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井底之蛙一一歇后语(井底之蛙带谐音的歇后语?)

发布时间:2023-11-18 13:49:51 admin 阅读:59

导读井底之蛙带谐音的歇后语? 井底之蛙后半句歇后语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井底之蛙————见识短浅;井底之蛙————见识浅;井底之蛙————见不了多大的天;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带谐音的歇后语?

井底之蛙后半句歇后语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井底之蛙————见识短浅;井底之蛙————见识浅;井底之蛙————见不了多大的天;井底之蛙————没见过大天

干群矛盾谁之过

丈夫气象十则之二

“冀叔”当过兵,为过将。

当将也是兵,将上有将;当兵也是将,兵心有将。

风烟浮云,摘来三五七八片,聊博一笑。因纯系一家之言,且不知天高地厚,故命为:冀氏定律。

本篇为“干群矛盾定律”。下篇为“票决定律”。

冀氏定律(一)

干群矛盾定律

领导与属下发生矛盾,

要么是误会,

要么责任主要在领导

这个判断源于一个基本事实:几乎没有一个属下愿意与领导发生矛盾,几乎没有一个属下不愿意与领导搞好关系。

特别备注:有三种矛盾不在此规律范畴:一是“父债子还式”的天然矛盾,二是非法利益考量主导的矛盾,三是“智障”。

夫妻吵架的领导因素

“人际关系”这个词是哈佛大学教授梅约提出的,实质上是人们彼此交往形成的心理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干群关系等等。

这里所说的“干群关系”,对应外延比较大,包括上司与下属、老板与雇员;领导与被领导、雇佣与被雇佣等关系。

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家庭,但现代人的主要生活场所或平台却是团队组织,尤其是中国国情。在这难以概全的各种人际关系中,干群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影响甚至制约着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

有人说,“夫妻白头偕老”,夫妻才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有人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子才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非也!这些关系都是在一段时间里才“最重要”,而“最重要”时间最长久的还是“干群关系”。

大家想想,从走进幼儿园那天起,我们就开始生活在组织之中,并一直把处理好“自己与领导关系”当作大事,警钟长鸣。从一生来看,能有哪对人际关系能比得上“干群关系”,更让你常抓不懈、牵肠挂肚呢?

你见过几个在家跟老婆怄气,到单位找领导撒气的?却见过许多在单位与领导生气,回家拿老婆撒气的。说句笑话,这叫“夫妻吵架中的领导因素”。

干群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干群矛盾则必然是最重要的人际矛盾,或叫人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而处于强势地位的领导者,自然成为干群矛盾的主要方面,制约和决定这对矛盾的产生发展和消除。

多是“误会惹的祸”

“冀氏定律”之“干群矛盾定律”所揭示的道理表明,一般来说,领导与属下发生矛盾,其原因只有两种:一种是误会,一种是领导负主要责任;换句话说,如果责任不在领导,那么基本可以肯定发生了误会。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干群关系是最容易产生误会的一对人际关系。实际上,干群矛盾十之七八是“误会”惹的祸!

为什么干群之间会产生那么多“误会”?

这是由其社会角色决定的。在行为心理学上,社会角色是指一个人在给定情境发挥作用时,由社会界定的一套行为模式。不同的社会情境,扮演不同的角色。你在这个舞台上是主角,在那个舞台就可能是配角;你在家中是“家长”,在单位可能就是“属下”。

领导者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在给定情境发挥作用时,要受到学识、纪律、良心、舆论等很多制约和影响,难以“活得真实”,而群众则约束相对少一些,可以“活得自我”,甚至一意孤行。

“横看成岭侧成峰。”社会角色不同,事物认知和行为倾向就会不同。领导和属下每天要共同面对那么多大大小小的事,由于各自社会角色不同,其站位、掌握信息量、观察视角肯定不同,就会带来双方的关注重点、感情倾向、政策把握不同。

那么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每个角色都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双方意愿就会发生偏离甚至冲突,进而触发利益碰撞,产生心理障碍,形成“误读误解误会”的心结。所以说,干群误会大多为“角色误会”。

老天爷暧昧采桑娘子

对此,古人用一首农谚进行了非常形象的描绘:“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行人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望阴天。”

你看看,面对“春蚕、小麦、行人、农夫、采桑娘子”各自不同的诉求,连最智慧、最公正的老天爷,都被逼得左右为难,抱怨难做“四月天”啦!

