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持之以恒的意思(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11-19 12:16:19 admin 阅读:59

导读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持之以恒是一个成语,讲的是做事要保持恒心长久坚持。这是一个容易理解也符合实际的道理。因为如果专心做一件事,时间长了就会成为做这件事的高手或专家...

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持之以恒是一个成语,讲的是做事要保持恒心长久坚持。这是一个容易理解也符合实际的道理。因为如果专心做一件事,时间长了就会成为做这件事的高手或专家。很多人遵守了这句话,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成了有专长的人,成了行家里手。有了本事,自然也受到他人的认可。可以说这句成语是一个秘诀,谁照着去做,谁就会最后收益。

 图片故事:2017年参加“跆拳道韩国公开赛”队员杨艺获得87kg金牌,我也因此获得金牌最佳教练奖,和运动员一起站到冠军领奖台,亲身感受在国际赛场升国旗奏国歌的荣耀

多年从事跆拳道训练和裁判,看到过许多优秀的年轻运动员在赛场上表现不错,但一两年就见不到他们在赛场上出现,昙花一现不知所踪了。也有的运动员练习一段时间就提出退队请求,放弃了继续训练。出现这些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意志力不够,有的是耐心不足,有的是不能抵抗外界诱惑,有的是自我怀疑,有的是对训练失去兴趣、有的是不喜欢所在的训练环境等等。这里有运动员自己的原因,也有教练、同学、家长、队友、社会等的原因。仔细分析主要还是运动员自己本身的原因。如果青少年运动员经过尝试,感觉不适合从事跆拳道项目,及时退队改项或回归学校都是合理的选择。但如果很适合从事跆拳道项目,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而中途放弃,则必然会留下遗憾。不得不说,青少年还没到成熟阶段,许多认识不免存在片面性,这时要多听从教练和家长的建议,不要草草决定,免得错失良机。

专业队的训练是比较辛苦的,需要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需要运动员付出更多的体力和精神。也只有不断的付出,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才能够对技术和战术有更多的体会。从粗略的掌握到细致入微的体验,逐渐使自己对跆拳道的理解更加精致到位。

当然,这种坚持必须是全心投入的坚持,如果只是流于形式,训练不够投入,那你的坚持更多的只是在消耗时间,对实战水平的提高就会比较有限。古人比较讲究诚心诚意,就是说做事要一心一意,心无旁骛,这样才能真正不断深入,利于更好的提升水平。保持认真专注的训练行为取得成绩是早晚的事。

有的运动员取得了一些成绩就飘飘然,不再继续踏实训练;有的运动员时间长不能突破取得更好成绩,就对自己产生怀疑,而有意放弃努力。存在这样的情况,必须加以克服,教练员要注意观察,发现苗头要及时提醒和帮助,尽早消除问题。

优秀的人,总是敢于面对困难,富有英雄气概,勇于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最大敌人应该是兴趣消失,另一个敌人则是屈服于阻碍或困难。这两个问题的出现容易导致放弃对目标的追求。而优秀的人总是能够重燃兴趣之火、鼓足勇气排除万难,善于战胜这两个“敌人”,获得坚持追求目标的恒心。最终享受事业的乐趣和成就感。

如今,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要做拔尖人才必须持之以恒。坚持或三年、或五年、或十年、或更长的“寂寞”,你必会学有所精、事有所成。

给你清晰地讲一次什么是“志存高远,持之以恒”

任何你每天持之以恒在做的事情,

都可以为你打开

一扇通向精神深处,

通向自由的门。

——鲁米

女儿就读小学的校训是“志存高远,持之以恒”。对此,我表示非常赞赏。

虽然自己博士修的是教育学,但我并不认为自己很懂教育。

所以,我今天就从一个家长视角来说说我对这八个字的理解。

01志存高远,持之以恒

ONE

加缪的哲学随笔集《西西弗神话》,研究的是世界和人生的荒谬、荒诞。

他为什么认为世界和人生是荒谬、荒诞的?

