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33句论语全文免费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24 13:06:20 admin 阅读:59

导读论语全文译文完整版 1、论语十二章的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试译:齐景公给孔子定待遇...

论语全文译文完整版

1、论语十二章的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试译:齐景公给孔子定待遇,说:“要是照鲁君给季孙氏的待遇,我给不起。”于是把待遇水平定在季孙氏、孟孙氏之间。又解释说:“我老了,没力气重用您了。”孔子就离开了齐国。

(3)、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如五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yǔ)点也!”三子者出,曾皙(xī)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欤?”“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欤?”“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4)、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5)、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6)、(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8)、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9)、试译: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不可改变。

(10)、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11)、试译: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好争的,一定要争的话那就比比射箭吧。射手首先相互揖让,登堂射箭;射完后相互作揖下堂,比输的喝罚酒。这种比争是有君子风度的。”

(12)、试译:托人出国问候好友,要拜送受托人两次。季康子送药来,拜谢、收下后,说:“丘不懂药性,不敢尝。”

(13)、(原文)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4)、试译:孔子说:“我还可以看到史籍的缺字存疑处。好比有马不会驯养,就先借给会驯养的骑。如今没有这样的人了!”

(15)、(⑴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16)、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欤?君子人也!”

(17)、(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8)、试译:季氏比周公还富,冉求却还为他继续聚财进宝。孔子说:“不是我们的人了,同学们捶大鼓震震他可以。”

(19)、(原文)4-3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20)、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2、论语全文免费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18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

(4)、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3岁时,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5)、 27子曰:“刚、毅、木、讷(nè)近仁。”

(6)、试译:子路问道:“怎样做才可以称为士?”孔子说:“相互切磋,相互勉励;高高兴兴,和和美美,可以称为士了。朋友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兄弟之间和和美美,高高兴兴。”

(7)、试译:孔子说:“穿着破麻布袍子,和穿着狐皮大衣的站在一起,一点也不自卑的,恐怕只有子路了。‘也不害人也不贪,走到哪里心不安?’”子路听后,就一直念叨这两句诗。孔子提醒说:“停在这个水平,怎么足以安心呢?”

(8)、(注释)(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9)、(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10)、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11)、(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12)、(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13)、(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14)、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15)、1•12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16)、(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17)、试译:子夏说:“工匠靠作坊做成器具,君子靠学养成就道行。”

(18)、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9)、试译1:孔子说:“说话诚恳吗?举止文雅吗?神色庄重吗?”

(20)、试译:叔孙武叔在朝廷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贤明。”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用围墙打比方,赐的围墙只有肩膀高,在外面就看得见里面院子漂亮。老师的围墙却有几丈高,不从庙门进去,就看不到宗庙大殿的宏大壮美,百官公署的富丽堂皇。找得到庙门的,可能不多吧。武叔先生那句话,不也情有可原吗!”

3、《论语》原文全文

(1)、20子曰:“其言之不怍(zuò),则为之也难。”

(2)、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4)、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试译:孔子说:“把半路上听来的话到处乱传,有修养的人不会这样做。”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8)、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9)、(⑴)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10)、(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11)、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试译:佛肸召请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说:“从前我听老师说:‘动手干坏事的人那里,君子不去入伙的。’佛肸在中牟谋反,老师到那里去,干什么呢?”孔子说:“对啊,是有这话。可是,我不也说了‘坚硬无比,磨也磨不薄’吗?不也说了‘洁白无瑕,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匏瓜吗?怎么能白白挂在那里不让人吃呢?”

(13)、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14)、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yù)祭,如不祭。”

(15)、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作品简介与赏析《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16)、21樊迟从游于舞雩(yú)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è),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欤?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欤?一朝(zhāo)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欤?”

(1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翻译〗

(18)、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19)、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0)、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4、论语完整版

(1)、试译:孔子慎重其事的有:斋戒,战争,疾病。

(2)、23叔孙武叔语(yù)大夫于朝(cháo)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3)、试译:颜渊不禁叹道:“越仰慕越觉得崇高,越钻研越感到坚实。眼看着就在前头,忽然间又在后头。夫子循序渐进,善加引导,用知识打开我的眼界,用礼仪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一会儿都停不下来。每当我全力攀登,似乎到了高处,总会发现老师站得更高,够不着。即使想紧跟着夫子走,还是摸不到门道。”

(4)、(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论语原文译文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5)、「译文」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6)、试译:子贡问:“颛孙师和卜商哪个贤明?”孔子说:“师啊过了一点,商呢还差一点。”又问:“那么师胜过商罗?”孔子说:“过了,等于没达到。”

(7)、试译:孔子对颜渊说:“要用就出山,不用就归隐,只有我和你能这样吧!”子路说:“老师如果统帅三军,找谁一起干?”孔子说:“空手打猛虎、徒步过大河却至死不悔的,我可不和他一起干。一定要找遇事谨慎、善于用智慧成就事业的人。”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兢兢业业。 

(10)、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11)、试译:子夏当莒父的县长,问怎么执政。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贪小利。图快就达不到主要目的,贪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2)、试译:孔子说起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在坐牢,但他并没有罪。”后来果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

(13)、学习到的东西,常常去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4)、1•8子曰:“君子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6)、(4)说:音yue,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试译:孔子说:“觚不像个觚,觚啊!觚啊!”

