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论语十则(老赵读书会|诵读经典—《论语十则》)

发布时间:2023-11-20 15:58:08 admin 阅读:59

导读老赵读书会|诵读经典—《论语十则》 生活如茶,虽然苦涩, 细细品味却是满口芳香与甘甜; 生活如美酒,虽然炙热似火, 但只有醉过方知酒浓。 通读论语,就如同品一杯古茶, 饮一...

老赵读书会|诵读经典—《论语十则》

生活如茶,虽然苦涩,

细细品味却是满口芳香与甘甜;

生活如美酒,虽然炙热似火,

但只有醉过方知酒浓。

通读论语,就如同品一杯古茶,

饮一杯美酒,

其中的古韵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呈现。

翻阅论语,认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

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

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到幸福。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与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同时,我们还要“修身”: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这是孔子对理想生活的总结,也被后人奉为理想的指南。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值得我们用心去感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今天,你阅读了吗?

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党支部

老赵读书会

我们用心经营一场遇见

愿你遇到自己生命中

最重要的那一本书

   

淡     汾陽任    满满

配 音:赵晨楷

编 辑:程   薇

论语十则的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一词多义

1. 知:

(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2)明白(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通“智”,智慧)。

2.而:

(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4)递进连词。

(5)修饰连词。

(6)因果连词。

3、之:

(1)代词。

(2)助词。

(3)语气词。

4、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③谓为信然:确实。

④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5、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

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6、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

②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7、故:①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

③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所以,因此。

④ 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悦”的古字,愉悦,高兴。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诲女知之乎 :“女 ”通:“汝”,你

怎么样?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论语

高二公益课《论语十则》夏金良老师(含立德树人写作素材第十期——名篇名段(11-18))

助力学子公益课堂

高二年级公益课

《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论语十则》

公益课程视频

《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论语十则》

授课教师夏金良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选修《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廊坊市大厂第一回民中学  夏金良

一、教学要点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二、课前预习内容

㈠文言基础知识

A.语音

盍(  ) 诲(  )  裘(  ) 敝(  )  肱(  )少(  )者怀之

智者乐(   )山,仁者乐(  )水     知者乐(   ),仁者寿。

B.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      )

②知者乐,仁者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C.重点字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          )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 ;信: ;怀: )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      )  回虽不敏(敏:        )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         )

⑤是智也(是:       )

⑥盍各言其志(盍:      )

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       ;施:       )

⑧天下归仁焉(归:      )

⑨小人长戚戚(长:       ;戚戚:       )

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        )

D.解释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⑥克己复礼

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E.重点虚词:

㈡学生根据注释,依此翻译节选各则,并思考每一则所反映的儒家的思想是什么,体会孔子思想的博大与深邃。

参考答案:

㈠文言基础知识

A.语音

盍(hé) 诲(huì)  裘(qíu) 敝(bì)  肱(gōng)少(shào)者怀之

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     知者乐(lè),仁者寿。

B.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点字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  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明)

 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⑤是智也(是:代词,这)

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

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

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略)

E.重点虚词:

(略)

㈡学生根据注释,依此翻译节选各则,并思考每一则所反映的儒家的思想是什么,体会孔子思想的博大与深邃。

(略)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司马迁,捧卷长读而叹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亦读作háng)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司马迁这样的大历史学家心向往之?这个人就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万世师表——孔子!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兴办私学,影响深远!而《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巨著之一,文中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思想,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论语十则》。

(二)孔子、《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他在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最高境界。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兴办私塾讲学,影响深远!“宋代著名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影响华夏儿女千秋万代,其思想早已刻入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

(三)文本精讲;

1.“学而”篇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精讲深析】

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文中孔夫子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我们的一生,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

2.“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上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的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规范。”   

【精讲深析】 

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在不断的学习感悟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

③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子曰:“由(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精讲深析】

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可当代社会偏偏就有很多人做不到。“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3.“公冶长”篇

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抱怨)。”颜渊说:“(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施:表白)。”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归依我。”(安、信、怀:都作使动词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归依)

【精讲深析】

本章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孔子希望“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

4.“雍也”篇

译文: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精讲深析】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孔子的乐学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渊明也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便会甘之如饴;不喜欢读书,便味同嚼蜡。孔子正是因为乐读书,才会一生勤学不倦。

⑥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精讲深析】

这一段话充满了辩证法,是孔子对人的个性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他认为智者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流水一样。仁者慈爱宽容而不容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对于这一点,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尽管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

5.“述而”篇

⑦第七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先生说:“吃粗粮,喝水,弯起胳膊枕着睡,快乐也在里头啊。不合乎“义”而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精讲深析】

这一则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安贫乐道”思想。《论语》里还有这么一则:“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极力赞扬颜回的安贫乐道,说他是真正的贤者。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孔子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没有关系,但同内心有关。而且孔子也认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接受的。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精讲深析】

