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3句儒家思想太害人了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08 07:47:19 admin 阅读:59
儒家思想太恶心了
1、儒家好恶心啊
(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虽有矛盾之处,但有时又是一致的。真正的圣人既堵又疏,善于引导人们走向一致的道路。”
(2)、既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孟子提出的“君轻民重”,也是以“父母爱护子女”的心态去提的。
(3)、●一个民族要有文化是不容易的,如果没有圣人就没有文化,有了圣人而有文化,我们的教养也要从每一个人自己做起,他只是可以有个典范,可以有个引领,有个指点。我们去读这些经典,就是希望接受到这些圣贤的教导和指点。
(4)、●一个人首先要谦虚。他想什么,做什么,怎么看问题,要保留一份谦虚:这是不是天下之公理、正义,是不是一种完美无缺?当然,要求一个人完美无缺责备太过分了,但是自己是可以这样责备自己。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自己要对自己责备多一点,对别人责备少一点,每个人都这样,天下太平。
(5)、以现在的价值观再去读《二十四孝》中的那些故事,感觉有些愚昧迷信。我们应如何看待《孝经》和《二十四孝》之间关系?在提倡《孝经》的同时,是否应该给孩子讲《二十四孝》呢?
(6)、Fromdiscoveringbeautytolearningfrombeauty
(7)、●要看价值你不要看多跟少,价值不是多跟少可以分别的。一车的稻草不值一两黄金,不是吗?你怎么可以说这个稻草比较多,我要稻草,那不是笨人吗?所以有人说那么少的人读经,我的孩子才不读经,等到有多的人来读经了我再来读经,怎么会有这么笨的人呢?
(8)、反而是抛弃儒家思想,纯粹独尊法术,或者道术,咱们国家立不起来的。纯尊法术的,秦始皇可以威猛,一死帝国崩塌;商纣可以气吞山河,转眼自焚鹿台
(9)、●我们说凡是思想都发自于主观,但是发自于主观的,是不是只有纯粹主观?那如果是只有纯粹主观,那么就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以我们又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是能够以此心来把握到此理,那么此心同,就此理同,那就不是谁说的算。
(10)、更别说,纺织前期还有很多工作,所以说,这样情况下产生的宗族制经济体,是没什么大错的。
(11)、《孝经》是孔子创作的儒家经典著作,是儒家十三经之《二十四孝》是元代成书,两者相差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从《二十四孝》到今天又过去了一千多年。里面的故事需要放在历史背景中解读才有意义。比如:卧冰求鲤,就是今天破冰捕鱼的意思。还有比如尝粪忧心,读来会让人觉得很恶心,但是今天通过检验粪便来诊断疾病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孝”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去查看《圣经》和佛家对于“孝”这个概念是如何解说的。把经典彼此对照起来看,作为父母就更能明白现在家庭教育里我们应该遵循的方向和原则。这里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孝就是将来你要养我,不养我就是不孝。这是要避免的。
(12)、所以说,儒家思想是没有糟粕的,人的思想却有。明明自己的思想有糟粕却不去考虑,去改正,反倒觉得眼前所见,耳中所闻,书上所著,他人所言皆是糟粕,又如何能见到真道理,真学问。
(13)、所以我们就应该明白资本家的卑劣。吃骨头不吐渣。还要用《弟子规》来教化工人,让工人更加心甘情愿地被他们剥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弟子规》可以让工人家庭生活幸福和睦,可实际上呢?工人的贫困呢?年迈的父母患病拿不出钱来,子女上学还要发愁。这就是资本家所给予工人的。因为他剥削了工人的劳动价值!所以我们听到资本家自诩其仁义道德时,会由衷地感到恶心,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资本家们说是自己养活了工人,但是实际上呢?是谁养活了谁,我们一目了然。对于罪恶对私有制,是一定要推翻的,只是铁律!或许现目前没有这个条件,但是我们一直放在心上,并为之奋斗。就如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d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说的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4)、“可见,正常人所说的‘智’不是孔丘所说的‘智’,孔丘的‘智’是一种严重狭义的‘智’,是建立在‘政治正确性’之上。季氏派人请孔丘的徒弟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但季氏违反周礼的统治秩序,于是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在孔丘一门看来,是否有利于社会、是否有利于发展,并不重要。如果违反家天下的私有制统治秩序,那就是大逆不道,你帮他就是‘不智’。但历史就偏要扇他的脸!偏偏就要周礼制度彻底完蛋。偏偏完蛋之后大家依旧可以好好的生活在其他制度中。”