假设此时老天爷洞悉天下,认为百姓缺衣少穿,应鼓励多采摘桑叶喂蚕,加快纺织丝绸。于是,老天爷便决定把“采桑”放在“郊游、春耕”之前,优先满足需求:弄点云彩、整个阴天。

行人和农夫就不满意了。看见采桑娘子碎花小褂婀娜地隐入桑林,立即怨气冲天,牢骚满腹。行人说:“穿背心都热,还织那么多布干啥?”农夫更理直气壮:“让天下人评评,吃饭穿衣哪个更重要?”最后哥俩无处申冤,只好蹲在地头窃窃私语:“采桑娘子和老天爷的关系不一般呐!”

老天爷躺枪。粉色误会来啦!

角色误会,即由于社会角色不同所产生的误会。主要包括:视角误会、认知误会、表达误会、目标误会、方法误会、作风误会等等。这个命题不作为此篇讨论的重点(可参看上篇《误会雾误会悟》中“领导者的宿命”一章)。

结论:干群矛盾十之七八是由“干群误会”引起的,“角色误会”又占“干群误会”的十之七八。由此推断,“干群矛盾”主要是由“角色误会”引起的。

角色误会是最多的,又是最不值得的。

本领恐慌之矛

“干群矛盾定律”表明:领导与下属发生矛盾,如果排除了误会的原因,那么领导者就要负主要责任。

这个判断基于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模式和心理定势:没有哪个属下愿意无缘无故地得罪领导,没有哪个属下不愿意与领导搞好关系。

退一步说,即使不想结交,也绝无与领导闹别扭、顶着干的动机和需要。即使“官二代”的“老子”是领导的领导,儿子也没有得罪现任领导的必要,“县官不如现管”嘛!

这样说,那位就不服气了。“众人拾柴火焰高”,领导也不愿与属下发生矛盾啊!“一个巴掌拍不响”。矛盾矛盾,有矛才有盾。矛盾是双方产生的摩擦,怎么能归咎领导一方呢?

双方不愿,确是实情。

但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就会发现,干群之间发生矛盾的诱因,有群众的责任,更多的则在领导。

从领导角度看,除误会的原因外,有缺乏尊重、骄狂自大的品质原因,有缺乏沟通、乾纲独断的方法原因,有喜静自处、孤僻木讷的性格原因,然而更主要的诱发原因,却是一个字,怕!

一怕别人行。

二怕自己不行。

干群矛盾十之七八是“误会”惹的祸!而剩下的十之二三中,又有十之七八是“惧怕”惹的祸!我们姑且称之为“本领恐慌症”。

本领恐慌,是一切恐慌中最根本最可怕的恐慌。

本领恐慌是毛泽东在延安开展学习运动时提出的概念。他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

习总书记强调,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

有人总结本领恐慌的种种表现,如,满足现状、不求上进;华而不实、眼高手低;井底之蛙、自以为是等。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本事不大,架子不小;能耐不大,脾气不小。”

这“不小”,那“不小”,其实都是虚张声势,以“面子上的大”,掩饰“里子里的小”:本事小、心眼小。

本领恐慌之“矛”,大多无脸面以真相示人,大多经过“乔装改扮”,具有极大的隐蔽性、欺骗性、危害性,让属下之“盾”猝不及防,不知所以然。

领导者因患“本领恐慌症”,引发“干群矛盾”,大致三种典型表现。

绿眼妖魔之妒

“绿眼妖魔型”:惧怕别人的才华超过自己危及地位,惧怕别人的威信高过自己损害形象,便因怕生妒。嫉妒的人自卑阴暗,不能容忍别人的优秀。会挖空心思、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压之谤之;会费尽心机、采取各种卑劣肮脏的手段毁之除之。这种型号源于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

战国时期的庞涓就是一个标本式的嫉贤妒能的“绿眼妖魔”。他做了魏国将军后,惧怕同窗好友孙膑的智谋才识,于是残忍地让人剔掉孙膑的双腿膝盖骨,扔入猪圈。孙膑装疯逃出,后来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击败庞涓,庞涓自刎而死。

庞涓还真是个有本领的。那些无庞涓之才,却有庞涓之妒的干部,更令人难以容忍。你不是本事大吗,我给你边缘化;你不是口才好吗,我不安排你讲话;你不是善射箭吗,我让你养马;你犯错了,当面安慰“孰能无过”,背后鼓动刺头起哄,小事变大,再抽冷子一脚——踹下!拿不下,也让你哇哇淌血,一身伤疤。

犹如一个歇后语所说:“络腮胡子天天刮——你不让我露脸,我也不让你出头。”生动鲜活、回味无穷。

自尊心与嫉妒心仅差一步。

“绿眼妖魔”毕竟是极少数。“嫉妒心或许没有,但自尊心常在”。从事领导工作的人,需要特别警戒的是:千万防止“自尊心”迈过理智的门槛,摇身变成“嫉妒心”!切切!

