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不是而是造句大全最好(用不是而是造句突出人?)
发布时间:2023-11-18 14:04:23 admin 阅读:59
用不是而是造句突出人?
她不是很漂亮而是非常漂亮
并不是什么也不是什么而是什么怎么造句?
我并不是一颗参天大树给人遮风避雨,也不是一朵娇艳的鲜花给人芬芳馥郁,而是一株无人知道的小草默默奉献那一抹绿。
用不是而是造句大全
挫折不是高不可攀的高山,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努力学习不是为了考高分,而是为了求知,为了明理、以及学有所用!
用不是……而是……造句!!!!
用不是……而是……造句:1、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光。2、不是妈妈想说你,而是你太让人生气了。3、我不是害怕面对,而是害怕失去。4、报警的不是值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
用不是而是造句子
你提的问题不是太难,而是太伤人脑经.挫折不是高不可攀的高山,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努力学习不是为了考高分,而是为了求知,为了明理、以及学有所用!学习不是枯燥无味,而是趣味横生。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光。不是水滴成就了大海,而是大海的广博成就了水滴。小日本不是想世界太平,而是也想染指中国的南海。一加一不是等于二,而是等于三。不是我不会,而是我不想告诉你。
不是而是总是造句怎么造句?
她不是我们的朋友而是敌人,所以总是在监视着我们
励志短句致自己很霸气的励志短句子!
1、目标从来不需要远大,梦想也不需要伟大,人生更不需要追求完善,我只需要踏实过着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2、有时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努力的方式不对。
3、以你的努力程度,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4、即使没有人为你鼓掌,也要优雅的谢幕,感谢自己认真的付出。为了未来美一点,现在必须苦一点。
5、努力和效果之间,永远有这样一段距离。成功和失败的唯一区别就是,你能不能坚持挺过这段无法估计的距离!
6、世间还有很多风景等着我们去欣赏,所以每天都不要沮丧,带着美丽的心情去发现更多的美,让自己开开心心的走在这片大地上。
7、登山不在于爬得多高,走得多远,更多的意义就在于:不闷在家里,走出去,吹吹风,山不来我去。
8、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你未曾体验的美好,所以你千万不要放弃,最好的东西,总是压轴的。
9、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难。其实,就连成功,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艰辛。最难的,是只想不去做。
10、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太闲的人生,就是一场灾难。
●好句摘抄好词佳句摘抄大全130句
● 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有的有的有的造句19句
● 描写植物的现代诗小学生描写植物的诗歌
●霸气女生头像INS霸气女生头像大全
●家乡的风俗作文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精选10篇
●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练习参考答案
●谷歌超清实时卫星地图>>>
● 入党申请书2020年最新版2020年入党志愿书范文五篇!
● 六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练习答案
●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400字作文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例文400字5篇
不是而是造句大全最好
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光。
用不是……而是……造句?
1, 他这不是虚张声势,而是真的做最后一搏,要取得好名次。
2, 高明的老师不是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指点学生自己去学习。
3, 钓鱼岛不是日本的,而是中国的。
4, 这支铅笔不是小明的,而是我的。
5, 我不是迷了路,而是山林景色让我乐而忘返。
6, 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7, 最凄美的不是报仇雪恨,而是遗憾。
8, 这个动物不是驴,而是马。
9, 课外书不是不可以读,而是要有选择的读。
10, 这列火车不是烧火的,而是用电力机车牵引的。
11, 这不是我的拳造成的,而是你过去罪孽深重,自取灭亡。
12, 这不是势均力敌的两军作战,而是兵力十分悬殊的交锋。
13, 水的分子式不是HO,而是H2O。
14, 我不是害怕面对,而是害怕失去。
15, 他的笑不是真诚的,而是虚伪的。
16, 有的单位不是实事求是,而是虚报产量,骗取荣誉,这种唱筹量沙的做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17, 我好困,不是昨天晚上没睡觉,而是睡的少!
18, 事情往往不是败在开头,而是无力为继,半途而废。
19, 挫折不是永久的失败,而是奋斗的新起点。
20, 他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
21, 我并不是超人一等,而是采用了在课前先预习,课后再复习的方法,所以学得快,记得牢。
22, 这个题目不是这样做的而是这样做的。
23, 追本溯源,对仗不是文人创造,而是从民歌中得来的。
24, 这次考试不是一般的小考,而是毕业考试。
25, 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不是刘备,而是曹操。
26, 不是因为我跑得太快,而是因为你走得太慢。
27, 承诺不是戏言,而是一种责任。
28, 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拼搏换来了。
马振骋谈《蒙田全集》与翻译:“我知道什么?”
