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清爽宜人造句(用清爽造句急!!!!!!!!!!!!)

发布时间:2023-11-19 17:21:12 admin 阅读:59

导读用清爽造句急!!!!!!!!!!!! 运动后洗一个澡,人一下就清爽了不少春天到,窗外的空气清新柔和、清爽宜人不必说着高大的榕树,宽大的树冠,苍翠的树枝,清爽的树阴;...

用清爽造句急!!!!!!!!!!!!

运动后洗一个澡,人一下就清爽了不少春天到,窗外的空气清新柔和、清爽宜人不必说着高大的榕树,宽大的树冠,苍翠的树枝,清爽的树阴;也不必说兴高采烈的鸟儿们飞来飞去,炊烟袅袅升起。单是这树叶,就有无限趣味。

宜人造句

1、桂林是个山明水秀、风景宜人的好地方。

2、香山的秋天,景色宜人,片片红叶驰魂夺魄。

3、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是候鸟过冬的好地方。

4、宜人之令问雝穆一门,喈喈远闻矣。

5、景区内松柏常青,草木葱茏,蜂飞蝶舞,鸟语花香,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有河西“小黄山”的美称。

6、观光花圃栽植各类美丽的花卉,景致宜人,是都市人舒散身心的好去处。

7、月的桂林,正是春光明媚、风景宜人的季节。

8、那座海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9、黄果树瀑布附近,山峦重叠,急流飞泻,风光秀丽宜人,周围有不少奇岩异洞。

10、口感活泼清爽、致密细润,是一款幽雅宜人、果味浓郁的香槟酒。

11、金秋重九,气爽宜人,叹流年之快兮,斗转星移。

清爽怡人的“怡”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和悦,愉快。

读音:qīngshuǎngyírén

释义:指气候清新爽快,沁人心脾。

解析:怡人意思是欢畅、舒心状。一般指秀美的景色或清馨、淡雅的花香给人造成的心醉的感觉。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怡悆[yíyù]

喜乐。

2、怡养[yíyǎng]

和乐。

3、怡乐[yílè]

安乐;快乐。

4、心怡[xīnyí]

指女生喜欢、向往、渴望得到美好事物或事物美好的意思。

5、养怡[yǎngyí]

谓保持身心和乐。

"清新"用两种意思造句1.指新颖不俗气2.指清爽而新鲜

1、指新颖不俗气他一眼瞥见了文小姐,顿时觉得眼目清新,精神为之一振。她象太阳一般使人温暖,象波浪一般使人清新。他能拿他的油污煤垢去交换她洁净清新的美丽吗?2、指清爽而新鲜早晨的清新空气透进了山洞。一阵阵微风吹过,多么轻飘,多么清新,多么令人陶醉,可是湖上却并没有吹起的涟漪。黎明的空气清新凉爽,海滩上阳光宜人。

人生如梦,驰隙流年

人生如梦,驰隙流年,短暂的生命里,谁都无法让自己不留半点遗憾。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人不能交,有些情不能动。别去执着不属于咱们自己的东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做到心态平和就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简单做人,快乐做事。守心自暖,自己做自己的太阳。在这个娑婆世界,清醒自重的活着,烦恼就少;阳光快乐的活着,幸福就多。划上一叶生命之舟,觅一片属于自己的海阔云天,寻一处心灵栖息的世外桃源。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铺满花香的院子,住着一个善良智慧的自己。外面的世界无论多精彩,最终我们都要回归自己的小院,守着自己那份静谧时光。无须去仰慕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人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不如内心活的清澈自律;表面上的鲜衣怒马,不如内心的自在洒脱。一个人唯有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仰望尘世苍穹,谁不是人间一蜉蝣?人生路上,不一定处处都如自己所愿,保持一份内心的平淡,多一份谦让,还自己一份心宽。大度一些,宽容一些,自己也会活得自在洒脱。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事无常,匆匆来去。与其整天活在纠结的世界里,不如一念放下天地宽。心宽了,烦恼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顺了,人生也就圆融自在了。在意多了,乐趣就少了;看得淡了,一切皆释然。

对于他人之错,学着宽容,我们用什么量器给别人,别人也会用什么量器给我们。心宽即是福,量大智自裕。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却能改变生命的宽度。心宽一寸,路宽一丈;心宽似海,风平浪静。笑看花开,宁静喜悦;静赏花落,随缘自在。

