂亮的花,花开重瓣,层层叠叠如同西天王母九重的增城。3、唐代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译文: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4、唐代王维《红牡丹》原文: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译文: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5、唐代李商隐《牡丹》原文: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译文: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又像在弯腰而舞,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它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体肤,岂用香炉细细染熏?6、北宋王溥《咏牡丹》原文: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译文: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什么也不能作,不过白白长一条枝子。5.关于描写牡丹花的诗句【标题】:惜牡丹花二首【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体裁】:七绝【内容】:--------------------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标题】:牡丹花【年代】:唐【作者】:罗隐【体裁】:七律【内容】:--------------------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标题】:牡丹花二首【年代】:唐【作者】:徐夤【体裁】:七律【内容】:--------------------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天纵秾华刳鄙吝,春教妖艳毒豪奢。不随寒令同时放,倍种双松与辟邪。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能狂绮陌千金子,也惑朱门万户侯。朝日照开携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6.有关于鸡的诗句雄鸡一唱天下白!(李贺)飞来峰上千寻塔,闻道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亭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李白)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鸣。(曹子建《弃妇篇》)两头纤纤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睛。腷腷膊膊鸡初鸣,磊磊落落同曙星(古乐府徐朝云)杀鸡未肯邀季路,裹饭应须问子来(苏东坡《次韵徐积》)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杜甫《鸡》)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却似人生一梦中。(唐梁锽《咏木老人》)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鸡鸣紫陌曙光寒--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漫话古代咏鸡诗提及诗歌中的鸡,当代读者或许首先想到的是伟人毛泽东脍炙人口的词句“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其实,“一唱雄鸡天下白”,系化用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诗句“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致酒行》)。显然,了解古代咏鸡诗,这对“古为今用”是颇为有益的。在我国,咏鸡诗源远流长。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鸡栖于埘”、“鸡栖于桀”(《王风·君子于役》),“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风·风雨》)等咏鸡的诗句。当然,这些尚不能说是咏鸡的诗篇,而只是一些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诗句。《诗经》之后,咏鸡的诗句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楚国爱国大诗人屈原有“宁与黄鹄比翼乎?将兴鸡鹜争食乎?”(《卜居》)的诗句,三国魏诗人曹植有“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名都篇》)的诗句,南朝宋诗人鲍照有“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代放歌行》)的诗句。南朝乐府民歌《华山畿》(其二十四):“长鸣鸡,谁知侬念汝,独向空中啼。”此诗,可谓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咏鸡的诗篇。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咏鸡的诗句与诗篇为数众多。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查询,诗题中含有“鸡”字的,共有50项与查询匹配;诗行内含有“鸡”字的,共有1073项与查询匹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诗篇有大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鸡》,诗人崔道融的七言绝句《鸡》、韩偓的七言绝句《观斗鸡偶作》等。宋诗可谓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咏鸡的诗句与诗篇超过了唐诗。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宋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查询,诗题中含有“鸡”字的,共有275项与查询匹配;诗行内含有“鸡”字的,共有5059项与查询匹配。其中,颇具特色的诗篇有刘兼的《晨鸡》、宋庠的《斗鸡》、李觏的《惜鸡诗》、周紫芝的《责鸡》、高斯得的《鸡祸诗》等。宋代之后,也有不少咏鸡的诗句与诗篇。其中,写得较好的诗篇有元代诗人陈廷言的《金鸡洞》、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的《咏鸡诗三首》、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鸡》等。古诗咏鸡,有的是以鸡意象作为自然景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唐代诗人顾况的诗句“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过山农家》),描绘田园风光,鸡为构成景物的意象之一。而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中的“鸡声”则不仅是构成景物的意象之一,而且以此突出了“早行”之“早”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古诗咏鸡,有的是表达诗人对鸡不幸命运的同情。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鸡》:“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使鸡知。”写人养鸡,而“鸡肥”之日却难免一死的命运,并希望鸡的主人能“不可使鸡知”。字里行间,寄予了诗人对鸡不幸命运的同情。古诗咏鸡,有的则是以此作衬托,抒发诗人的情感。三国魏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以"千里无鸡鸣”衬托乱世景象之凄凉;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以“故人具鸡黍”衬托“故人”对诗人的真挚友情。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古风》中写到斗鸡:“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其二十四),“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其四十六),以此抒发诗人对当时的权贵、奸佞小人的愤懑之情。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有一首《咏鸡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此诗系他登基之日闻鸡鸣而作,借咏鸡抒发了其登基的喜悦之情与雄视天下的豪迈气概。古诗咏鸡,有的明为咏鸡,实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与其说是咏鸡,还不如说是写诗人的心境。诗人之所以要“打杀长鸣鸡”,就在于“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而为何要如此,诗中并未明言直说,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或许,诗人是想念远方的亲人,愿在梦中与之相会。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7.关于牡丹的诗词以下是写牡丹最有名的诗句```````牡丹芳唐白居易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无人知,可叹息。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牡丹花唐罗隐七律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江城子牡丹元段克己百花飞尽彩云空。牡丹丛。始潜红。培养经年,造化夺天功。脉脉向人娇不语,晨露重,洗芳容。却疑身在列仙宫。翠帷重。瑞光融。烁烁红灯,间错绿蟠龙。醉里天香吹欲尽,应有悟,夜来风。牡丹唐李山甫七律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郡庭一作伯惜牡丹唐徐夤肠断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积藓下销香蕊尽,晴阳高照露华干。明年万叶千枝长,倍发芳菲借客看。牡丹唐徐凝七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牡丹唐张又新七绝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牡丹唐王睿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阴。赏牡丹唐七绝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有哪些关于运动的诗词?