偏偏爱上了小报告

“爱上小报告型”:有的干部本事不大,自己心知肚明,又死要面子,生怕露馅,忌讳“矬子面前说矮话”。整天疑神疑鬼、神经兮兮,专门喜欢探听搜集别人背后议论自己什么。

于是乎,给“小人”打开了一扇摇唇鼓舌、无事生非的“钻营之门”。一些人如蝇逐臭般涌来,“小报告”成了承欢献媚、溜须领导的“厚礼”。听听,“局长啊,说了怕你生气伤身,不说又觉得对不住你。老张当着全科室人的面,埋汰你啦!”

没人去调查老张说啥了,祸从天降:第二天领导横挑鼻子竖挑眼,老张懵了。

唐时,太宗问许敬宗,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为何还有人说你呢?敬宗解释一番,叹道:“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爱上了“小报告”,钻进了“小人套”。

说实话,没有几个领导不喜欢听“小报告”的。除了一些人“防民之口”的特别需要外,及时掌握民意动向、思想苗头,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领导艺术之一,无可厚非。关键是不要刻意偏爱,更要学会如何鉴别“小报告”的真伪,对此,笔者有些特别心得,将专门行文给予解析,敬请关注。

别怕说我不行

男人们常常闹笑话:“千万不能说我不行”。笑话归笑话,其实,敢于大胆说“我不行”才见丈夫气象。 

让我们共同观赏一下“大铆钉”。

“楞充大铆钉型”:此型源于歇后语:“屎壳郎趴铁轨一一楞充大铆钉”,或叫“上嘴唇着天,下嘴唇着地一一不知天高地厚型”

此型干部心理特点是自以为是、自信爆棚、自我感觉良好;行为特征是啥事都懂、好为人师、固执己见;表达习惯是罗罗嗦嗦、装腔作势、会场“麦霸”。

此型不招人恨,却招人烦。这种干部的“鸿鸽之志”,搭配的却是“井底之蛙的见识”。说到底,还是潜意识深处的极端不自信。很容易让属下敬而远之、内心贬之,产生疏离感、压迫感。想法不同步,干事不同频,焉能不矛盾?

不怕不行,就怕不知道自己不行。

25年前,笔者曾在作品集扉页上,写过这样一段话:“面对别人何必叹息,最强的对手本是自己。当你懂得自己不行的时候,你就行了”。

虽然屎壳郎,毕竟趴铁轨;虽然阴差阳错,毕竟还像个大铆钉。与其“楞充”,莫不如知辱“楞学”,学成个货真价实的“大铆钉”。

体谅,尽显领导风范

体谅,就是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窘境和难处,就是无怨无悔地原谅别人的过分和无理。能否做到体谅,即是干群矛盾之源,也是干群矛盾之匙。

体谅的最高境界,即表现在干群之间发生误会的时候,更体现在群众需要扶助,群众冒犯了自己的权威和尊严的时候。

言说此类话题的文章太多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什么品格呀,名言呀,方法呀,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几人上道?

基层很累,百姓很难。

不能体谅群众疾苦,面对群众困难不动声色、麻木不仁;能办的不办,能快办的推诿扯皮。领导这样的处事态度,不出矛盾才怪!

“你以为你是太阳啊,都得围着你转!”“哪有时间听你墨迹?”“爱上哪告上哪告去!”领导有这样的“口头禅”,不出矛盾才怪!

领导一句话,群众跑半年。所以,群众的事,能办一件办一件。办不了大的就办小的,办不了小的就陪着叹口气。群众“不在意成不成,在意办不办”。

群众的困难,是一针一线的困难;领导的困难,是穿布穿皮的困难。所以领导对群众一些急火攻心的过火言辞,一些情绪激动下的过分举动,应多一些体谅,多一些宽容。

孟子说:“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意思是说,假如有人对我蛮横无理,这样君子就应该自我反省:我一定有不仁之事,一定有无礼的地方。不然,他怎么会对我这样呢?

遇群众有意见,领导首先反躬自省,首先自查自改,岂不君子乎!孟子是说,假如有人对我蛮横无理。这样君子就应该自我反省:我一定有不仁义之事,一定有无礼的地方。不然,他怎么会对我这样呢?孟子是说,假如有人对我蛮横无理。这样君子就应该自我反省:我一定有不仁义之事,一定有无礼的地方。不然,他怎么会对我这样呢?