(15)、大家都痛恨法西斯,战争狂魔,可见一个不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自身缺陷严重的人,既是才能再高,最终也是会出大问题的。
(16)、●一般人为什么喜欢读《老子》?因为不管领悟多少,《老子》的文句总是会让人轻飘飘的,那你就喜悦了。至于《老子》到底在讲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读了就高兴。这不是什么过错,这是入道之机啊!你永远不可以丧失这一种默默然的契会,丧失了这一份深度的心灵的感受,而只有文字的解释,概念的堆积。所以做学问最好两面俱备,那一种默默然之间的感受叫做智慧,那一种说得很明白的叫做知识。其实知识是可以不离开智慧,智慧可以表现为知识。
(17)、大家都知道百家争鸣发生在咱们春秋战国时期,到了秦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维护其统治,秦始皇干了一件“焚书坑儒”的事情,大家不要误解,坑儒大多坑的是其他思想的儒,焚书也大多焚的是其别家的书,对儒家思想还是保存比较多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当然还有赖于一个重要的儒家弟子李斯,这一段不讲了)。其实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强盛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其注明的商鞅变法,而商鞅本人其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待到秦统一六国之后,却开始对儒家青睐有加,那是因为儒家所一直宣扬的仁义礼智信,讲究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忠君爱国,国自然就是大秦帝国,所以这是维护大秦帝国的思想啊,自然要尊崇的。
(18)、从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就开始正式“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各种文人志士都以孔孟为尊,立志辅佐君王治理天下。而普通的百姓也开始学习儒家的礼仪规范,遵循着儒家的规章制度和处事理念,儒家思想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而人们也是受到儒家大一统的影响,在分裂和纷乱之世,人们渴望的还是统一。
(19)、就在黑板上写了个“人”说:“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规章制度,处处要人制约,那么这个人还能称之为人吗?”她用手点了点黑板,无人应答她。她又说:“比如说猪,猪就是那种需要人饲养,要人约束的动物。”我反驳道:“那么野猪不由人管,那野猪就是人了?”因此,我犯了课堂干扯罪,被批斗一节课。
(20)、关于孟先生讲座的更多内容,欢迎您点击下放视频,即可收看直播当日的所有回放。
2、儒家思想太害人了
(1)、后来历代秦王一直以法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儒家自然倍受打击。到了秦始皇,他为了加强统治,采取愚民政策。除了秦法不让百姓读别的书,后来更是焚书坑儒。这一切都是为他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的。
(2)、今天晨读的内容增加了《文礼书院院长寄语》:
(3)、●读书要读出味道,读到自己身上来,但是也不要急,你不要每一句都去说我一定要了解到什么程度,那往往会又走入知识的障碍了。你只是去体贴,以真实的生命去体贴,当你真实的生命跟孔子相应了,《论语》只要懂一句就够了。所以学问要有真实生命的感应,而这个感应越真切越好,感动越强烈越好。强烈到什么程度呢?强烈到非如此不可,这一辈子就只有这一件事,没有别的事。而且这辈子只有这一件事,不是躲起来一直去思考,一直想这件事,琢磨这件事,而是这辈子就只有这一件事,这一件事就尽了天下万事。这才是真正的儒家之教。
(4)、“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老子说:“见素保朴,少私寡欲”。
(5)、*老秀才早思考过事功,所以很熟悉,亚圣熟悉什么?仁义礼智信,所以亚圣应该代表的是礼乐一方,而荀子代表的是事功一方。荀子输了,是不是表示事功输了,出现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一点我是非常怀疑的,为什么?因为老秀才的遭遇,更重要的是齐静春的“有望立教称祖”。(总结)以上只论证了一件事,就是三四之争的双方,是亚圣和老秀才;三四之争的争论点不是性善和性恶,而是事功和礼乐。下面我们来看事功是不是真的输了?老秀才究竟是不是认输自断文脉?