它开篇第一句就给出答案,让你振聋发聩: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就等于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苏格拉底有一个异曲同工之妙的希腊版本:

“Theunexaminedlifeisnotworthliving.”即“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穿越两千年,两位思想智者其实关心的都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要活,应该怎样活?

我坚信,再过几千年,伟大的思想家们依然会热议这个话题,这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个你从出生以来就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你将去往哪里?

因为,不解决去向的问题,你脚下的每一小步都是没有意义的!

你学的每一个字,吃的每一口饭,甚至每次你呼吸的空气都是如此……

如果没有明确的归处,没有坚实的载体,没有光明的未来,你的人生毫无价值,你注定在荒诞中苟且一生……

如果这样,那还不如不要开始。

这可能就是加缪在书中想表达的全部内涵!

女儿刚上小学二年级,如果她有一天从懵懂中觉悟,从本能求生中思考生的意义,那一定要有个归处,有个载体,有个未来给她,她才能有意义、有目的的一路健康地走下去。

这个归处、载体和未来,就是在“高远”处的“志”;

这个“志”,就是加缪关心的“根本问题”,即“人为什么要活,应该怎么活?”,亦即人生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明白了“志”,女儿要么追寻,要么摆脱,要么领悟,要么体验……总之她才可能大步流星、坚定有力地朝着“高远”的“志”日趋日近……

有了“志”,往后她要做的是什么?

就是怎么确保,她往后的日子中,每个动作、每次思考都是“日趋日近”的,即使是费动作,也确保是必要的探索。

这就是所谓实现理想的过程。

为了解决日趋日近目标的问题,也就是实现理想的问题,于是有了这个方法——“持之以恒”。

可见

“志存高远”是解决人生目标的问题;

“持之以恒”是实现目标的方法。

而且,在人生正统教育的第一阶段,关注和引导培养这个问题,就是给整个人生大厦打好坚实的地基。

以上,就是对“志存高远,持之以恒”的解释;

以上就是我为什么赞赏这个校训:因为,它从教育的起始端,就给出了人生宏大命题的答案。

其实,我更欣赏的是,校训中这两个词摆放的位置恰到好处。如果顺序调整一下,那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02“志”与“恒”

TWO

接下来我跟你详细说说“志”(志在高远的“志”)和“恒”(持之以恒的“恒”)的逻辑关系:

前谷歌日本区总裁辻野晃一郎讲过一个“聪明地思考,愚笨地做事”的人生原则,并很好地解释了这二者的关系。

辻野晃一郎认为,

凡事都分为两种,一种是“要愚笨地坚持做到最后”,另一种是“要有勇气中途放弃”。

那这二者是否矛盾呢?

他说:“愚笨地坚持做到最后非常重要,放弃也同样重要,而能够有所区分才是最重要的。”

怎么“区分”哪些事情需要坚持,哪些需要放弃?

这就要靠“聪明地思考”。

怎么“聪明地思考”?

辻野晃一郎认为,可以通过区分“Why”和“How”来进行考虑。

“Why”指的是一个事情的目的,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How”指的是方法,就是“如何能达到这个目的”。

一般来说,如果你能够回答好“Why”的部分,那你就应该“愚笨地坚持“做到最后。

他说,“How”是实现“Why”的方法,一旦发现用某种方法不能实现目的,完全可以中途放弃它。

辻野晃一郎还认为,如果说人生的目的是“Why”,那么工作的公司就属于“How”。

你要不要在这家公司持续干,以及怎么干等等都属于“How”的部分,都是实现人生目的的方法,不用太计较。

但是,辻野晃一郎说,无论是在哪里工作,都要拼尽全力做到极致。

因为它都是在往一个方向上堆积成果,这个方向叫做“Why”。

你看,不知道“Why”, “How”的灵魂无处安放;没有远方的“志”,“恒”就像一个人灵魂被掏空。

让我再换个例子跟你接着讲:

1986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们的信中说过这么一句话:

“wouldratherbevaguelyrightthanpreciselywrong.”(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什么是“模糊的正确,正确的模糊”?

