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王阳明心学精华30句(上))

发布时间:2023-12-04 12:46:13 admin 阅读:59

导读王阳明心学精华30句(上) 王阳明非但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说,而且上马能战,下马能文,曾官至明代南京政府的兵部尚书,是一位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全能大儒。我们分了两期来给...

王阳明心学精华30句(上)

王阳明非但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说,而且上马能战,下马能文,曾官至明代南京政府的兵部尚书,是一位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全能大儒。我们分了两期来给大家分享王阳明的30句话,一起领悟心学大境界。

1

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原句: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大意: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

   感悟:修身养性的最高之境,在于无论面对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内心的宁静。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2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原句: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大意: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一举一动都合乎人类本性),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感悟:依王阳明之见,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3

 欲修身,先养心

原句: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大意: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感悟:自古以来,圣人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真理:心为天地万物之主。王阳明也不例外,因而他在《与杨仕德薛尚谦书》一文中写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说的正是心力于人的强大作用。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4

至诚胜于至巧

原句: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大意: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感悟: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此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5

 克己才是真功夫

原句: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大意: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感悟: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克己,如同道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

6

心是快乐的根

原句:常快活便是功夫。

大意:能做到常常自在快活,就是功夫。

   感悟: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很难,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了、降职了、失恋了、失业了等等,这些让人很难快活起来。世人多以为快乐与否在于外境,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快乐只在于心,而且要从心着手去做功夫。说白了,一切还要落回到自心修养上去,这便是良知功夫的内涵。心的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

7

做人如玉亦如铁

原句: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大意: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之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哪来好名的功夫?

   感悟:“谦谦如玉”与“铮铮若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君子人格的两种特质。当今之世,纷繁复杂,在不同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品质。我们应当学习王阳明,学做君子,讲究方圆之道,既养铮铮铁骨的一身正气,处世有底线,为人讲原则;又取谦谦如玉的圆融为人,包容四方。如此,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游刃有余。

8

不奢恋身外物

原句: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大意: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感悟: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精神也越来越与自己的心灵分离,人们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得以纾解、提升?王阳明指出的路,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不要让所遇之物成为心中羁绊,不做声色货利的奴隶。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

9

 泰然面对荣辱毁誉

原句: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大意: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

   感悟:是非善恶,只在一念;澄然本心,本是不动。一切功名利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状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能看到这一层,就能把那些缭乱自心的东西,看淡些。

10

尘世是修行的道场

原句: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大意: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感悟:一切困苦,皆是磨砺。唯有靠世间种种难处的磨练,心才能得以调整。磨到最后,就是境界。天行健,君子大可自强不息,全心入世。

11

少一些心机,少一些痛苦

原句: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大意:你如果对色、财、名、利等心,全都像不做盗贼的心一样,都铲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体,还何来闲思杂念?

   感悟: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

12

悔悟是人生良方

  原句: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13

要活得轻快洒脱

原句: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大意:我们做事情,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感悟: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减到最后呢?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本心是简单的,也是轻快的,洒脱的。

14

慎思之,笃行之

 原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大意: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感悟: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那么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完美合一,就像王阳明那样。

15

人最怕一个傲字

原句: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从恶之魁。

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

   感悟: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他的行为必定是有教养的。那么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必定都是合乎仁义礼仪的,自然都是善的。而傲慢者恰恰相反,他的心必定狭窄阴鸷、封闭自恃,言行之间充满私心私欲,从而挤压和伤害到他人,不恶又会怎样?一谦一傲,值得深思。

(本文转自网络)

王阳明心学精髓12句!(欲成大事者,必读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精髓12句!(欲成大事者,必读王阳明)

