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09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21 07:48:46 admin 阅读:59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优缺点
(1)、请你对我国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某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2)、陶先生曾受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启发,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顿悟,提出了以下五项主张:行是知之始,注重教育中的哲学思想,提倡实践出真知;在劳力上劳心,倡导手脑并用,注重多元化发展;以教人者教己,即重视教学相长,鼓励教师提升自我;即知即传,主张随学随教,激发学生思维活性;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脑、手、口、眼、时间、空间,提倡激发创造力。
(3)、联系实际分析什么是学习动机以及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4)、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而且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容易因为家人的宠爱而养成自私、蛮横的坏习惯。
(5)、(6) 邬春芹.陶行知乡村学前教育思想述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35(5):7-
(6)、而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1)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7)、这种积极进取、刚毅勇猛、投身武装斗争的行为模式,已与传统士大夫温和保守、消极退让、明哲保身的行为模式有天壤。别。它意味着在金陵大学求学期间,陶行知从观念意识到行为模式,都发生了某种根本性的转变。
(8)、在《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中,你将读到《我们的信条》《第一流的教育家》《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师范生应有之观念》《生活教育之特质》《教育与科学方法》等名篇,从《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中,你将了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等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和名作名篇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9)、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哲学理念,以及民主教育、科学教育、乡村教育、师范教育、创造教育、终生教育等具体主张,撰写出版了《中国教育改造》、《生活教育论集》等大量教育论著,培养了李鹏、张劲夫、刘季平、董纯才、戴伯韬、张宗麟等大批杰出人才。陶行知充满教育激情,满怀教育救国的理念和追求,从1917年秋回国到1946年7月去世,30年里几乎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教育实践。除了早年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的各种被视为开风气的教育改革(如与北京大学联手首招女大学生入学,改“教授法”为“教学法”,推动学生自治,主张教育研究与实验,首次用教育统计学和行政学原理科学设置全校各科系课程表等),还开创性地创办了从基础教育到师范教育到职业教育甚至到成人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各类学校,这些学校后来都成为开风气之先、引领时代潮流的有名的学校。
(10)、我想这就是教育生活化的诗意,也是教育追求民主的兴味:不管你是谁,你在哪,教育意蕴都可能濡染于你,也可能与你毫无干系。而我们就是在“有无”中寻觅有。
(11)、试论布鲁纳结构课程观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2)、其次,“小先生制”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原来的教师为中心变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在现在的课堂,学生是真正的主角,同时承认了学生主体地位,并且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口语化传递教学的能力,做到了“即知即传”;
(13)、“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4)、“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15)、教学做合一原理是一种方法论,它指出了教、学、做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阐释了教法、学法、做法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特点,提倡教师要“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技巧,避免盲目的灌输知识而造成消极的思维定式,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16)、陶行知在民主教育方面的实践长达19年之久,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因此民主教育既具有教育学上的意义,也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反侵略战争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7)、针对这种现象,他力争上游,积极解决,为中国乡村幼儿教育做出了贡献,对后世的幼稚园建设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18)、从陶行知一生所经历过的事件、运动、活动来看,陶行知成为“政治家”乃至“大政治家”是有个过程的,总体看,这个过程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9)、“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特别是针对幼儿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仍然处于发展中,常常通过生活观察形成知识经验。因此,在引导其学习任何知识时,如果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入手,就能提高教育效率。