如果你把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看作是充满迷雾的丛林,把你确定的人生目标看作是天空的太阳,当你只能依稀通过太阳辨别方向时,你发现此刻正确的方向上一片泥泞和沼泽,前方不知道有什么,这就叫“模糊的正确”。

如果你选择这条道路,短期内,充满不确定性,你也不一定会做对一些事情,所以是“模糊的”,但你总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太阳的方向)在走,所以又是“模糊的正确”。

在相反的方向有一条康庄大道,这就叫“正确的模糊”。

选择这条道路,短期内,你会走得很好,所以是“正确的”,但你并不知道这条路将把你带向何方,路的尽头是模糊的,它可能跟你的人生目标南辕北辙,所以它是“正确的模糊”。

我认为,“正确的模糊”是“志存高远”的问题。

确定了正确的方向,你才知道当下的“模糊”是否需要“持之以恒”;而模糊的正确,就是方向有问题,因为这个方向是模糊的。

所以,巴菲特才说,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因此,“志”才需要在“恒”之前。

没有“志”的正确,“恒”的“坚持”就只是“维持”。

所以,你不要错把“维持”当“坚持”。

如果方向是错的,就是维持;

如果方向是对的,但是超出你的能力和资源范围,也是维持。

例如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开一个小餐馆,再努力也不可能生意好;

例如,一个大学毕业生创业,想做一家SpaceX一样的公司,不论努力多少年结果应该都差不多。

所以,“坚持就会成功”只能是心灵鸡汤。

如果业务停滞不前,重要的不是加把劲儿埋头苦干,而是停下来想清楚“我到底是在维持还是在坚持”。

没有希望的努力就是维持,有希望的努力就是坚持。

大道至简,却知易行难。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正确的模糊”——也就是身边能看得清却不知道通向何方的路。因为它是确定的,人性就是习惯接受确定的东西,那怕这种确定是伪造的。

但是,正确的东西有时候就是反人性的。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一生做出过很多错误的判断与决策,单从数量上说,比正确决策更多,

比如说:

早期的麦金塔电脑,为了美观和低噪音,取消了散热风扇;

他曾经反对开放APP,曾经认为Safari浏览器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这么多错误还是没能打败乔布斯?

因为它的错误都是战术性的,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影响渐弱,而正确的决策都是战略性的,都是朝着同一方向不断累积。

有了“模糊的正确”,你哪怕模糊,也更有底气。因为你知道你要去往的方向是“正确”的。

当下模糊的错误,如果你放在足够长足够远的时间中,比如你的一生,你会发现,它是实现人生长远或最终目标必要的代价。所以叫做“模糊的正确”。

如果你想要这种模糊的代价小一点,我们可以跟亚马逊的贝佐斯学习一下:

在一次演讲中,亚马逊CEO贝索斯说:

“人们经常问我:未来10年什么会被改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通。从来没有人问我:未来10年,什么不会变?”

所以,如何让模糊的代价下一点?

贝佐斯的答案是:

“在你的身边寻找,找到那些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变的东西,也许更重要。”

所以,什么东西值得你“持之以恒”?

就是那些一直不变的东西。比如你的人生理想。

贝索斯为亚马逊找到的答案是:“在零售业,我们知道客户想要低价,他们想要更快捷的配送,他们想要更多的选择。这一点未来10年都不会变。”

这就是亚马逊管理中著名的“长线思维”战略,它基于“多、快、好、省”,这些不变的基本人性。

如果你看那些伟大的公司的商业史,你就会发现,它们跟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一样,它们的决策正确率并不高,但它们做对的事,往往是一劳永逸的事。

做易变的目标,就像俄罗斯方块,成功会自动消除,失败会不断积累;

做不变的事情则相反,失败会自动消除,成功会不断积累。

所以,“模糊的正确(志存高远)”才值得你“持之以恒”。

这就好像一个猎人打猎。

如果你的“志”是做一名猎人,那你的“恒”就是“守株待兔”:

