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8句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经典句子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3-19 12:48:09 admin 阅读:59

导读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经典 1、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经典语录 (1)、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2)、33岁的王阳明,受命主...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经典

1、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经典语录

(1)、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2)、33岁的王阳明,受命主持山东乡试。期间,游览泰山,写下6首有关泰山的诗章,抒发了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仙释之道的向往之情,寄托了追求成为圣贤的迫切心情。在夕阳西下时分,看到海天一色,丹霞飘飞的泰山,王阳明油然而生“肋生双翼,羽化登仙”的别样情怀,写下了“晓登泰山道,行行入烟霏。阳光散岩壑,秋容淡相辉。云梯挂青壁,仰见蛛丝微。长风吹海色,飘遥送天衣。峰顶动笙乐,青童两相依。振衣将往从,凌云忽高飞。挥手若相待,丹霞闪余晖。凡躯无健羽,怅望未能归。”(《登泰山五首》其一)。王阳明在《泰山高次王内翰司献韵》的诗中“嗟予瞻眺门墙外,何能仿佛窥室堂?也来攀附摄遗迹,三千之下,不知亦许再拜占末行。”将他无限渴望登堂入室进入孔圣之门但又找不到门径的困惑表达得一览无余。之后,王阳明返回京师,担任兵部主事。在京期间,正式收徒讲学,并结识湛若水先生,相互问学交往,昌明圣学。此时的王阳明,开始将追求成圣的举措从精神的漫游向心学的专一归拢,正如《赠伯阳》诗中所说:“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长生在求仁,金丹非外待。缪矣三十年,于今我始悔。”既转道教长生之术为儒家之求仁,又收归大道于内心,完成心学的第一步构造。但却还未树立独立的品格,这从他于次年所写的答甘泉的诗中“静虚非虚寂,中有未发中。中有亦何有?无之即成空。无欲见真体,忘助皆非功。至哉玄化机,非子孰与穷!”可以清晰看出来。可以说,阳明心学在他34岁时已基本完成所有的理论准备,达到呼之欲出的地步。

(3)、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4)、按照常理,即使是同等品级的宦官,地方官也不敢得罪,这一点从《大明王朝1566》中江南织造局总管杨金水(宦官)和浙江巡抚、布政使之间的尊卑关系就能看出。

(5)、身体虚弱多病的王阳明,经过这次战争的劳心劳累,加上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嘉靖七年十月,时已57岁的王阳明病情开始恶化,便上疏请告。未等到朝廷的批复,预感生命不多的王阳明就匆匆抱病启程,离开南宁,踏上归乡回家之路。经过广州增城时,王阳明顺道拜访挚友湛若水。可惜,湛若水不在家,随即告辞,并留下了生平最后的两首诗:“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行看罗浮去,此心聊复足。”(>)“我祖死国事,肇禋在增城。荒祠幸新复,適来奉初蒸。亦有兄弟好,念言思一寻。苍苍兼葭色,宛隔环瀛深。入门散图史,想见抱膝吟。贤郎敬父执,童仆意相亲。病躯不遑宿,留诗慰殷勤。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道通著形迹,期无负初心!”(《书泉翁壁》)诗中,王阳明感慨人生得一知音之难,表达了对挚友的深深敬意。就在生命的尽头,他依然不忘用生命践行的“良知”,不悔当初追求“成圣之道”的初心。

(6)、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7)、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8)、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9)、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0)、周敦颐说,太极就是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11)、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12)、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3)、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14)、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15)、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16)、各位可以体会一下其中的道理。如果本文对您有启发,可以分享给您亲近的人,让对方也能体会哲学魅力,活得更加通透。

(17)、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18)、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19)、猝临盘错,盖非独以别利器,正以精吾格致之功耳。

(20)、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2、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经典句子

(1)、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2)、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3)、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4)、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5)、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6)、释文: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7)、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8)、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9)、据记载,王阳明曾和朋友在山里游玩,他的朋友看到一棵开满花的树,便问王阳明:

(10)、真理就在心中,但必须去事上练,只有去实践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真理。而且,这两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

(11)、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12)、“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13)、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最后的结果就是船翻人亡。

(14)、他说的良知不是针对某个阶层说的,这就肯定了人类生存的意义,并且肯定了人主观能动性的意义,并且正是阳明这种向内寻找的思路,肯定了我们作为个人存在于集体中的意义。所以他的哲学是关注存在状态中具体的每个个人的哲学(内圣学)。

(15)、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16)、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17)、民主政治是人民做出政治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的政治体制,但人民有时候是好逸恶劳.自私短视的。因此,没有与之匹配的文化土壤和规则意识,民主政治只能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18)、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19)、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20)、“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3、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原文

(1)、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如上,大家可以好好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思想,可以说是顶级人生智慧,带您寻找内心深处的光明,或许对于大家面对的一些人生问题有些帮助。

(2)、专制政府的死穴就在于其治下民众的情绪没有一个宣泄口。对民主政府而言,你不喜欢执政d没关系,下次投票选在野d就行了。而专制政府的执政d承担了民众所有的不满,发展到最后连某人家门口的路没修好他也要骂上政府两句,如何能够避免社会的动荡?