(20)、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第一阶段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中经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3月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建立乡村教育先锋团,发起并领导生活教育运动开始之前,这是其“政治家”生涯的发轫期。例如,辛亥革命爆发后,陶行知参加了屯溪阳湖余家庄起义,起义胜利后被任命为县议会的秘书,“五四运动”中公开发表爱国演说,后被推举为南京学届联合会会长,组织学生开展爱国学生运动。陶行知在中国近现代学生运动史上起到了领导与组织的作用。他领导的这些学生运动,虽是地区性的,在全国影响有限,但毕竟显示了他的政治才干,可以视为其后来成为“政治家”的酝酿和准备阶段。
(2)、以生活教育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生活,教育就成了一片死海。
(3)、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4)、在因材施教中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尤其是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是幼儿教育中的基本要素,陶行知先生曾经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德育对个体成长的作用。
(5)、陶行知把基督教义作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的利器。不仅如此,基于救国救民的需要,他还特别重视基督教义中朴素的人道主义因素,并于1913年成为一个基督教徒。
(6)、第三阶段从1935年12月27日与沈钧儒等共同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以及1936年1月23日在上海建立国难教育社,1月28日参与发起组成上海各界救国会和5月参与发起建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倡导和领导全国文化教育界救国运动,中经1945年10月被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委,担任中国民主同盟教育委员会主任,领导全国民主教育运动,直至1946年7月去世,这是其“大政治家”生涯的完成期。尤其是陶行知开展国民外交,争取抗战外援,开辟了另一条战线,弥补了国内进步政治力量在国际政治斗争中严重不足的缺陷,有力支援了国内的抗日救国运动,为促进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是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8)、他明确指出;"共和主义,视人民为社会主权。群之良窟,惟民是视。民苟愚劣,社会绝对不能兴盛。社会欲求兴盛,必负改良个人之责。"所以,共和主义"以博爱为社会组织之大本,而以兄弟视其分子"。"个人为社会而生,社会为个人而立,实共和主义之两元也。"表明了他试图以社会为基点,将个人与社会两方面协调起来,不致有所偏废。
(9)、陶行知先生强调要使整个生活现代化、整个寿命现代化,倡导教育是对人从生到死全过程培育的终身教育,倡导的理论是以生活教育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比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思想早了30年。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社会迭代多变,这要求人们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掌握技能,跟上时代步伐,正如陶先生所言:“我们是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
(10)、陶行知教育理念认为民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教育,应该把教育和人民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11)、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说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12)、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她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其次这个做也是行是知之始的行。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13)、在实施共和主义的途径上,他反对"不问国情",照抄西方模式,主张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确定实施共和主义的途径。他把中国的具体国情归纳为四点∶"国民程度不足",出现"伪领袖","d祸"丛生,存在"多数之横暴"的可能。有鉴于此,他提出四条实施途径∶发展教育,便利交通,依靠人文进化,维持一定秩序。
(14)、论述博比特《课程》中核心观点以及对西方课程理论的影响。
(15)、社会即学校原理,可以用场所论进行概括,它主张发挥社会力量来优化教学,为社会培养人才,要求教师认识到“社会含有学校”,提倡学校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进行办学,在生活中的任何环节进行教育,以革除传统教育、“洋化教育”的弊病,满足大众受教育的需求,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
(16)、请对我国现行中的教育改革提出你认为合理的建议
(17)、单纯的根据教材来照本宣科往往会使学生远离生活实际,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差异感,他们会觉得学习并没有什么用,这样的学习是很被动的,没有什么积极性。
(18)、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9)、陶行知说,要将富贵化变成平民化,降低费用,使穷人家的儿童也可以上幼稚园,打破幼稚园只能是富家子弟才能享有的局面,并做到真正适应中国乡村儿童的生活教育。
(20)、在进入新式学校以前,陶行知没有接触过近代自然科学。就读崇一学堂后,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做习题时,同学们一般都是演算老师布置的习题。别人用-种方法来解答、证明一道习题,他却喜欢从不同的角度来证明,用几种方法来解答,然后从中比较,找出最佳方法。
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1)、王阳明的学说,对于金大求学时期的青年陶行知,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陶行知从完善个体人格与寻求救国之道的双重需要出发,认真学习和研究王阳明的学说,并信仰知行合一的理论。为此,1911年,他将自己的原名文溶改名为“知行”。
(2)、目前我国教师行业的门槛可谓是日渐降低,师资队伍几乎达到饱和,但仍有许多人想要进军教师队伍,这就难免造成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而师德师风建设更为重要。
(3)、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4)、传统说教方法收效甚微。受传统思想影响,部分教师沿用传统滞后的说教法进行授课,难以扩大教学成效,也不能深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沦为了教师主导的“一言堂”。一些学生会在传统的说教模式中产生学习依赖性,不仅难以激发其学习主观能动性,而且容易形成长期依赖性人格,影响健康发展。