1、修心为修身成事之本,心若强大,无人可伤,诸事从容。相反,如果忽略了修心,一味追求外界的物质享受和欲望的满足,导致心力憔悴,那即便是取得了世俗的成功,意义和价值也不大。2、忙中偷闲,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空。忙碌是大多数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也没什么错,但王阳明心学却强调,要在忙中给自己一份闲暇的时间,以此用来修心。如果总是活得忙忙碌碌,那人生就不可能做到游刃有余。3、心胸宽广一些。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总搞得自己郁郁寡欢,记住王阳明的一句话:“心狭为祸之根,心宽为福之门”。心胸宽广,你的世界就比很多人更宽广。4、保持一颗初心。初心是可贵的,保持初心,就是不造作,不通过伤害别人来满足自己。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就是说,保持内心的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始终初心不改,那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5、心中要有一股浩然正气。王阳明心学中的修心,修的不仅是自我保护、自我完善、自我强大,也还要符合良知的要求,要有浩然正气,要心存利他,而不是只顾自己。6、心至诚才能行至孝。在传统文化中,孝道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修炼王阳明心学智慧,也不是修成一个孤家寡人,不仅要利他,更要用一颗至诚之心,对父母付出真心实意的爱,真正的为父母尽孝。7、克己方能成己。克己就是克制自己,尤其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一味发泄和放纵欲望。欲壑难填,发泄和放纵欲望,就像是长河决堤,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口子,都会冲垮你的人生之堤坝。8、少一些心机,就会少一些痛苦。王阳明并不反对心机和城府,只是强调要尽量少一些,让自己简单纯粹一些,别心机太重,否则,反而会生出许多无谓的烦扰、担忧、怀疑和恐惧。9、常快乐便是真功夫。快乐在于心境,而不在于外物,能始终保持内心的快乐,这远比外物的获得更重要。王阳明说,快乐只在于心,这其实也就是强调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关键也在于修心,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外物上。

10、做有情之人。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有情,人若无情,与其他动物也就差不太多了。心中有情,做有情人,你才能交到真正有情有义的朋友。人生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做有情人,才能获得有情的人生。11、常常自省,做好省察功夫。王阳明说,即便是天资不好、比较笨拙的人,如果能常常自省,也会逐渐变得聪明起来;即便是软弱的性格,也会逐渐变得刚强。其他一些弱点,也都能得到很好的克服。12、烦恼皆在于心动,心不动,烦恼不生。生活中固然有许多让人焦头烂额的事情,但如果你能泰然处之,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那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洒脱的应对,也就很少会有什么烦恼。欲成大事者,必读王阳明!读王阳明,既要读懂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也要读懂王阳明的人生经历,以上12句心学精髓,虽然能让你的人生越来越顺,助你获得成功,但在整个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中,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

1、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3、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5、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轶事典故

降服王畿

王畿年少时豪放率性,日日在酒肆博场中,每天都涉足酒楼茶馆和赌场。王守仁很早就想结识他,可是始终没有适当的机会。

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王畿不由大感惊奇,就要求见王守仁。一见王守仁的面,立刻表示愿意成为王守仁的弟子,成为王门七派中“浙中派”创始人。

王阳明的精髓是心学还是儒学

心学,主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而且和程朱理学是相对的,不管是学术还是朝堂。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最著名的话,跳河前说的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

王守仁,字阳明,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等经典理论,被后世当作阳明心学的精髓,虽然王阳明相关思想中有强烈的唯心主义色彩,但只要细细品味,可以解决很多当代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现实矛盾。

下面,颜小二将简单和各位介绍一下王阳明心学的部分精髓理论“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然后再向各位简单叙述一下阳明心学的这些精髓给我们带来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即“许多时候,为难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希望可以给各位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1、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一“心外无物”之万物的意义由心而起

说到王阳明心学精髓,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知行合一”,但是,想要更为深刻地体会“知行合一”的内涵,颜小二还是建议各位先对“心外无物,心即理”以及“致良知”有一个初步了解,再去品味“知行合一”,收获会更大一些。

关于心外无物,这里就要引用王阳明的一段比较著名的经历了。

据记载,王阳明曾和朋友在山里游玩,他的朋友看到一棵开满花的树,便问王阳明: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的回答相当经典,他是这样说的: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通俗来说,王阳明这是在点出,如果你看向花时,看到了满树灿烂的山花,这“山花”便是你的“心”赋予的意义,如果你的“心”没有给客观世界的别人的眼里的“花”赋予“花”的意义,那么别人眼里的“花开花落”在你看来,毫无意义。

也就是说“山间花开花落”之所以能被我们看到,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那一刻就赋予了这个现象“这层意义”。再直接一点来说,即“万物的意义,由心而起”,也就是所谓的“心无外物,心即理”的通俗解读之一。

2、因“心外无物”,所以“致良知”的表现是“知行合一”

儒家孟子提出“人性善”,提出人天生拥有良知良能,但是因为人后天生活中会面对各类欲望的诱惑,导致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被蒙蔽,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即在反省中不断剔除蒙蔽,回归“本心”。当我们的本心不被蒙蔽时,我们就能达到所谓“致良知”境界。这个时候,人就能做到所谓的“知行合一”。