(6)、作为儒学分支的阳明心学,同样如此。因为在儒家历史中,从没有人像王阳明这样重视人的内心和个人意志。在那以前,朱熹等理学家从易经出发,用佛学思辨证明了天理是儒学的终极真理,学术风格可谓严谨,毫无半点含糊。但到了王阳明这里,却索性不加论证,就直截了当、大声宣布:
(7)、其他文明教育孩子应以竞争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相比之下,儒家教育是否太温和了?比如说现在的教育体制更多的是继承了普鲁士教育,可以说是近现代工业文明的配套产物,更多展现出来的是对物质的操控能力。相比以注重个人修养,重礼修德的儒家教育,会不会对孩子的能力有所限制?或是说在当今的社会中,花时间学习很多繁文缛节不如掌握些科学知识更有用。
(8)、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秦始皇焚书坑儒,严禁私学,崇尚法术,使儒生和儒家!学说的地位一落干丈。刘邦早年对秦始皇是特别崇拜的,曾经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①的强烈感叹!在这种情形下,刘邦受秦始皇的影问很火,亦很讨厌儒生。
(9)、没错,王阳明的心学,正是在理学一统天下之时的标新立异。王阳明与其同时代的人们一样,从小就视程朱理学为天经地义,认认真真学习实践。正因为王阳明实在太认真,所以才发现朱熹的那套办法竟然行不通。
(10)、所以,王阳明在临终时对弟子说:此心光明、夫复何求!
(11)、●老生常谈,就是一个老生经常说的一个道理。为什么老生要经常谈这些道理呢?原来这些道理就是人生最重要的道理,这个老生年纪大了,他对人生有所体悟了,他最后体悟出来就只有那几句话,所以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话,就叫老生常谈。希望他的晚辈不要因为他所说的是老生常谈,而感觉啰嗦,感觉并不重要,感觉也不起作用。反而,我们要对所谓的老生常谈特别注意,因为那是人生智慧的结晶。
(12)、从“龙场悟道”到“天泉证道”,老王其实经历了很多,从重回官场,到平宁王叛乱,再到平广西匪患,他的心学一直伴随着他并支持着他,而他也从心学的应用中不断的总结升华,他一次次的向世人证明王阳明心学已经强大到无所不能,而王阳明心学所应用的基本方法论也正是再质朴不过的唯物主义哲学了,也是我们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所普遍应用的方法论,所以可以说,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享受着先人们留下来的宝贵思想财富。
(13)、儒家思想的问题就在于只有道德,没有底线。这样在于建国初,治世下能维护统治,统御万民,甚至高标准的道德。到了乱世,儒家就会成为笑话。
(1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5)、儒家最开始是需要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而发展到最后,儒生变成了只知道读书的“腐儒”,他们变成了“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恪守着古板的教条,不知变通,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16)、这是个多事之年,因为这个时候咱们的东亚小邻居日本长期的幕府内讧风暴归于平静,有点类似于咱们国家三国和五代十国之后的大一统前期,各自相安无事,共同发展;欧洲此时正处于强大的东罗马帝国末期,有点风云飘摇,但也基本稳定,但这一年攻打威尼斯共和国(这是个有意思的国家,存在历史上前后快一千年,以前也属东罗马帝国,后来自治了,也强盛过一段时间,13世纪的时候是其全盛时期,有兴趣的可以查一下相关资料);这个时期的美洲有了第一批非洲“游客”,那是因为西班牙人把非洲的罗尼格罗人运到西印度群岛,也就是北美洲。
