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名字(惜时的名人事例?)

发布时间:2023-11-28 12:57:47 admin 阅读:59

导读惜时的名人事例?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珍惜时间。鲁迅的整个一生都是在拼时间。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时...

惜时的名人事例?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珍惜时间。鲁迅的整个一生都是在拼时间。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正的。有志者,勤奋者,善于去挣,去挤,它就有;亲人,懒汉,不去挣,不去挤,它就没有。鲁迅正是善于挤时间,支配时间的勤奋者。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第二天起床后,有时连饭也顾不得吃,又开始工作,一直到吃晚饭时才走出自己的工作室,实在困了,就和衣躺到床上打个盹,醒后泡一碗浓茶,抽一支烟,又继续写作。

鲁迅习惯以各种形式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在鲁迅的卧室里墙上挂着勉励自己珍惜时间的对联及最崇敬的人。鲁迅曾说:”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

舍生取义名人事例50字?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敌人埋伏在碉堡里的机枪手突然开枪,造成了很多伤亡。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受地形限制炸药包无法固定在碉堡上。为避免战友很多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拉下了导火索,炸毁了碉堡。董存瑞用自我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在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董存瑞的英名永远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传遍了中华大地,为新中国不惜献身的精神也成为一代代人民战士的榜样。

关于三时间珍惜时间的三位名人?

例如,珍惜时间的有1、巴尔扎克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就十分珍惜时间,他的每一秒钟都过得充实。他为自己列了一个时间表:从午夜到中午——工作,从中午到下午——校对,下午5点——用餐,5点半——休息,从这张表上不难看出巴尔扎克对于时间的珍惜程度,也正因为他巧用时间努力工作、学习从而才能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

2、齐白石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 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晚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3、司马光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4、鲁迅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

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5、吉米·卡特

吉米·卡特总统在他担任州长时,有一次,他因公和一位佐治亚州的专员同机外出。早晨七点钟,卡特已在飞机上等候了,只见那位专员正匆匆忙忙地在亚特兰大航空站的跑道上奔跑而来。

这时飞机正好滑行到跑道上,卡特虽然看到了那个人,还是命令驾驶员准时起飞。“他不能按时到达这里,这实在太遗憾了。”他厉声地说道。

珍惜时间的名人小故事的名字有哪些?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下面的比较长,字数比较多: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聚萤读书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甚么办法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那时候,每逢举行甚么集会或庆祝活动,如果车胤没有到场,大家就觉得扫兴。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名字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精选篇一:余秋雨童年饿肚子读书

1946年,余秋雨出生在余姚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本分的基层公务员,而母亲则是一位没落大家族的小姐。在他出生那天,天上一直下着小雨,因此得名叫秋雨。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

中学的图书馆不小,但每天借书都要排长队,而且想借的书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后来,余秋雨到处打听,终于知道有一个叫“上海青年宫图书馆”的地方借书比较方便,就立即去申办了一张借书证。青年宫在江西中路200号,快到外滩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每天都吃不饱。余秋雨在晚饭后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青年宫,走到一半就饿了。当他走到图书馆时,离人家关门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从青年宫图书馆把书借出来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里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等找到书,就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能读几页?但是,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多小时,看完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正是少年时那段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他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余秋雨的《长者》一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轻时发愤读书的情景。1975年世事纷扰,29岁的余秋雨因肝炎回乡下养病,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间的一个蒋经国的图书室,专心阅读了当时很难找到的《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四部丛刊》等书。这简直是上天的一个有意的成全,也使得余秋雨像金庸笔下的人物,仅有高人指点还不够,还让他在某山某洞中获得某种“武功秘笈”。这次阅读对余秋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这正好和他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张可的指导互为补充,形成双翼:张可指导他接触西方文化,这次他却走进了浩瀚的中国历史。

关于读书的方法,余秋雨有一个着名的“畏友”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精选篇二:范仲淹五年不脱衣读书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精选篇三:林清玄比原来跑快一步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精选篇四:勤奋的莎士比亚

他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放弃点滴空闲,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文学学校”学习,在校6年,他硬是挤出时间,读完了学校图书馆里的上千册文艺图书,还能背诵大量的诗作和剧本里的精彩对白。

从小喜爱戏剧的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镇长,喜欢看戏,经常招来一些剧团到镇上演出。每次,莎士比亚都看得非常入迷。镇上没有演出时,他就召集孩子们仿效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戏。他还自编、自导、自演一些镇上发生的事,很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戏剧才能。