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作为平时的休闲娱乐,在我古代的诗词中,就有诸多关于有关运动项目的描写。那么,都有哪些运动呢?(一)高尔夫球,一项有身份像征的绅士运动。你没看错,就是高尔夫,或许你会觉得我是在吹牛皮,但这是千真万确的。
唐朝有个女诗人,叫鱼玄机,她曾有一首诗《打球作》:
坚圆净滑一星流,月仗争敲未似休。
无滞碍时从拔弄,有遮栏处任钩留。
不辞宛转常随手,却恐将相不到头。
毕竟入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前筹。
没错,这就是高尔夫的前身,在那时叫做马球,但由于马匹金贵,一般人玩不起,是一项有钱人才玩的运动。如果说你觉得这项运动和你想象中的高尔夫差距太大时,到了宋朝,它已经改良了,不需要马匹,人人都可参于,有宋诗为证:
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横击落青毡。
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
怎么样,从这首诗中看出有点高尔夫的意思了吧。这就是马球的改良版,步球,俗称捶丸。
马球运动早在汉末就有记载,是从波斯,也就是现在中国的铁哥门儿巴基斯坦传入中国的,到唐宋元时达到鼎盛,在元朝时传入欧洲,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高尔夫。(二)足球,这是一项现在让国人又爱又恨的运动,在古代叫蹴鞠。早在春秋时就有记载,其发源地就淄博,到唐宋时流行开来,可见唐宋人真会玩儿,对球类运动也情有独钟。
有关提到蹴鞠的诗词,那可多了去了。李白的《古风百四十年》中写道: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池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另外,诸如王维的"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杜甫的"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陆游的"蹴鞠场里万人看,秋千旗下一阵忙",太多太多,就不一一例举了。这里提到秋千,也是一项运动,不过本段主要介绍蹴鞠,就先略过不提。说起将蹴鞠运动带入巅峰的,应属宋徽宗。你想,高俅木有来就是一个小混混,也可能是名字里就带一个"球"字,看来天生就是踢球的料,因为球技好,被宋徽宗相中,进入国家队,还被授以高官,足以说明宋徽宗对这项运动的狂热。这个事例从侧面说明,一个人出身低不可怕,就怕没有一技之长。再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一个市场无赖都爱踢球,证明蹴鞠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平常百姓,在宋朝已经成了全民运动。
我想过,要是让宋徽宗组建一支球队,去参加世界杯,捧个金奖回来,有没有这个可能呢?也许太概似乎可能会吧!
即使到了明朝,这项运动依然受欢迎,还有了女子比赛,明人钱福的诗中写道:"蹴鞠当场二月天,香风吹下两婵娟。"多么香艳的场面,如果能穿越到唐朝看一场这样的比赛,想想都刺激。
随着明清的灭亡,蹴鞠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但值得自豪的是,在2004年7月15日,第三届中国足球博览会上,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宣布:足球发源于中国,淄博就是足球的故乡。
虽然我们足球不行,但我们可以骄傲的说:足球是我们发明的!(三)骑马,射箭,剑术类,把这些归为一类,毋庸置疑,在冷兵器时代,这些运动项目必可少。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首散马蹄。
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这是曹植《白马篇》中的一段,描写了校军场上的一段精彩表演,短短几句,紧张刺激,不需要精准的箭术,还要有精湛的骑术,这里就囊裹了两个运动项目。说到剑术,最出名莫过于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的开头几句: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剑舞动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骄如群帝骖龙翔。
出神入化的剑术,一旦舞起来惊天地动鬼神,能有如此效果,看来公孙大娘在这项运动上下了苦功。
另外,楚霸王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虽然有些夸大,但想想他一定也是有把子力气的,如果参加奥运会拿个举重金牌还是挺轻松的。(四)最后,介绍一些全民健身类的运动,前面球类中已经提到到荡秋干的诗句,它也是一种上至皇室,下至黎民喜闻乐见的运动,大家也都知道,就不详细介绍了。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二茱萸少一人",王安石的"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些诗句说得就是登山,看来古人闲时也喜欢爬爬山,做些有氧运动。
接来我先不说是什么运动项目,看你能猜出是什么吗?
今岁好拖钩,横街敞御楼。
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
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
春来百戏种,天意在宜秋。
写得够清楚了吧,唐朝张说的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拔河比赛。唐皇李隆基曾写过一首《观拔河俗戏》,因为没有上面这首易懂,在这里就不说了。明朝许谓的"江北江南纸鹤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清朝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草,忙趁东风放纸鸢",说的是放风筝,虽是儿童或者富家小姐的游戏,应该与运动也有关。
再说一个空竹,我觉得应该也是很早就有的,虽然找到了一篇曹植的《空竹赋》,但查证是伪作,别的有关诗词也没找到,就此略过不提。
关于有关运动的诗句,我所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如果答友们有我所不知道的,欢迎留言评论!
一生必背的50首经典宋诗,每一首都有一个千古名句,值得收藏
《寄黄几复》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陆游
王安石
苏舜钦
200首唐诗五言绝句100首宋词
五言绝句1.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4.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5.《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6.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7.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8.终南望馀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9.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0.怨情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11.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1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3.送灵澈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14.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15.送上人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6.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17.听筝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18.新嫁娘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19.玉台体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20.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1.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22.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23.何满子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24.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5.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6.渡汉江李频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27.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28.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李白的29.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30.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3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32.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东流若未尽。应见别离情。33.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杜甫的34.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35.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36.即事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37.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38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39.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资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40.武侯庙遗庙丹青古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41.规雁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42.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43.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44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45.五言绝句长干行之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五言绝句1.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4.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5.《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6.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7.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8.终南望馀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9.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0.怨情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11.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1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3.送灵澈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14.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15.送上人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6.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17.听筝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18.新嫁娘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19.玉台体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写夏天的热,古诗中哪首最精彩?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