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骇人听闻的意思(骇人听闻成语意思)
发布时间:2023-11-16 18:17:09 admin 阅读:59
骇人听闻成语意思
【成语】骇人听闻【拼音】hàiréntīngwén【释义】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造句】报纸登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某地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而致多人中毒。【近义词】危言耸听、骇人视听、耸人听闻、骇人闻见【出处】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典故】隋炀帝杨广时,著作郎(官名)王劭常用一些荒诞言论取悦皇帝。他曾谎报说:有人抓了一只乌龟,它的腹部有“天下杨兴”四个字,预示着杨家江山兴旺长久。当皇后死时,王劭又说:皇后原是菩萨转生,她现在只是回到天上去……他这些“骇人视听”的奇谈怪论虽然遭到有识之士的鄙弃,却得到杨广的欢心。这样,王劭在著作郎的位置上坐了将近二十年。“骇人视听”现写为“骇人听闻”。
骇人听闻的意思
骇人听闻
hài rén tīng wén
[释义] 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语出]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正音] 骇;不能读作“hái”。
[辨形] 骇;不能写作“赅”。
[近义] 危言耸听 耸人听闻
[用法] 含贬义。多用来指惊人的坏消息或事物。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兼语式。
[辨析] ~和“耸人听闻”、“危言耸听”;都含有“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不同在于:~重在“骇”字;“耸人听闻”重在“耸”字;“危言耸听”则重在“言”字。
成语辨析|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的区别是什么?
【词义】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辨析】
二者均有“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之意,但是“随心所欲”是中性词,而“为所欲为”含贬义。
【例句】
①我们二人并坐,随心所欲地漫谈。
②这几个混混经常在这一带出没,他们欺行霸市,为所欲为。
【词义】
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潮流走。
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辨析】
二者均有“跟随”之意,“随波逐流”侧重没有立场和主见;“同流合污”含贬义,指跟着做坏事。
【例句】
①所谓择善固执,就是我们要有主见,不可随波逐流。
②我们要明辨是非,不要与坏人同流合污。
【词义】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辨析】
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使人震惊”。“耸人听闻”第一个字是动词,形容说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第一个词是形容词,形容让人听了害怕的事。
【例句】
①近年几宗事故中,传媒耸人听闻的报导手法和侵犯私隐,激起公众强烈抗议。
②车匪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人,真是骇人听闻。
【词义】
束之高阁: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辨析】
都有放在一边不予理睬的意思。“束之高阁”着重指闲置不用、不管或不实行;对象多为具体或抽象的东西,如“书籍”、“理论”等;多用于书面语;可以将其对象用在介词“把”后,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但不能用“对……”、“对于……”作它的状语;“置之不理”着重于不理睬;对象多为“事”或“人”;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不能用于“把”字句,前面常用“对……”、“对于……”作状语。
【例句】
①他精心写的建议书被束之高阁,领导根本没加以研究。
②老板对她的要求充耳不闻,置之不理。
【词义】
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
手足无措:手足无处安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才好。常用于形容举止慌乱。
【辨析】
均含有“没有办法应对”的意思。“束手无策”是对事件无法处理,是针对事件的;“手足无措”是形容人的表现。
【例句】
①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时,他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②大伙一阵夸奖,竟把他这个老实人弄得手足无措。
【词义】
食古不化:读书、作画一味学习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
因循守旧: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辨析】