(5)、从教育方法来看,这种教育是把教育观跟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教育脱离实际,充分动用民众自身具有的经验,使其跟教育的概念发生碰撞,从而互相启迪,调动民众的学习积极性。
(6)、他的论文和演说的成功,也与他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分不开。值得一提的是,在金陵大学期间,他有一段时间热衷于生理科学的实验,曾受美国爱荷华大学西少耳教授观点的启发,发明了一种观察视神经上的血管影的方法,并专门撰写了一篇研究报告-—《视神经上血管影之观察法》,发表在《金陵光》学报上。
(7)、严于管教限制思维发展。小学生天性活泼,其思维也具有跳跃性,容易产生不切合实际的学习想法,进而在学习数学中出现失误,影响正常的学习节奏。一些教师为了顾及全体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维护课堂秩序,会选择严加管教学生,导致课堂氛围变得紧张起来,学生难以充分的进行思考,甚至会对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排斥感、恐惧感,严重降低了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8)、苛无民胞主义以植共和之基,则希望共和,犹之水中捞月耳!"民胞实为"共和之大本"这反映出他对民胞的极端重视,并成为他日后提出的"爱满天下"主张的滥觞。
(9)、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这种初始的飞越时间与空间的心灵历程,显示出陶行知一生的知识取向——横向采纳与纵向汲取齐头并进,两不偏废。如果说,崇一阶段,中西文化在他那里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交融”、那么,金大时期就是一种"有意识的融会"了。
(10)、陶行知先生依据中国教育的不足与缺陷,躬亲实践,创造了许多富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活动。在实践意义上,它对我国现代教育的未来发展有着广泛并且深远的影响,更加体现出了深刻的意义和潜在的实用价值。
(11)、张友渔将民主政治与民族独立以及将陶行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与新民主主义的实践结合起来论述,指出陶行知更难得的是他的新民主主义思想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他特别言及此,并写道:“行知先生在‘九一八事变’后,奔走救国运动,提倡救国教育”。既然陶行知不仅“奔走救国运动,提倡救国教育”,不仅“倡导”民主并且“开展”民主运动,所以,陶行知当然是“政治家”,而且是“被侵略的半殖民地的伟大的政治家”。从中可以看出,张友渔对陶行知是“大政治家”这一点的论证是从政治与教育的关系论证开始,进而转到陶行知政治活动与教育活动、民主主义与民族独立的关系,再转到陶行知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的关系,进而分析陶行知由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必然导致其政治实践的开展,并由早期一般参与政治发展到“九一八”事变后奔走开展救国政治运动和倡导领导救国教育运动,分析环环相扣,犹如层层剥笋般,得出最终结论,逻辑严密,令人信服。
(1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3)、(2)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别人。生活教育不教人升官发财。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做人中人。
(14)、四川天府新区第三小学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武侯区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一等奖、武侯区第二届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15)、结合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论述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方法。
(16)、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对学校教育管理方面也有可参考性建议,管理者应借鉴陶行知的“教育为公,民主管理”等思想,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合理的教育。
(17)、培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18)、简述陶行知的活教育理论对现行教育体系的意义
(19)、在中国的云南,在云南的某个幼儿园里,有个小朋友在趴着窗发呆,像极了我们在生活中偶然瞥见的他人,但唯有爱孩子的成人才会好奇他在想什么,他的小脑袋里正在编织怎么样的故事。
(20)、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1)、需要说明,陶行知虽然一度皈信基督教义,但并未成为一个狂热偏执的基督徒。他对基督教有自己的认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来接受基督教义的,从未盲目信仰过。
(2)、在此期间,陶行知在学习上非常勤奋,不但各门专业课程成绩优异,为全校师生所瞩目,而且还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了近代西方各种哲学、社会政治学说和大量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西方的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林肯与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庄子、荀子、朱熹、王阳明、王畿等人的著作和学说,均在其博览之列,而近人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思想尤为他所熟悉。
(3)、要成为大教育家必须至少具备六个条件,即教育家要具有坚定不移的教育信仰和丰沛的教育激情;从事了丰富多样、持续不断的教育实践;创立了具有原创性的教育思想和学说;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各具风采、各领风骚的杰出人才;具有感人至深的人格精神和人格魅力;对当时及后世教育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如果这六个条件不全部具备,他可能是教育家,但不可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一流的教育家。陶行知是教育家,而且还是伟大的、一流的大教育家。
(4)、“小先生”作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榜样,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5)、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并且思考能作为我国的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吗?