体谅和宽容,应成为“将才帅风”的标配。

别把群众逼得就剩一句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干群矛盾定律简述

1.干群矛盾定律:领导与属下发生矛盾,要么是误会,要么责任主要在领导。

2.干群矛盾十之七八是由“干群误会”引起的,“干群误会”的十之七八又是“角色误会”引起的。由此推断,“干群矛盾”的主犯是“角色误会”。

3.干群矛盾十之七八是“误会”惹的祸!而剩下的十之二三中,又有十之七八是“本领恐慌”惹的祸!本领恐慌诱发的矛盾,具有极大的隐蔽性、欺骗性、危害性。

4.消解干群矛盾,从团队整体来说,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消解角色误会;从领导个人来说,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消解本领恐慌。

没有了干群矛盾,就可以腾出多少时间和精力,去解决更多的更有价值的矛盾!

井底之蛙一一歇后语

歇后语:井底之蛙一一目光短浅。井底之蛙【拼音】:jǐngdǐzhīwā【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举例造句】: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拼音代码】:jdzw【近义词】:一孔之见、坐井观天【反义词】:见多识广【歇后语】:井底的癞蛤蟆【灯谜】:最没见识的人【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见识少【英文】:afroginawell【故事】:很久以前,一只生活在废井里从没有跳出井来的青蛙,有吃有喝,觉得很满足。一天他好奇问路过的海龟天有多大。海龟告诉他天是如何如何广阔,青蛙不能理解海龟所描述的,总认为天只不过井口那么大。

井底之蛙一一歇后语

井底青蛙——没见识

“井底青蛙”的歇后语是什么?

井底青蛙——不知天高地厚、井底青蛙——坐井观天。释义: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造句:1.一个没有经风雨,见世面的人,难免不是井底之蛙。2.我这乡下人像只井底之蛙,设想不周之处还请多包涵。3.稍有一点成就就自命不凡起来的人,往往会被讥为井底之蛙。4.像他这种井底之蛙,还自以为是,真是可悲!5.他就这点成就,却显得目中无人,未免像井底之蛙,徒惹人笑。近义词:坐井观天、一孔之见反义词:智周万物、见多识广

井底之蛙的歇后语及答案?

井底之蛙——没见过大天/见识短浅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青蛙谈恋爱——吵闹不休。

青蛙拴生鞭梢上——不值摔打。

青蛙爬在脚上——不咬人,吓一跳。

青娃笑蝌蚪——忘了自己从哪来了。

青娃唱歌儿——呱呱叫。

青蛙求偶——大声叫喊。

中文教学,一个熠熠生辉的“金三角”(上篇)—聊聊有意思的中文

作者简介:SandyFang,中文名:方丹。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学硕士。在海外从事中文教学逾15年,仍在不断求索中……

受引弓教育之邀,写一篇关于中文教学的心得。中文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中文教学亦是如此!而我在这教学的十几年中,引起我思考的人和事数不胜数,我从中受到的启迪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我只能删繁就简,从中文教学的基本“金三角”来谈一谈我的心得。

我把中文教学看成是一个竖立的“金三角”。中文(即教学内容)和学生(教学对象)是形成“金三角”底座有两个基点。教学是“金三角”的最高点。教学把中文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并形成新的高点。

谈起“中文教学”,首当其冲,要知道什么是中文。作为一名中文教学老师,不仅要知道,更要熟知什么是中文!中文真的像大家印象中的一样深奥难懂吗?中文深奥,但不难懂,更不难学!因为中文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

让我们先从中文的“细胞”——汉字,说起吧。汉字是图像文字,在世界文字之林的独树一帜,独一无二。

我们说每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幅画,比如说“山”(),有意思吧?

其实,有的汉字是一幅景,“旦”(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好美啊!);

有的汉字是一个动作,“隶”(上面是一只手,紧紧抓住了下面的一条尾巴。);

有的汉字是一个故事,“休“(一个人累了,在树下休息,为什么累呢?肯定有一个故事藏在里面。);

有的汉字是一种文化,“登“(--豆是盛放食物的器具,人们用双手捧着装满食物的器具进献神灵,祈祷丰收。两只脚踏豆,更表示上升的寓意了。);

有的汉字是一项工作,“率”(,两排纤夫正在使劲地拽着绳子,不让船只陷入江中的激流);

有的汉字是一种思维模式,“人”、“从”、“众”( --第三个“众”,就是大家一起在烈日下劳作的场面。这是不是人多力量大的最原始的表达呢?),

有的汉字反应了一种生活方式,“盘”,“盆”,(皿是一种盛器,像小船一样有浅浅的底的皿,就是盘;食物分装到小盘小碗之前,是装在盆里的。)

如果汉字已经使你惊喜不已,那么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呢!