“食古不化”侧重不善于灵活运用;“因循守旧”侧重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
【例句】
①读古书要求甚解,不能食古不化,引喻失义。
②现在是科技的时代了,因循守旧是行不通的。
【词义】
顺理成章: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水到渠成: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辨析】
“顺理成章”强调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水到渠成”侧重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例句】
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②问题一个个解决之后,水到渠成,最终形成了总体方案。
【例1】(2013河北)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报道中有关奥姆真理教制造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的细节,真是________,令人震惊。
②这个骇客群体专门制造________的虚假新闻,许多年轻人因此上当受骗。
③本文所引古事古语几乎都是名人之事、名人之言,甚至圣贤之事、圣贤之言,其正确性是________的。
④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钓鱼岛的所有权问题________,用不着第三国来指手画脚。
A.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不容置喙 不容置疑
B.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不容置疑 不容置喙
C.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不容置喙 不容置疑
D.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不容置疑 不容置喙
【解析】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②句中“专门制造”和“虚假新闻”说明事件是故意被人夸大和捏造而使人惊恐。A项和D项“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感到恐惧和震惊,一般指真实的事件,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D项。B项和C项“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后感到惊恐,符合文意。第二步,再看第四空。④句“用不着第三国来指手画脚”可知,横线处需要与此相呼应。C项“不容置疑”指不容许有什么怀疑,形容真实可信。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B项“不容置喙”指不容许插嘴说话。符合文意,答案锁定B项。第三步,验证第一空和第三空。“骇人听闻”与①句中“令人震惊”恰相呼应,符合文意。“不容置疑”与③句中“正确性”恰相呼应,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
【例2】(2018四川)君子之德要求坚守正道、深明大义、矢志不移,乃至________,不为各种威逼利诱所降服。这就是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________。《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身殉道 人云亦云
B.杀身成仁 口是心非
C.视死如归 沆瀣一气
D.舍生取义 同流合污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乃至”表递进,所填词要与“坚守正道、深明大义、矢志不移”语义相近且程度更重。C项“视死如归”指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与“道义”无关,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A项“以身殉道”指为追求的道义牺牲自己的性命;B项“杀身成仁”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D项“舍生取义”指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三者均符合语境。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更”表递进,所填词要与“随波逐流”语义相近且程度更重。A项“人云亦云”指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形容没有主见,与“随波逐流”语义程度一致,无法构成递进,排除A项。B项“口是心非”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与“随波逐流”语义不一致,不能构成递进,排除B项。D项“同流合污”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与“随波逐流”语义相近且程度更重,符合语境。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
