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30句李煜词虞美人书法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0-27 09:59:24 admin 阅读:59
李煜词集虞美人
1、李煜 的虞美人
(1)、所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滔滔滚滚,无尽无休,永远不能停止,永远不能够阻挡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正是无尽的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2)、此词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陈廷焯在《云韶集》中赞此词曰:“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可谓点评精当,如此亡国之音却有如此动人心魄的魅力,大概就是因为李煜将自己的纯真感情全心倾注于词中,也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而作的“天真之词”。
(3)、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此词即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该词显得阔大雄伟。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国土更姓,山河变色,雕栏玉砌的宫室早已经成了赵家的园囿。“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此番感慨,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人生短暂,变化无常,一切逝去的美好,无从追忆、更无法追回,只剩下长逝不返的深切哀痛。
(6)、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7)、 《虞美人》的词牌名自带亲切感,记忆中它是伴随着邓丽君的《几多愁》,幽幽地走进我心田。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字字句句皆是流不尽的愁。忆往昔,春花秋月、雕栏玉砌应犹在;看今朝,朱颜已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岁月无声,空悲切,小楼东风使君愁;蓦然回首,凭栏处,唯有诗词照孤心。
(8)、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9)、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10)、李煜看着那碗药,烦躁道:“拿下去吧,孤没有病。”
(11)、清代王闿运《湘绮楼词选》:常语耳,以初见故佳,再学便滥矣。朱颜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言耳。若直说山河改,反又浅也。结亦恰到好处。
(12)、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李煜《乌夜啼》
(1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14)、明代董其昌《评注使读草堂诗馀》:山谷羡后主此词。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尤为高妙。”
(15)、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16)、朱自清写过一篇很有名的短文,叫《匆匆》,他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花会再开,月会再圆,可是我们消逝的年华,消逝的往事,永远不会来了。那往事知多少?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地消逝,有多少往事都消逝了。
(17)、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李煜《南唐二主词》
(18)、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19)、你要知道,诗人词人说我非常的忧愁,十分的忧愁,我十二分的忧愁,我十二万分的忧愁,那我也不能被你感动。而李后主他是用这么三度的强烈对比,促成他这感人的结尾。
(20)、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2、李煜词虞美人书法
(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盘点古代最著名的饮酒诗词《凉州词》
(2)、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4)、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6)、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7)、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8)、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9)、头两句是宇宙的永恒无尽和人事的短暂无常的对比,非常鲜明的对比,劈天盖地而来,把我们)所有的人类、古今的人类都包括在里边,这是李后主词感发的力量。
(10)、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李煜《南唐二主词》
(11)、清代谭献《词辨》卷二二:词(谓此阕及“风回小院”阕)终当以神品目之。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12)、望江南·闲梦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
(13)、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铲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李煜《南唐二主词》
(14)、李煜(937年-978年),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15)、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李煜《子夜歌》"
(16)、这一首《虞美人》也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他的生命终于画上了句点,他的辞章却因为最后苦难岁月的磨砺,而打磨出了异样的光彩,璀璨绚烂、照耀后世。
(17)、这一晚,月上中天,在李煜的小小院落中,几个姬妾都拿出管弦,奏起曾经在南唐宫廷里的旧乐来,一时间,人人泪落如雨。
(18)、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李煜《乌夜啼》
(19)、同它相比, 李太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显得含蓄;刘禹锡的“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寇莱公的“愁情不断如春水”,显得优柔;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情感。
(20)、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3、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创作时间
(1)、宋代王楙《野客丛书》:《后山诗话》载王平甫子游谓秦少游“愁如海”之句,出于江南李后主之意;又有所自。乐天诗曰:“欲识愁多少,高于艳濒堆。”刘禹锡诗曰:“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得非祖此乎?则知好处前人皆已道过,后人但翻而用之耳。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
