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8句孔子说孝顺的名言有哪些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5-13 08:15:40 admin 阅读:59

导读孔子说孝顺的名言 1、孔子说孝顺的名言警句 (1)、(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孔子说孝顺的名言

1、孔子说孝顺的名言警句

(1)、(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5)、人们在择偶的时候,根本就无法考虑这么多问题。如果真的考虑了,那结婚率估计更低更低更低......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7)、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8)、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9)、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10)、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1)、真相:此句原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用网友们的话来表示就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12)、译文:做父母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意在做孝子的应该体谅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让父母担忧)

(13)、(释义)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夸耀自己,他在队伍败退时留在最后作掩护,将要退进城门时,他鞭打着马匹说:‘不是我敢于断后,是马不肯走哇。”

(1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5)、翻译:孔子说:“如果能够长时间地不改变父亲生前所坚持的准则,就可说做到了孝。”

(1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8)、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19)、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这样是不对滴。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

(20)、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孔子说孝顺的名言有哪些

(1)、所以,全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讲述的是相处之道,大概意思是: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站在官员的角度来说,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了就会怨恨。

(2)、(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3)、(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4)、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5)、在我们看来,这父子俩也太不亲密了,好像有很深的隔阂一样,还不如孔子跟他的学生们。

(6)、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7)、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视为家训:“你丫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公务员!”“读好书才能有好仕途!”“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些理解都不对。

(8)、(释义)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9)、(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10)、真相:我们来看原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12)、(释义)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13)、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为谥号)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孔子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照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误解:“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十一长假又要到了,想必不少父母要拿出这句话来说事儿,下面兔子先生来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16)、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1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8)、(释义)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19)、(释义)孔子说:“对学得的只是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到,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个有修养的君子吗?”

(2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3、孔子说的关于孝顺的话

(1)、(释义)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2)、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4)、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爱的名言又贤惠的名声。

(5)、真相: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6)、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7)、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8)、1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9)、不同的人对“孝顺”二字的理解,虽然会有些许不同,但对于“孝顺”行为的实施,却是大体相同的。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现代林语堂《林语堂语录》

(10)、(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11)、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12)、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3)、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4)、(释义)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得出答案,再尽量告诉他。”

(15)、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16)、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17)、感叹,孔子这样的孤儿,竟然没有怨天尤人,确实为了天下大同,希望别人不要受他那样的苦。

(1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1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0)、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4、孔子说孝顺的名言名句

(1)、要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要先看古人是怎么理解的。宋朝朱熹的注解是:

(2)、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3)、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4)、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6)、(释义)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7)、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

(8)、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10)、选自《论语》。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1)、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12)、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1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1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7)、首孝弟,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8)、谈到孝顺,古人比我们要做的多,不管我们做的到还是做不到,起码没有古人做的那么多,或者说,没有古人要求的那么多。有了也做不到,舆论也会是压死愚孝的最后一根稻草。

(19)、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视为家训:“你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公务员!”“读好书才能有好仕途!”“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些理解都不对。

(20)、年轻人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社交手段,让父母减少参与小家庭的决策。在各种金钱,关系上,不要太错综复杂,减少参与,自然各自独立。

5、孔子讲孝顺的话

(1)、(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2)、孔子说:只要是带点薄礼来主动求见的,我从没有不对他给予教诲的。

(3)、(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4)、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5)、(释义)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宽宏大量,举行礼仪时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时不悲伤。这种表现,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啊!”

(6)、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7)、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名言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子关于孝的名言合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孔子孝的名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8)、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9)、(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论,而有精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

(10)、(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真相:这句话的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演习,实习的意思。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12)、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13)、这里孔子说的小人,是指贱民,跟作为贵族的“君子”相对。因为在传统社会里面,男尊女卑,女性和贱民都属于弱势一方。

(14)、(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5)、这在后世甚至成了一个典故,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孔氏三世出其妻”,说的就是孔子家、连着三代都休过妻。

(16)、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7)、误解:“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

(18)、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19)、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20)、我们知道,古人的文章也跟现在的新闻一样,字越少,包涵的信息量就越多。

(1)、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秦伯》,一般人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理解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但问题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2)、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孝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了孝道。

(4)、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5)、有些人喜欢黑自己室友,各种奇葩,抱怨自己娃,是来报仇的。抛开社交币的因素,我们也能听到满满的调侃语气。

(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7)、(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8)、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 ——《八佾》

(9)、翻译: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1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13)、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4)、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5)、在现代社会,离婚当然很常见了,但可能有点儿出乎你的意料,孔子那时候离婚的也挺多。不说别的,就说他们孔家,从孔子到他儿子、他孙子,三代人都离过婚。

(16)、孔子在面对不同的学生请教孝这个话题的问题的时候,给了不同回答,

(17)、宰我思路非常开阔,思维清晰,有自己的想法。其实嘛,白天睡个觉,说出自己认为对的答案,哪怕跟老师的不同,现代也是很欣赏的。这点我有点怀疑,他是不是现代穿越过去的啊?

(18)、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现在还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这种做法连孔子都不同意。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30句关于奋斗的名人素材2021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