(6)、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说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7)、(5) 李忠,张慧凝.“创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何以可能--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4):21-
(8)、同心同德,必养成于教育;真义微言,必昌大于教育。"因此,"教育实建设共和最要之手续,舍教育则共和之险不可避,共和之国不可建,即建亦必终归于劣败。"可以说,陶行知后来献身于教育事业,就是以此时对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为思想基础的。
(9)、结合实际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并谈谈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0)、陶行知对墨子和王阳明的思想继承较多,墨子的“亲知”、“闻知”、“说知”和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在金陵大学上学期间深受王阳明知行观的影响,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陶知行”。20世纪30年代,又把王阳明的知行观进行创造性改造为“行为(是)知之始,知为(是)行之成”,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行知”,以体现其哲学观的变化。不管是讲“知行”还是“行知”,可以明显看出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杜威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是陶行知哲学观的另一重要来源。在哲学观方面他吸取杜威思想中注重经验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思想,并使之成为其“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之又吸取杜威“做中学”思想,强调“做”与“行”的重要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值得注意的是,陶行知并非不假思索地一味抄袭,而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据自己的已有认识,作了创造性吸收和改造,从而形成自己兼容中西的富有特色的哲学观,如具有强调行动的实践性、为民服务的人民性和勇于开拓的创造性等特点。
(11)、在中国的上海,在上海的某个清晨,气温骤降,像极了我们在教育里偶然遇到的偶然现象,唯有在现场的你我才知道梧桐叶一夜变黄的萧条感,秋风绕面的低迷感,以及云层不断压低的忧郁感。
(12)、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3)、结合案例,论述如何在美育教育实践中有效运用活动性原则。
(14)、例如,陶行知1927年3月15日在南京市郊老山脚下创办的中华教育改进社试验乡村晓庄师范学校,便是全国乡村师范学校的滥觞,并被纳入教育部正式学校体系,此后各地以此为样板纷纷设立乡村师范,都学习陶行知办晓庄学校的经验,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由于乡村晓庄师范学校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为乡村教育服务的思想和能力,学校办得有声有色,推动了全国乡村教育改革发展,被克伯屈誉为“远东教育革命的策源地”。又如,1931年陶行知创办山海工学团,“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故名为“工学团”。这是一种学校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新型的“工、学、团”一体化的教育形式,中国历史上属于首创。山海工学团等工学团组织注重收留培养进步青年,打通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贯穿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再如,陶行知1939年7月在重庆合川古圣寺创办的育才学校,收留和培养抗战时期流离失所、有特殊才能的难童。因为学校办学理念进步,成效卓著,中共重庆办事处周恩来、邓颖超也把战友、烈士子女李硕勋的孩子李鹏送到育才学校社会科学组读书,从此成为陶行知的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留下陶行知师生缘中的一段佳话。当时的育才学校分为音乐组、戏剧组、文学组、绘画组、社会科学组和自然科学组等六个组,按照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特长以及师资力量进行分组,对学生实行适才培养。陶行知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学校,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在此不一一细述。
(15)、当然,我们不能说此时陶行知已与传统的价值观念彻底决裂。思想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无论如何,他此时毕竟开始走出传统价值观念的思想樊篱。
(16)、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讲话中,总书记多次引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满天下”等名言警句,充分体现了d中央对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高度肯定,对其作为老一辈教育家师表示范的大力提倡,也充分证明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当下仍具极强的现实意义。
(17)、为什么我们学习大家思想,还要了解他的事迹和人格呢?
