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孔子最经典的语句(孔子经典的十句话,条条精辟可收藏,尤其最后一条,成大事者必备)

发布时间:2023-12-05 10:38:59 admin 阅读:59

导读孔子经典的十句话,条条精辟可收藏,尤其最后一条,成大事者必备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

孔子经典的十句话,条条精辟可收藏,尤其最后一条,成大事者必备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感谢大家的阅读

孔老夫子是咱们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即便是放眼全球,这也是极为著名的文化名人,备受人们尊崇。我们敬仰他,为大中国有了一个孔老夫子,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但我们更要学习老夫子文化中的精髓,学习他深刻的人生语录,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闲言少叙,直奔主题,本文来聊聊孔子的经典语录,笔者精选了十条,条条精辟,答应我,一定看到最后,那一条可谓是成大事者必备。

孔子经典语录之一: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君子?大人物?你看看孔子是怎么说的,芝兰生长在偏僻的山林,可它却不因为没人欣赏就停止绽放它的芬芳;品德高尚的君子呢,并不会因为贫穷潦倒就改变自己的气节。

所谓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是大人物也。

由此,想到我们,遇到一点小的事情,就感到人生过不下去了,没得钱,被人嘲讽了,做了好事却被人误会,就想着做好事没用处,劳心费神却被人误解,倒不如做个坏人,轻松自在还能享乐。那你就要多读读孔老夫子的语录了,可谓是弘扬正能量也。

孔子经典语录之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做人做事理应如此。所谓术业有专攻,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行了,别的事情,你不要干预,倒不是说多管闲事,只是你也不懂呀,许多真实情况你搞不清楚呀,往往弄巧成拙,帮了倒忙了。

也教导我们,干一行爱一行,做好自己的手头工作吧,一步一步来,强行干预反而对彼此都不好的。

孔子经典语录之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你把刀磨锋利了,上山砍柴自然得心应手,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可刀具若是不锋利,那一刀两刀都砍不下来,自然拖延时间。

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看似无用的、浪费时间的准备工作,其实必不可少,打铁还需自身硬,你把个人本领技能强化了,做事情自然就飞快迅速了。

学习是如此,工作也是这样啊!现在学习知识与经验,看起来浪费时间,不赚钱还那么折腾人,可以后你就知道了,面对难题,你能把多年来的知识全给应用出来,轻松解决。

孔子经典语录之四: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我觉得吧,这句话说得太真实,可以给许多朋友一个忠告。

生活中,总是有些人会早早地许下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说到却又不做到,是很可耻很丢面的一件事情,也会丢失了信誉,旁人不再信你了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了,必须为自己所说的每句话负下责任,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可以在脑海中有这样的设想,但你别动不动就说,更不要早先就与人承诺;你只需去行动,把想说的话给做出来,真正做好之后你再来说这句话。

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佳做法。学到了吗?

孔子经典语录之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堪称经典!朋友们,赶紧打记下来,十分管用!

简单翻译过来,是这样的,不到他努力想搞明白一件事却迟迟搞不明白的时候,你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很清楚却无法完善表达出来的时候,你不要去启发他。至于后面那一句,则更好解释了,即:跟他举一个例子,若他不能举一反三,那么你就没必要再给他举例子了。

懂的人自然懂。

有心人不用教,无心人教不会。

这话,对于老师来说是个很好的建议,可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呢?我们万千大众,芸芸众生,该怎样呢?我觉得吧,我们得有一种求知的欲望,时刻去探索,不然,老师都不好教你了。比如说,能考上清华大学,与老师离不开关系,但更多是自己啊!你自己不想去学习,即便是国内顶级教师给你一对一辅导,又有何用呢?

孔子经典语录之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读书,总归是没错的,这是不论哪个年代都会极力尊崇的伟大事业。

干任何一门行业,都需要知识,读书,正是来学习知识的。但是,孔子说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他说,知道怎么去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最大乐趣的人。后面这样一种人,可能天生愚钝,但历经时间长河,慢慢积累,到最后铁定会有大成的。

方仲永就是个很显然的反面例子,他天生聪慧,可是不以学习为乐,到最终也只能泯然众人也。

朋友们,你若是能把学习当成自己的最大乐趣,你一定能学到许多知识。北大韦神即是一个正面例子,旁人觉得他的生活索然无味,但他怡然自得,不与世人传。当中的乐趣个人晓得,他也获得了许多的知识。

孔子经典语录之七:未知生,焉知死?

这句话颇有意思。对于死亡,我们是很惧怕的,也很敬畏,渴求死神不要眷顾自己。

几乎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每个人,都是惧怕死亡的。

惧怕便罢了。但请我们不要过度地去解读与关注死亡,好好活着就行了,你活都没活明白呢,就知道死亡的真相了?

