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谭嗣同的英雄事迹

发布时间:2023-12-01 12:14:33 admin 阅读:59

导读谭嗣同的英雄事迹 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呜呼,烈矣!谭嗣同就义在梁启超...

谭嗣同的英雄事迹

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呜呼,烈矣!谭嗣同就义在梁启超笔下是一副壮烈的画面,不过并未身临其境的梁启超恐怕不可能知道这么多详情,之所以如此记载恐怕更多是为起到政治上的宣传作用,至于谭嗣同受刑时的真实情况其实已是我们今天所不得而知的。可即使谭嗣同受刑时真因忍受不了痛苦而惨叫也丝毫不影响他的英雄形象——难道一个大义凛然从容赴死之人叫了几声就有损其英雄形象了?

谭嗣同被捕后王五并没坐视不管,事实上王五曾试图组织人马劫法场,然而监斩官刚毅改变了囚车前往菜市口的预定路线,使王五扑了一个空。王五因此错失了见谭嗣同最后一面的机会,此后王五为给谭嗣同报仇多次犯险只身刺杀监斩谭嗣同的刚毅,由于对方守卫严密而始终未能得手。

所谓大刀王五斩谭嗣同是人们出于不忍烈士临死前多受折磨而编织的一种说法:行刑当日慈禧特意指定王五当刽子手去亲自砍掉谭嗣同的脑袋,而诡计多端的慈禧还专门指定只能使用钝刀。由于刀口不锋利,所以需要在受刑囚犯颈部狂砍数十刀才能把脑袋砍断,所砍之人则是惨叫震天,受尽痛苦而死。王五是用刀的高手,刀法如神,为了让好兄弟死得痛快点,他使出了毕生武学在三刀内尽快解决的谭嗣同,可谭嗣同还是在短暂的时间里发出惨叫声。

这种说法尽管出于善意,不过并不属实:王五是镖师而不是刽子手,况且他和谭嗣同均为维新派,朝廷不可能指定由他当刽子手。事实上王五不仅不是斩杀谭嗣同的刽子手,他还因监斩官刚毅临时改变路线而错失了见好兄弟最后一面的机会。清廷在斩杀戊戌六君子后将尸体放在菜市口露天暴晒,王五强忍悲愤趁夜为好友收尸。

【天初微视点】六年级清明祭英烈活动

祭英烈讲英雄故事

王二小

六(1)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把清明节的气候和行人的心情都写出来了。又是一年清明节的到来,老天爷好似也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不禁让我想起了为了祖国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烈们。

为了祖国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烈士们数也数不清,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位跟我差不多大的小英烈: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a”。 

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无名烈士都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有了这种不怕困难,不断进取,为了坚定的信念不断奋勇前进的精神,我们的祖国才会如此强大。我们要铭记这些英烈们的事迹,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祭英烈讲英雄故事

谭嗣同

六(2)班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每当读起这首诗,我就会想起浏阳的一名爱国人士——谭嗣同。谭嗣同(1865—1898),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我们乘车来到谭嗣同的墓前,以一颗真诚的心去为他哀悼。谭嗣同,一个多么爱国的人士啊,竟被自己国的人杀死在菜市口前。

他虽然逝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后人的心中。他那爱国的精神使无数的中国人都学习他,因此,中国才没有被打倒,人们心中都有着像谭嗣同一样的信念: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国魂,我有义务保卫好祖国!谭嗣同作为一个继受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心系天下的抱负,也深受西方民族民主思想的熏陶。这样一种坚实的信仰诞生于谭嗣同的心中,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为信仰而死,死得其所!

更让我感动的是他追求民主的精神,在当时那种局面混乱的环境下,他依然镇静的面对一切,他相信中华民族会站起来,不再是“东亚病夫”,于是他更加努力,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正如臧克家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谭嗣同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别人幸福的人,一个死了却永远活在人们心间的人。也许就是强烈的爱国心打动了他,面对国家的衰败,他能做的就仅仅是叹息吗?不,不是的。

他当时做了许多,做了许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却总是有人在破坏他的行动,他没有放弃,坚持做好每一件对国家有利的事情,但年轻的他,最终以悲剧在他人生的旅途中划上了一个句号。整个哀悼大会的气氛都十分沉重,人们都以一颗崇敬的心来为这位英雄默哀。在几次讲话中,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爱国,同时我也相信谭嗣同的精神永存!