后来,父亲因投资失败而破产,13岁的莎士比亚走上了独自谋生的道路。他当过兵,做过学徒,当过瓦匠,干过小工,还做过贵族的管家和乡村教师。在为养家糊口的奔波中,他对各种各样的人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还记录了他们很有个性的对话,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莎士比亚22岁时来到伦敦。对戏剧的强烈追求,让他在一家剧场里找到了看门的工作。起初,他只是给看戏的达官贵人们牵马看车。之后,他用挣来的小费转付给一些小孩帮他完成工作,自己他却抓紧时间到剧场里去观看演出。慢慢的,莎士比亚开始在演出中跑跑龙套、当配角。

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

(一)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的。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二)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名字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巴甫洛夫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5、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6、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莎士比亚7、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朗费罗8、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布莱希特9、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苏格拉底10、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11、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12、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13、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拜伦14、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15、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16、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17、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18、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克19、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卓别林20、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21、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22、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23、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24、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杰弗逊25、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歌德26、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27、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莎士比亚28、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去流水。——约翰·洛克29、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30、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31、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3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33、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34、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35、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3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37、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38、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莎士比亚.39、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40、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41、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42、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德国诗人歌德43、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莎士比亚44、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朗费罗45、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布莱希特46、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47、即将来临的一天,比过去的一年更为悠长。——福尔斯特48、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弗莱彻49、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高尔基50、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51、即将来临的一天,比过去的一年更为悠长。——福尔斯特52、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弗莱彻

有哪些关于古代名人珍惜时间的例子

展开全部古代珍惜时间的人很多,如:祖逖,苏轼,李白,曹雪芹,司马迁,孔子,匡衡,

请你写出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名称

1、列宁惜时有一篇回忆录,回忆一位同志向列宁汇报工作,列宁批准了他的计划,并问道:“那么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呢?”“明天开始”那位同志说。列宁却批评他说:“为什么不今天开始呢:就是现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宁是非常珍惜时间的。2、柯罗惜时一位青年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大画家柯罗请教。柯罗指出了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动地问:“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见柯罗是多么珍惜时间。3、邱吉尔勤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巨头之一的邱吉尔,平均每天工作十七个小时,还使得十位秘书也整日忙得团团转,为了提高驰缓的政府机构的工件效率,邱吉尔还制定了一种体制,他给那些行动迟缓的官员们的手杖上,都贴了一张一张“即日行动起来”的签条。4、不闲一日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晚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5、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6、惜时如金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7、准确的时间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8、达尔文惜时据达尔文的妻子埃玛回忆,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一书时,经常昼夜不眠,没有一夜超过五个小时,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仍然坚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直到临终前两天都未间断。9、抓紧时间优秀影片《喜盈门》曾轰动中国影坛,编剧辛显令长期以来,抓紧每一分空闲时间读书,学习和写作,每天忙到深夜,睡眠从不超过6个小时,他常说:“超出一分钟的休息,便是增加自己思想上的一分懒惰。”正是因为他特别善于挤时间,才在工作之余写出了一部出色的电影剧本。10、司光光惜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枕头是用圆木做的,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人就会惊醒,他用这种方法来强制自己,挤时间刻苦读书。11、枕头睡觉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时,经常用石头做枕头睡觉,一旦被石头硌醒,马上又开始工作。12、赢得时间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多斯塔之窗”写作时,夜以继日,工作非常紧张,疲倦时,他常常用大劈柴当枕头,使自己不至于睡得过久,正因为这样,他才赢得了比常人多得的时间,作出了比常人大得多的贡献。13.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从而一生著作颇丰,成为一代文坛巨匠。14.陈景润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他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间表,把一天24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样掌握的。15.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16.雨果客人和信件的干扰下,文思泉涌,奋笔疾书。至于法国文豪雨果的谢客术,更是别出心裁。他为集中精力写一部小说,竟给自己剃了光头。有人上门找他,他即指着光头说:“对不起,你看这头,见不得人!”使人悻悻而回。当别人请其赴宴时,他照旧说:“我这光头,不登大雅之堂,去参加你的宴会,不是要给你丢脸吗?”来人只好无奈离去。当雨果的头发长长之后,又一部巨著问世了。希望有用O(∩_∩)O~

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事迹无人知晓?——已故名人的故事怎么讲?

                    

【编者按】

在新闻体裁中有一大类我们经常遇到,但又经常流于形式和表面,那就是对已故名人的报道。名人是一个地方的财富,已故意味着没办法采访到他本人,这样的情况我们怎么来讲他的故事?怎么让他去符号化,怎么真实、立体、丰满、可感?