因为,在一个大森林里,生态物种复杂多样,可以追逐的猎物也很多,但通常一个总能够有稳定收获的猎人,会长期专门守着一个地方。

就是拿起自己的猎枪趴在草地上一动不动,等着野兔、野鸡从草里边蹦出来,开枪,打中,然后把猎物带回家。

第二天他会重新回到这个地方继续趴着,重复他之前重复了无数次的动作。猎人需要的是耐心,只有猎物才需要到处乱跑。

“志”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简单化”;

“恒”就是解决“简单问题重复化”。

好了,以上就是“志存高远”和“持之以恒”的辩证关系。

03“立志”与“守恒”

THREE

我们大费周章来讲清楚“志”与“恒”的关系,其实是为了重点讲“立志”,“守恒”。

立志

前面讲过,小学是所谓正统教育的第一阶段,因此最适合“立志”。

怎么“立志”?

我读过赫钦斯的“永恒主义教育理论”,读过巴格莱的“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读过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读过皮亚杰的“构建主义教育理论”,读过近现代的“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但是,它们提供的“立志”思路都不一样。

我对怎么更好地“立志”的看法是,既可以自上而下的设计,也可以自下而上的涌现。

“自上而下”地设计是说,

根据教育部对“人的成长”的培养目标,根据教育专家对“人的发展”规律的研究,从“以终为始”的视角思考:小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然后,把这些目标的培养放进各年级“家长+老师”的教育系统中错位实施。

具体说就是,先定出小学阶段各年级的培养目标,并确保这些目标是符合各阶段发展规律的,然后把它们分解到各年级。

接着,把各年级的目标进一步分解为老师重点做哪些,家长重点做哪些……

我把这种方式叫做“引导式给予”。

“自下而上”地涌现是说,

根据小孩自身个体发展的特点,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想要”。

就拿给孩子选什么兴趣班来说。

如果你不知道孩子到底对什么感兴趣,甚至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兴趣到底在哪儿,有时表现出来的是真兴趣还是伪兴趣?

你可以这么做:

你先花一段时间,类似于“逛街式”地带他去参加各种他表现出兴趣的培训班,不管是5个班还是10个班,你都让他上一遍这些兴趣班的试听课。

试听完之后,他可能会选择4个兴趣班。这时,你就给他报完这4个班,让他一边学习,一边继续探索,探索他是否真的喜欢(这期间,你必须细心观察他偶尔的纠结,到底是懒惰了,还是真的发现与自己的兴趣不对路)。

一个学期之后,你再在他现有的兴趣班里面勾选2-3个他可能真正喜欢的,想要的兴趣继续发展,甚至深度发展……这就是所谓探索“想要”。

我把这种方式叫做“探索式想要”。

只是需要提醒你的是,不管是自上而下的“引导式给予”,还是自下而上的“探索式想要”,我们都无法真正一劳永逸地找到小学生的所谓“志”,即“人生目标”,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正确的模糊”,“WHY”,“聪明的思考”……你只能让他们的“志”逐渐显现,或者交给他们一个可以找到明确的自己的“志”的工具。

对于小学阶段的他们来说,这已经够了!

守恒

解决了“立志”的问题,下面我们接着讲讲对着“志”方向的“守恒”。

“守恒”,就是关于怎么更好地“持之以恒”,就是如何让你的“坚持”更加“恒久”的意思。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又缺乏自律能力,很难做到坚持。更何况是大脑发育都不够完善(主持自控力的大脑额叶皮层要到20岁左右才发育完全)的小学生呢?

那怎么办?