(3)、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4)、如何做功夫呢?王阳明在这里指出了另一条路——努力做学问。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对于才能和修养,读书学习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路。

(5)、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6)、阳明心理是中国哲学和伦理学史上的一所重要学派,是其思想的中心和本质,是其哲学、良知和良知的核心。文章以王阳明的王阳明研究理念为中心理论,对阳明的学术思想进行追溯,回归到现代社会的理解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7)、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8)、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他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是在讥笑王阳明。

(9)、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10)、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11)、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12)、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13)、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

(14)、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15)、入而问圣人之学,则语以格致之说焉;求格致之要,则语之以良知之说焉。

(16)、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

(17)、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8)、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9)、感悟:君子之交淡如水,随缘,惜缘,不攀缘。

(2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王阳明心学精华30句

(1)、正德十一年,时闽粤赣湘四省边界的绵延山区,众多寇贼匪患猖狂,攻城略地,且互为犄角,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王阳明被兵部尚书推荐升任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第二年正月,46岁的王阳明赶到赣州上任,踏上了“立事功”的生涯,去实现儒者“内圣外王,本末兼该”的人生理想。

(2)、“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3)、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4)、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5)、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6)、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7)、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8)、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9)、“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故事背景: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今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的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周积无声的下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展现了一个微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0)、阳明心学与陈湛心学的渊源关系,学界一直有明确的说法。朱维铮先生说,“陈献章,是王阳明学说的真正教父”;“广东,是王学的策源地”。

(11)、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

(12)、周敦颐说,太极就是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13)、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14)、官场的内耗,国家的虚耗终使社会积重难返,尾大不掉,表面的繁荣也逐渐成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体积越来越庞大,而随着肥皂水的张力到达极限,越来越脆弱,然后一触即破。

(15)、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便以此话回答朋友,仔细品读,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

(16)、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17)、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18)、21岁的王阳明参加浙江乡试,考中举人。之后,便赶赴京城准备参加次年春季的全国会试。不幸的是,王阳明落榜。面对落榜,意味着无法进入仕途,也就不能实现建功立业的梦想,他内心多少感到几分落寞,便回到家乡余姚。与方伯魏瀚等人一起,在龙泉山寺组成一个诗社。考场上失意的王阳明,置身在林木葱笼的幽静环境中,调节心态,溺于辞章,寄情于山水之间,倒也逍遥自在。正如后来在京师所作《忆龙泉山》诗中表达的“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在这里,王阳明度过了一段惬意悠闲的时光。然而,期待有一天能大展宏图的念头依然在王阳明心中挥之不去,以诗咏志,写就《次韵毕方伯写怀之作》:“孔颜心迹皋夔业,落落乾坤无古今。公自平王怀真气,谁能晚节负初心?猎情老去惊犹在,此乐年来不费寻。矮屋低头真局促,且从峰顶一高吟。”

(19)、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20)、知行合就如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是说要遵守承诺,不得说一套做一套,搞阳奉阴违。知行合一是说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至理,不得违背天意,个人利益必须自觉让位于国家、集体的整体利益。

5、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白话文

(1)、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2)、惟恐吾侪尚有一善成名之意,未肯专心致志于此耳。

(3)、点题: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4)、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

(5)、夫志于为利,虽欲其政之善,不可得也。志于行道,虽欲其政之不善,亦不可得也。

(6)、志向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不是靠志气才成功的。

(7)、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

(8)、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9)、也就是说“山间花开花落”之所以能被我们看到,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那一刻就赋予了这个现象“这层意义”。再直接一点来说,即“万物的意义,由心而起”,也就是所谓的“心无外物,心即理”的通俗解读之一。因“心外无物”,所以“致良知”的表现是“知行合一”儒家孟子提出“人性善”,提出人天生拥有良知良能,但是因为人后天生活中会面对各类欲望的诱惑,导致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被蒙蔽,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即在反省中不断剔除蒙蔽,回归“本心”。当我们的本心不被蒙蔽时,我们就能达到所谓“致良知”境界。这个时候,人就能做到所谓的“知行合一”。

(10)、读史越多,越会悲哀地发现,以史为鉴几乎是不可能的。技术变了,制度变了,表面那一层都变了,可里面的内核永远不变。魏忠贤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换个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焕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身边那些不懂政治却想玩政治的人最终都被政治玩得很惨。

(11)、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12)、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13)、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

(14)、正德九年四月,时年43岁的王阳明升南京鸿胪寺卿,滁阳众多好友相送至乌衣,久久不愿离别,留居江浦,等候阳明渡江。王阳明以诗“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复来滁州。相思若潮水,来往何时休?空相思,亦何益?欲慰相思情,不如崇令德。掘地见泉水,随处无弗得。何必驱驰为?千里远相即。君不见尧羹与舜墙?又不见孔与对面不相识?逆旅主人多殷勤,出门转盼成路人。”(《滁阳别诸友》)催促好友回去。

(15)、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6)、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17)、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18)、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19)、修己治人,本无二道;政事虽剧,亦皆学问之地。

(20)、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1)、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直接的源头是“陈湛心学”。阳明心学始创于“龙场悟道”,其“悟道”的理路,与陈献章的“静养端倪”堪相一致,这一看法已是学界的共识。

(2)、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3)、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4)、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5)、自三皇以降,先秦诸子,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三字一出,洞见全体,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任凭你考三王、叩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致良知之教也。

(6)、《大学》中所谓的“学物”,就是《中庸》中所谓的“仁”。知识、审问、仔细思考、明辨、虔诚都是所谓的诚实的美德,除了善良还有其他所谓的诚实的美德。

(7)、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更是毫不避讳的在自己的员工面前说:我两次两次创业都将公司带到世界五百强的秘诀,就是知行合一。

(8)、猝临盘错,盖非独以别利器,正以精吾格致之功耳。

(9)、仕途如一张网,进入后就会被沾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要懂得站在网上看。但也不是不作为,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10)、为学应当反身自省。若只是责备他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若能反身自省,才能见到自己有许多没有做到的地方,哪里还有工夫责备别人?

(11)、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12)、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13)、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4)、感悟:抛下杂念,享受当下,安静地吃饭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1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6)、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17)、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8)、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01句王阳明精髓60句是哪一句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