祭英烈讲英雄故事

鸡毛信

六(3)班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祭英烈讲英雄故事

刘胡兰

六(4)班 

刘胡兰只活了15岁,但她却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打小起,贫苦出身的她就爱憎分明,早在抗战时期,10岁的刘胡兰就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因为表现突出,她14岁就当上了区妇女干事,还被中国共产党吸收为预备党员。

1947年1月12日,天刚蒙蒙亮,敌人忽然包围了村子,把刘胡兰和乡亲们赶到了村头的广场。

天空乌云密布,一场生死考验就在眼前。

突然,几个敌人扑上来,死死地抓住刘胡兰。刘胡兰大声喝道:“闪开,我自己会走!”

审讯刘胡兰的是敌人的头目——张全宝,他奸笑着说:“哼哼……刘胡兰,有人说你是共产党员。”

刘胡兰把头一扬,自豪地说;“我就是共产党员!”

“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

“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张全宝万万没有想到,共产党的一个小女孩,竟如此厉害。

他见硬的不行,就换软的,于是贼眼一转,哄骗着说:“刘胡兰哪,只要你以后不为共产党办事,我就马上放了你,还给你们家一块好土地,怎么样?”

刘胡兰轻蔑地说:“你痴心妄想!”

张全宝恼羞成怒,边敲桌子边嚎叫:“难道你就不怕死吗?”

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怕死——不是共产党员!”

敌人还不死心,打算用血腥的屠杀逼迫刘胡兰投降。

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敌人先用乱棍将地下交通员等6位同志打昏,再用铡刀一个个铡死。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锋利的铡刀也卷了刀刃,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祖国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张全宝指着6位烈士的遗体嚎叫着;“刘胡兰,你看见了吧,这就是不投降的下场!”

刘胡兰痛斥敌人:“要杀就杀,要砍就砍!”

张全宝发出了绝望的嚎叫:“快用铡刀铡死她!”

这时,乡亲们向刑场涌来,这情景把敌人惊呆了。

张全宝恶狠狠地叫道:“快,快把机关枪调过来!”敌人的机关枪立刻指向了手无寸铁的乡亲们……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胡兰挺身挡住了枪口,大声说:“住手!要死,我一个人死,不许伤害乡亲们!”

刘胡兰昂首挺胸,向着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铡刀走去——

“永别了,乡亲们,战斗吧,同志们,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刘胡兰壮烈牺牲了。

1947年春天,毛主席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祭英烈讲英雄故事

董存瑞

六(5)班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共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共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5时25分,命令下达,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国军的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但在各个战士们的配合下成功的突破一个又一个的关卡。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董存瑞主动申请去炸掉碉堡,但当他跑到碉堡下面时,却又犯了难。根本没有地方安置炸药,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就在他犹豫时,冲锋号吹响了,我们的战士们在机枪的火舌中倒下。看着我们的士兵一排排倒下,董存瑞变得坚定,他高举着炸药包并点燃,大声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

“轰”的一声,敌人的碉堡毁了,他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扫清了障碍,董存瑞当时年仅19岁。

祭英烈讲英雄故事

杨靖宇

六(6)班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含辛茹苦照料长大。1923年,18岁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秘密参加革命活动,之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确山从事农民运动。1925年,杨靖宇积极投入“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全国各地农民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受中共组织派遣,杨靖宇从开封回确山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初,确山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1万多人,杨靖宇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当年4月,杨靖宇参加并领导确山数万农民举行暴动,驱逐军阀武装,攻占确山县城。同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后,杨靖宇参与发动刘店秋收起义,先后创建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最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和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并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后编为豫南工农革命军)。从此,拉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他历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和临时治安委员会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员兼信阳县委书记。 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29年春,杨靖宇调赴东北,中共满洲省委派他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深入抚顺煤矿,联系工人群众,恢复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领导工人同侵占中国煤矿的日本矿主进行斗争。日军接连遭到打击后,急忙调遣伪军索旅对付抗联第1路军,由1个骑兵团和两个步兵团组成混成旅,武器精良。杨靖宇得到情报后,率队在蚊子沟口一带设伏。经过激战,消灭索旅三四百人。8月初,索旅陷入我埋伏圈,被彻底消灭。