也就是说,因为“心外无物”,万物的意义由“心”赋予,而我们生来就有“良知良能”,所以“仁义礼智信”等在我们身上的具体表现,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的外在显现,这种“显现”是与外界和他人无关的“心外无物”的“本心”体现。

这种时候,我们的知行合一,不再单纯的是“想法”和“行为”保持一致,而是“想法”和“行为”都可以被归类为“心”的“念头”的结果。近乎到了“一念不善,便是行恶”,便是“本心被蒙蔽”的体现。

换句话说,阳明心学“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是将人自我修养拔高到了“人之本性”的高度,这里的“知”,是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而“行”,不仅要求的是具体行为,更囊括了指导“行为”的“念头”。某种程度上说,王阳明的这种观点,也有批判“心口不一”、“口是心非”、“伪善”等行为的意味。

3、启发:为难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从阳明心学汲取能启发当代人为人处世的智慧,颜小二想说,我们能从王阳明“心外无物”及“知行合一”中了解到,“山花”之所以是“山花”,是我们的“心”赋予了其意义。推而广之,他人的中伤、埋怨,甚至是侮辱,之所以可以对我们造成伤害,在于我们“赋予”了外部世界相关人和事的“伤害”意义。

许多时候,他人的侮辱和中伤,对我们到底是“伤害”,还是“历练”,抑或者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就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那些人和事。让我们拘泥于“伤害”之中的,其实是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所以,高情商的人大抵都能明白,“能够从负面情绪中拯救自己的,大抵只有自己”,许多时候,让我们感到“为难”的,不是所谓的人和事,而是我们自己不放过自己。

各位可以体会一下其中的道理。如果本文对您有启发,可以分享给您亲近的人,让对方也能体会哲学魅力,活得更加通透。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王阳明心学精髓,就在这六个字和四句话

|想了解更多传统文化内容,请点击文后链接|

王阳明先生画像

说起王阳明心学,许多人听过却没学过,学过却不一定明了。当今社会的快餐式学习节奏,什么都讲一个简单直白。要说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就在于六个字和四句话。

六个字

这个六个字就是“心即理”和“致良知”。

所谓心即理,即王阳明反复强调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呕心沥血的格了七天竹子,试图弄明白竹子里包含什么道理,直到身体虚脱,真的吐血也没将竹子的道理上升到人生的道理。他格竹子是想弄明白为什么人要把竹子和君子联系在一起,“正直”、“有节”的品质,是竹子告诉我们的吗?还是这是人本身的想法,看到竹子之后发挥想象的结果呢?王阳明认为,所有这些品格不都是人内心本来就有的吗?难道是通过格竹子格出来的吗?

在经历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更坚定,心即理,心外无物。有一次一位学生指着一朵花问阳明:“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那这朵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而致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这源自于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有心,人皆有之”,王阳明进一步吸收创造,认为人皆有良知。当你看到幼儿落井,你想去救,当你看到飞禽走兽悲鸣,会有不忍之心,当你看到好端端一个茶杯,被无辜打碎,会有惋惜之情,这都是人的良知在起作用。这些心情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比如你看到美女,自然会多看几眼,看到美食,自然会咽口水。有人可能会说:“老太太躺地上,我的良知告诉我不能扶,扶了就要倾家荡产。”但我要说:“这并不是你的第一感觉,故而不是你的良知,当你看到一位老人躺在地上很痛苦的时候,你的良知会告诉你赶紧去扶,但生活经验会告诉你扶她有风险,即使你没有扶,也不能说你没有良知。”

四句话

四句话就是他所教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话很简单,又很深刻。有个故事完美的阐述了这四句话,有位老农穷的吃不上饭了,找到王阳明卖地,王阳明看他可怜,不忍心买他的地,就先借钱给他。后来王阳明游玩时,看到一块风水宝地,他说:“这块地的风水太好了。”他的弟子告诉他,本来老农要卖的就是这块地,王阳明后悔了,但他又说:“我怎么会生出‘后悔’的想法呢?”于是他闭目冥想,过了一会,睁开眼说:“刚才的私欲已经被我克掉,我的心情又回归愉悦了。”