01

他律代替自律

解决办法就是,当自律不足时,主动加入一个好的约束环境,让他律代替自律。

我们努力去读一个好学校,加入一家好公司,住在一个好社区,其本质都是为了自己构建一个好的约束环境,这是更高效率提升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所以你看,大多数所谓培养自律的办法,本质上都是找到合适的他律。

其实,从更大尺度上来看,这个世界的良好秩序,就是这么组织起来的。

这条联结我们陌生人之间的链条就是责任,而不是自律。成年人区别于儿童的,就是成年人必须承担责任。

所谓责任,就是别人对你的约束和要求。

所以,那些愿意承担责任并长期坚持的人,成功的机会当然就更大;

所以,小学教育中,对责任心的培养,就是在培养“持之以恒”的素养。

02

设计优秀的制度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故事:

我们都知道近现代的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因为,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之多,多到时刻都可以看到太阳。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

当年几个先进国家在北美搞殖民地,西班牙开始的时间最早,占的地方也最多。但是西班牙的殖民完全是国王和政府搞的,普通人不许随便移民,来了也没有什么权利。但是你知道,没有权利就没有动力,多少年下来,西班牙的移民依然很少。人少就没有办法真正稳定权利和统治……

法国比西班牙好一点,但它也是直接的集权式统治,而且压根儿没有去想殖民地的产权问题。没有产权,他们不愿意搞长期的、艰苦的开垦殖民。于是就留不下人,所以法国的人口虽然是英国的三倍,但没有多少人真正地去殖民地扎根。

和这两个国家一比,英国的殖民地的策略就很不一样了。

首先,英国人解决了殖民地的产权问题;另外,英国还实行宽松的、自治式管理,而不是像法国和西班牙那种集权式管理:

在移民上,英国政府不设限制,来去自由,甚至其他国家的人也可以到英国殖民地来定居;

在政治上,英国殖民地一般实行自治,可以自己建立比较民主的管理机构;

在宗教上也比较宽容。

所以这样一来,自然条件虽然很艰苦,但社会环境很好,甚至比英国本国还要好。

这样就有大批英国人被吸引过来了。他们都是准备长期经营,在这里扎根的。

英国殖民者主要做的是农业、开荒、捕鱼,这种事情非常艰苦。但从长远来看,恰恰是这种艰苦的、持续不断的开垦才有前途。

后来,英法之间因为北美殖民利益的问题最终两国开战。

因为上面讲过的制度的原因,法国殖民地最多就10来万人,英国殖民地有200多万人。更重要的是,这200多万人里,有90%以上都是有产权地的农民。这些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地,是会拼命的。

战争打起来以后,英国的殖民地牢不可破,而法国的殖民地却不断被英国人夺走。

最后,法国在北美最大的殖民地,就是今天的加拿大,被英国夺取。英国的北美殖民地连成了一大片,规模空前,大英帝国也进入了第一个鼎盛期。

所以,英国在北美殖民中完胜对手的核心原因,就是它的制度力量,再加上英国的长远规划、长期经营。

说到底,就是这些持之以恒的笨功夫,能够最终使你碾压对手。

历史上是这样,现实生活里面也是这样。

这种“笨功夫”就是相信可以累积的时间的力量。

所以,让你“持之以恒”的东西可以来自优秀的制度设计。

03

给事情赋予快乐的意义;

最后,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稍作分析: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说做事情要“坚持”的时候,潜台词是,这个事情对你来说比较痛苦和纠结,你必须要说服自己坚持,才能让这个痛苦的事情持续下去。

心理学上认为,并不是事情本身让我们痛苦。让我们痛苦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或者是我们对事情赋予的意义是痛苦的。

例如,有人认为每天读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可能是别人认为的好事,你可能也认为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但是你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并不快乐。

如果是这样,那你只需要改变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或者重新给它赋予新的快乐的意义就行了。

如果改变成功,你就可能不再需要所谓痛苦的坚持,不再需要通过海誓山盟的口号来麻痹自己,以此让自己继续做它。

比如,读书这个事情。

心理学家可能会建议你从自己快乐原则的角度来理解它。

那怎么让读书这个事情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你不用每天读书,你可以先从一个月读三次书开始,而且每次都只读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书,先不管这些书读了有没有用……