(3)、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4)、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对于李煜此人,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正如后人的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由李煜,我所想的却是政治与文艺的关系。李煜的词,绝少有忧国忧民的政治理念,他只讲求词的本身的美感,断不会为强言国事而打破词韵平仄(这也是我不喜辛词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的词篇篇美仑美奂,都是艺术上的精品。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6)、清代陈廷焯《云韶集》: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
(7)、李煜在《虞美人》中以“ , ”两句用比喻的方法表达他作为亡国之君的无限哀愁。
(8)、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春睡觉,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春颜,黄昏独倚栏。——李煜《南唐二主词》
(9)、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依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李煜《南唐二主词》
(10)、这首词是很好的一首词,可是就是这样的好词,是非常难讲的因为大家对于这首词太熟悉了。就如同我在开始第一天所谈到的,说《花间集》大家太熟悉了,《花间集》就是一本书么,你就忘了“花间”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了。我说你要用英文一说,TheCollectionofSongsAmongtheFlowers,花间的新鲜感觉就出来了。
(11)、李煜对着此情此景,做下一首《虞美人》,不消一盏茶的功夫,这首词立即就到了宋太宗的手上。
(12)、他说不堪回首,但他毕竟提到了故国,毕竟还是不能够忘怀。而月明中”三个字,就同时也呼应了第一句“春花秋月”的月亮。你要知道,他第一句说的是“春花秋月”,他现在是“小楼昨夜又东风”东风是春风,当然是呼应那“春花”的春天的。可是,他开头说的是秋月”,现在说的是月明,这就不必是秋月了。秋天的月亮当然亮的,春天的月亮也是明亮的。所以“月明中”,就正是呼应那“春花秋月”的秋月,是一种参差的呼应。
(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4)、前三句中,作者眼观美景思及己身,心中不免油然而生亡国之叹感慨之悲,但是仔细的分析李煜所思所念,却尽是当年避居江南割据一方之时的奢靡享乐,他所惆怅的并不是国破家亡,而是无法再享纸醉金迷的荣华。
(15)、春花秋月比喻人生的美好,暗示自己过去幸福的生活,往事知多少的意思是,过去发生了许多快乐的事情;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16)、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17)、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18)、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19)、故国的宫殿,那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的台阶,应该还在吧?就是人的面貌变得衰老了。请问你如果身处这样的境地应该有多少愁恨呢?正像那满江的春水向东流。
(20)、“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4、李煜虞美人全诗及译文
(1)、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2)、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3)、侍女恭谨地接了碗,慢慢抬头试探着问道:“主子今晚可还要跟往年一样,在园中奏乐?我一会让他们去布置一下凉亭,早早撒了帐子,熏了蚊虫。”
(4)、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5)、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7)、 都说《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虞美人》之后,再无李煜。他的一生落下帷幕,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海上总有波澜,人生总有遗憾,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他曾经辉煌,尝尽风花雪月;他受尽屈辱,悔过悲欢离合。但透过一首首词,我们看到了,他实际是一个认真的人,无论对自己的诗词,还是自己的江山。
(8)、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对雪。一壶酒,一竿纶,世上似侬有几人?
(9)、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声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蹋马蹄清夜月。——李煜《木兰花》
(10)、这种思想便是“为艺术而艺术”,这才应该是艺术者的最高理念。文为什么一定要“载道”呢?艺术的历史远比政治要早,人类尚在朦胧时便已知道了用舞蹈表达情感,说艺术出现是为政治服务那完全是狡辩。
(1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12)、倘若李煜的词里通篇是悲亢亡国之痛或是感慨不能与天下争,那么今世艺术史上的李煜,就不过是一个三流的爱国词人罢了。
(13)、《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14)、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5)、(2021全国乙卷)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 。”
(16)、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
(17)、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
(18)、右供奉心领神会,“主上说的是,臣新得了一味牵机药,倒是可以让那李煜品尝一下。”
(19)、宋太宗正在殿中纳凉,见到密报之后,立即将手中镶金嵌玉的茶盏摔到了地上,猛烈的破碎之声让旁边的宦官吓地匍匐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一般,“官家息怒,官家息怒。”
(20)、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今语例袭陈言,但能转移耳。世称秦词“愁如海”为新奇,不知李国主已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以“江”为“海”尔。
5、李煜词虞美人 项羽虞姬
(1)、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李煜《深园静》
(2)、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3)、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4)、 李煜从南唐国主降为囚徒的巨大变化,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得了成就。《虞美人》正是他由南唐国主变为囚徒后,从醉生梦死的生活里醒悟过来,面对残酷的现实,倾泻了“日子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痛。
(5)、且看前三句,“春花秋月”,单是这四个字已足可引发多少词人的无限遐思了,但是在此词首句却直言到“何时了”,并用“往事知多少”来表达了对现时美景的不屑。
(6)、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
(7)、李煜一听奏乐,心中泛起一阵苦涩来,是呢,有多久没有奏乐了,他有一瞬间的失神,怀念起那个擅弹琵琶的大周后来。
(8)、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李煜的故国之思。
