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老子最出名3句名言(《道德经》精选名句:老子有三件宝贝,请持有它们并好好珍藏)

发布时间:2023-11-20 09:29:55 admin 阅读:59

导读《道德经》精选名句:老子有三件宝贝,请持有它们并好好珍藏 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感悟】这...

《道德经》精选名句:老子有三件宝贝,请持有它们并好好珍藏

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司马光等人编撰的《资治通鉴》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以供后人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其目的就在于让统治者从中领悟为政之法,为君之道。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也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例如,仁慈者在战场上,心肠软便不会勇敢,但老子说仁慈所以才能勇敢,这不是说反了吗?

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3、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翻译】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巅峰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道德经》中还说过一句话叫“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意思是一个人手中的武器已经很锋利了,但越锋利,刃就越薄,遇到稍微硬的东西就会损坏,所以不能长久保持。同样的,一个人功成名就了,却不懂得退让而一味地追求更多,那么就无法保持长久。

“退”并不是指隐退逃避,消极避世,而是告诉人们在成功的时候要懂得收敛、反思,不能一味前进,而是要适当后退。

“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动不动就拿“想当初怎么样怎么样”来说话,否则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大智慧。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也就是说,能了解别人,懂得怎样去应对他,这只是小聪明;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在这个概念中,“明”显然是高于“智”的。“明智”一词也由此而诞生。

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不知道出处原来在这里。有些道理说说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

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翻译】最完美的事物,看起来好像有所欠缺的样子,但是却能够永不败坏。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这两句话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的人。

 

【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老子这句话的真实意义是说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因此行善的人就是顺应天道的人,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使得善良的人做事情犹如神助,顺风顺水。

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在这里,老子所谓的“善”,不是盲目地做善事或者自以为是的善行,而是要行符合大“道”的“善”。

 

7、知止可以不殆。

 

【翻译】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因此,“知止可以不殆”是在告诉人们,凡事适可而止。这个道理应用于为人处世上,就是要懂得适时放手,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回复平和。

8、无为而无不为。

 

【翻译】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无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人生境界.

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但正是在这看似荒唐的言辞后面,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智慧。

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

 

【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老子的这句话在这里可以从两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那么也许他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这种承诺的本身也就是缺少信用的。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实现承诺,那么也会对他失去信任了。

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老子说这话的目的一方面是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10、不失其所者久。

 

【翻译】不丧失其立身之本者,才可平安长久。

 

【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老子提出的“所”,指的是人的归宿,不单单是字面上住所的意思,还包括了心灵和精神的归属,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根基和所要坚守的信念。

老子的这句话是在提醒世人,身处于社会之中,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本分,不因外部因素的吸引和干扰而抛弃根本,不忘初心,才能够平安长久。

转自曾国藩读书会。版权归原作者

老子名言100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3.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6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治大国,若烹小鲜。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2.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5.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1.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8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7.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8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96.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难、8喜、8乐、8忧、8贵、8静、8为、8美、8宝、8笑

【文化】中国对联故事,妙趣横生的文化瑰宝!

《易经》:自律,是最高的修身

【智慧】先人留下的100句经典谚语,看完豁然开朗!

《菜根谭》精华50句

在钱币上欣赏古代书法

中国人不得不背的98个千古名句,你还差多少?

古训:格局越大,越不纠缠;智慧越高,越不贪婪

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

《周易》6句话,蕴含命运天机,点破人生吉凶!

30句来自民国香烟盒子上的谚语,你听说过几句?

老祖宗留下的100个珍贵养生秘方,经典而实用

史上最牛大将,他用生命创造了34个成语

人到中年,手有三不插,钱有三不借,傻有三不犯。

初学书法口诀歌

100句对偶佳句,汉语真的好美!

故宫的100副对联:看了方知读书少!

《易经》里的八大警世名句,受益匪浅

背下这几篇文言文,你不是一般的牛!

《三十六计》行书字帖,漂亮极了!

20副对联,充满哲理智慧,胜读十年书!

经典名著中的60个金句,不知不觉提高你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古代最养人的54句名言,句句受益

用错繁体字,书法写得再好都可能遭人笑话!

董卿推荐的200个国学常识题,个个都是经典!

初学书法口诀歌

故宫的100副对联:看了方知读书少!

中国汉字中最神的八个字!

背下这几篇文言文,你不是一般的牛!

经典名著中的60个金句,不知不觉提高你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不是闲人闲不得

20副对联,充满哲理智慧,胜读十年书!