盛夏的阳光,透过树的缝隙投射到窗子里,地板上有了虚幻的光影,斑驳着安静的午后。打开空调,在房间里安静地看一本书,在泡一壶茶,耳边是此起彼伏的蝉鸣声,手中有墨香,空气里氤氲着淡淡茶香。记得周作人在《雨天的书》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期间意韵,滋味只有自己知道,此时相望不相闻,无声胜有声,感觉盛夏,才刚刚有了一些味道。其实,生活的真谛,就是教会人要在平凡和普通的事物中,去用自己的感受,尽自己的深情,去靠近,去体味。待太阳西斜,天气凉爽一些,走在开满木槿花的小路上,渐渐走近荷塘,如今,荷塘却不寂静,蛙声四起,水上微光粼粼,各得其所,像是某种情动,等着我们拿来造句。夏日蝉鸣从来不噤声,那一场音乐会总是悬在树梢头,从不肯谢幕,当吹落花瓣的风,吹向我的时候,我已经采集了一些莲花与莲蓬,满载而归。把莲花放置在案头花瓶中,坐下来食一蓬莲子,展卷漫读,与古人对吟诗句,沏一壶清茶,瓷盏浮开清新,如小扇风凉,足可消夏。

一手诗意,一手烟火,以花香酿酒,美了心情,若是檐外有雨,黄昏的雨,挂在滴水瓦下欲落而不落,迟迟没有洇湿石上苔痕。此后,便是寂静中等待着一场夜雨轻梦。或许,除了自己,没有人会明白你的生活,你的人生的故事里有过多少快乐或伤悲,因为那终究只是你一个人的感觉。三毛说:“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啊!”日出日落,人间辽阔,夏日的风景中少不了自己喜欢的颜色,或是湖中一片的莲叶,婷婷袅娜,晨间一滴晨露晶莹着世界的美丽,一片绿叶,一朵小花,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清意,在风中,在田野里,都是值得欣赏的风景。

或是,采集回来的花,放在老陶罐子里,依旧是雅俗共赏,美得不可方物,亦可,放到一本书中,与唐诗宋词老成一句经典的句子。只要你愿意,入心的事物,无论大小,都是最美的。

不要说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时,你会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

其实,贫贱富贵,得失成败。到最后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想一想,自己怎么活,短暂的人生,一晃就是一年,能够开心过好每一天,就是幸福。

有时候,让自己亲近大自然,去山间水或是,采集回来的花,放在老陶罐子里,依旧是雅俗共赏,美得不可方物,亦可,放到一本书中,与唐诗宋词老成一句经典的句子。只要你愿意,入心的事物,无论大小,都是最美的。

不要说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时,你会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其实,贫贱富贵,得失成败。到最后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想一想,自己怎么活,短暂的人生,一晃就是一年,能够开心过好每一天,就是幸福。缠在篱笆上,看蜻蜓停在草尖上,朝暮之间,一切和和美美,这样的时光,即使短暂,也是值得拥有。

闲暇的时间,出去走走,走过林荫路,感受清风徐来,吹动薄薄的花瓣,落下一地清香,风吹动叶子,碧绿荡漾,绿烟浮起,比梦还要轻,还要要温柔。或是,让树叶遮掩住时光,坐在窗下,听鸟雀声于耳,顿时感觉内心幽静。或是在槐柳,在蕉荫下纳凉,清心自然,惬意满满。能够让自己享受的生活乐趣,尽量让自己享受,看不清、搞不懂的东西,就让它继续着模糊下去吧。有些事不必较真,有些爱该放手就放手,该珍惜就珍惜,有些生活属于你的就去追求,不属于你的也不羡慕嫉妒,人活着,有时候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反倒不是糊涂,而是清醒。人生实苦,何必为难自己,让自己总是活得不开心,生活繁杂,人生忙碌,不如让自己慢下来,享受生活的平常,你会更满足。对于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要忽视,它们才是我们回忆的主角,总是沉默着被遗忘,当你沉浸在回忆中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想起,然后会心一笑,露出淡淡幸福的模样。此刻,面对流去的年华,凝眸不语,心照不宣。回眸云水间,是禅心的清凉,安静下来的时光里,生命总是那么美,拢一袖香,与岁月同行,简单的日子,意蕴悠长。万般情愫,悲欢离合,就在你凝眸的时候,其实,早就已经随了流水,随了光阴流泻。一个人走过千山万水,见过了许多的美好,人间山水壮阔、气象万千、见过世面的人、总是觉得平淡最真。经历世事波折,不如安安静静,平平安安度过一生。过好自己自己的生活,不惊扰别人的宁静,就是最大的慈悲;不伤害别人,就是最大善良。人只要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就已经不容易。最好的生活就是岁月花开,无论来出什么颜色,都要聆听花开的声音,内心不惊不扰,烟火平常的日子,温馨而美丽。