(19)、(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20)、试译:季文子凡事要反复琢磨多次才付诸行动。孔子听到后,说:“想两遍就够了。”

5、孔子《论语》全文

(1)、试译:孔子说:“君子考虑道行问题,不考虑饭碗问题。耕地的不学道,也没饭吃,学道的却有俸禄。君子担心道行不足,不担心钱财不够。”

(2)、7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欤?”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欤?”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欤?”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试译:季康子问:“仲由这人,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说:“由啊,办事果决,让他从政有什么困难呢?”又问:“端木赐呢,可以派他从政吗?”孔子说:“赐啊处世通达,让他从政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呢,可以派他从政吗?”孔子说:“求噢多才多艺,让他从政有什么不行呢?”

(3)、论语十则原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8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nuó),朝(cháo)服而立于阼(zuò)阶。

(5)、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6)、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7)、试译:孔子说:“一个人一身正气,不用发号施令,别人会跟着走;自身没正气,就是发号施令,别人也不跟他走。”

(8)、(原文)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10)、试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胳膊一弯就是枕头,也乐在其中嘛!乱搞得来的富贵,我看都是浮云。”

(11)、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qú)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12)、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3)、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14)、1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lài),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悦。

(15)、试译:舜靠五位大臣就天下大治。武王说:“我有治臣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不就是这样吗?唐尧、虞舜那个时代,人气也是这样旺。武王的大臣,有一个还是女的,男的九个而已。文王时候三分天下,文王占了两分,仍然向殷商称臣。周代的德行,真可以说至高无上了!”

(1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

(18)、(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19)、12子曰:“色厉而内荏(rěn),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欤!”

(20)、试译:子路说:“卫国的君王等着先生去管理政务,先生打算先干什么?”孔子说:“必须先正名!”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先生绕弯了吧!怎么正啊?”孔子说:“冒失啊,仲由!君子对自己不明白的,会暂且放到一边,不下断语。名分不正,言辞就不顺;言辞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就不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就不会恰当;刑罚不恰当,百姓就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所以君子给各类政务政要政职定名一定要准,政名说出来,一定要可行。君子对于自己说的话,不会随随便便的。”

(1)、试译:孔子说:“不到‘搜索枯肠而不得’,不要开导他;不到‘话到嘴边说不出’,不要启发他;举一个例子而他不能联想到别的情况,就不要再罗嗦。”

(2)、《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看看下面的论语原文及翻译吧!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4)、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yùndú))而藏诸?求善贾(gǔ)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gǔ)者也。”

(5)、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6)、试译: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以算大臣吗?”孔子说,“我还以为你问别的什么人啊,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我们说的大臣啊,就是用仁道去辅佐君王,如果这样行不通,可以辞职。至于仲由和冉求现今的所作所为,可以称为遵命的具臣吧。”季子然问:“那么他们很听上司的话吧?”孔子说:“不过要是让他们杀父母、弑君主,他们也是不会听从的。”

(7)、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8)、8季氏使闵子骞为费(bì)鄪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wèn)上矣。”

(9)、试译:孔子说:“干事业,明白其中道理的,不如喜欢它的;喜欢它的,不如其乐无穷的。”

(10)、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子”不称“孔子”,门人问学也不作“问于孔子”。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称孔子,《阳货》篇子张问仁,《尧曰》篇子张问政,皆称“问于孔子”,与《论语》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遗书明甚,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

(11)、本文提出了学习中绝不能弄虚作假,不懂装懂,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向别人取长补短。

(12)、试译: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好人当道,他有个聪明样;国家坏人当道,他有股傻劲。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赶上,他的傻劲别人赶不上。”

(13)、试译:孔子祭祀祖先,真如祖先就在眼前;祭祀神灵,真如神灵就在头上。孔子说过:“对我来说,假如祭祀不是人在心在,那就跟没祭一样。”

(14)、(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6)、5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īng)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17)、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8)、试译:孔子说:“年轻人何不学点《诗》?学点《诗》,可以激发联想,可以锻炼眼力,可以扩大交际,可以抒发不满。近一点,可以用来孝敬父母;远一点,可以用来侍奉君王。还可以多多记住鸟兽草木的名称。”

(19)、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0)、「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2)、试译: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做费地的县长,闵子骞对来人说:“请替我婉言谢绝吧!要是再来说这事,那我一定逃到汶水北边去了。”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5)、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6)、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7)、2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8)、32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xīxī)者与欤?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9)、(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论语原文译文7子之武城闻弦歌(2)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0)、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11)、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2)、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13)、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11句教师节的重要意义50字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