1938年11月5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给“东北抗日联军杨司令转东北抗日联军的长官们、士兵们、政治工作人员们”的致敬电,高度评价了活动在沦陷于敌手的东北地区的抗日联军,称其英勇斗争为“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的模范”。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鼓舞下,抗联第1路军从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转战长白山区,与2路军联合作战,连续多次冲破敌人的“围剿”,并不断袭击敌人据点,破坏敌军设施等,给日伪军以很大的打击和威慑。

1939年秋冬季,组织东南满反日伪军“讨伐”作战,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办学理念:健康第一,发展为本

学校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天中路155号

邮编:200336总机:62596505

教工团sina微博:天山初中团支部

少先队sina微博:天山初中少先队

校园网:http://tscz.chneic.sh.cn/newWeb/Default.aspx

电子邮箱:tianshanchuzhong@sina.com

德育邮箱:tianshandeyu1111@163.com交通:地铁2号线威宁路站1号口,54路,74路,141路,158路,190路, 825路等。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明明能逃跑却违背求生的本能留下来送死,有何意义呢?

最近听到广播里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是啊,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美好的生活。

旧中国百年的屈辱史就是一部部心酸史: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等割地赔偿、丧权辱国的条约及八国联军侵我中华 ,日本鬼子1937年发动的卢沟桥事变,以及实行“杀光、烧光、抢光”三光政策……

这血泪史是让中国人永远要铭记在心!

这血泪史是让中国人永远要警醒!

这血泪史是让中国人要永远自强不息!

这就是戊戌变法谭嗣同慷慨就义的深刻历史意义所在!

谭嗣同的英雄事迹

一、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流血而牺牲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

讲真,这是我听过最能让我内心动容的一句话,没有之一。

每每想到谭嗣同为国牺牲时的大义凛然,无限的感慨便油然而生,自古变法者不少,为国捐躯者也不少,但像谭嗣同这般本能求生但决然赴死的英雄还真不多。

谭嗣同或许也怕死,但他更想着用鲜血唤醒沉睡着的国人,尽管在他上刑场的那一刻,还有人丢烂菜叶,但他只求一个问心无愧,为国无悔。

谭嗣同从变法失败那一刻起,曾有数次可以活命的机会。

其一,谭嗣同可不是平民,他的背景还不小,他爹当时是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谭继洵,是正儿八经有着实权的封疆大吏。

只要靠着他老爹的关系,远渡重洋,或许根本不是问题。

其二,梁启超、康有为等人曾劝谭嗣同一起离开去日本,但被谭嗣同拒绝了,他觉得这样不君子。

其三,谭嗣同被捕之后,有人积极营救他,甚至还买通了狱卒,只要谭嗣同肯走,依然可以逃出生天。

积极营救他的人,叫王正谊。

这个名字,您陌生没有关系,但他另外一个名字,想必您一定听过。

大刀王五。

他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与燕子李三、黄飞鸿、霍元甲齐名。

二、

王正谊出身贫寒,三岁的时候父亲便因病去世了,他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从小便开始干各类杂活。

相比较现在的娃娃,王正谊是不幸的,但在那个年代,又有多少人是幸福的呢?