时光温柔,心若阳光,生活才有味道,芬芳岁月,心若简单,人生气象才够清澈。

把人生的风景,悄然安放于心底,用心了,一路欣赏走过,途经的皆是灿烂与明媚。世间繁华,一半忧伤,一半明媚,万千热闹,不如一隅清欢。在寂静中捡拾生命里的美好,收藏时光里的感动,享受岁月的深情。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人生,收获这一路走来的美好与感动。不惊不扰,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向着未来一次一次出发。如果岁月的风,真的可以吹散流年里的记忆,那么人生的风雨,也会洗礼所有的生命。那么,就用一颗素心,慢煮生活。如果邂逅相遇是美好,那么离别亦是必然,跟随季节,如果遇见了,莫说永远,珍惜就好。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阡陌的尽头,总有我们需要的美丽,也有我们承受的苦难,谁不是用心等待,满心希望,期待一份欢喜呢?岁月绵长,时光生香。用一份清喜,渡一场人间值得。恬淡心情,随心随缘地生活,便是浅淡时光里最深情的快乐。余生,就让我们遇见更多美好,也被时光温柔以待,被岁月收藏在最美的诗行,在平淡中相守,在且行且珍惜中拥有。

轻挽岁月的暖香,许一羽蝶翼的轻盈在指尖开成一朵花。不为取悦,只为将心事,可以在时光中缠绵成一片光影,轻轻拾起,是眉眼间的眷念和温暖。日子,风生水起,所有的走过都已铭记于心。倾心与清寂的人间烟火,只因最暖的陪伴,是风雨过后的细水长流。滚滚红尘,缘来缘去,我珍惜属于我的缘分,纵然也会有一朵青莲的忧伤,那也是属于我的光阴。只要,用心珍藏途径的暖和美,素心抒流年,清心拈岁月,无风,可揽月;无荷,亦可听雨……日子如流水般流逝,转眼,夏去秋来,秋风阵阵的,吹落了几枚树叶。八月的风,有带着丝丝凉意,让初秋的天气,早晚都清爽宜人。在晴好的秋日里,走在深绿浅红、情深意暖的风景中,青草池塘,处处蔓延秋意,不经意间,遇见一瓣落花,便收获了一缕缕醉人花香。秋色尚浅,蝶影隐现花丛,微风细雨缠绵过窗,拂过身旁风,惜夏留恋,犹然的浮云朵朵,倒影落入碧水潭中,风景如诗如画。远山的青黛不减,小径蜿蜒曲徊,风和日丽,虽然繁花不再,花香依旧,香簌岁月流年。清秋,一丛小草收敛了苍翠,逐渐枯黄。那斑驳的深绿与浅黄巧妙地抒合,呈现出一抹沧桑的秋色。如果说春之美是萌新,夏之美是繁荣,那秋之美,就是美在内敛,美在沧桑。当一切浮华逐渐收敛,秋呈现给我们的是沧桑的美。落花逐风,飞零成秋天的诗意,吟唱着季节的更迭,秋色向晚。落叶知秋,凋零成秋天的一叶信笺,书写着岁月的风霜,书写着秋之沧桑。秋之沧桑,令人清醒,让我们从夏的繁华中醒来,看到时光的流转从未停歇。

认识你真好

一个人真正的魅力,不是你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对方认识你多年后仍喜欢和你在一起,也不是你瞬间吸引了对方的目光,而是对方熟悉你以后依然欣赏你,更不是初次见面后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而是历尽沧桑后,由衷倾诉说:认识你真好。

认识你真好,虽然你不在我身边,却一直在心间,有一种目光不远不近,却一直守望,有一种朋友不惊不扰,却一直陪同。最深沉的爱,总是无声,最长久的情,总是平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距离,让思念生出美丽,懂得,让心灵有了皈依。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认识你,有你暖暖的住在心底。

认识你真好,这么多年后,我一回头,你还在,我喜欢那么一种友情,不是那么多,不是那么浓烈,不是那么甘甜,也不是那么时时刻刻,甚至有时候会用年,十年,半个世纪去给它计时。它是那么少,那么真,那么长久,若悲伤有人分担,又何尝不是一种慰藉,若孤单有人陪伴,又何时何处不是心暖心安。

认识你真好,因为认识了你,我也愿意变成更好的自己。其实我们都不需要太多,孤单时有人陪,无助时有人帮,于心灵是一种温暖,于生命是一种感动,因为有你,我们彼此携手前进,遇见更出色的自己。

彼岸的守望,是此岸的感动。

千里的陪同,是心中的丰盈。

最深沉的爱,总是风雨兼程。

最浓厚的情,总是冷暖与共。

 一份好的感情是两心相依的温暖,是相濡以沫的陪伴,最真的拥有是我在,最美的感情是我懂。此生四季冷暖,有人叮嘱你加衣,生活劳绿有人嘱咐你休息,足矣。

认识你真好,此生多谢…

有你!