马振骋
(蒋立冬绘)
马振骋,1934年生于上海,法语文学翻译家,先后翻译了圣埃克苏佩里、波伏瓦、高乃依、纪德、蒙田等法国重要文学家的作品。其《蒙田随笔全集》2009年获“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
近日,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了《蒙田全集》(全四卷),由随笔全集、意大利游记和集外书信、纪事、格言等汇编而成。记者就此采访了译者马振骋先生。
[法]米歇尔·德·蒙田:《蒙田全集》,马振骋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采访︱丁雄飞
您什么时候开始学法文的?
马振骋:我1952年去南京大学读书,自此开始学习法文。小时候在上海,我便喜欢读汉译的法国文学,读莫泊桑、左拉的小说,读黎烈文、李青崖的翻译。后来考外文系,第一志愿填了法语。
当时南京大学办了全国第一个法语班。解放前,大学里虽然也有学法语的,但是作为普通外语,没有独立成班。1952年院系调整,把复旦大学、震旦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的法语教师都调到了南京大学——记得有十个老师——办了这么个班。
大学毕业后,您被分配到哪里工作?
马振骋:大学毕业以后,我到北京轻工业学院教书。没几年,“文革”开始了。当时我三十几岁,做逍遥派。学校停课,我知道书不能看了,就看教研室的搭配字典。看到法语的常用习语,用打字机打在拆了线的本子上。我不记太偏的。现在有的人喜欢比词汇量,在我看来,三千的词汇不一定就比四千的词汇差。搭配、用法其实更重要。
“文革”结束,政策变化,我调回了上海,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也就是以前的震旦大学——继续教法文。一直到1994年退休。文学翻译主要是退休以后开始做的。
马先生用打字机打的法语习语
您怎么会翻蒙田的?
马振骋:最早是译林出版社在1993年组织七个人合译《随笔》。我翻译了中卷的第一至第十二、第三十五至第三十七章。全书在1996年底出版。新世纪初,上海书店来问我,有没有兴趣一个人翻译蒙田。我同意了。花了六七年时间,终于在2009年出版了三卷《随笔集》。虽然学生时代有所了解,但可以说,我后来是被动关注蒙田的,这有点像导演和演员的关系,导演给我剧本,我一看,很感兴趣,便深入角色。
当初接下这件事的时候,很担心看不懂。所幸法国的朋友给我寄来了英文版,现在还有了现代法语版——当时想找现代法语版而不得。其实古代法语和现代法语之间,并没有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那么大,有点像明清白话和现代白话的区别。当古代法语被翻译成现代汉语,读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深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我们今天不可能装作古人说话,但翻译蒙田,有的地方还是要带点古意。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梁宗岱先生就把蒙田的《随笔》译为汉语。1996年译林版《蒙田随笔全集》则是首个完整的汉译本。您如何评价这两个译本?
马振骋:梁宗岱翻译的是节本。他那么早翻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字典和参考书都很有限。梁宗岱的语言也颇有他那个时代的特征。而1996年的译林版,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有些小问题:比如多人翻译,书里的人名没有统一;比如个别译文不甚流畅。当时出版社《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一炮而红,《随笔集》也想抢时间。
至于我自己翻译的好坏,要读者来评价。但有一点,我是认真的。觉得我的译文有问题,可以提,我认为你讲的有道理,就虚心接受,或者我的想法和你不一样,我也可以解释清楚。
蒙田
奥尔巴赫在《摹仿论》里说,在蒙田那里,“人的生活,作为整体的、随意的、自己的生活,第一次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问题”。您是怎么理解作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的蒙田的?