(17)、我在其他的问答中介绍了一些儒学的内容,在这里不再重复,只想谈一下孔子时代的早期儒学思想那种敢与强权对抗的大无畏精神。别认为儒学只是统治工具,不是的,儒学思想对每个人提出了一种极高的修养要求,很多人倾其一生是达不到儒学所要求的高度的。达到的,基本都名留青史了;超过的,都成了圣人。
(18)、其实当时的王阳明,并不认为朱熹的方法错了,而只怪自己的精力不济。所以他说,做圣人要耗费很大精力,是普通人难以胜任的。等王阳明龙场悟道后、真正开宗立派,再次提及此事,他才敢于怀疑权威,并理直气壮地宣称:
(19)、大家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在这里真的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民贵君轻等等。
(20)、IV.LearnfromOurChildren
3、儒家思想有多害人
(1)、其实,朱熹和王阳明的目标都是天理,只是一个向外、一个向内,所走的路径不同罢了。
(2)、探究宇宙万物的规则和个人道德的提升就在这个范畴下。比如《中庸》和《大学》这两本儒学入门作品都提到了儒家对于个人的提升,先修炼自身,再治国平天下。无论是真善美,还是诚信,这都是儒家对于君子的要求。君子也就是儒家对于人格的最高定义。心学里提到的良知,知行合一也是对人性提出的高标准。
(3)、世人大多以成败论英雄,如果王阳明没有建功立业,而只在偏僻乡村讲授心学,人们对他的追捧必定会大打折扣。同样,很多人研读《传习录》(即心学的《论语》),就是为了学一套内功心法、走向成功。如果它与得失成败毫无联系,又有多少人会感兴趣呢?
(4)、格物首先需要诚意,诚意即不自欺,即慎独,即戒惧,即致良知。格是正的意思,正其不正以归于正,格去“物”上攀附的贪嗔好恶,声色货利等私欲,留仁义礼智信等天理。先生说:“格、致、诚、正之说,是就学者本心、日用事为间体究践履,实地用功,是多少次第、多少积累在,正与空虚顿悟之说相反。”格、致、诚、正也是惟精惟一的功夫,需要在事上磨心性,是多少个层次螺旋反复推进,不断积累精进的,不像佛老之学讲的突然顿悟。随着功夫的深入,对于攀附在心体上一丝一毫的私欲,良知都会觉察的很清楚,觉察到以后还需要我们用大勇去致良知。
(5)、受习气影响,没有从基本入静功夫做起,总觉着就这么干坐着浪费了时间。自己因为有追求效率的工作习惯,就没有在“静”的状态下去触摸心体用功,而是用私智,快马加鞭的直接在“动”的状态下去做“事上磨”的功夫。现在看来,看起来是快,实际上确慢;看似聪明,其实丢了智慧;没有学会走,就开始跑,很多精微处、关键处的私欲都没体察到、克制住。静来反思,忽视本体求效用,还是外求了。
(6)、但如果换了今天的科学家,在探究物质构成时,光咬破果核还远远不够,必须将这只果子分解到分子原子,再进一步分解为质子中子电子,直到穷尽当下所有的技术手段;并触类旁通,从“格”果子开始,到探究世间万物一切物质的构成法则,这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7)、李敖:孟轲的地位是累积起来的。到了唐朝,韩愈推崇孟轲是直承道统的人物。到了宋朝,他配享到孔庙。到了元朝,他被封为亚圣。到了明朝,因为明太祖不喜欢他,吃了一点蹩,后来就一直风光,直到今天了。
(8)、历史上批判“儒家思想即孔孟之道”不只一次了,至于出现这种情况应该于孔夫子《论语》的思维观点无关,《论语》通篇都是在探讨如何成为“君子”核心思想是“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自从孟子在儒家思想基础上提出唯心主义论《孟子》后,其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历代统治阶级所看中,成为“愚民政策的枷锁”到汉武帝时更加变本加厉干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巩固皇权,用“儒学”来绑架整个民族,由此社会风气向《孟子》唯心主义靠齐,文人学子开始超越《论语》中“君子”的定义,变的“文胜质则史”纷纷成为伪君子奴才,使整个社会文人比小人更加恶毒为所欲为,成为社会毒瘤,当影响到整个民族生存时,其思想必然被全社会群起而攻之,这一切都源于过度解读古人思想!