(9)、过片两句,示今昔之感,只是直说。其下两句,千古传名,实亦羌无故实,刘继增《笺注》所引《野客丛书》,以为本于白居易、刘禹锡,直梦呓耳。胡不曰本于《论语》“子在川上”一章,岂不更现成么?此所谓“直抒胸臆,非傍书史”者也。后人见一故实,便以为“囚在是矣”,何其陋耶。......“恰似一江春水流”,后主语也,其词品似之。
(10)、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11)、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12)、三年了,他还是不习惯改口。南唐国主曾是他金尊玉贵的身份,却只是他的过往。如今的他,是宋太宗的阶下囚,关在华丽的笼子里,被人取笑。他的生命,本应该在宋军围城金陵时,就光荣结束。如果当时殉国,就不会有现在的屈辱了。
(1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4)、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15)、而李后主有苏东坡的一种哲学理性的思维吗?苏东坡说:“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前赤壁赋》)苏东坡是经过理性的思维谈到宇宙人生的变与不变,而李后主的特色,是以他的锐感深情,以他的最敏锐最深挚的心灵与感情的那种最深切的感受向外包举的,是以他自己一个人的亡国亡家的悲哀包括了我们古今人类共同的悲哀,这正是李后主的特色,这正是王国维所以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而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的意思。我们要从这一点感发来认识李后主的特色。
(16)、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1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
(1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首词可分为两段鉴赏,前三句为首,末一句为尾。
(19)、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20)、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
(1)、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2)、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3)、俞平伯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俞平伯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他提倡“诗的平民化”。
(4)、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煜《蝶恋花》
(5)、 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之情,感情强烈如滔滔之江水,决堤而出。但是李煜在这首词里念念不忘的“故国”、“往事”只是“雕栏玉砌”里小皇帝的生活,这种生活必然是没落的,且他本身的局限和当时的处境,也不可能使他看到任何更好的前程。这样,李煜就只能沉浸在象一江春水似的长愁里而不能自拔。这首词曾经感动过不可失去自己美好生活的人,却依然缺乏一种使人看到自己的前程而为之奋斗的力量。然而,对于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在历史上是罕见的,难怪这首词也就成为李煜的绝命之作!
(6)、侍女伏在地上没有动,远处的几个士兵冷冷看着,似乎没有要说话的意思,但又像说着无声的命令。这院子里的一举一动,都在皇帝陛下的监视之下,既然他说自己病了,那就是病了吧。
(7)、“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扩展资料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8)、江河之大莫过于长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紧靠长江,所以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
(9)、清代冯金伯《词苑萃编》:王介甫问黄鲁直,李后主词何句最佳。鲁直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介甫以为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介甫之言是矣。顾以专论后主之词可耳,尚非词之至也。若总统诸家而求极致,于不食烟火;不落言诠,如女中之有国色,无事矜庄修饰,使当之者忽然自失,而未由仿佛其皎好,其惟太白“膜色人高楼,有人楼上愁”乎,惜乎今之才人、动而不静,往而不返,识此宗趣者盖寡。
(10)、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11)、 此词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12)、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4)、春天的花,秋天的月,什么时间完了结束呢!过往的事太多了,又能明白多少?昨夜春风又吹过小楼,时光又是一年,不忍心回头想象,在月光照耀下已被灭亡的国家和都城那凄凉的景象。
(15)、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16)、清代沈雄《古今词话》: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当以此阕为最。
(17)、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18)、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邓丽君轻柔的歌声飘忽而来,一字一泪,沉痛悲凉,荡气回肠。此时,我的耳畔又回旋起李煜的另一首《虞美人》,同样的沉闷忧伤,同样的思情难耐,同样的茕茕孑立,一字一泪。
(19)、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20)、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1)、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2)、次句先言“小楼”再忆“故国”,即便是报春信的东风,对于身在孤狭小楼身受软禁的作者也不过是掠过心尖的一丝寒意,更是让他有了“不堪回首”之念。
(3)、 诗词的魅力在于,短短的数十字,一字一句都蕴含了极深的文化内涵、醇香的韵味和历史厚重感。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艰难的时刻,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更是如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后半生可谓写尽了千古愁。
(4)、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6)、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设宴酣饮、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曾经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一些悔恨之意。
(7)、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8)、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唐朝李煜诗词全集名句名言唐朝李煜诗词全集名句名言集锦
(9)、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如愁,百尺虾须在玉钩。琼窗梦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李煜《南唐二主词》
(1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也去,天上人间。——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