孔子的坦荡胸怀。他认为君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天知命,坦荡自得。小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所以局促不安。

6.“颜渊”篇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抑制自己,履行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仁。实行仁,全凭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精讲深析】

 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仁”是孔子的人生哲学的基础,也是孔子伦理教育思想的根本。

7.“季氏”篇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精讲深析】

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沉迷美色、争强好斗、贪得无厌都是是人性中莫大的不足,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强,就可能陷入欲望的沼泽,无法挣脱,愈陷愈深而无法自拔。 

(四)课堂小结:

阅读总结孔子的道德精神:好学乐学,安贫乐道,博爱仁慈,坦荡胸怀等。孔子把这所有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仁”。

(五)学习《论语》意义。

1.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的对象,但是国学作为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

2.宣扬国学,宣扬儒家文化,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逐渐兴起,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国学较少;如果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扬国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传承,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样灭亡,就是因为文化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重提国学教育,宣扬儒家文化,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虽然今天我们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和著作作为教育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相信通过了解,我们一定有所收获。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论语十则》全文。

2.完成课时检测习题。

  谢谢!

主讲教师简介

夏金良,笔名月出东山,系卢龙人,现就职于廊坊大厂一中,廊坊市高中语文夏金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河北省张丽钧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廊坊市朱凤岚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系声动廊坊阅读会副主席、廊坊市朗诵协会理事、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朗诵协会会员;工作期间,主持参与省、市教育科研课题多项,参与编写著作多部;热爱诵读和诗词创作,于第三届中国诗歌春晚组委会授予中国诗歌春晚签约“朗诵家”称号。 

2020年的鼠年,是个不平凡的年,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体会到了众志成城、人才科技的团结和较量,让我们看到了读书和学习的必要和力量,因此,作为工作室,廊坊市四个名师工作室——朱凤岚、杨海燕、夏金良、王诚远——带领团队成员率先响应省、市在推迟开学期间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方案和精神,开始进行高一、高二、高三公益课程系列推送,敬请各位学子学习。(如有其他可写邮件发123910947@qq.com咨询互动)!

附教师课程安排表:仅供参考,具体按播报为准

助力学子资源共享

推送第十期(2.11)

名篇名段 11-18位

11.名篇名段•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12.名篇名段•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3.名篇名段•周国平《论孤独》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到真正的孤独。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

     ——周国平《论孤独》

     

14.名篇名段•余秋雨《文化苦旅》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余秋雨《文化苦旅》

    

15.名篇名段•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点》

现在青年第一弱点,就是把事情太看容易,其结果不是侥幸,便是退却。因为大凡做一件事情,在起初的时候,很不容易区别谁为杰出之士,必须历练许多困难,经过相当时间,然后才显得出谁为人才,其所造就方才可靠。近来一般人士皆把事情看得容易,亦有时凑巧居然侥幸成功。他们成功既是侥幸得来,因之他们凡事皆想侥幸成功。但是天下事哪有许多侥幸呢?于是乎一遇困难,即刻退却。所以近来人物一时侥幸成功,则誉满天下;一时遇着困难废然而返,则毁谤丛集。譬如辛亥革命侥幸成功,为时太速,所以当时革命诸人多半未经历练,真才不易显出。

诸君须知凡侥幸成功之事,便显不出谁是勇敢,谁是退却,因之杂乱无章,遂无首领之可言。假使当时革命能延长时间三年,清廷奋力抵抗,革命诸人由那艰难困苦中历练出来,既无昔日之侥幸成功,何至于有今日之纷纷退却。又如孙中山之为人,私德尚好,就是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实是他的最大弱点。现在青年只有将这个弱点痛改,遇事宜慎重,决机宜敏速,抱志既极坚确,观察又极明了,则无所谓侥幸退却,只有百折千回以达吾人最终之目的而已。

 ——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点》

    

16.名篇名段•沈从文《生命》

每个活人都像是有一个生命,生命是什么,居多人是不曾想起的,就是“生活”也不常想起。我说的是离开自己生活来检视自己生活这样事情,活人中就很少那么做,因为这么做不是一个哲人,便是一个傻子了。

“哲人”不是生物中的人的本性,与生物本性那点兽性离得太远了,数目稀少正见出自然的巧妙与庄严。因为自然需要的是人不离动物,方能传种。虽有苦乐,多由生活小小得失而来,也渴望从小小得失得到补偿与调整。一个人若尽向抽象追究,结果纵不至于违反自然,亦不可免疏忽自然,观念将痛苦自己,混乱社会。因为追究生命“意义”时,即不可免与一切习惯秩序冲突。在同样情形下,这个人脑与手能相互为用,或可能成为一思想家、艺术家,脑与行为相互为用,或可成为一革命者,若不能相互为用,引起分裂现象,为了这个人就变成疯子。其实哲人或疯子,在违反生物原则,否认自然秩序上,将脑子向抽象思索,意义完全相同。