△1934年到1937年做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时的茅以升

名人也是有个性的

15年3月做“茅以升建大桥”这个事儿是我第一次操作这个类型的片子,当时策划的导演们就强调了一点,我们做出来的这些名人要有个性,要有自己的性格,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符号化的民族英雄。

这可能是个人人都懂的道理,可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怎么让名人回归到人?说来其实也简单,一个细节足矣,这个细节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一句同期,一个印象……关键是要挖掘到这样一个细节。

当时我的同事李欣蔓做了同系列里的一条片子,讲述的是被喊了40多年的“卖国贼”关露的故事。行文一上来,她的外甥女这样描述关露:

很讲究,很注意干净卫生,爱漂亮,烫头发,穿得那样的很漂亮。

这样一句同期,关露的这层性格就显露无疑。但偏偏就这样一个爱干净漂亮名誉的人怎么就能忍辱负重,背受骂名这么多年,而且在又脏又破的牢房里饱受摧残,还坚定地执行党交给的任务:我不辩解,对于所有人指控的卖国贼,我不辩解。

她的外甥女后面讲到这样一个小细节:

她在监狱里用一个铁钉子放风的时候秦城监狱捡到一个铁钉子她就偷偷捡来磨整整磨了两年磨成了一根针她就用眼镜盒上铁的硬的(一个东西)把它扎了一个眼然后把她的囚衣改成比较合身她出来带给我看了那个是很珍贵的一个东西真是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这说明她在秦城监狱里她相信她一定能够得到清白的的坚定的信心

这一段细节的描述把她的性格进一步凸显:一方面,在监狱里她还想着要好好穿衣服;另一方面,磨钉子这样一个细节能看出这个人到底有多隐忍。TVB里很多卧底剧里经常有这样的台词:我到底是人还是鬼?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这里用这样一个细节把关露在矛盾中的隐忍显露无疑。同样的,大家可以对比《风筝》和TVB的众多卧底剧,《风筝》更写实,刻画人物的方法就是如此。

可惜的是,这一段同期在播出的时候被编辑删掉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的性格都很突出,比如茅以升。当我翻看他的日记的时候,内心的感受就是,这个人从不表露感情,日记里全是建桥的进展,建桥炸桥那三年的日记里,描写内心情感的就一句话:

为钱塘江大桥工程建设,我日夜奔波,忽而愁闷,忽而开颜,有时寝食俱废……

 △茅以升回忆钱塘江建桥炸桥始末的刊言手稿

乍一听,这句话其实挺普通的,描写的就是一种状态,直接引用,并不能凸显茅以升的性格。

但是当你解释一下,这两年半的日记里全都是钱塘江大桥的内容,在最后炸桥的时候他写下一段话:好像自己亲手扼杀死了自己89天的婴儿。

其实我们能感受到一个严谨的老科学家内心的悲痛,他对这座桥有多爱,他炸这座桥时就有多痛苦。

没有一个突出的细节,那就用全篇去刻画他的性格,其实通过全篇的描述,最后用他登上钱塘江大桥的画面来收尾:他并没有说话,只是转眼珠子,因为他得了很严重的黄斑病变,看不清东西,他使劲儿转眼珠子就是为了能看清这座大桥。

通过全篇一个情感点一个情感点的堆积,在节目的结尾我们就用现代语言给他画了像,纯正理工男,看似除了工程毫无其他情趣,表面不善表露情感,其实内心异常细腻而丰富。我们不需要如此直白的表述,但所有观众都感受到了这样一个老科学家的不容易。

 

△茅以升的博士毕业论文

讲故事要不停撩观众

文如其人,这是句老话。片子也是文,在电视里,那就是片如其人。

2015年,我最早做这种片子的时候比较吃力。因为我是做调查出身,看问题比较直接,优势在于可以立刻直抵问题的本质,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直奔本质而去。这样的思维方式或者性格对于做起调查来就会稳抓稳打,一环扣一环,最后能直抵问题核心。可要是讲起故事来,可就少了很多趣味性和味道。

“茅以升炸大桥”的稿子最早詹詹改过、琳姐改过、丰兄改过、婧一改过,我觉得我是在被一遍一遍折磨中,和后续做了这么多的片子里悟出来了这个道理和讲故事的方法。以至于现在无论是什么片子类型,特写、人物故事还是联播甚至直播,都想着要把故事讲得百转千回。

这就好比谈恋爱,你想跟女方直奔主题,她一定尖叫耍流氓;但是你要是不停撩她、不停撩她,撩到她越来越想跟你耍流氓,你就赢了。片子如是,观众被你勾引住了,你的片子就赢了。

 

开头要勾引人

    怎么撩呢?这是一个过程,开头肯定得先勾引住人。其实这是所有人都会重视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每个人上初中、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教给我们,写作文要:凤头、猪肚、豹尾。

凤头的方法有开门见山、引经据典、运用修辞、创设情境、制造悬念、言彼意此、托物起兴。(想了很久,大概也就这些吧,反正就想到了这些)