当王阳明没有看到那块地时,他的心没有动,是“无善无恶心之体”,看到地之后,生出了“风水宝地”的想法,这是“有善有恶意之动”,当他发现自己有后悔的念头又感到羞愧时,是“知善知恶是良知”,最后克服了私欲,心情复归于平静愉悦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以上就是王阳明的心学精髓,心学并不是读懂了几段文字就说你真的学会了,要做到知行合一可能是一生要践行的事情。

学习印光大师《寿康宝鉴白话》,请点击: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白话(一)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白话(二)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白话(三)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白话(四)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白话(五)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白话(六)

学习袁黄《了凡四训》,请点击:

了凡四训(一)立命之学

了凡四训(二):改过之法

《了凡四训》(三):积善之方(译文)

《了凡四训》(四):谦德之效

学习聂云台《保富法》,请点击:

聂云台:保富法(上)

聂云台:保富法(中)

聂云台:保富法(下)

了解《林则徐家训》,请点击:

学习林则徐家训(一)谈“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二)谈“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三)谈“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四)谈“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五)谈“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六)谈“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七)谈“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八)谈“时运不通,妄求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九)谈“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学习林则徐家训(十)谈“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了解《巩义考察记》,请点击:

【原创连载】巩义考察记(一)七帝八陵

【原创连载】巩义考察记(二)康百万庄园的“留余”文化

【原创连载】巩义考察记(三)叶岭“问访”取真经

【原创连载】巩义考察记(四)窑洞探古见沧桑

【原创连载】巩义考察记(五)探访“中华家道”思“快慢”

【原创连载】巩义考察记(六)罗口拜访“中国好人”王三乐

观看更多传统文化视频,请点击:

王财贵: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蔡礼旭:《如何让孩子接受品德教育》(一)

蔡礼旭:《如何让孩子接受品德教育》(二)

蔡礼旭:《如何让孩子接受品德教育》(三)

肖陈颖:爱心伴孩子成长

胡斌: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

陈大惠:色情泛滥对现代人的伤害

丁嘉丽:一个演员的忏悔

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落实中央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张瑞:《弟子规》在党员干部中的作用

王琦:怎样用《弟子规》教育好学校的孩子

胡小林:《弟子规与财富》

秦东魁:弟子规与幸福人生

刘芳:涵养女德美丽人生

杨芳:母鸡打鸣的故事

张选:我是怎样成为亿万富翁的

谷爱琳:我是怎样做亿万富翁的太太

王雪莲:借钱享受后患无穷

周泳杉:新世纪健康饮食

靳雅佳:此生必听的一堂音乐课

王竑琦:圣贤教化开启智慧心灵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一、立什么志就是什么样人

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3、我已超脱了得失荣辱,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

4、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5、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6、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7、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二、空想而不实践,就是一场空

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了许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1、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2、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3、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

4、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三、孝道是发自内心的行为

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1、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2、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3、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4、做儿子的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无法指责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哭泣,怎么可以奉迎他的错误呢!

5、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四、兵法之道奥妙在于不动心

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1、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2、敌人只要心中生疑,这仗就赢了。

3、有些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4、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5、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6、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五、真理不在书本上,就在我们的心中

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1、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2、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3、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4、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5、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6、生死关容易过,可心上的关却难过

7、一切真理都在心中,所以不需外求

8、世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9、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六、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1、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2、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

3、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4、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5、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6、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7、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8、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9、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10、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11、“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12、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七、“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知行合一,“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1、真理就在心中,但必须去事上练,只有去实践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真理。而且,这两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

2、安定情绪,物我两忘,不是什么都不想,死人才什么都不想呢。

3、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4、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5、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6、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7、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8、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9、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0、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11、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12、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3、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14、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5、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16、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17、仕途如一张网,进入后就会被沾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要懂得站在网上看。但也不是不作为,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