(本文完)

本文只作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老子的十大经典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3、.治大国,若烹小鲜。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摘抄三句名人名言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林徽因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人间的季候永远不断在转变,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本不想回来时同谁叹息秋天。林徽因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林徽因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我。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每日学经典|南怀瑾讲道德经——《老子他说》231

每日学经典·大医习业

肖刚 高少才

老子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秘诀,如果人想做得面面俱到,那就绝对做不好。“和大怨,必有余怨”这一句话,说明人欢喜怨恨,爱埋怨的心理是天生的。一般人指责现代的青少年不满现实,我说不满现实是古今中外的通病,不但青少年如此,我们也一样。年轻的时候不满现实,现在老了,照样的不满现实。不满什么现实呢?不满于老年的现实,年轻人不满年轻的现实,每个时代每个世界,没有任何人安于现实满于现实的。假使有人满于现实,这个人不是圣人就是妖怪;当然圣人做得到,妖怪还做不到。所以除了圣人以外,人没有安于现实的,因为人的心理很妙,没有人是无怨的。我经常引用古文辞的话——“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一个人无事可怨时,还怨东风呢!当然,花落水流都要去埋怨一番,这是人的心理,尤其是年轻人的心理。所以,世间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是善人,善人到了“无怨亦无恨”的境界,那就是圣人、佛的境界了。

人要做到样样好是不可能的,因为把大怨化解平和了,那些小怨又会变成大怨了。“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所以说,圣人并不要求达到天下的至善,那是办不到的。因为是非好坏,在哲学上来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是非善恶好坏,都是时间空间的变化,以及人为的因素而定的。今天我们这件衣服漂亮,几年后就觉得不漂亮了,这都是时空环境人为的心理变化而决定的。所以上古的圣人不要求达到天下无怨,人人无怨。“左契”是指大的原则,守住大原则就可以了,不必去责备他人。孟子也说过“有求全之毁,不虞之誉”,世界上的人常常按照圣人的标准去批评对方,要求别人十分严格,但绝不那样严格要求自己,这都属于“求全之毁”。

世界上常有人突然出名,实际上那个大名不见得符合事实,这叫“不虞之誉”,是意想不到的恭维。圣人之道是把握原则,而不苛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真正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了解了圣人之道是领导阶层的大政治家,只把握原则,不求管理。“无德司彻”,“彻”是治的意思,无德的统治就是到处设规则,也就是管理,这是无德之人的做法。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老子的名言,天道很公平,并不是说你今天拿猪头拜他,他就对你好一点,他不管你拜与不拜,只要有德有善,自然得感应,菩萨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这两句话有人提出来怀疑,司马迁就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真的吗?他在《伯夷叔齐列传》中说,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被饿死呢?司马迁就是那么幽默!这虽然是幽默的话,但是司马迁父子两人是道家的信徒,司马迁常批评儒家,儒家也批评道家。

《道德经》与老子简介 

  老子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就是管理“藏室”的史官。老子一向只注意研究学问,不在意个人得失荣辱,虽然学识渊博,却一直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公元前516年,在周王室内部的权力争斗中,贵族王子朝失败,带着所有典籍逃走。老子再无“藏室”可管,于是骑着青牛,离开东周来到函谷关,在镇守函谷关的周大夫尹喜的盛情邀请下,写成了共有5000字的《老子》上、下两篇。写完书后,老子骑上青牛,出函谷关,从此不知去向。《老子》以“道可道,非常道”开篇,提出了一个最高的哲学概念“道”,老子哲学就是由“道”推演出来的,他也因此成为道家的始祖。老子把天、地、人等宇宙万物连贯成为一个整体,突破了古代哲学以政治和伦理为轴心的局限。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最西汉帛书《老子》残页早的一种“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庄子所继承和发展。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对中国古代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思想中最大的闪光点是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观察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世间万物有阴阳、刚柔、强弱、兴废等分别。他还发现对立的事物能够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为了防止物极必反,导致衰落,老子主张“去甚去奢去泰”,就是要去掉那此极端的、过分的举动,始终保持着像“道”那样冲虚而不盈满的状态。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表现在军事战略方面就是“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同时还要注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他还提出了以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比如,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以水来攻坚,没有攻不了的,以此来说明柔弱能战胜刚强。  

  老子的道的本性是自然的,他提出了天道自然的观念。他认为天地的运行是自然而然,不假外力的。人也应该和万物一样,是自然的,人生必须消除主观和外在的干涉,使其自然发展。 