(18)、这种亲自从事过科学实验的经历,使他具备了注重观察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不仅为他后来接受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学说完成了必要的思想铺垫,而且也促使他后来从事教育救国事业时,始终坚持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反对空谈,强调实干。
(19)、要抛弃昂贵的相关道具,用已经有的东西去创新自己所需要的道具。
(20)、践行“民主教育”“生活化”教育,对中国幼稚园之改造
5、陶行知的主要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1)、当前幼儿园的学费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家庭支付能力。如果想上一个可靠的幼儿园,家长甚至要省吃俭用;
(2)、尤其难得的是,他此时已对教育的社会功能有了深刻认识∶"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d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教育良,则伪领袖不期消而消,真领袖不期出而出。而多数之横暴,亦消于无形。况自由平等,恃民胞而立,恃正名而明。
(3)、陶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什莫叫生活教育,这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很是有启发。就从小学的课本上来看,教材中的课文越来越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开始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再看课程的设立,多了综合活动、校本课程等综合课;最后看学校的制度,逐渐从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自律,通过与社区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校与社区结合,让学习与生活结合。
(4)、陶行知认为,“民众需要在生活中理解、实践民主,生活是民主成长的土壤”。教育的第一义就是要求真,要讲真话,要真实的生活,不能说虚伪的概念,这是陶行知跟旧有的教育方式本质上的决裂。
(5)、激发质疑精神。质疑精神是一种提问态度,在扎实理论基础和踏实严谨的求学态度基础上,鼓励学生就开放性问题进行质疑,达到增强其独立思考的教学目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鲜有教师注重激发学生质疑精神,导致学生盲从固定的学习方式,而产生了思维定式。
(6)、对于幼儿教育他强调解放儿童的眼脑手,做到身体各部位全面发展。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7)、与此同时,陶行知在对清末民初社会现实冷静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代中西各种社会政治思想的广采博纳和抉择改铸,初步形成了资产阶级共和主义的政治思想。
(8)、结合案例,论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的运用发展性原则。
(9)、陶行知的一生短暂而又光辉,他毕生致力于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探索,他的教育思想紧紧咬合当时中国国情,他的教育思想均建立在其教育实践之基础上。
(10)、高年级儿童接受了教师的知识,但是却不能很好的传授给低年级儿童,造成了“断桥”现象,这是“小先生制”最为致命的短板。
(11)、在政治观上,他赞同美国总统林肯著名的"三民"原则∶"政府者,人民之政府,人民自治以谋人民之福利",称之为"实共和政治之圭臬焉",并进一步将其具体化为三点内容∶其"共和政治图谋国民全体之福利",给予人民以言论、著述、集会的自由。对于人民的各种建议,"择良而要者施行之"。
(12)、在未入新式学校之前,作为徽州乡村的一名接受传统教育的好学少年,陶行知当时的人生理想只是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时代和社会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是新式教育促成了他的价值观念的转变。
(13)、对于陶行知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学家,当时文学界的不少名流对此都有定评,郭沫若、茅盾、田汉、何其芳等文艺界大家都发表文章指出了这一点。遗憾的是,现在的各种文学史著作和教材中对陶行知在文学上的贡献以及他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却几乎未有记述,不得不说这是文学史研究的失误与缺憾。