养一些诗句在心,莳花弄草,享受清凉这个夏日,岁月静好,愿我们都能在人间烟火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平实与精致。早起,晨曦掉入篱边花丛,为一架凌霄花镀上了金边,那边喇叭花也开得很好,透过阳光,你能看见它举着喇叭的样子,甚是可爱。季节深处,一汪一汪绿色里,总有几点鲜艳夺目的颜色,令人心头一喜,也就会沿着花香过去欣赏。也曾走很远路,去郊外去看野菊花,深一脚浅一脚,只为能与花儿相约,拍下几张相片作为留念。还有大暑节气之后,与哪些清寂孤独的菊花在寂寞中一一相认,雏菊,秋菊陆续开放。一个人去看花也是蛮有意思的,一路上,看着无数的小野花在风中自由摇摆,路边一些不知名的花,更是举着轻盈柔软的小心事,在那里等着有缘人去读,去欣赏。悄悄的,一切生命都在生长,跟着时光流淌,淡然隐秘,却又盛大开放,让人收获一份欢喜,外加一点忧伤。不过,当一场雨后,我见有人蹲下来,俯身看草叶上的雨珠,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知道这是一个懂生活,懂得浪漫之人。它凝神静气地看着草尖上一滴,悬而未落晶莹剔透的雨滴,用心感悟人间草木得到的滋润,深知感恩的人,通常都把自己隐在烟火中,只是在平凡中默默发现美。

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就如花儿一样,随处可采,但是,只有内心平静的人,才会如此,火也是一种生命的情怀浪漫。 

养一些诗句在心底,抒情的时候,变很方便就拿出来了,低吟浅唱之间,情愫在心底发芽,再在素笺上写出长短不一的句子,则是另一种淡墨勾勒出的浪漫。

许志强:读《梭罗传》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BOOKTOWN

艺术

文化

思想

文/许志强

原刊于《书城》2021年10月号

梭罗谈到其《瓦尔登湖》(1854)时曾说:“我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同时也是一名超验主义者,一名自然哲学家。”

 《梭罗传》 

 [美]罗伯特·理查德森著

 刘洋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

罗伯特·理查德森的《梭罗传》(刘洋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是一部梳理有致的著作,对传主的知识谱系和哲学渊源做了一番探究。国内目前翻译出版的梭罗传记中,罗伯特·理查德森的这部侧重于思想体系,学理性较强,层次更为丰厚。限于篇幅,本文拟从三个方面略作转述,只是一点有限的分享。

一、超验主义

爱默生(1803-1882)

超验主义的奠基者是爱默生。爱默生在《论自然》(1836)中指出,物质是理念的表象,人应该凭借(超验的)直觉认识事物。这和洛克所宣扬的凭借经验认识事物的观念大相径庭。又说:研究自然和研究自我殊途同归。这和托马斯·潘恩的观点是一致的,即对自然法则的研究导向对人性和科学的开明观点,体现一种新时代的神学。梭罗从爱默生处领会到,人要寻求可靠的道德立场,构建人生观和世界观,则不能求助于上帝、城邦和国家,而是应该向自然索取答案,要以对自然的研究为基础,建立美好而合理的生活。也就是说,应该从宗教转向道德,不是遵循上帝的律法而是凭借人的良知。

梭罗(1817-1862)

罗伯特·理查德森在《梭罗传》中专设一章讲超验主义。他引用《日晷》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把超验主义定义为“承认人类身上存在着一种凭借本能认知真理的能力”。那么,这是一种直觉主义和唯心主义。正如罗伯特·理查德森指出,超验主义说穿了就是“美国唯心主义”,堪称“德国唯心主义的美国化身”;其思想源头是康德的哲学(《纯粹理性批判》)。在一八四二年的讲座中爱默生把这一点说得很清楚,他解释说:

我们在丛林中重新找到了理智和信仰……站在空地上,我的头颅沐浴在清爽宜人的空气中,飘飘欲仙,升向无垠的天空——而所有卑微的私心杂念都荡然无存了,此刻的我变成了一只透明的眼球。我不复存在,却又洞悉一切。世上的生命潮流围绕着我穿越而过,我成了上帝的一部分或一小块内容。

从这个段落中是否能够听到回荡在梭罗文章中的那个声音?几乎是在追求相同的体悟和狂喜。其泛神论的神秘主义体验基于这样一种哲学立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关联,自然中存在的事物都会存在于心灵。”爱默生告诫梭罗说,具体的自然现象指涉具体的心灵现象,至少两者之间是具有可比拟性的。

“透明的眼球”可视为超验主义典型的体悟方式,一种超历史的自然哲学理念。或者可以说,它呈现的是一种作家的视角,更容易让文人感兴趣。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强调心灵作为世界的本源动力,此种理念得到卡莱尔、爱默生等人青睐,应该是出于相同的缘由。

超验主义和德国思想的渊源,非只一个康德便可尽述。《梭罗传》介绍说,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爱默生潜心阅读德国作品;他和同道者看法一样,认为近期最有趣的思想和艺术的风潮都是源于德国,不懂康德、赫尔德、黑格尔和歌德,则无法真正理解十九世纪。

 《论自然》  

 [美]爱默生著

 吴瑞楠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年版

德国思想对美国超验主义的影响很大,而从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角度讲,后者并无原创性的贡献,主要体现为一种美国语境中的传播和运用。从“个体教育”到爱默生倡导的“自立”“自足”,从超验直觉的自我确证到美国式的新主观主义的道德激情,无不证明新思想对生活和工作的指导意义。罗伯特·理查德森认为,后面这一点学界的评价还不够充分。在他看来,德国主观主义在美国的传播并未导向哲学上的唯我论,而是强化了一种个体的道德激情;爱默生、梭罗等超验主义者都是政治上的异议者和激进主义者,他们投身于社会改革和思想改革的洪流,其激进程度大大超过爱伦·坡、麦尔维尔和霍桑等作家。德国唯心主义于此转化为一种美国特色的道德哲学了。

因此谈到《瓦尔登湖》,“隐居”一词似乎很难用我们传统的概念来对接,它闪烁着某种新英格兰气质的英雄主义。爱默生、梭罗等人都热衷于谈论“勇敢”。爱默生用清刚明亮的语言召唤:“有谁能在日志中、讲坛上,或是在大街上,为我们解说清楚英雄主义的秘密呢?”梭罗则以机智的隽语来阐释:“勇敢并不在于刚毅之举,而在于健康安稳的休憩。勇敢的最佳表现是待在家里……片刻的宁静和自信的生活远比奋勇杀敌更显荣光。”而在表达公民不服从的原则时,他挺身而出践行其主张,扮演敲钟人的角色。也就是说,隐士的自足和斗士的大声疾呼一样显示勇敢和荣光。

以爱默生、梭罗这对师徒为核心来勾勒美国超验主义,不是说要将这场思想运动局限于康科德地区,而是通过一种亲缘关系来说明此种思想的面貌,它兼具历史化的语境和超历史的观点,时而隐晦时而明快。超历史的观点亦为时人所诟病,斥之为空疏、晦涩而不切现实,而它却是超验主义的时空观和想象力的特质。

我得到的不过是从前的那套信仰——每个人都可谓吾性自足,每个人的身上都能完美地展现自然法则,不论是自身经历,或是罗马、巴勒斯坦、英格兰的历史,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以诗的语言重述这个观点。他写道:

最古老的埃及哲学家和印度哲学家从神像上曳起轻纱一角,这微颤着的袍子,现在仍是撩起的,我望见它跟当初一样鲜艳荣耀,因为当初如此勇敢的是他体内的“我”,而现在重新瞻仰着那个形象的是我体内的“他”。

罗伯特·理查德森指出,对于具有勇武精神的人而言,任何时代都是英雄时代,这正是梭罗的理念的核心。吾辈男女与希腊人无异;“如果希腊人的子孙为希腊人创造了新的天地,那么康科德的子孙则没有任何理由做不到这一点”。这不是康科德拓荒者那种粗壮的骄傲和好胜心,而是对“普遍人性”的一种悦纳和信仰。

