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5句论语第十章原文及翻译注释华语网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29 12:48:42 admin 阅读:59
论语第十章原文
1、论语第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1)、(解读)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译文)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4)、“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5)、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译文)(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7)、(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
(8)、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9)、(译文)陈国的司寇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孔子走了以后,陈国的司寇向巫马期作一作揖,请他走到自己的面前来,然后说道:“我听说君子不偏袒人,难道君子也偏袒人吗?鲁君从吴国娶了一位夫人,因为是同姓,所以讳称她为吴孟子。鲁君这样做如果都算是懂得礼的话,还有谁不懂得礼呢?”巫马期把这番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孔丘算是有幸,一旦有了过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10)、★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11)、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1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3)、大意: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14)、(译文)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15)、泰伯是《论语》的一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
(16)、武汉市公安局原局长杨世洪因受贿被判处死缓,他说:“自己这样的执纪执法机关领导干部,就像是足球场上的球门,一直是处于被人攻门、破门之中。”这话明显是开脱自己,把过错归咎到职务本身及他人身上。
(17)、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8)、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19)、恭,即恭敬、严肃的,恭在所有宗教中都居首位,印光大师说: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20)、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2、论语第十章原文及翻译注释华语网
(1)、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2)、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4)、第二个“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没有实际含义。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7)、(注释)(1)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2)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8)、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9)、“子禽”,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子禽,姓陈,名亢(多音字,kang,gang,hang),孔子弟子。或曰‘亢,子贡弟子’”。
(10)、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1)、(译文)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12)、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13)、(注释)(1)雅言: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今陕西地区,以陕西语音为标准音的周王朝的官话,在当时被称作“雅言”。孔子平时谈话时用鲁国的方言,但在诵读《诗》、《书》和赞礼时,则以当时陕西语音为准。
(14)、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5)、《泰伯》第十九章: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16)、 一部经典作品,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所以是世间千殊百异的人、事、物,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
(17)、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18)、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19)、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0)、(译文)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3、论语第十章原文及注释
(1)、字词解释: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2)、(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3)、《泰伯》第四章: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4)、(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7)、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8)、《泰伯》第十一章: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9)、子曰:“後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0)、(译文)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11)、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2)、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13)、徐文兵《黄帝内经》之《金匮真言论》1-20全集
(14)、(注释)①善道:正确的学说,引申为真理。②见:同“现”。
(15)、子zǐ曰yuē:“温wēn故gù而ér知zhī新xīn,可kě以yǐ为wéi师shī矣yǐ。”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7)、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18)、子zǐ贡gòng问wèn曰yuē:“有yǒu一yī言yán而ér可kě以yǐ终zhōng身shēn行xíng之zhī者zhě乎hū?”子zǐ曰yuē:“其qí恕shù乎hū!己jǐ所suǒ不bù欲yù,勿wù施shī于yú人rén。”
(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20)、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论语第十章原文内容翻译
(1)、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4)、(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5)、《泰伯》第十七章: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吾未见其止也!”
(7)、(译文)孔于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探讨,听到正义不能去做,有了缺点错误不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8)、(译文)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
(9)、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0)、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11)、“子贡”,子贡(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
(12)、(注释)①武城宰:武城的地方官,相当于武城县的县长。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②澹(tán)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千羽,武城人。③偃:子游性言,名偃,字子游。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
(15)、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16)、★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17)、(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18)、《泰伯》第八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9)、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20)、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5、论语第十章原文及注音
(1)、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4)、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5)、《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陈子禽问子贡:‘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一说死于公元前90年)虽然没有明说“陈子禽”是谁?但是,文章的题目叫《仲尼弟子列传》,依据文章的题目推测,“陈子禽”有可能是孔子的弟子。但是文中“陈子禽”与“子贡”对话,“陈子禽”直接说“孔子”,而“子贡”直接说“夫子”;如果“陈子禽”是孔子的弟子,那么两个“学生”在谈论“老师”时,从逻辑上说,一般都应称呼“夫子”,而不是有一个“学生”直接称呼“孔子”,从语境中可以判断,似乎“陈子禽”对孔子有不敬之嫌。司马迁是大“家”,这种低级错误不会犯。如果“陈子禽”是子贡的弟子或者不是孔门一脉,那么“陈子禽”直接说“孔子”,则是符合逻辑的。
(6)、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7)、(翻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8)、唯有放下,才能不放弃。学国学课程,想干啥干啥,该干啥干啥,建议都支上本儿,上网偷菜、工作、聊天、炒股,就像在家听老妈叨叨一样。老妈叨叨的不过是几十年的事儿,咱叨叨的是几千年的事儿,而已。其实想想,咱岁数越大,越像自己的爸妈,为啥呢?他们当初的叨叨,其实都灌到咱耳朵里了,只是咱不觉得、没注意而已。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0)、(译文)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11)、曾zēng子zǐ曰yuē:“吾wú日rì三sān省xǐng吾wú身shēn:为wèi人rén谋móu而ér不bù忠zhōng乎hū?与yǔ朋péng友yǒu交jiāo而ér不bù信xìn乎hū?传chuán不bù习xí乎hū?”
(12)、《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4)、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1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6)、曾zēng子zǐ曰yuē:“士shì不bù可kě以yǐ不bù弘hóng毅yì,任rèn重zhòng而ér道dào远yuǎn。仁rén以yǐ为wéi己jǐ任rèn,不bù亦yì重zhòng乎hū?死sǐ而ér后hòu已yǐ,不bù亦yì远yuǎn乎hū?”
(17)、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8)、为了一句承诺,杨善洲几乎付出了一辈子。他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杨善洲这样的人,才是群众信赖的领导者,才是言行一致的君子。
(19)、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20)、愠:音yù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1)、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2)、(注释)①饭疏食:饭,这里作动词用,指吃饭。疏食,粗粮。②水:古代以“汤”和“水”对举.“汤”指热水,“水”就是冷水。③肱(gōng):上臂,这用泛指胳膊。④枕;用作动词。
(3)、(译文)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4)、“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
(5)、(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6)、“也”,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没有实际含义。
(7)、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8)、(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行加在别人身上。”
(9)、(注释)(1)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2)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3)叩:叩问、询问。(4)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5)竭:穷尽、尽力追究。
(10)、《中华经典资源库》合集(按朝代顺序)《论道》1-144全集(强烈推荐)
(11)、(译文)孔子说:“颜回嘛,他的心长期不违背仁道。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12)、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注释)(1)罕:稀少,很少。(2)与:赞同、肯定。
(15)、春秋时齐国大夫晏婴,虽然位高权重,但生活极为俭朴,从不享受特权待遇。他着装简朴,驾乘的是劣马破车。齐景公派人送来好车好马,晏婴执意不肯接受。齐景公不解其意,晏婴解释说:“我节衣缩食,是为了给黎民百姓作表率,以防止奢华浪费之风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