(9)、在明朝末年,阉d横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崇祯帝费尽心机扳倒阉d首领魏忠贤之后,才发现比魏忠贤危害更大的是“腐儒”,是儒家的东林d!他们只会耍耍嘴皮子,干啥啥不行!原本一群阉人还能强行撑着摇摇欲坠的大明,抗击外敌。而阉d被剪除之后,东林d那群“腐儒”只会提升赋税,加大剥削压榨百姓的力度,面对强敌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最后崇祯帝绝望的自缢于煤山之上,大明朝宣布结束。
(10)、东郃子严肃的高声道:“当然不是!!!孔丘的‘仁’绝非‘慈爱、同情’,而是有其特定政治含义的!!!孔丘自己一开始就把这秘密说穿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1)、(以上内容根据现场录音转录,未经先生修订。
(12)、现代人要是“格竹子”,就一定会用到生物物理实验室的各种现代化的高精设备,而且,也必定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13)、那么儒家思想究竟有没有毒,还得看时代背景,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如下:
(14)、以上也是我对于阳明先生“四句教”内涵的理解和梳理。再具体到操作环节,我们应如何去“格物”呢?
(15)、基督教新教改革的核心,正是强调个人可以绕过教会,直接与上帝沟通。而近代西方的信仰自油,也正是由此开始的。
(16)、纵观历史长河,先秦时期还是“百家争鸣”而到从汉代到后世,甚至至今都是“儒家”一家独大,今天孔子学院都开的全世界都是,而整个中华历史中反对儒家的事件屈指可数!
(17)、而就是《四书集注》到了元朝时期,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指定参考数据,可见这个时候程朱理学已经在中国成为了思想文化的主流,也成为了儒家文化的代表思想。
(18)、因为儒家思想所宣扬的是孔孟之道,它的核心是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宣扬克己复礼。
(19)、如果有一种学问,起自人人内心。既是主观的自觉,又是客观的共识。永远向往于理想,并随时关注现实。严格要求自己,宽容体谅他人;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愿成就别人;认为天下学问都有其价值,都应给予恰当的尊重;希望天下万事万物都各安其位,各得其所;这样的学问,就称为”儒学“,追求这一种生活的人,就称为”儒家“。
(20)、两个人的分歧最终发展成了理学的两个分支,陆九渊继承了程颢的理学,创立了陆九渊心学,而朱熹继承了程颐的理学,被后世成为程朱理学,光耀百世。
4、儒家思想有多坑人
(1)、借用同道的话来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基于,心、意、物三者共构的,世界中客观的物是同一个物,但每个人的心性和观世界的角度不同,所以每个人感知到的世界也就不同。所以,人需要为自己而去学习和修道,同时尊重理解他人和自己的不同,这是“心即理”的运用,也是我们领悟儒家圣学最基本的成长。
(2)、“可是孔丘缺乏深厚的历史观和广博的社会生产和协作实践,把周礼误当作理想目标,又要人们按照周礼去生活,维护家天下的私有制政治统治秩序,这才是他的‘仁’。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天下太平了,鼠目寸光看不到社会发展有各种可能。这样的人、这样的见识又怎能成大事、利万民呢?”