“骇人听闻”,“耸人听闻”,“危言耸听”有什么区别?
1、读音不同
1)骇人听闻:hàiréntīngwén,声母为h、r、t、w,韵母为ai、en、ing、en。
2)耸人听闻: sǒngréntīngwén,声母为s、r、t、w,韵母为ong、en、ing、en。
3)危言耸听:wēiyánsǒngtīng,声母为w、y、s、t,韵母为ei、an、ong、ing。
2、意思不同
1)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2)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到了感到震惊。
3)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3、出处不同
1)骇人听闻:
出处: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释义: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些年出了各种怪论,让人感到非常吃惊,也蛊惑人心。
2)耸人听闻: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五回:“比较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释义: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五回:“比起那史册上的朱云拿剑和李膺破柱的程度,更加使人感到震惊。”
3)危言耸听:
郭小川《论“听话”》:“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
4、用法不同
1)骇人听闻: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2)耸人听闻: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3)危言耸听: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夸大事实吓唬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骇人听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耸人听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危言耸听
骇人听闻的意思
骇人听闻(hàiréntīngwén)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危言耸听、耸人听闻灯谜谨防隔墙有耳英文shocking典故隋朝时隋文帝杨坚任命曾在北齐,北周都作过官的王劭为“著作郎”。到隋炀帝杨广时,他还是“著作郎”,他靠的就是散布离奇故事,歪曲奇异现象,为皇帝散布永坐江山等离奇谣言,真是骇人听闻
【原创】大荔有一段骇人听闻的历史
微大荔
县域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合作推广(15891585022 )------
大荔
有一段
骇人听闻的历史
文/温孝林
这是一段令人难以忘却的历史,这是一段骇人听闻的历史。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一百五十多年,现在听起来也让人毛骨悚然。这就是同治元年发生在大荔,涉及甘肃、新疆两省,震撼全国的回民之乱。
晚清太平天国起事后,各地都兴起了团练,俗称为勇。河南巡抚严树森曾招募了六百名陕西回勇往开封协防,事毕后回陕遣散,为陕西团练大臣张芾所留用。适逢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勾结捻党,在同治元年从河南经由武关入陕西,陕西大乱,这批被征的回勇乘乱散走。一批原籍同州、散伙归家的回勇走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圣山小张村,想购买竹子削尖后作为武器,园主的父亲得知回民有拿竹子做武器的企图,就回绝了对方,双方发生了冲突。竟然导致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乱。
同治元年(1862)四月廿五日,大荔县王阁村回民得知情况后,立即支持,竟得到数千回民响应。同州知府朱元庆、知县杨玉章聚集洛河两岸汉族群众,与回民战于二郎庙,死近千人,后回军占羌白高城、龙门一带。同治二年,清军攻下羌白,连克王阁村,激战月余,回军撤至渭南孝义一带。1863年3月,多隆阿的勇营攻占了 羌白、孝义两个市镇。从同治元年(1862)至同治九年(1870)在大荔县境内回民起义反复争夺战争,长达八年。
说这段战乱历史骇人听闻,其一,一个小县战乱长达八年之久,其时间可以说是旷日持久,历史上罕见。其二,战乱涉及面广,可以说是村村战火,无一幸免。其三,大荔“作为回民起义东府指挥中心”,其战斗之惨烈,可以说是,腥风血雨,生死肉愽。死亡人数之多,可以说是十室九空,尸横遍野。参战者可以说是全民皆兵,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髻之年,而且不分男女老幼。笔者在这里说一下死亡人数:
据《续修陕西通志稿》:“西、同、凤,古之三辅,百余年来休养生息,鸡犬相闻,至道咸时户口称其极盛焉。同治初年,回变起,杀伤凡50余万,亦云惨矣。”《陕西通志卷3》:“大荔县1843年人口达203116人,到1874年只有72679人,损失三分之二”
从《续修陕西通志稿》中可以看出,这场战乱,仅同州、西安、凤翔三府,死亡人数就达50多万。那么同州有多少人呢?当然三地自然不能平分,但至少可以断定,同州死亡人数是个惊人的数字。再从《陕西通志卷3》中可以看出,从1843年至1874年这31年中,大荔人口锐减了百分之六十五。