我眼中的王阳明心学 读《杨国荣讲王阳明》 王阳明是心学之宗师,儒家学说于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这是叛经离道,也可以说这是儒家思想的正宗回归。发正,儒家学说在明朝的王阳明那里已经不在关注天理,而更加重视个体,是对人的回归。 心学讲心即是理,性即是理,有物,有道。 在我看来,心,即是人心,是一种纯精神体的存在,人的可思考的地方,而并非指人的心脏。心是人联系外物与天理的重要部分。心是混沌所在,曰镜。心是外物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性是指本性。人之本性,乃是人之小宇宙,与天理之大宇宙相照应的人的存在。而理则是天理,自然之理,礼仪之理。理是现成的不可琢磨的自然秩序,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是我们社会存在和稳定和谐的冥冥中的客观存在。道是什么,道是天理透过物映射到人心,人之本性在心与天理相应和而成为人可知可感的道理。那么物,显然是自然界中之物和生活中的现实礼仪了。 根据以上的理解,对于心学便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人是天地间奇特的存在,人有小宇宙,雷同现实之大宇宙,这是因为按照阴阳五行之说两者的造化构成是趋同的。人的小宇宙有许多的如同大宇宙的奥秘,不可穷。认清了小宇宙,兴许就是认识了大宇宙。人的小宇宙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运转的规律,那就是本性。而现实的大宇宙也自有其运转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而大宇宙也并非空谈而不现实,大宇宙是有宇宙间的万物真实组成的,大宇宙的那些规律就是这些物来体现的,宇宙的规则在于运转的和谐,相对而言,于中医所说的人体也在于平衡,人体有心,有心可以思考,就可以认识世界及宇宙。人人皆有心,那么为何会出现人的认识上的差异?在我理解,有心之纯度之说。一般人之心纯,天才之心特别纯,而痴呆之人的心有不实,因而映之不实。心是人的思考之所在,在我看来类似于玻璃,它是一种奇特的玻璃,两面都是趋同的,性即是理。但二者并不相通。当天理着物之物被心所探知,并与性相应和,那么心中就产生了道,道就可以唯心所认知所利用了。 这就是心学。 但是心学中的理寄融于物,那是自然,本性常在也是一种天理,那么由物而入人心,由物至于性,由理与性而成于道,这之中却并非是一种天理,一种自然,而是一种人为的能力。 心学讲儒家思想重在良知与致良知。所谓良知即是德行,也就是所谓的性、理与道。致良知,即是认识道,又是实践道。只有致良知,方是良知。良知的认识并不是人生而有之,而是人而为之,致方可成。 心学同时又讲,工夫所至即是本体。在这里,我认为工夫是人之行为,人之致。人所做的认识天理。本性就是一种本能,即是天理,天性。 这样说,心学所关注的就是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由此而展开的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人应当积极而为之。 对于欲望,心学上理解为人的一种对于世界的积极的冲动,那么应当鼓励而为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是如此,有区别的对待,以道德来约束。君子之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社会与个人懂得和谐的追求,是于个人的自我约束为先导,那么对于个人的欲望而言,也就自然只有节制的,同时又是鼓励积极的。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一句话概括?

{"data":{"question_details":{"data":{"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fontStyle":{"domains":["tosv.boe.byted.org"],"filename":"","base64":[],"fontKey":"","tosSuffix":""},"fontKey":"","fontStyleString":""},"errcode":20002,"errmsg":"网络错误,请稍后再试"},"login_info":{"data":{"is_answered":1,"is_new":true,"uid":"","user_info":{"uid":"","uname":"","avatar_url":""}},"errcode":0,"errmsg":"success"},"teach_list":{"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teach_task_config":{"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abPars":{"errNo":80001,"errTips":"请登录"},"close_question":{"data":{},"errcode":10001,"errmsg":"网络错误,请稍后再试"}},"commonData":{"isSsrFrame":true,"ttLogId":"20221112171045010211172089224CA5EE","location":{"hash":"","host":"tsearch.toutiaoapi.com","hostname":"tsearch.toutiaoapi.com","href":"https://tsearch.toutiaoapi.com/s/search_wenda/list?qid=6668076471585603854","origin":"https://tsearch.toutiaoapi.com","pathname":"/s/search_wenda/list","port":"","protocol":"https:","search":"?qid=6668076471585603854","username":"","password":""},"query":{"qid":"6668076471585603854"},"client":{"width":0,"height":0,"pixelRatio":2,"userAgent":"Mozilla/5.0 (iPhone; CPU iPhone OS 13_2_3 like Mac OS X) AppleWebKit/605.1.15 6252012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13.0.3 Mobile/15E148 Safari/604.1","isIOS":true,"platform":"iphone"},"serverEnv":"production","abFields":{},"user":{"webId":"7165054431892833806"},"isRPC":false,"params":{},"env":{"isBOE":false,"isProd":true,"isPPE":false},"routingInfos":{"tc":"search_wenda","business_path":"/list","routing_path":"/"}}}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生活事多心烦无奈的说说(心烦怎么发朋友圈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