我们看到,梭罗在康科德的见闻中嵌入史诗的意识和英雄观念。德国唯心主义被涤除了晦涩繁缛的概念体系,注入新英格兰人的纯真的乐观主义气息。一个玄虚的德国哲学概念,在爱默生师徒手中转化为关于直觉、想象力和道德勇气的学说。它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本体论和认识论,而在于个体及个体自由对普遍人性的一种弘扬。可以说,梭罗的生活和写作便是一种令人瞩目的印证。

 

二、野性和文明

“野性”是梭罗精神的一个关键词。梭罗之于“野性”,兼具道德哲学和自然哲学的双重意蕴。我们从罗伯特·理查德森的《梭罗传》中可以理出三个方面的阐述。

首先,梭罗的野性体现在他对主流文化的不服从上面。《瓦尔登湖》作为一场自由的实验,既有个人自由的意义,也体现公共生活改革的呼声。后者并不是学者的附会。梭罗在迁居日记中谈到,他寻求的是“西印度群岛在思想领域和想象领域的解放”。为什么要扯到西印度群岛上去?因为西印度群岛,尤其是英属加勒比地区,牙买加和巴巴多斯,是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重镇。梭罗是废奴主义者,协助美国废奴运动的积极分子工作。他们把自我的解放和奴隶制的解放等同起来。这种自我“黑人化”的想象是值得加以关注的。梭罗说:“这股解放潮流不该仅仅局限于岛屿范围之内。解放的心灵和思想足以粉碎数百万奴隶的脚镣。”罗伯特·理查德森甚至认为,这一点构成了《瓦尔登湖》讲述的基调。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生平值得讲述,乃是基于其心灵为自由所作的斗争,反对政治和经济的形形色色的奴役。一般来说,我们会从这个角度去评说梭罗的湖滨隐居,但具体的思想背景则通常还是缺少梳理的。

瓦尔登湖是梭罗的“终极改革公社”,可以被视为一八四三年至一八四五年间美国涌现的数十个新型乌托邦公社中的一个,恐怕也是唯一的“独家经营”了。它们对美国社会的竞争本质、生产的工厂化模式和物质主义挥霍提出了质疑。从上述公共生活的语境看,梭罗将其迁居看成是一种解放,如同追随斯宾塞《仙后》中的红十字骑士,就让人不难理解了。隐居像是有距离的对话,而且不离开文明的外沿。它是一种有限度的拓荒。重要的是个体心灵的觉醒,让人对生活中真实和紧要的东西产生清醒的认识。

可以说,梭罗的道德哲学的表达,一半是社会化的抗争和异议,一半是斯多葛式的心灵自由的觉知。这也是梭罗的超验主义的特色。他讲西印度群岛的解放,重心是在“思想领域和想象领域”的解放,因此是一种“超验”性质的召唤。超验指向内心和灵性,在梭罗身上却能够和难以驯服的异端和野性的气质协调起来,甚至和“黑人化”的自我想象协调起来。一八四六年八月,梭罗出狱后在其林中小屋主持了废奴者学会的年会。这是《瓦尔登湖》等书不曾记录的细节。

我终于深刻地体会到,这里的大自然并不仁慈,它拥有远古恶魔般狰狞的面孔……它是那样的原始、广袤、令人敬畏,却又如此美丽,永远不会被驯服。

他此前体验到的原始,不过是人类学家所言的“温和的原始主义”。他为其远足的记录提供一个新的主题:人类生活,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集体生活,都不是大自然中最重要的事情;人绝非大自然的领主;而崇高源于恐惧。梭罗对“严酷的原始主义”的体验和感悟,和今天流行的生态主义文学观念是同调的。

再次,有关野性的第三个层次的总结,评传的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说法,见之于梭罗的《行走》(1862)一书,它是梭罗关于荒野(thewild)这个主题的讲座稿汇编。书中广泛引用了洪堡、居约、林奈、布丰等人的著作,将西方对新世界的地理探索喻为对心灵深处野性的探索。梭罗的有些说法颇为耐人寻味——“我们前往东方,为的是了解历史……我们去往西方,则是为了面向未来”,“我所谓的西方,不过是野性的另外一种称呼罢了”,“世界存在于野性之中”,“生命由野性构成,最具生命力的事物同时也是最具野性的”,云云。