为了生活,王正谊便拜了肖和成为师,这也为他将来习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王正谊生活的地方沧州,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武师李凤岗,因为他的趁手武器是两把刀,所以江湖人送外号“双刀李凤岗”。

为了能够学到更为高强的武功,王正谊就想着再拜此人为师,可是李凤岗这人有些怪,他不愿意收王正谊为徒。

所以尽管王正谊多次登门拜师,李凤岗都避而不见。

但王正谊太过倔强了,他打定主意的事,就要坚持,吃了多次的闭门羹之后,王正谊直接跪在李凤岗的门前不起来了。

李凤岗被他的精神深深打动,于是便收下了这个徒弟。

当时的武林中人都要讲究一个排行,王正谊在李凤岗的徒弟中排行第五,于是便有了“王五”的名字,他使用的武器是一把大刀,人们就称之为大刀王五。

三、

王五习武从不偷懒,也从不怕苦,所以在李凤岗门下习武了几年之后,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凤岗觉得自己已经教不了王五什么东西了,他应该去闯荡闯荡了,所以为了锻炼王五,李凤岗便把他介绍给了自己的师兄刘仕龙,让他也去押镖。

于是王五也成为了一个镖师。

镖师是在古代非常吃香的职业,但也是高风险的职业,没有两把刷子,那是吃不了这口饭的,毕竟当时的镖都很贵重,如果遇到强盗抢镖,没有武力威慑,镖被抢走不说,小命能不能被保住都是个问题。

当了几年镖师之后,王五对这一行业也做得得心应手,后来辗转天津、北京等地,在镖师这一行中也打出了名气。

跟着别人干,不如自己当老板。

王五在北京闯荡,就当起了老板,他果断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再加上亲戚朋友的帮忙,在北京半壁街(崇文区)成立了自己的镖局。

王五为人豪爽,干生意也很实在,再加上经他押送的镖很少有失手的情况,所以他的镖局生意很是红火。

所以,干生意不要搞那些花里胡哨,本本分分的也能赚到钱。

四、

如果王五一门心思地赚钱,想必他也能置下一份大的家业,但他忧国忧民,总想着天下太平,人间正义。

但那个乱世,正义又在哪呢?

甲午战争是国人心中的无法抹去的伤痕,战败之后,时任御史的安维峻向朝廷上奏,力陈议和之弊,要求严惩误国者,但朝廷根本听不进去,一门心思地要议和。

所以对于安维峻奏表,晚清朝廷很是恐慌,生怕不小心惹得列强不开心,干脆把安维峻的御史一职给撸了,打发他去戍边去了。

这件事传到了王五的耳朵里之后,他感觉内火中烧,但又没办法与朝廷抗衡,为了尽自己的一份力,他便一路护送安维峻去了被贬之地。

王五在北京活动期间,还结识了谭嗣同。

两人虽然身份不同,但却有一颗相同的心,想要在乱世为国家尽一份绵力,为了让谭嗣同多些自保的本领,王五经常教谭嗣同舞刀弄剑。

后来光绪帝进行了戊戌变法,谭嗣同被启用,在京城当了四品官员,参与变法。

为了让谭嗣同专心变法无后顾之忧,王五时常出现在谭嗣同的身边,以此来威慑不愿革新的旧臣。

五、

维新变法轰轰烈烈进行了103天,还是失败了,谭嗣同心如死灰,面对来搜捕他的官兵,他没有反抗,束手就擒。

谭嗣同被抓了,王五得知后,心急火燎,于是便开始积极活动,打听出谭嗣同被关押的牢房之后,还买通了狱卒,但一心求死的谭嗣同,又怎么会接受王五的好意呢?

所以,他拒绝了王五的营救。

谭嗣同和另外五人被斩于宣武门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后,泪如雨下。

安维峻被贬,他无可奈何,谭嗣同被杀,他亦无可奈何,这让王五对清政府也失望了,所以他开始剑走偏锋,利用自己的优势,对清政府中昏庸的高官进行暗杀。

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但王五至少让当时的人们看到了他的态度。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王五二话不说积极投身其中,为推翻清政府不懈努力着。

为了威慑起义的农民军,清政府就派兵包围了王五的镖局,王五经过艰难的抵抗,最终寡不敌众,力战而竭被捕入狱。

六、

王五被捕之后,受尽折磨依然毫不屈服,最终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一代传奇就此落幕,而伴随着王五生命的终结,昏庸黑暗的晚清政府,也即将走到尽头。