作为现代中文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词,有趣的地方比比皆是。咦?奇怪了,中文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怎么是词呢?不应该是字吗?这个呀,要从中国文言文说起了。 

中国文言文确实是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的,而现代中文中就慢慢转变为词了。举一个最简单的对外汉语中的例子:如果别人问你:“你是某某某吗?”,以前的人回答一个字“是“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我们常常会说”是的“。”的“在这里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我们现在不管是在书面语上,还是口头语上,我们都习惯用词来表达。不信,你自己试试!

而在众多的词语中,最引人注目,最有趣的还是成语。一本成语词典,就是一本讲也讲不完的故事大全。在这本故事书里,你可以听到充满智慧和思辨气息的寓言故事,你可以看到一代代智者的身影,从春秋战国巧舌如簧的韩非子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哎呀,成语就像智慧甘霖滋润着我们每一代人。

我们来数数那些耳熟能详的寓言成语吧!揠苗助长,囫囵吞枣,掩耳盗铃,叶公好龙,井底之蛙等等,啊,数不胜数;在这本故事书里,你还可以听到很多的历史故事。你可以没有学过历史,只要你知道成语,中国的历史你也应该了解一二了。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大禹”过门不入“,炎黄子孙自此生生不息。

从春秋楚庄王“问鼎中原”到战国时荆轲刺秦王”图穷匕见”,失败告终,中国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建立。

从秦二世”指鹿为马“到西楚霸王”四面楚歌“,汉高祖刘邦横空称帝。

从祖荻”闻鸡起舞”,到“才高八斗”的谢灵运,两晋名士,风流天下传。 

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人人见而唾弃的“东窗事发”的秦桧,叹南宋命运多舛。

元曲“六月飞雪”,明小说“独占花魁”。

纵使清光绪“悬崖勒马”,也只是“红楼梦破”,“回光返照”,整个清朝“呼喇喇似大厦倾“。

知道了这些成语,你能说你不懂中国历史吗?

由词上升到句,句子太精彩!如果把字和词比喻成珍珠的话,句子就是一块块碧绿的翡翠。各种名句精华,各式谚语俗语,各样搞笑顺口溜,让你爱不释“口”。

我觉得句子中最有趣的要数歇后语。歇后语短短的,那么形象,那么真实,那么幽默!歇后语生活气息浓厚,各地有各地的歇后语,北方有北方的特点,南方有南方的特色。

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案板上的黄瓜——找拍!这几个都是北方的歇后语,从这几个歇后语中你看没看到北方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呢,天桥上的集市,热闹非凡;配有风箱的炉灶,可苦了耗子;饭桌上的一道爽口的小凉菜,那是常备。平凡的劳动人们都可以用这么巧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现在的“直男”“直女”们可得多学学了。可以说成语是中国文人的智慧结晶,歇后语就是老百姓的智慧体现。

我们再看看南方的歇后语:驼背子打伞——背湿(背时)!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屙屎不带纸——想不开!茅屎里游戏——奋(粪)勇前进(茅屎,指“厕所”)!看到这里,不知道你笑了没有,我已经笑得前俯后仰了。

除了字,词,句以外,中文还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一个更有意思的乐园,那就是篇。诗词歌赋,辩说论议、传奇杂剧、史传小说等等等等,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然而,中文包含的远不止这些,中文是一个集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淳朴乐观的风土人情为一体的奇异森林,步入其中,肯定会流连忘返的。这样有意思的中文,我们的孩子会觉得难吗?

更多阅读

2020年《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排名》中科院位列机构榜第二,清华进前十

除了提高英文水平,去马来西亚读国际学校还要准备什么?

每个孩子都避不开,如果这个考试砸了,人生会很惨淡

不仅要考名校,爬藤,还要让他当下幸福满足快乐,可能吗?

“井底青蛙”的歇后语是什么?

井底青蛙——不知天高地厚、井底青蛙——坐井观天。

释义: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造句:

一个没有经风雨,见世面的人,难免不是井底之蛙。

我这乡下人像只井底之蛙,设想不周之处还请多包涵。

稍有一点成就就自命不凡起来的人,往往会被讥为井底之蛙。

像他这种井底之蛙,还自以为是,真是可悲!

他就这点成就,却显得目中无人,未免像井底之蛙,徒惹人笑。

近义词:

坐井观天、一孔之见

反义词:

智周万物、见多识广

井底之蛙的歇后语及答案?

歇后语:井底之蛙答案:没见过大天/见识短浅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指人没有远见,所知肤浅。歇后语故事: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会。或者只露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里的青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井底之蛙一一歇后语

底之蛙, 目光短浅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螃蟹过街歇后语(螃蟹过街的歇后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