爱默生对梭罗的野性之梦不以为然,认为后者是走火入魔,要将人引向“广阔的洞穴和虚无的沙漠”,让人最终趋于“欲念和疯狂”。这个评价移用在康拉德的《黑暗的心》上面倒是贴切的。但是,正如罗伯特·理查德森指出的,爱默生没有真正理解梭罗对“棕色语法”的兴趣。“棕色语法”源于西班牙语“gramaticaparda”,是指大自然母亲的智慧,一种野性的幽暗的知识。就常识而言,野性与文明对立,而梭罗要强调的是,人类文明的建构和拓展“都是从充满野性的源头获取养分和活力”。因此梭罗为“野性”赋予极高的道德价值,他说:“所有的善的事物都是野性而自由的。”而他感兴趣的就是“绝对的自由”,于幽暗未定的知识边界彰显“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品质”。

梭罗对野性的崇尚就是对自由的崇尚,赋予自由这个概念以善的积极的意义。我们从旁观的立场看他,觉得他身上的自由意识和个体意识离不开新教背景,而他本人则试图摆脱这个框架,另立门户。他的梦想是产生一部“更新的《新约》”,是一部康科德的《吠陀经》,用“温润雅致”的英语写就。

 《瓦尔登湖》  

 [美]梭罗著

 徐迟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梭罗和爱默生一样,对如何建设美国文化及美国文学深表关注。在有关“野性”的思考中,他试图定义西方文明的本质,并且对英语文学做出了独具特色的概观。他不无挑衅地指出:“从游吟诗人的时代到湖畔诗人的时代,从乔叟、斯宾塞到莎士比亚、弥尔顿,英语文学似乎从未发出过任何新颖或野性的声音。”他认为,英语文学总体上是驯服和文明的,而“希腊神话所扎根的大自然,要比孕育了英语文学的大自然富饶得多”。

这个观点就其本身而言是颇有启发性的。莎士比亚、弥尔顿等人是否能从希腊文化中逐出,暂且不予评说,梭罗的价值重估的意图是清楚的,他试图在基督教文化之外寻找能量,不仅是希腊神话和德国唯心主义,还有印度唯心主义、印第安文化等,都是他汲取“野性”的资源。

《梭罗传》为我们提供了文化哲学方面的概览式的介绍,尤其是关于“野性”的三个层次的梳理,让人得以窥见梭罗的视野和全方位定义自我的欲望。全方位的自我定义和无边无际的注意力,正是《瓦尔登湖》展示的一个激动人心的特质。

 

三、诗人梭罗

梭罗尚未出道时爱默生就尊他为诗人了。在梭罗的多重身份中,诗人是他的第一身份,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只要看《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瓦尔登湖》等书的表述即可得知,他如何汲汲于词句的精雕细刻的圆满感,如何从隽语和隐喻的播撒中获得愉悦。在《瓦尔登湖》的《种豆》一章中他表示,他在田里耕作,“只是为了寻求修辞方式和表达方式,希望有一天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隐喻”。此言道出了他写作的心声。

罗伯特·理查德森指出,梭罗注重修辞手法,喜欢使用“似非而是的隽语”。例如,用“白色的黑暗”描写冬季的森林,用“家庭般的温暖”形容大雪覆盖的树木,以及“温暖的雪”“文明的森林”,等等,弄得爱默生都有些恼火了,埋怨他太过喜欢反语,削弱了词语的正当效用。梭罗虚心接受批评。不过,诗人之为诗人,总是体现在对词典和文字游戏的嗜好上面。

梭罗对语言的使用最能够展示其作为诗人的天性。他遣词造句的手段,从对明喻的使用便可见一斑。例如,“一尊尊灰白色的佛塔,仿佛是大地灰白的眉毛……”这个比喻显得稚气、精巧,颇有想象力,并不弱于叶芝的佳喻。作者看事物的眼光是睿智而梦幻的。

只有灵魂与自然的联姻才能让智慧结出果实,才能产生想象力。当我们死去,变得像马路般干枯时,那些哺育过我们的健康的思想将把我们与自然联系起来,与她产生共鸣;一些飘浮在空中的营养花粉会纷纷落在我们身上。霎时间,整片天空都变为一道彩虹,充满着芬芳。

对超验主义思想的华美动人的阐释,也许莫过于这个段落。其中关于死亡的比喻——“当我们死去,变得像马路般干枯时”——令人暗暗称赏。英语诗歌要到两次大战前后才流行这种类型的比喻,先是艾略特后是奥登,敢拿最无诗意的物象设譬,用于神秘的对象。此外,艾略特推崇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是这方面最有力的推手,而从语言层面看,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就用经济学的语汇来扩张词语库,构建别致的语体了,其实就是典型的玄学派诗学作风。他的这种尝试有点被遮蔽了,未能得到恰当的关注和评价。博尔赫斯谈到北美文学,每每称引爱默生、霍桑和惠特曼,几乎不提梭罗,这让人有点不解。也许他在某篇文章中提到过,我们还没有看到。

我是一个包裹,身体里裹挟着徒劳的努力,

被根根偶然的绳索绑在一起,

左右摇摆。

为何它们绑得如此宽松?