据县志记载,在这三十一年中,大荔发生了两次大的旱灾:“道光二十六年(1846)秋冬至春连旱不雨,麦未下种,粮价昂贵,人多饿死。”“同治元年(1862)大旱,洛渭绝流,麦欠收秋未种。”三十一年间仅发生了二次大灾,而且其间还有人口自然增长数,所以不可能使人口一下子减少十几万,看起来八年战乱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那么在这期间大茘究竟死亡了多少人?
光绪初年,有一书名为《旷典阐幽录》,此书为清同治大荔採访局绅士、蓝翎候选郎中宋佑文所著,书中详细记载了大荔在这次战乱中汉族死亡人名与人数。“岁乙丑,会同邑绅在冯翊书院设局采访,并派邑人士分赴各村,详悉复查,以期无滥无遗。”
“卷一与卷二,汇辑殉难男子,计一万零五百零五。卷三卷四汇辑殉难女子计二千零一十九名。共计12524名。”这次逐村调查死亡人数,是为在大荔建“节义祠”而作准备的。所以书中并不包括回民死亡人数。常言道:杀敌一千自毁八百,在这场回汉混战中,回民自然也有死亡
据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讲师榜志娟研究“从陕西回族人口在起义前近达一百万,到战后除西安二万和转战甘肃新疆后,幸存三四万来看,仅陕西回民就损失最少八九十万。”
榜志娟是研究少数民族史专家,其研究成果应该是可信的。而在这次战乱中,清军讨伐回民始于大荔,榜志娟在论文中写道:“陜西省大荔县羌白镇是回族聚居较多的村镇,清军进攻时“堡中老弱妇女,哭声震天,尽屠杀无遗。”以此推而论之,笔者估计,在这次战乱中,大荔回民的死亡人数应不少于汉民人数。如果把这两个数字加起来,再加上逃亡的人数,笔者估计可达数万人之多,所以说这个数字是骇人听闻的。
其次,这次战乱是由大荔、华县回、汉械斗而导致大荔、华州、渭南等县爆发起义,紧接着关中地区全部卷入,又由陕西波及甘肃、新疆,直到1874年才基本上被镇压下去。因此乱起于大茘,大荔便成为主战场,战火便漫延了整个县域。从《旷典阐幽录》记述中可以看出,南至渭河,北至镰山,西至孝义,东至大朝界,所有村庄无一幸免。《旷典阐幽录》中记载了197个村庄被回民屠杀的人名和数字,共计12524人,惨遭杀害的人中,男女老幼,甚至还有襁褓中的婴儿。在被回民屠杀的村中,有些人家所有人都惨遭杀害,无一活命。在被杀害汉族人数超过100名的村庄有:
平原坊,袁学积等182人;下庙渡,杨戊寅等143人;阿寿村,李忠云等242人;八女井,李时青等175人;潘驿镇,任白儿等297人;陈村,高朝兴等146人;杨村,雷福科等299人;七里村,王贞怀等194人;南石曹,秦天明等105人;高迁村,杨进元等102人;陈村,高朝兴等146人;杨村,雷福科等299人;兴平村,拜得朝等129人;溢渡村,潘进良等146人;洪善村,鱼致忠等170人;苏村,赵世杰等515人;胡村,张大河等193人;南乡北庄村,马云路等122人;大村,宋崇琛等280人;长城村,李定儿等125人;黄家庄,尚锡德等225人;仁庄,张兴平等176人;雁乔村,郝成春等157人;汉村,梁恩印等158人;冯村,董文清等127人;白猴屯,梁福滋等202;新庄村,程来成等156人;坊舎镇,邢邦直等159人 段家寨,许明合等125人。
若要说在回汉对抗中,除过老弱病残,男人是相拼而亡,而女人手无寸铁,亡者则为屠村杀戮而为。据《旷典阐幽录》中记载,在这次战乱中,被回所屠戮的女人共2019人。被杀害的妇女中,其中超过30名的村庄有:
下庙渡,党礼勋妻李氏等33人 八女村,李一清妻梁氏等49人。潘驿镇,景玉和妻李氏等36人。厐家庄,潘社娃女金环等50人。杨村,雷福远妻王氏等124人。兴平村,拜根房妻胡氏等44人 洪善村,田万荣妻樊氏等32人。苏村,樊纪昌妻刘氏等216人。胡村,马恒谦妻牛氏等88人。北庄村,周士汉妻张氏等40人。大村,宋崇成妻蔺氏等196人。 长城村,陈治心妻孙氏等46人。洪善村,田万荣妻樊氏等32人。阿寿村,杨红春妻王氏等32人
如果把男女死亡人数加起来,有些村庄可以说是十室九空,大村共死亡476人;苏村共死亡731人;八女村共死亡224人;杨村共屠杀423人;潘驿镇333人;胡村281人.这些骇人听闻的数字,现在听起来也让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为纪念在这次战乱中被屠杀的汉族同胞,同州府决定建一节义祠,将亡故之人勒石存祠。建祠所用之款,由民间筹集,共计筹集白金七十余两,在建设中,款项不夠,又有八女井村呂宜人捐资填补。节义祠于同治八年十二月至九年三月建成,后因故节义碑被毁,节义祠也被另作它用。
节义祠建成后,署理同州府事监利 余庚阳作《创修节义祠碑记》,全文如下:
我皇上圣武天挺,义征不憓,扫清逋残,又复褒奖节义。自军兴以来,所有男妇之殉难者,一经入奏,罔不立降纶音,予以旌卹,并令建坊立祠,恩至渥,典至重也。
予履任后,接见绅耆,言及此事。维时候选同知李君春源,称有呂宜人者,系其已故出嗣胞兄,候选同知春三君之妻,闻此工未兴,愿捐家资为之。用是鸠工庀材,土木俱兴。经始于同治八年十二月,至九年三月,厥工告竣。又以春秋享祀,不可无资,复捐银两,发典生息,以备支用,而义举乃底于全。
予惟表扬节义,实观世道人心。呂宜人青年矢志,节凛冰霜,仍念殉难男妇,思有以妥其幽灵,建此祠宇,并隆享祀。其淑性之好义,实有由于贞心之兴感者。昔海州刘媛,以家财免下户之赋,并散施贫民,诚为义举。惟其以麻青钱助修佛道观宇,则未免尚狃于异端布施之说。兹呂宜人修此祠宇,实有禆风教,关乎世道人心之大。其徽美显章,殆过刘媛。将来朝廷区明风烈,聿昭彤管,实可为呂宜人卜之矣。
是役也,举人王君永年、例贡李应关为之总理。其监工而采访者,则蓝翎候选郎中宋君佑文、候选同知马君沛登,暨举人成君锦章、廪生王生宝卿也。
是为记
蓝翎候选郎中宋佑文作叙,全文如下:
大荔,古冯翊地,为汉上辅。隆崛崔崒者,屏莲嶽而枕虹嶺也:转腾 洌者,带渭洛而襟黄河也。峙流钟毓,英劲成风,士尚节廉,人知礼义。自壬戌花门变起,邑之完贞节,守大义,激烈殉身者,几于指不胜屈矣。