  在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论。老子把人民的饥荒、贫困看作是多欲的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结果。人民起来为“盗”,轻生冒死,其责任完全在于统治者。老子主张用“天之道”来取代“人之道”,这样就能解决社会所存在的一切弊端。 

  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是对统治阶级的“有为”进行的揭露和抨击。老子提倡这种“无为”之治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也就是“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望,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千百年来,老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哲学、伦理道德、政治、文化甚至是中国人的思维,他的思想为战国时代的庄子等人所继承,形成了道家学派。老子也被奉为道教的三大经典之一,尊称《道德经》。老子还受到西方的推崇,《老子》的英译本达40多种。老子的影响极为深远,可以说没有老子,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将是不完整的。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中国思想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每个朝代在其鼎盛时期,无一例外地采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理念,即内在的、起领导作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理想。    

《道德经》主要讲了什么?

  《老子》一书共81章,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为《德经》,总称《道德经》。无论在中国的哲学、政治、军事、管理、宗教、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此书都可称得上经典名作,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宇宙。《老子》在第一章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心目中的宇宙就是“道”,道无所不在,周行不止;道是万物的根本;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无形物。他的这一思想,冲破天帝造众生的神论观点,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首创。  

  第二人生。老子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贵身自养,摄生修行;二是柔弱不争,致虚守静。前者在第十三章有精彩的论述:“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既然身体能与天下并重,那么怎样贵身爱身呢?老子认为,首先应摈除五色、五音、五味这些物欲享乐,然后注意摄生,见朴抱素,加强个人修养。后者是老子反复强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体现了一种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人生哲学 

  第三政治。老子最著名的政治主张就是“无为”,这是他认为的治理天下的最高原则。他们导顺应民心,符合天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国,若烹小鲜”,消除一己之心,使民众安居乐业,实现无为而治,达到“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道德经》和生命

  老子的《道德经》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道德经》涉及生命的内容主要有: 

  1.顺应自然,祛病延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第二十五章)。 

  他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必须顺乎自然,适应自然变化规律,才能祛病延年。  

  2.见素抱朴,清心寡欲 

  老子云:“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出自第十九章)。

  素:事物本色,朴:天然。老子要求人要质朴无华,少私心,去贪欲。否则,有绝顶的学问也要招灾惹祸,伤身损寿。只有“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保持恬淡愉悦的心境,对心身非常有益,祛病延年、长命百岁。 

  3.虚无寂静,静气致柔

  老子云:“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人后天的七情六欲会干扰体内气血的运行,当我们的心灵达到虚无的极致,坚守住清静的境界时,情定欲清,气血才会恢复自然的运行。对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及延缓衰老均相当有利。  

  老子云:“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出自第十章)

  中医学家求证说:“呼吸频率频越慢,寿命越长。”呼吸节奏要像婴儿一样柔和缓慢,意味着新陈代谢、血流速度减慢,心脏负荷减轻,能量消耗减少。  

  老子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最富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是有利于人体的真元之气。被后世医家称为元气,指导着养生理论,演化成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道家气功基础。 

  4.寻觅善地,风水养生  

  老子云:“居善地,心善渊”(出自第八章)“善,吉也”。 

  居住在一块善地上,心就好像一片清澈而深的水。善地即吉祥地,就是指风水宝地。在一块风水宝地上生活,自然身心舒畅,容易健康长寿。 

  5.粗茶淡饭,饮食养生  

  老子云:“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出自第六十三章)。 

  以无为的心态去作为,以无事的心态去从事,以恬淡的滋味为滋味。老子主张饮食宜粗茶淡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人总结的经验非常精辟。 

  老子对生命的观点。两千多年来不仅一直成为道家养生的指导思想,而且被我国传统医学所接受,后经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不断补充、提高,逐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道家及中医养生之道。

老子最出名3句名言?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lbq6899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的名言无数,习古堂国学网给喜欢老子的朋友精选老子名言100句,希望大家喜欢。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上不好不恶,则下不以尚贤为名;

上不爱不恨,则下不以贵货为富;

上言下身后,则下不以可欲为权。

此文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老子有句名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名言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老子的思想比较倒位,这句话说的是不要害怕困难,不要眼高手低

墨子庄子孔子老子孟子的格言各三条

这里都有的www.ccnt.com.cn/china/history/history/zhanguo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一句话经典语录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