我在想。

啊,那是为了迎接更和暖的天气。

这样的诗,既不是典型地表达大自然的治愈性力量,也不着眼于其散文中钟爱的“勇武”主题,而是提供一幅淳朴、诙谐而不失隽永的自画像。罗伯特·理查德森指出,梭罗的诗歌多半比较老套,特色不明显,像《生活如斯》这样的佳作并不多见。确实,梭罗的诗艺在散文写作中辨识度更高,他的创作重心也是很早就转到散文上了。

对自然法则——重力、热度、光、湿度、干燥度——进行沉思,是健康而有益的。或许对于那些冷漠或粗心的人而言,他们观察到的不过是科学事实,但对于得到过心灵启蒙的人而言,他们看到的不只是事实,更是行为,是纯粹的道德,是神性的生活模式。

另一个表述更简洁,也更具自画像的性质,他说:“所谓诗人就是能够写出纯粹的神话的人。”

《梭罗传》对传主的诗学特色及其演变,考察比较周详,体认也颇细腻,能够打开读者的眼界,填补认知上的空白。梭罗此人,年寿不长,生活大体是波澜不惊,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身上缺少戏剧性。和爱默生相比,他显得神经质一些,更容易伤感、冷漠和消沉。他的语言显示其洞察背后的梦幻,绵密深邃,时冷时热,似乎不容易让人理解。和所有善于制造明喻隐喻的诗人一样,他的思想是复杂的,而隐居、远足或单身生活有时成为遮掩其复杂性的面具(这方面我们会想起威尔士诗人R.S.托马斯)。可以说,梭罗的人生传记离不开他所锻造的明喻和暗喻。爱默生的那句话应该是包含了这层意思。

《瓦尔登湖》的魅力不也在于此吗?它传达一个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思想:减少负累,回归自然,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使得我们一遍遍读它的理由,除了这个感召人的宗旨,还在于它并非透明地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冥思和理念,它独特的语言和构成方式。

中文译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早期诗歌及数量庞大的日志和书信都是亟需选编出版的,它们只有一部分内容在其代表作中得到采用。罗伯特·理查德森的评传花了不少篇幅介绍梭罗的阅读书目,大半出自于日志和书信,让我们看到诗人创作的重要影响源。

梭罗对歌德、林奈、达尔文、拉斯金、罗伯特·吉尔平以及《耶稣会报道》的研读,也是为了锤炼其所谓的“观看的艺术”。他那种内在强度十足的阅读兴趣,几乎是难以自满的探索,使人感到振奋又钦敬。他对观察和描绘如何显得真确,有严苛的要求,成了他活着便不会中止的一种思虑。他在日志中写道:“吉尔平说得不错,薄雾是‘既远又近’的。”

谢谢阅读

 《书城》Kindle电子刊 

 每月5号上线

《书城》豆瓣电子刊

 每月5号上线

《书城》当当电子刊

 每月5号上线

成语清什么怡人?

清(爽)怡人。

清爽宜人的意思:

成语释义:意思就是指宜:舒适。指气候清新爽快,沁人心脾。

造句

春天到了,窗外的空气清新柔和、清爽宜人,带来春的气息,让我忍不住要出去踏青。

今天多亏了清爽宜人的天气,我们顺利地去春游了。

出处

上海6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冯骥才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闻着花香时的心情”?

1、心旷神怡[xīnkuàngshényí]: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造句:闻着这花香,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2、神清气爽[shénqīngqìshuǎng]: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造句:这本诗集读之沁入心脾,神清气爽。3、清爽宜人[qīngshuǎngyírén]:宜:舒适。指气候清新爽快,沁人心脾。造句:在清爽宜人的素色桌布上,搭配同色系的花朵小桌布,即可将阳光、庭院、花草的感觉营造出来。4、心花怒放[xīnhuānùfàng]: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造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农民们乐得心花怒放。5、欣喜若狂[xīnxǐruòkuáng]:欣喜:快乐;若:好像;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造句:这次作文获得一等奖,他欣喜若狂。

清爽宜人造句

遇见你是命运的安排而爱上你是我情不自禁. 他掉进池塘时,我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散发宜人的香味造句?

那朵花散发着宜人的香味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王尔德的作品有哪些(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