先努力生活,活好当下,知道了生存的真谛与意义,再去谈论死亡吧。

孔子经典语录之八: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这句话很深奥,听笔者来一番浅显的解释。

爱好学习的人,态度端正,即便他没有什么智慧,天资也谈不上聪慧,但他已然是拥有大智慧了;身体力行,遇到事情你要去做,去实践,才能算得上是“仁”,是大仁慈,只有建立了自己,才能去要求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最后,知耻近乎勇,知道自己错了,并非我们常常口头所说,哎呀好惭愧呀,对不住呀,我错了呀,口头说说是微不足道的,你转头就会忘记;真正的勇者,那是会内心真正地承认错误,敢作敢当,才是真正男子汉,大丈夫!

孔子经典语录之九: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多读书,多多学习知识的好的,因为你会没有了疑惑;仁义的人,他们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忧愁;对于勇敢的人,他们一往无前,不再惧怕人生路上的风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气,才能创造出辉煌的人生。

孔子经典语录之十:或曰:“以德报怨”。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但凡成大事的人,必然是如此的,否则,全是芸芸众生!是没能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有的人说,拿善行来回报恶行,怎么样呢?孔子就说了,那又拿什么来回报善行?拿公正无私、大公无私来回报恶行,拿善行再来回报善行吧。

这是真正成大事的人,心胸宽广,格局广大,你处处小心眼,算计他,他却不去理睬,仍旧拿善意来回报你,还问你渴不渴呀?要不要喝水?饿了吧,我给你煮碗面好不好?

只能说,这样的人在生活中真的很少很少。但并不是没有,屏幕前的诸位也是如此,你若能坚持做到,必然也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大人物。

孔子一日东游经典语句?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关于""仁""的名言?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

4、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5、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孔子

7、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9、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孔子的论语里哪一句最合适临别赠言的?帮帮我?

《论语》一书中,能做临别赠言的经文很多,今举其一例。

《论语学而篇》中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在这章经文经文中,孔子再次强调,一个人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自然就会人不知而不愠,由此知修养自己的道德是何等的重要。

仅供参考。

孔子最经典的语句

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5.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10.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孔子最经典的语句

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1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1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1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1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1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1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1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1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20、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2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2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2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2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2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2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2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2孔子语录:《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30、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3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3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3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3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3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3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3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3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3孔子语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40、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4孔子语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4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4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4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4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4孔子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4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4孔子语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4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50、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5孔子语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5孔子语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5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5孔子语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5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5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5孔子语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5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5孔子语录: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60、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6孔子语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6孔子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6孔子语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6孔子语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6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6孔子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6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6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6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70、孔子语录: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7孔子语录: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7孔子语录: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7孔子语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7孔子语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7孔子语录: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7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7孔子语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7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7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80、孔子语录: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8孔子语录: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8孔子语录: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8孔子语录: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8孔子语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8孔子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8孔子语录: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8孔子语录: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8孔子语录: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8孔子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90、孔子语录: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9孔子语录: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9孔子语录: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9孔子语录: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9孔子语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9孔子语录: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9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9孔子语录: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9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9孔子语录: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100、孔子语录: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图文均来自网络涉及版权联系删除

从此无心爱良夜孔子十大经典名句?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健在,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诉父母。这是最基本的孝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块,都可以成为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至于缺点,一定要改正。此句告诫后人一定要虚心好学,不时地反省自己。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开阔,而小人则斤斤计较。拿君子和小人作对比,告诉我们做人一定不要患得患失。

食不语,寝不言。

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别人睡觉的时候也不要说话。这也是最基础的礼仪,尊重他人,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令别人也能听你的;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再多的 命令,别人也不愿听从你。以身作则,无论到哪里,都行得通。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种禁忌:年轻之时,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壮年之时,血气正盛,切勿动怒,要戒争斗;老年之时,血气已衰,要戒贪念。以三戒告诉人们,切勿“好色、嗜斗、贪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自立于事,四十岁遇事不迷惑,五十岁知道了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建议,七十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越规矩。孔子以其自己的亲身境界告诉人们,只要自己努力,你也可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时间长了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时间长了精神会疲倦而无所得。学习要有方法,学以致用才是目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过去的知识,从而得到了新的理解,足可以做人老师了。百问百答,方法不同,角度不同,答案亦不相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把学习当成乐趣的人。只有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乐在其中,才能事半功倍。

孔子最经典的语句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不学礼,无以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不忍则乱大谋。道不同,不相为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能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最全的孔子语录,绝对经典,值得收藏!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语录大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漤矣。【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守节操不动摇,人小遇到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学习知识后经常用实践来检验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巧言令色,鲜矣仁。【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仁心。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建树;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广泛地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有所领悟,又能吸收新的知识。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君子不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团结大多数而不与少数人勾结,小人与少数人人勾结而不团结大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服从;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到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服从。