(14)、请列举三种对我国教育改革有意义的国外教育思想
(1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16)、《古庙敲钟录》是陶行知创作的以文学艺术的形式来生动地展现生活教育模式的一本小说,是中国近现代小说史上一部难得的教育小说,小说通篇以同情下层民众的贫困生活为基调,以宣传与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新教育理念为宗旨。这部教育小说至少有五大特征:第对劳动人民深表同情。小说有多处生动描写种田农夫的贫苦生活,并且表现出极度的同情。第小说以叙事的方式形象地展现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运用通俗的语言和生活中的事例向民众阐释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第国难当头,通过兴办军事教育来宣传全民皆兵思想,提出了普及军事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全村皆兵、全乡皆兵、全县皆兵、全省皆兵、全国皆兵”。第借教人习武张师傅的口来宣讲接受教育的人应当主持公道,反对做欺压百姓、不劳而获的“人上人”,弘扬做“人中人”的思想。第推广科学知识的必要性。
(17)、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即以社会为学校,自然教室的范围,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简言之,生活是一切教育的开端。如果教育不能回归生活,就很难取得期待中的结果。
(18)、陶行知还强调,“书呆子不来博物馆”。可见,陶行知先生要求学生应依靠自己、自力更生,也要和农民打成一片。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王阳明的学说受到了新一代思想家们的普遍重视,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到宋教仁、陈天华等革命d人,直至后来的毛泽东、郭沫若等,都极为推崇,视之为个人道德修持的工具和改造中国社会的利器。
(20)、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1)、察举例 朱子读书法 昆体良 《爱弥尔》
(2)、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
(3)、20年二师兄333教育综合思维导图购买请认准微店店铺哦
(4)、他开始由尊崇君王到服膺民主共和,由重群体轻个体到协调两者关系,由伦理道德至上到主张义利统一。他强烈抨击不合理的封建血统论和世袭制,说“君主嗣统,只问血胤,鲜问才德”,王权世袭,等级森严,主张一切权力归于人民。他高扬个人的价值、个体的独立人格和个性的解放,并努力协调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认为它们实共和主义之两元也。
(5)、结合实例,如何理解“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6)、"处此物竞之世界,与器间有竞争,与物诱有竞争,即下至饮食起居之细,亦莫不含有竞争之义。于是筹备竞争,宜任劳,实行竞争也,宜百苦。竞争而不能胜,则难生矣!"
(7)、求学金陵大学后,他对数学的兴趣更浓,经常帮助同学解决数学难题,深得师生赞誉,大学时代奠定了他坚实的数学基础,训练了他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他一生事业裨益匪浅。在日后的治学、工作中,他每每佐以数学方法,收事半功倍之效。
(8)、陶行知在探索大众音乐理论方面思考深入,见解独特,为建构中国现代大众音乐理论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他对大众歌曲从理论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较为确切的阐释。他认为只有发自大众内心的呼声变成歌唱大众生活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广大民众,被大众所传唱和欢迎。他还分析了中国民众对听歌曲的渴望程度,论及了大众歌曲的市场需求量。除了探讨音乐理论,陶行知还热心于大众音乐创作,他亲手创作歌词的著名歌曲就有数十首。这些歌曲一度成为人民大众丰富业余生活的精神食粮,也是批判当局黑暗统治的有力武器和动员民众参加革命的宣言书。另外,陶行知组织成立了晓庄剧社,并亲任社长,工作之余创作许多话剧。抗战时期,又指导成立了育才学校戏剧组,教育师生深入大众,和社会打成一片,与人民打成一片。陶行知的话剧实践活动,为中国的抗战起了动员与宣传作用,也极大地推广了新生的中国话剧,为中国话剧从旧中国向新中国的转型与过渡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9)、论儿童研究运动的实质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