换句话说,你先把读书解读成一件类似于其他的给你带来快乐的事情,一件娱乐的事情,先在它里头找到快乐的元素,然后再扩大战果,逐步演变成习惯……

所以,给事情赋予快乐的意义,也能够让你持之以恒。

总结一下,持之以恒的方法至少有三个:

把自律变成他律;

设计优秀的制度;

给事情赋予快乐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对“志存高远,持之以恒”的全部理解。

小学教育丨定位

最后,我想借一段话来描述小学教育阶段的定位:

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

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

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

无论如何,那都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希望女儿小学毕业的时候,能够知道什么是“志”,以及自己的“志”是什么;能够理解什么是“恒”,最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守恒”!

清林故事会(第十一季)第五期:《持之以恒》、《金牌背后的故事》

有一朵花开的时间需要去等待,于等待中细听花开的声音。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第十一季第五期的《清林故事会》。我是你们的泡泡老师。

传统文化话传统

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成语是——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持:坚持;恒:恒心。

泡泡老师讲故事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经落下帷幕。

在今天的节目中,泡泡老师继续来为大家讲一讲——《金牌背后的故事》。

大家知道武大靖吗?武大靖,出生在黑龙江佳木斯的一个普通家庭。从他第一次滑冰,到独自去南方不断学习;从进入国家队,到在冬奥会上夺金;从备战周期陷入低潮,到在北京冬奥会上奋力一搏。站在短道速滑赛场上的武大靖,从来不是一个年少成名的天才,他有的就只是不断的努力,再努力。

接下来,就请大家与我一同走入今天的节目吧!

当然,如果你也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文章投稿,欢迎与我交流。我们的邮箱是:qinglinwashe@sina.com我们下一个约定好的星期五再见!

下期更精彩

持之以恒的恒意思是什么

恒,恒心持之以恒_读音_释义[拼音]chízhīyǐhéng[释义]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出处]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例句]信息打开笑不停,职场生存取真经:工作要精益求精,口碑要远近闻名,处事要谨言慎行,待人要满腔热情,做事要意志坚定,信心要持之以恒,祝事业成功!

持之以恒中的恒字是什么意思?

持之以恒_成语解释【拼音】:chízhīyǐhéng【释义】: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出处】: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例句】:学习要锲而不舍,~,就能取得好成绩。

愿孩子们不气持之以恒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希望孩子们不要气馁做事情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的意思:面对任何事情恒心对待;长久坚持下去。持:坚持,面对;之:代词,泛指某件事情或某事物;以:用来;恒:指恒心。

贵在持之以恒的意思兼含义?

面对任何事情恒心对待;长久坚持下去。持 :坚持,面对;之:代词,泛指某件事情或某事物;以:用来;恒:指恒心。 持之以恒[ chí zhī yǐ héng ] 出处:李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表示长久不变 例句: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然收效甚微。

类似“持之以恒”的成语有哪些?

1.贵在坚持

2.循序渐进

3.日积月累

4.绳锯木断

5.水滴石穿

6.滴水穿石

7.孜孜以求

8.始终不渝

9.自始至终

10.渐入佳境

11.厚积薄发

12.与时俱进

13.寸阴寸金

14.锲而不舍

15.一成不变

16.铁杵磨针

17.坚持不懈

18.持之以恒

19.勤学苦练

20.温故知新

21.韦编三绝

22.卧薪尝胆

2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4.志存高远

25.勇往直前

26.风雨无阻

27.攻坚克难

28.披荆斩棘

29.过关斩将

30.饱经沧桑

小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是什么意思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意思是:用真情使他被感动,用讲道理的方式使他明白,用行动引导他,坚持长期做下去。“动之以情”常与“晓之以理”连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这句话刚好符合道德教育过程中四个基本要素统一,即德育的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晓之以理是道德认识,动之以情是道德情感,持之以恒是道德意志,导之以行是道德行为。

坚持以恒的意思是什么?

应为持之以恒,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面对任何事情恒心对待。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青春励志语录经典段落(青春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