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数学名人故事200字(曦园数学|听名人故事《勇夺数学皇冠明珠——陈景润》)

发布时间:2023-11-19 15:14:41 admin 阅读:59

导读曦园数学|听名人故事《勇夺数学皇冠明珠——陈景润》 曦园数学听名人故事 NO.3 勇夺数学皇冠明珠 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高峰还没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曦园数学|听名人故事《勇夺数学皇冠明珠——陈景润》

曦园数学听名人故事

NO.3 勇夺数学皇冠明珠

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高峰还没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陈景润

人物简介

陈景润(1933.5.22—1996.3.19),汉族,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人,1953年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当代中国著名数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故事梗概

陈景润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书院的校友,为了报答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教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6=3+3  8=5+3  10=5+5,

12=5+7  28=5+23  100=11+89

每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炫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晴,听得入神,“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艰辛历程……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那时他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连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进入厦门大学读书后,陈景润在学习上更加刻苦,晚上熄灯后,为了不影响同学休息,他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明读书。

毕业后,陈景润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为了更好地工作,他独自搬进了一个仅有六平方米的锅炉房,里面只有一张木板床,没有桌子和椅子,这张木板床就成了陈景润的工作台——工作时被子掀到一边就算是一张桌子。国外科学家拥有高速的电子计算机,可陈景润只有一支笔,复杂的科学演算全靠笔算。但对于这一切,陈景润毫不在乎,他乐此不疲,痴迷于他的数学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6年5月,他发表了他的论文在中国科学院的刊物《科学通报》第十七期上发表了他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是迄今为止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好的研究成果,简称“1+2”。

1973年,《中国科学》杂志正式发表了陈景润的完整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直到他成功之后,人们才发现他床底下有三麻袋多的草稿纸。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1965年,布赫斯塔勃等证明“1+3”用的是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证明“1+2”是独自一个人,完全用手工计算!陈景润凭着不懈的追求和惊人的毅力书写了数学史上的历史。

同学们,这就是勇夺数学皇冠明珠的陈景润,一个数学巨人的成长绝对不是偶然的,背后有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的支持才能够取得如此成就!

知识链接

在数学的世界中,困扰着数学家的未解之谜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哥德巴赫猜想”。

大于2的偶数4、6、8、10、12、14、16………请看:

大家都看懂算式中隐藏的秘密了吗?那就是每一个都是“大于2的偶数=质数+质数”。

Yqscxlxx

乐清市晨曦路小学

数学学习共同体

学习、探究、实践;

再学习、再探究、再实践;

我们一直在路上!

因为有了共同的追求,共学的同伴,温馨与快乐永远相伴!

整理|黄海欧    编辑|胡希贤   审核|吴亦丹

曦园数学|听名人故事《自学成才的数学之神——华罗庚》

-曦园数学听名人故事-

自学成才的数学之神

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华罗庚

01

人物简介

华罗庚(1910---1985),汉族,江苏常州人,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为中国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02

故事梗概

1910年,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祖籍江苏丹阳。

华罗庚从小就很有数学才能。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道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个数,不知道是多少。3个3个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问这个数是多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答案,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来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可是,因为杂货铺生意一般,已经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了,他读完初中后就只好辍学在家帮忙做生意。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有一次向老师借来了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一本只剩50页的微积分,看着看着便着了魔似的,开启了自学之路。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账,一边自学数学。有时候看书入了神,客人来买东西也忘了打招呼。

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后来,他不幸得了伤寒病,躺在床上半年,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腿脚却落下终身残疾。在贫困与疾病中,华罗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好几篇重要论文,他努力的成果,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就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华罗庚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他把数学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但他教育了千百万的人,这就是华罗庚。

同学们,听了华罗庚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也和小伙伴们说说。

03

知识链接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

‘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氏算子“华—王方法”。华罗庚共有10部专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数论导引》等,学术论文20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

Yqscxlxx

乐清市晨曦路小学

数学学习共同体

学习、探究、实践;

再学习、再探究、再实践;

我们一直在路上!

因为有了共同的追求,共学的同伴,温馨与快乐永远相伴!

整理|潘坚强   编辑 |胡希贤   审核|吴亦丹

数学家的故事200字左右?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名人有哪些?

数学名人有

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秦九韶、李冶、刘徽、祖冲之、胡明复、冯祖荀、姜立夫、陈建功、熊庆来、苏步青、江泽涵、许宝騄、华罗庚、陈省身、林家翘、吴文俊、陈景润、

丘成桐、冯康、周伟良、萧荫堂、钟开莱、项武忠、项武义、龚升、王湘浩、伍鸿熙、严志达、陆家羲、苏家驹、王菊珍、谷超豪、王元、潘承洞、魏宝社、高扬芝、徐瑞云、王见定、吕晗、苏联庞特里亚金、鲁金、阿诺尔德、什尼列尔曼、布赫夕太勃、巴尔巴恩、柯尔莫洛科夫、闵可夫斯基等。

十个数学家的小故事?