如果谭嗣同泉下有知,想必他也会为有这样一个兄弟而自豪吧。

王五被枪杀了,但故事还没完。

王五是晚清政府和八国联军都很痛恨的人物,为了泄愤,为了杀一儆百,王五的头颅被悬挂在了城门之上。

看着王五被杀之后还不能入土为安,人人痛心。

王五的事迹越传越远,后来在天津的霍元甲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他觉得应该做些什么,于是便日夜兼程去往京城。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趁着城门守备松懈,霍元甲从城门之上取下了王五的头颅,并且好生安葬了他。

在那个年代,英雄是惺惺相惜的,尽管霍元甲比王五小了很多岁,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对此,您认同吗?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谭嗣同的事迹概括要简练,不要超过400字

众所周知,梁启超和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两位先驱.其中,梁是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人,并在变法失败后坚持和自己的维新式君主立宪制观点;谭则是变法的主要思想者和组织者,在变法失败后作为六君子之首英勇就义,召起了人们爱国的热潮,点燃了日后革命的火种.无需置疑,他们都为变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们两个人,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在西太后决定兵变之前,康、梁、谭等变法领导人都已从光绪的衣带密诏和民众的流言中得知了事泄.光绪密劝“三日之内出逃”.康、梁风行雷厉,迅速逃往日本,准备往后死灰复燃.谭嗣同在他们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留者,无以酬圣主.”于是作为“留者”,他毅然留了下来.他坚决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就这样地去了,而梁启超却继续主持变法.当我们现在看到那时的风云,该怎样评价谭和梁的行径呢?谭的话是否有矛盾呢?和谭来比,我们也许可以说梁贪生怕死;和梁来比,我们也许可以说谭木讷不化.但是,从整个历史来看,变法需要谭嗣同这样舍己为公,用自己的鲜血来换取民心的;也需要有梁启超这样的人,以保存实力,东山再起的.如果没有谭嗣同,变法行动必将像他所说的那样因为无流血者,国之所以不昌也.变法失败时,就是需要这样一位有号召力的人的死,来唤起人们对变法需求和信任.没有谭,那么梁启超就是上天入地,也无力阻止变法的早早草草地收场.要进步就是需要有所牺牲,这是历史的必然性.但是,谭的另一句话说得更有道理: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梁启超就是此“行者”.要使变法再次成功,就必须要保存实力.因此,梁启超无可厚非地作为“保留品种”留了下来.虽说梁最后还是没有力挽狂澜,再次发动变法,但是,谭嗣同的眼光是相当有远见的.全像他那样就义了,当然不可能“图将来”.但是,他选择了自己留了下来以酬民心,梁启超去继续他们的事业.这,都显出了他舍己为公的精神.在知道了梁和谭的事迹后,我们的同学不是笑谭“愚鲁”就是骂梁“怕死”,但是,宏观上来看,变法有谭嗣同,又不能缺梁启超.历史也就是这样,既要歌功“舍己为公”的壮烈,又要发扬“东山再起”的魄力.但是,两者不可兼得而不可缺一,不是吗?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但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但是,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牲者.

失败的英雄事迹

失败的英雄事迹有:荆轲:荆轲刺秦王,虽败犹荣,成为千古佳话。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人,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因为被夏无且的药囊击中,被秦王拔剑所杀,秦王杀他时连刺八下才停手,行刺失败被杀。谭嗣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邓世昌: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邓世昌与全舰官兵一同壮烈殉国。光绪帝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

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名人用哪些?

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1、谭嗣同。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2、苏武。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3、屈原。屈原看到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点的被吞啮,看到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于不顾。他决不愿同流合污,最后在绝望之中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与其卑躬屈膝的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屈原的浩然正气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舍生取义:意思是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谭嗣同的英雄事迹

岳飞精忠报国,其他自己想

为祖国振兴而奋争的仁人志士的感人故事?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

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

谭嗣同的一个幸运

文:陈寅硕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中的小文章(写于深夜里)中一个小章节的标题叫,他谈到了在他那个时代里,‘暗暗的死,在一个人是极其惨苦的事’。

什么叫暗暗的死?为什么暗暗的死又是极其痛苦的事呢?