马振骋:茨威格在巴西与夫人双双自杀前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稿,叫《感谢蒙田》。茨威格说,他从蒙田那里学到很多:蒙田的随笔告示世人怎样过好这一生。
蒙田身处长年战乱的时代,他在混沌乱世中指出人是这样的人,人生是这样的人生。“最美丽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作为楷模,有条有理,不求奇迹,不思荒诞。”他认为任何人的一生都具有一个人生的全部形态。他解剖自己的灵魂,也就解剖了所有人的灵魂,犹如我们解剖人体一样。人与人有共性,不然无法交流;人的认识是多元的,不然想法不会那么不同。差异不仅存在于他人与我们之间,还存在于我们自身灵魂的不同层面。
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只可能加以适当的调节。人心里滋长的不一定是罪恶,而是愚妄,这使人生与世界充满荒诞。人是否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取决于他认识到荒诞的现实,在现实前保持理智。人人都处于自身与命运的双重束缚之中,在大自然确定的法则下讨生活。世道有规律,但是表面永远变幻不定。人也就永远看不透自己。
蒙田从人文主义出发,更多指出人与生俱来的弱点与缺陷,要人看清自己是什么,然后才能正确对待自己、他人与自然,才能活得自在与惬意。他要教我们如何学会“光明正大地享受自己的存在”。
冯塔纳在《蒙田的政治学》里说,蒙田经常充当不同派系“中间人的角色”,“是一个机敏和成功的政治经理人”。您怎么看蒙田对宗教和政治的态度?
马振骋:蒙田三十八岁离开任职的法院,“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后来当的市长,其实是个行政办事人员。他毫不讳言自己是天主教徒,但是他心底所谓的神性或许只是最崇高的人性。新旧两大教派大打出手,他觉得都是在假借神的旨意做违反神的事。他对宗教战争深恶痛绝,路上遇到新教中的人,不论是路德派、加尔文派,还是茨温利派,都主动接近他们,努力了解他们推出改革的真意。这种做法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宽容,因为那是个不同教派的人都可以任意相互诛杀的时代。对他来说,跟教士谈论改革与跟妓女了解生活,都是重要性不相上下的人性研究与自我教育。
蒙田关于宗教、政策的表态,往往拐弯抹角,比较抽象,不针对具体的事情。但他有一条:在人面前不说瞎话。所以他能得到“三亨利”的信任:不论是代表王室势力的亨利三世,支持“胡格诺”新教派的亨利·德·那瓦尔,还是不满王室对新教的妥协态度、率领天主教神圣联盟的亨利·德·吉兹都信任他。在我的翻译中,蒙田也是“中间人”:他说,我讲的话,听不听随你,但我绝不会骗你。
蒙田古堡主楼(卢岚供图)
阿兰·布鲁姆在《爱与友谊》里说,在蒙田看来,“友谊要比其他任何一种人类关系都要高”,“同好之间的自然吸引”要高于家庭和婚姻。您对蒙田和拉博埃西的友谊有何判断?
马振骋:所谓比起和爱人在一起,更喜欢和朋友在一起,我觉得也是挺正常的。事实确是如此。现在人们看到两个同性的朋友关系好,就怀疑他们同性恋。在法国那个时候,显然未必如此。今天同性恋闹得沸沸扬扬,主要涉及到同性婚姻权利的问题。如果蒙田和拉博埃西的关系有什么不正常,他也不会这么写了。两个同性,如果说话投缘,的确会比和异性的关系来得更紧密。人们面对异性,总会受到某种诱惑,而两个同性若能真正聊透,其实是非常困难的。设想一下,你一生中见过几个像蒙田与拉博埃西那样能说得透的朋友呢?即便是夫妻,真正特别亲密的日子能维持多久呢?
卢梭在《忏悔录》手稿里说,蒙田是“企图用说实话来行骗的伪君子的鼻祖”,“蒙田的自画像与他的本人相肖,但所画的只是侧面”。但您译了《意大利之旅》后却有不同看法?
《意大利之旅》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侧面,这个侧面和作过几次重大增删修改的《随笔》的那个侧面完全对得上号。可见,蒙田在《随笔》中对自己的描述是真诚的。
蒙田二楼睡房(卢岚供图)
essai在法语中有“试验”的意思,梁宗岱先生曾拟“蒙田试笔”作为LesEssais的译名。作为译者,您怎么理解“随笔”这种文类,及其与怀疑主义的关系?