(3)、其实,朱熹的学说无论对错,起初都是教人通过体认天理、了解圣贤来提高自我修养、认识终极真理。就好像孔孟学说,只喜欢讲原则、认死理,而不在乎成败、不计较后果。
(4)、而《太极图说》的主要传承者是一个叫穆修的人,穆修其人大家知道的不多,从其生平事迹来看,应该是一个始终坚持自我的学者,也正是因此却郁郁不得志,在官场总是受到打压,而对他的介绍中,完全没有提到他对《太极图说》的发扬。穆修有个弟子,叫周敦颐(就是写《爱莲说》的那位),似乎对易图也没有涉及,至少从我们熟知的情况来看,周敦颐似乎跟易图是没什么关系的。直到程颐程颢两兄弟这一代,才开始对无极的说法有所发扬。两兄弟从无极中抽象出了“道”“理”从而自成一家,从此成为理学的雏形。我们现代人动不动就说的“你这人怎么不讲道理”中的道理就来源于此,看来大家还是比较习惯和依赖于“道理”这种东西的,可是道理又是什么呢?没有人说的清楚,从这里也足见我们受理学思想影响之深啊。
(5)、●每一个人去读圣贤书的时候要拿出你的真生命,跟他有所感应,产生共鸣。自己的生命产生共鸣就是自己的真生命被唤起,然后你所作所为甚至所思所想都跟圣贤是一样的。
(6)、我们不妨想一想,资本家在睡觉时,在花天酒地、莺歌燕舞时,他们都有源源不断的收益,因为此时工人在不停地劳作。所以说资本家的钱都是肮脏的,充满血汗的!工人劳动创造了城市!创造了高楼大厦,他们才是城市的主人,但是他们却在城市里没有容身之地。劳动创造了宫殿,但却给了工人棚舍。
(7)、《孟子》一书共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个字,在内容上,理直气壮固多,理不直气壮也不少。中国人推理不合逻辑,受孟轲的影响应该不少。
(8)、在去龙场“上任”之前,他回了趟余姚老家,看到满头白发的老父亲,他还是心存愧疚的,也许是人到了不惑之年才感受到男人的不易,也体会到了父亲当年的良苦用心,这次因为自己意气用事还把前途给毁了,实在是让父亲大失所望。但王华的表现让他非常意外,对他这次的做法是赞赏的,也许我们可以称王华是一个理学家,那么这个理学家就正是用他们往圣的行为准则来衡量这次事件,自己的儿子做到了不畏强权、坚决捍卫真理、虽死无悔,这是一个文人应有的气质,也是一个理学家要坚持的品质,这也许是父子两人第一次如此心灵相通。从前老王觉得小王不靠谱,从前小王觉得老王食古不化,现在两个文人、两个男人、两个大明官员更像是一对父子,更像是一个人。
(9)、虽然,儒家思想原本就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但是阳明心学,却深入民间、重拾人心,让人人都能看到希望、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平等。既然人人心里都装着良知,那么人和人就应该是平等的。所以,当你看见满大街都是圣贤的时候,就说明你的心学造诣已功力非浅,可以登堂入室、修行成圣了。
(10)、《孟子》在北宋以前只是子书,宋仁宗后,才升段为经书,真是愈来愈走运了。
(11)、文化水平低,有自卑心理。刘邦出身低微,小时候没有读辽纠’么书。《汉书·高帝纪》日:“初,高祖不修文学。”这里, “文学”并不等于“儒学”,应该指文化水平。刘邦身为亭长,文化水平不高,难于处理政务,应对公文。“不修文学”足他的缺陷,故为此而心存自卑。
(12)、AmongtheSixArtsofConfucianism,Propriety,Music,Driving,Shooting,LiteracyandCalculationareallthetrainingprocessesforchildrenfromphilosophyandethics(propriety),artcultivation(Music),collaboration(Driving),militaryskills(Shooting),Humanities(Literacy)andNaturalScience(Calculation),whichisthebasicsystemofgeneraleducation(asshownbelow).
(13)、严格来说,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三不朽”的,大概只有王阳明一人。而人对于不朽,总有着狂热的追求。生儿育女是为了生物基因的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是为了文化基因的不朽。若一个人实在是一无所长,也总能投身宗教,去相信灵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