岁乙丑,会同邑绅在冯翊书院设局采访,并派邑人士分赴各村,详悉复查,以期无滥无遗。五越月,访实节义绅民万有七百余名。分等分次,汇册转报。
己巳秋,余葵阶观察来守是邦,劝捐千余金,创建祠宇,续报殉难士民千四百有奇,即以修祠。余赀三百金,发商生息,为永远春秋祭祀之需。
今夏又补报节义二百余人,共计殉难绅民男妇万二千余名口。先后恭荷纶音,分别荫赠,一体建坊立祠,勒名于石,以垂永久,仰见圣天子特恩阐幽,典至旷也。佥曰:(是不可不传。)爰照奉旨入祠各节义,摘录姓名,汇辑四卷,付诸攻木之工,以志皇仁而砺风俗。
其集团打仗,力竭捐躯,巷战阵亡,被执弗屈,守节不辱,骂贼受害,忿激自尽者,总局章程如是,非此弗录,故不复分类详注,期从省且惧复也。惟全家殉难,勇烈异常,或因孝友杀身,或能从容就义,或耄年而敌忾,或急智以全贞,核无疑误者,略注于简端,漏未声明者,暂门阙以待补,则奇特节义,亦不至于湮没矣。
噫!节坚金石,义凛冰霜,俎豆馨香,千秋罔替。后之览者,尚其闻风兴起,崇气节,励名义,如呂新吾所云:“生不为赘疣之物,死不为浮荡之鬼”,庶不辜此旌卹汇刊之意也。
夫是举也,校对者:候选同知马沛登、浙江即用知县陈凤灵、周至县训导李志复、六品顶戴举人李向桂、举人王永年、恩贡生王宝卿、岁贡生李钰、例贡生李应关、生员成锦堂、李庆生也。例得备书。
同治岁次阏逢阉茂 秋仲,蓝翎候选郎中宋佑文叙。
今天笔者写这篇文章,不是让人们记恨什么,而是通过回顾这段不幸的历史,要告诉大家,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习总书记说“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也就是说各民族要象亲兄弟一样和睦相处,只有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国家才能安定,人们才能安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注:
1、本文事件、村庄、数字等均不包括原朝邑县。
2、《旷典阐幽录》中详细记录了各村死亡人数和真实姓名,因人数太多篇幅冗长,本文只将各村第一人名录上,后加死亡总人数。
不可救药,随声附和,骇人听闻意思?
1、不可救药:原意是说周厉王多行酷烈之暴政,就像重病人一样,不能再医治了。后泛指病重到无药可治。也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不能挽救的地步。
出处:先秦·佚名《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翻译:周厉王多行酷烈之暴政,就像重病人一样,不能再医治了。
2、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翻译:崇侯虎不过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不是他的本意。
3、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出处: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翻译:浙中近年总有奇怪的言论,使人听了非常吃惊,让人心里害怕。
扩展资料【骇人听闻】典故:
隋炀帝杨广时,著作郎(官名)王劭常用一些荒诞言论取悦皇帝。
王劭曾谎报说:有人抓了一只乌龟,它的腹部有“天下杨兴”四个字,预示着杨家江山兴旺长久。当皇后死时,王劭又说:皇后原是菩萨转生,她现在只是回到天上去……
王劭这些“骇人视听”的奇谈怪论虽然遭到有识之士的鄙弃,却得到杨广的欢心。这样,王劭在著作郎的位置上坐了将近二十年。“骇人视听”现写为“骇人听闻”。
赅与骇区别?
答答赅与骇的区别是:第一,读音不同。
赅读音念gαi四声音同该。骇读音念hai四声音同害。
第二,字形结构不同。赅与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赅的部首是贝。骇的部首是马。
第三,字义不同。赅的释义是1,兼,包括。如举一赅百。
2完整,全。如言简意赅。
骇的释义是:惊吓,震惊。如惊涛骇浪。骇人听闻。由上面分析对比可知:赅和骇的读音、字形结构、字义都不同,有较大区别。
骇人听闻中骇的意思
1、骇人听闻的骇释义:惊惧2、【汉语拼音】hàiréntīngwén3、【词语解释】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4、【字词解释】骇:惊吓,震惊,惊讶5、【成语性质】贬义词6、【成语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7、【近义词】危言耸听8、【反义词】不偏不倚9、【辨析】耸人听闻指实际没有,被捏造出来的事;骇人听闻指实际存在,但让人不敢相信的事。就是说耸人听闻是假的事,骇人听闻是真的事
骇人听闻意思造句?
1、骇人听闻的柏林墙也是这段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2、骇人听闻的利益冲突变得习以为常。
3、由于那时候的罗马人很少采用避孕措施或者缺乏有效的避孕措施,那时候的杀婴行为也不像今天这样骇人听闻,一等孩子降生,她们就杀死了这些婴儿。
4、广岛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切尔诺贝利事故骇人听闻,福岛核危机令人震惊。
5、最近几个月的报纸中有这样一条骇人听闻的报道,共和党州将探头装进打早胎妇女的陰道中,目的是将还未出生的婴儿拍下来,以此希望打消她们堕胎的想法。
6、负利率的概念似乎骇人听闻想象一下,我们存自己的钱还必须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