           ——沈从文《生命》

     

17.名篇名段•冯骥才《时光》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冯骥才《时光》

  

18.名篇名段•冰心《我的童年》

说到童年,我常常感谢我的好父母,他们养成我一种恬淡,“返乎自然”的习惯,他们给我一个快乐清洁的环境,因此,在任何环境里都能自足,知足。我尊敬生命,宝爱(珍爱之意)生命,我对于人类没有怨恨,我觉得许多缺憾是可以改进的,只要人们有决心,肯努力。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生命是一张白纸,他的本质无所谓痛苦,也无所谓快乐。我们的人生观,都是环境形成的。相信人生是向上的人,自己有了勇气,别人也因而快乐。

          ——冰心《我的童年》

       

2020.2.4推送内容!

2020年的鼠年,是个不平凡的年,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体会到了众志成城、人才科技的团结和较量,让我们看到了读书和学习的必要和力量,因此,作为工作室,廊坊市四个名师工作室——朱凤岚、杨海燕、夏金良、王诚远——带领团队成员率先响应省、市在推迟开学期间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方案和精神,从写作教学三无的言之无物,开展“立德树人”写作素材系列推送,敬请各位学子学习指摘(如有其他可写邮件发123910947@qq.com咨询互动)!

        

1.1895年——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海军覆没。

2.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成立。

3.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实施。

4.2003年——中国广东爆发非典型肺炎(SARS)。

停课不停学公益课程视频:

实用软件“直播、录放、生活、听读、撰写、排版、推文”微讲座

高中语文备考策略公益视频——如何实现理想分值

停课不停学:

紧密部署开展有序——立德树人”写作素材推

写作素材推送第一期(2月1日)——时代先锋(1-15位)

写作素材推送第二期(2月2日) ——时代先锋(16-32)

写作素材推送第三期(2月3日)——文艺大师(1-15)

写作素材推送第四期(2月4日)——科学巨匠(1-10)

写作素材推送第五期(2月5日)——科学巨匠(11-20)

写作素材推送第六期(2月6日)——历史名人(1-10)

写作素材推送第七期(2月7日)——历史名人(11-21)

写作素材推送第八期(2月8日)——革命烈士(1-11)

写作素材推送第九期(2月9日)——名篇名段(1-10)

疫情素材推送专版一——医护人员(1-5)

往期播报回顾:

《“新城圈教育”转型升级——积极应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选择》——第一次播讲

《“新城圈教育”转型升级》——第二次播讲  

《“新城圈教育”转型升级》——第三次播讲 

《“新城圈教育”转型升级》——第四次播讲

《“新城圈教育”转型升级》——第五次播讲

《“新城圈教育”转型升级》——第六次播讲

往期回顾:

以文化人,以文悦人 

商都支教良知语文行

请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

让我们最美相见

汲取营养于武汉,砥砺成长助今生

京津冀三区市名师工作室建设交流会纪实——在仰望中找准位置

工作室团队风采——让我们携手一起前行

江苏南通“整本书阅读”学习之旅

让我们相约良知,给学生润物无声般浸润

走进良知课堂,绽放良知讲习之花

语文教育永远在路上

推荐阅读:

整本书阅读——18个阅读群

书籍浩如烟海——如何读(含小、初、高书目推荐)

《雷雨》整本书阅读——董翔宇

《傲慢与偏见》整本书阅读——康新宏

《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刘金栋

《双城记》整本书阅读——曲慧东

《边城》整本书阅读——杨玉红

草原深处的博爱与情殇(《黑骏马》)整本书阅读五——马建伟

良知阅读 爱上小王子(整本书文学经典阅读二)——杨海燕

创作秉良 文坛馨香(整本书阅读感一)——朱凤岚

为你歌唱——我的祖国

良知语文赋

武汉加油,你行的!

致良知蕴良师育良才

廊坊市高中语文名师朱凤岚工作室

2月11日星期二

请长按关注我们

论语十二章和论语十则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1、论语十二章和论语十则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2、论语十二章和论语十则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其中描述的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

论语十则,仁以为己任"以"的意思?

原文“仁以为己任”,出自于《论语十则》第八则中的曾子之言。原文“仁以为己任”是状中短语,其中:名词“仁”充当介词“以”的前置宾语,所构成的以宾短语“仁以”(或“以仁”)充当动词“为”状语,表工具。原文可理解为:以仁为己任。“以”可译为:把。所以原文的大意为:把‘仁’的理象当做为自己的重任。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句子大全/,可以为师矣。(《为政》)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孔子语录十则翻译

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孔子语录翻译

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5、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9、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0、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1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1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1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1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9、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2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22、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24、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26、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2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3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论语》十则,原文?

《论语十则》的原文如下。

论语十则

先秦 ·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论语十则

学而篇第一【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直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意译】----全部为吐血之作!!!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9年第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千与千寻英语影评(千与千寻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