·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处】《论语·八佾篇第三》【译文】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出处】《论语·八佾篇第三》【译文】君主按照礼来使用臣下,臣下用忠心来服侍君主。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贫贱,君子是不会去做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如果早上悟得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君子心怀道德,小人却一心想着自己的土地。君子是怀畏刑法,小人只是想着贪图实惠。

·吾道一以贯之。【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我的学说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不怕没有官位,怕的是没有担任官位的才能。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足以让人理解自己。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关心合不合道义;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是否有利可图。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如果父母心里不愿听劝谏,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安顿父母的方法。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记在心头。一方面为他们添寿而欢喜,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君子要说话要谨慎,但做事要行动敏捷。

·德不孤,必有邻。【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邻。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译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译文】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非常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君子周急不济富。【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君子周济急需,而不给富人添富。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带来的忧愁,颜回却依然保持自得其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只有品质和文采配合相宜,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君子可以献身,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糊里糊涂地被愚弄。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引导他。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隐藏起来、自我完善。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乐在其中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用不仁义获得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一样。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经,如果把易经搞通,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孔子自我评价)他这个人,发愤用功时忘记吃饭,快乐时忘记忧虑,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知识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奢侈了就会傲慢无礼,节俭了就会显得寒酸。与其傲慢无礼,我宁可寒酸。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烦恼忧愁。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教育的要点是开始于诗教,立足于礼教,完成于乐教。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对于普通百姓,只能让他们听从而去做,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与人为善”的大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担心被甩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一去不复返!日日夜夜没有停止过。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哪里还会简陋呢?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但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到了寒冬,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人都没能侍奉好,还谈什么事奉鬼呢?

·未知生,焉知死?【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活着的事情还没搞明白?怎么能知道死呢?

·过犹不及。【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过了和不足是一样的。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垮了。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政的意思就是正。您带头走正路,谁敢不正呢?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名分不正,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如果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

·近者悦,远者来。【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让附近的人高兴,远方的人自然就来投奔。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与人和谐,但不一定要求观点相同;小人追求观点相同,但不一定和谐。

·言必信,行必果。【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说到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有结果。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坦然。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中不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看见利益要能想到是否合乎道义,见到危难要敢于献身。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古人学习为了充实自己,今人学习为了沽名钓誉。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我不报怨天,也不责备别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让工具好使。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有才能的人,结交士人中有仁德的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就远离怨恨了。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斗,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如果在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划。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大家都厌恶的,一定要查清究竟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的,也一定要查清究竟是为什么。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君子谋道不谋食。【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担忧贫穷。

·当仁,不让于师。【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如果是行仁义的事,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有教无类。【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人人都可以受教育,不分族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志向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谋划大事了。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是个人的习性却相距很远。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最难改变。

·割鸡焉用牛刀?【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色厉而内荏(rěn),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做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这种人真是太难教育了!不是还有赌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做做这些,还像个贤人的样子(总比无所事事的强)。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君子崇尚义。君子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惹乱子,小人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成为强盗。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只有女子(指美色)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了就会无礼,疏远了就会报怨。

·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有毛病不改,他这一生也就改不了了。

·鸟兽不可与同群。

【出处】《论语·微子篇第十八》【译文】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出处】《论语·尧曰篇第二十》【译文】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出处】《礼记·植弓》【译文】子路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出处】《礼记·礼运》【译文】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出处】《中庸》【译文】道不离开人而存在。如果有人离开人去修道,那他修的就不是道了。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处】《中庸》【译文】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有智慧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了。

·生无所息。【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生是没有什么休息的。

·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

【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等待;都知道厌恶死亡,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

·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一个人抛弃了家庭,所有世上的人都反对他;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却没有人反对了。

·凡重外者拙内。【出处】《列子·黄帝第二》【译文】凡是看重身外之物的人,内在的素质一定很笨拙。

·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出处】《列子·黄帝第二》【译文】用心专一而不分散,就会达到神妙境界。

·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出处】《列子·仲尼第四》【译文】我哪敢当圣人,我不过是学问广博知识丰富就是了。

·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出处】《列子·说符第八》【译文】最高的语言是不用语言,最高的作为是无所作为。

·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间。【出处】《庄子·达生》【译文】人所最可怕的,还是枕席上的姿意在饮食间的失度。

·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体。【出处】《庄子·知北游》【译文】生的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了,它的生不是为了死;死的自然而然地死去了,它的死不是为了生。死和生是相辅相成的吗?生和死实际上都存在于同一体中。

来自:中国书法家论坛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签约作家或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汉|字|书|法|大|字|帖|

|国学|古籍|名碑|名帖|

书法视频公开课

孔子最经典的语句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观点尤为经典。所以,我认为,孔子关于教育方面的一些论述,可称经典。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人在困境中的励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