1.拉格朗日年少的时候,想当个律师,但是一去上学,就被数学迷住了。本来他根本不指望自己能当个数学家的,因为他家里是经商的,而他又是长子,将来肯定要继承家业,没有机会和时间搞数学了。

这人后来回忆的时候说:“我家里破产了,那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之一。” 总之,他家里破产了,他可以自由自在的搞数学了。19岁的时候,这位年轻人就写信给欧拉,写了自己刚刚发现的几个数学成果。欧拉相当温柔地回信鼓励了他,但是顺便告诉他,他发现的那几个结果,早就被别人发现了。

他在数学史上被认为是对分析数学的发展产生全面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欧洲最大的数学家”。

2.罗尔在数学上的成就主要是在代数方面,专长于丢番图方程的研究。他所处的时代正当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诞生不久,由于这一新生事物不存在逻辑上的缺陷,从而遭受多方面的非议,其中也包括罗尔,并且他是反对派中最直言不讳的一员。

1700年,在法国科学院发生了一场有关无穷小方法是否真实的论战。在这场论战中,罗尔认为无穷小方法由于缺乏理论基础将导致谬误,并说:“微积分是巧妙的谬论的汇集”。瓦里格农、索弗尔等人之间,展开了异常激烈的争论。约翰.贝努利还讽刺罗尔不懂微积分。由于罗尔对此问题表现得异常激动,致使科学院不得不屡次出面干预。

直到1706年秋天,罗尔才向瓦里格农、索弗尔等人承认他已经放弃了自己的观点,并且充分认识到无穷小分析新方法价值。 罗尔于1691年在题为《任意次方程的一个解法的证明》的论文中指出了:在多项式方程 的两个相邻的实根之间,方程 至少有一个根。一百多年后,即1846年,尤斯托.伯拉维提斯将这一定理推广到可微函数,并把此定理命名为罗尔定理。

3.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4. 数学魔术家沙贡塔娜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5.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6. 21世纪七大数学难题 美国的克雷数学研究所于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宣布了众多数学家评选的结果:对七个“千禧年数学难题”的每一个悬赏一百万美元。 “千年大奖问题”公布以来,在世界数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些问题都是关于数学基本理论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化产生巨大推动。认识和研究“千年大奖问题”已成为世界数学界的热点。不少国家的数学家正在组织联合攻关。可以预期,“千年大奖问题”将会改变新世纪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7. 卡儿,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了数学为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方法论,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Х⒄蛊鸬搅司薮蟮淖饔谩? 笛卡儿分析了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表示要寻求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解析几何,《几何学》确定了笛卡儿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几何学》提出了解析几何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诞生,思格斯把它称为数学的转折点,以后人类进入变量数学阶段。 笛卡儿还改进了韦达的符号记法,他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创造了“=”,“”等符号,延用至今。 笛卡儿在物理学,生理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8. 韦 达 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年青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议员,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 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多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分数的关系,韦达在欧洲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1579年,韦达出版《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同时还发现,这是π的第一个分析表达式。 主要著有《分析法入门》、《论方程的识别与修正》、《分析五章》、《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等,由于他贡献卓著,成为十六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数学家。

9. 高斯 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10. 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数学名人小故事2

笛卡尔,(1596-1650)法国家,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了数学为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论,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笛卡尔分析了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表示要寻求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解析几何,《几何学》确定了笛卡尔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几何学》提出了解析几何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诞生,思格斯把它称为数学的转折点,以后人类进入变量数学阶段。  笛卡尔还改进了韦达的符号记法,他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创造了“=”,“”等符号,延用至今。  笛卡尔在物理学,生理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数学名人故事200字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

数学名人故事200字

华罗庚勤奋成才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50页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白天,华罗庚就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顾客来了,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时间久了,父亲很生气,干脆把华罗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纸拿来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时甚至把他的算草纸往火炉里扔。每逢遇到这种时候,华罗庚总是拼命的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草纸,不让他的父亲烧掉。华罗庚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华罗庚和全世界无数的杰出人才一样,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阻力。不断前进,这倒反而锻炼了他。没有时间,养成了他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数学名人的故事30字?

数学家的故事30字:①高斯出生贫寒,从小热爱数学,还纠正父亲计算错误,长大后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②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为叙亥厄洛王鉴定皇冠,在洗澡时得到启发,运用排水法判断出皇冠是否掺假。③数学家鲁道夫,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数刻到他的墓碑上。④东汉刘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为数学发展做巨大贡献。⑤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拉小时候因为问了老师星星有多少,触怒了老师的信条被退学,结果成了一个牧童。

有关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大约200字左右)?

3.华罗庚

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

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从此在熊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晚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把纯粹数学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华爷爷悉心栽培年轻一代,让青年数学家茁壮成儿使他们脱颖而出,工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多年朋友写一些科普读物.下面就是华罗庚爷爷曾经介绍给同学们的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

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聪明的小读者,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子颜色的呢?“为了解决上面的伺题,我们先考虑“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因为,黑帽只有1顶,我戴了,对方立刻会说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踌躇了一会,可见我戴的是白帽.

这样,“3人2顶黑帽,3顶白帽”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则他们2人就变成“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他们可以立刻回答出来,但他们都踌躇了一会,这就说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经过同样的思考,于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看到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拍手称妙吧.后来,华爷爷还将原来的问题复杂化,“n个人,n-1顶黑帽子,若干(不少于n)顶白帽子”的问题怎样解决呢?运用同样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并告诫我们: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窃.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骆驼祥子好词好句好段(关于骆驼祥子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精彩赏析内容提要或心得体会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