暗暗的死,是相对光明正大的死而言的。关于光明正大的死法,鲁迅文中写道:‘中国在革命以前,死囚临刑,先在大街上通过,于是他或呼冤,或骂官,或自述英雄行为,或说不怕死。到壮美时,随着观看的人们,便喝一声采,后来还传述开去’,也就是在中国古代,死刑犯往往并不会被官家秘密处决,而是拉出去溜一圈,好让他们发自己潜德之幽光,好让他们发个梦,去‘留得清气满乾坤’的。

光明正大的死,还有一种效果,就是令死刑犯在死前,说说一些可能流传后世的言语。

西晋末五胡乱华中,清谈家王衍(东晋开国功臣王导堂兄)被石勒抓到处死前,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这段话被记录了下来。他说,‘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大意是说,我们如果不清谈尚虚,而是发奋谋图政治,也不至于有今天。田余庆先生《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谈到王衍,说‘王衍是其时的名士首领,以长于清谈为世所宗...不过王衍的玄学造诣,声大于实...王衍就以清谈误国受到唾骂,至于千百年之久’。

然而,尽管王衍受到千百年之久的清谈误国的唾骂,我们仍然得以看到,王衍因为死前这一段自我忏悔言论的被保存,还是为他的清谈误国这一层耻辱洗白了一番,使得我们后人,对王衍这个清谈家,尚存一丝可怜。

这是留言后世的教材,它告诉我们,在理想垮台时,摧毁你的敌人还能够给你留有留白的权力,从而在无意间使得你在后人的眼中得以留存一丝印象,甚至影响着后世。这方面的教材,还有梁武帝饿死前那句‘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等等,数不胜数,然其中最动人心魄的,莫过于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

戊戌变法,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重大政治事件。戊戌政变,也因其摄人心魄而在过去的120年里长久地激荡在国人心间,其中最令人心动者,还属谭嗣同。这其中缘由原不止他留下的那首狱中诗,还当有在刑场上的那份留白。

关于刑场留白的这段历史插曲,传统的历史论著并没有对他临死不惧的气魄和相关情况进行更多的发挥,这种感情往往只会停留在简单的叙述和剖析之中。而李敖《北京法源寺》中则对其场面进行了文学性的发挥,他写道:

‘不过,这些规矩都是对一般死刑犯用的,碰到死刑犯身份是大臣的时候,就得客气多了,所有的花样都得收起,也不能将死刑犯放了篮子里抬到法场,而要正正式式用骡车护送了。到了法场,甚至有刽子手向犯官下跪请安的例子,口呼请大人归天以后,方才行刑的...’

谭嗣同是做过军机处章京这样的大臣的,规格要较一般的死刑犯高得多,尽管慈禧太后宣布了不用审问即刻处死这样的死命令,但规矩上,仍然让他体体面面地归西。

书中接着写道了行刑的细节:

‘在刽子手的准备行刑过程中,他又放眼望去,望着天上的浮云,随着浮云,他的思绪快速的闪过。他想到江湖中人,在临死前慷慨激昂大喊——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他感到也该喊一句,但不要喊那种轮回性的。轮回是不可信的,死后妄信有来生,是一种怯懦、一种自私,对来生没有任何指望而死,才算堂堂的生、堂堂的死。想到这里,他笑了,突然间,像从浮云里划破一条长空,他的喊声震动了法场——’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这段画面的荡气回肠丝毫不亚于戊戌政变中的任何一场动变,他使得谭复生的光辉形象更加立体,更加完全。相比狱中题诗所传达出的炽热肝胆,他的被行刑则将他的炽热肝胆推向了普照大地的境界。

而这段故事的被记录、被传扬,也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如王荆公所说的那样——‘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般地前仆后继去为国家之进步作出牺牲。

这,不能不说,是谭嗣同的一种幸运,当然,这并非表示我们需要对相应的政权有以感谢。即如鲁迅所讽刺的,他写道,‘给死囚在临刑前可以当众说话,倒是“成功的帝王 ”的恩惠,也是他自信还有力量的证据,所以他有胆放死囚开口,给他在临死之前,得到一个自夸的陶醉,大家也明白他的收场’。