马振骋:在蒙田之前,拉伯雷的《巨人传》是用古典法语写成的小说,加尔文的《基督教制度》先以拉丁语出版,后译成法语。蒙田的《随笔》则是法国第一部用法语书写的哲理散文。蒙田把自己的文章称为essai,这词在蒙田使用以前只是“试验”“试图”等意思,他使用essai只是一种谦称,不妄图以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作为定论,只是试论。他夹叙夹议,旁征博引,信马由缰,非常自在,不追求词藻华丽,认为平铺直叙胜过转弯抹角,后来这倒成了一种文体,对培根、兰姆、卢梭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随笔》最初的篇章,篇幅简短,编录一些古代轶事,掺入几句个人感想与评论,后来,章节内容更多,结构也更松散,在表述上也更具有个人色彩和执著,以至在第二卷中间写出了最长也最著名的《雷蒙·塞邦赞》,把蒙田的怀疑主义阐述得淋漓尽致。蒙田认为一切主义与主张都是建立在个人偏见与信仰上的,这些知识都只是片面的,只有返回到自然中才能恢复事物的真理,有时不是人的理智能够达到的。“我们不能肯定知道了什么,我们只能知道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其中包括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当不同派别的人都说,我们找到了真理,只有蒙田说:“我知道什么?”这和苏格拉底,和古希腊所谓“认识我自己”产生了共鸣。人认识自己是第一重要的事情。时至今日,人认识自己了吗?我们的现代史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豪赌,所谓的进步就真的是进步?文明真的是文明?起码蒙田不这么看。
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里说,蒙田对莫里哀和莎士比亚都产生了影响,而“爱默生和尼采都承认是蒙田的信徒”。您能谈谈蒙田对后世的影响吗?
马振骋:自《随笔》问世以来,围绕它的批判与反批判从来没有消停过。蒙田的拥护者赫赫有名,如拉封丹、塞维尼夫人、拉布吕耶尔、拉罗什富科,后两位作家著的《箴言集》和《品格论》,吸纳了《随笔》中的真知灼见。但是他们的对手所代表的思想毕竟在当时是主流。西班牙宗教裁判所首先宣布《随笔》为禁书。不久,梵蒂冈教廷也正式把它列上了禁书目录。于是,《随笔集》销声匿迹长达五十五年。
十九世纪后,批判蒙田的声音愈来愈弱,赞扬蒙田的声音愈来愈响。司汤达写《爱情论》时时参阅《随笔》,吸收其对人心细腻的观察。圣勃夫在洛桑文学院开课,谈到蒙田、帕斯卡……他对蒙田的正面评价起了决定性作用(可参见我老师范希衡翻译的《圣勃夫文学批评文选》)。在法国以外,最早接受与摹仿他的是英国的培根,莎士比亚还在他的《暴风雨》中引用蒙田的句子,后面有拜伦、萨克雷都欣赏他。此外,欣赏他的人在德国有歌德、席勒,以及后来的弗洛伊德,在美国有爱默生……
进入二十世纪后,蒙田很快得到了世界各国读书界的全面接受。纪德、普鲁斯特、法朗士、柏格森、马尔罗、杜哈曼、阿兰,这些作家风格与专长五花八门,但都对蒙田推崇备至。
蒙田
除了蒙田,您还翻译过许多其他作品,从十六到二十一世纪,您的译序构成了一部法国文学史。我注意到,您翻译的波伏娃、杜拉斯、克洛德·西蒙、米兰·昆德拉都是现代主义的,甚或更晚近的作家。相较于蒙田,您更喜欢二十世纪的作家吗?
马振骋:我的确更喜欢现代的。二十世纪的语言比较活络,而之前的语言相对古板些。一些当代法国作家在法国名气很大,但国内却无人知晓,我乐意第一个把他们的作品翻译过来。
总的来说,我喜欢翻译硬派一些的东西。有的专门写男男女女的,我不太喜欢。当然谈恋爱我也喜欢的。最好是有重大的历史背景的小说,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可歌可泣的爱情。2014年出版的《迷失的人》是我最近几年最喜欢的作品,里面写到了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冲突。
最后,想请教,您的翻译原则是什么?
马振骋:记得傅雷先生在《高老头》1951年重译本序里说:“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但也有翻译家认为,译文可以“洋腔洋调”。我想,这里的关键还是一个“度”的问题。即便读我国一些作家的小说,你还是会感到其中的故事、风物、语言带有强烈的地域性。难道法国小说遣词造句不应该带点法国腔吗?问题应该不是有没有洋腔洋调,而是这腔调用得好不好,在书中融洽不融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