鲁迅所讽刺的这种恩惠,是相对于‘暗暗的死’给人的惨苦来说的。他说,‘我每当朋友或学生的死,倘不知时日,不知地点,不知死法,总比知道的更悲哀和不安;由此推想那一边,在暗室中毕命于几个屠夫的手里,也一定比当众而死的更寂寞。’这,正是暗暗的死得惨苦实情。

他文中所说的这个实例是他的学生和朋友柔石和几个青年作家遇害,‘当时的报章上毫无记载,大约是不敢,也不能记载,然而许多人都明白他不在人间了,因为这是常有的事。’这种暗暗的死,在那个时代里,当然是常有的事了。像宋教仁案那样引起全国轰动的毕竟只是极少数。

多的是,暗暗的死。

李敖《蒋介石怎样暗杀杨虎城》一文中记载了杨虎城将军这个暗暗的死者一家(包括其秘书一家)上下落难的细节:

‘周养浩奉命去贵阳骗杨虎城来重庆...周离开重庆后,毛人凤和徐远举召集六个刽子手开了一个极秘密的会议,在会议上,刽子手集体宣誓,表示坚决完成这次任务,绝对保守秘密,为蒋总裁效忠。毛人凤还在会上宣布,事情完毕后,蒋总裁将会论功行赏。’

‘周养浩到了贵阳...佯称蒋总裁在重庆可能要见他(指杨虎城),把他送去台湾。杨虎城信以为真...’‘黄昏过后已抵海棠溪,这时候由毛人凤派专人拦路转交一封亲笔信,嘱周养浩先回家休息,一切后事由来人接洽...杨虎城走进了戴公祠...儿子杨拯中双手捧着盛满他母亲杨夫人的骨灰箱子紧跟在后面。这一年他才十七八岁,但是头发已经花白...杨进兴(刽子手)从后迅速以匕首刺入他的腰间,他惨叫了一声爸!还来不及挣扎就倒了下来,这时走在前面的杨虎城已知有异,正想转回头来看一看,但是说时迟,那时快,经验丰富的刽子手已把刺刀刺进了他的腹部...’

还有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夫妇和两个不足十岁的小孩子的惨状——

‘再说宋绮云夫妇和两个不足十岁的小孩子下车之后...利刃刺进他们的躯体,这时候,两个本来正玩的开心的小孩,突然被这种可怕的局面吓住...他们..求饶...但是年幼无知的他们,又怎知道眼前是一批军统的刽子手呢?...’

两个不足十岁的孩子,一个是宋绮云夫妇的孩子,一个是杨虎城将军的八岁的小女儿。

他们的惨死之状没有得到任何的报到和现场记录,只能根据当时在场的执行军官几十年后的回忆:

‘杨虎城和杨拯中的尸体被特务们埋入花园的一座花台里,刽子手们为了保守秘密,还用镪水淋了他们的面部,而宋绮云夫妇和两个小孩的尸体被埋在附近。’

这样的死法,杨虎城将军可谓深受其惨苦,他不仅尸骨惨遭践蔺,声名也在他效忠的那个政权那里永远被除却了。他明明是对国家、对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却死未得其所,亦家破人亡,孰能云快?

当然,杨虎城一家的惨死之状尚有后来者们的努力还原,但这已经是他们丧命的数十年后了,然而,那些历史的暗道里殒命的诸生呢?他们的惨苦,或许只能在那个时代里永远尘封下去了。

历史掩盖了太多这样的不幸者,他们没有谭嗣同在这方面那样的幸运,他们无法像谭嗣同那样在刑场奋力呼喊英勇赴死后被奉为神祇,他们也几乎找不到梁启超那样的挚友在其死后为他们的理想去继续立功立德立言。他们落难成河,却终究挤不进历史的记叙之中。他们掩映在冰冷的文字背后,冷在四季如冬里。

他们的春天,又在哪呢?

作者:陈寅硕,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孙子兵法经典100句(品读《孙子兵法》中最经典的10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