在做“茅以升炸大桥”的时候,想过好几种开头方式:比如用现在的钱塘江大桥作为开场,表明现在还在服役,显示其高超,倒叙追溯回去来讲故事;比如用炸桥开场,有冲击力,先吸引住观众。

△茅以升(右二)罗英(右一)康益洋行老板康立德,沪杭甬铁路副总工程师怀德好施(左一)在钢梁工地

最后我们选择了断桥的照片作为开场。其实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就是想开头制造一个悬念。第一种的开头过于平淡,第二种的开头是有悬念,但是容易把观众给搞懵了,就属于我前文说的直奔主题了,还没搞清楚状况,情绪点还没有到,就给炸了。最后选择了相对温和的断桥的老照片作为开场,也有悬念,钱塘江大桥还断过?带着这个悬念开始故事的叙述。

△1937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由于大桥已被炸断,日军被阻挡在钱塘江边。

包括时隔一年之后,我做了茅老入党的故事,开头选择用茅老入党申请书里的一句话:是继续在党外还是吸收入党,怎样对党有利,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我就应当怎样做。

这个既有悬念又开门见山,这是讲的一个入党的故事。可是想要入党一般都会写: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茅老却写了这么一段话,他到底想不想入党呢?然后开始故事的叙述。

 

联系采访应该一头扎到底

前面都是说成片的感慨,想再说说做成成片的经过。因为很多人都说联系采访,寻找当事人整个过程有点儿难。

我的采访顺序是这样的:茅以升建大桥炸大桥这个事情,我首先是知道一个大概。

我先联系了杭州市委宣传部,他们告诉我,钱塘江大桥是归上海铁路局管,并不归属地管。

于是,我又联系到了上海铁路局,找到了大桥的具体管理单位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联系上了钱塘江大桥纪念馆馆长钟光明,他给我介绍了整个来龙去脉,那天晚上我和我的同事金坚在工务段的会议室听他讲了一晚上故事。

随后他给我提供了茅以升的小女儿茅玉麟的联系方式,我们联系上之后就去北京拜访了她,采访了她。从她那里我们拿到了《茅以升日记》和《茅以升全集》,当时这两本书都还没有正式出版,她给了我草稿的电子版。

她还给我提供了茅以升的秘书郑淑娟的联系方式;曾经建设大桥的桥工来者佛的女儿来小兰的联系方式(在杭州);并给了我一盘相当原始的35毫米的带子,这里是茅以升和他的助手李文骥1934年到1937年用摄像机拍摄素材的母带(相当珍贵);还有很多很多的老照片。并告诉我,在浙江省档案馆和铁道部科学院档案馆里分别保存了当年建设大桥的很多史料,包括茅以升建设大桥时候的日记与回忆录。

然后我们分别又去了这两个部门,算是还原了整个建设大桥以及炸大桥的始末。而在成片里,我用了很多1934年到1937年的珍贵资料画面,这些画面就来源于那盘35毫米的磁带。

 

我们本可以看到钱塘江大桥的纪录片

我当时在读茅以升日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那就是他在建设钱塘江大桥的时候,用重金从法国买回了一台摄像机,拍摄下了整个钱塘江建桥的全过程。他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后人知道这座大桥是怎么建设的,可以为日后如何修缮提供帮助,并为以后建的桥提供借鉴。

  △1934年到1937年茅以升拍摄钱塘江大桥的录像带

1934年就想到了用摄像机记录建桥的过程,这得是多有心的人才能想到的方法啊!

建国后,他找专人把这12盘带子剪辑成了一个纪录片。后来做了铁道部科学院院长的他,将这12盘带子全部捐赠给了铁道部科学院的档案馆。我当时说,那我就去档案馆找这12盘带子不就好了?茅(玉麟)老告诉我,80年代的时候他们机构改革,带子不知道都扔到哪里去了,后来她觉得放在他们那儿太不懂得珍惜了,就要了回来,就只剩下了这一盘。

我们拿着这一盘带子如获至宝,辗转联系到了新影厂,翻出了这盘带子里面的视频内容,只有前4分钟有用,后面的内容因为年代久远,已经翻不出来了。

当时真的感慨,老科学家们奋死保存下来的资料,就这样被后人轻易就给弄丢了,罪人。后来,茅(玉麟)老将茅以升的《钱塘回忆》手稿和很多钱塘江大桥的图纸都捐给了浙江省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作为特级馆藏珍藏着。

 

今天的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的秘书郑淑娟,采访她时由于她年纪过大,说话基本上前后重复了,唏嘘。

桥工来者佛的女儿来小兰,采访她时,她还是住在钱塘江大桥南岸的城中村七甲村里。

或许很多杭州人不知道,如今钱塘江大桥南岸的海创园、贺田尚城包括还没有拆除的城中村七甲村、八甲村,当时住着的都是建设钱塘江大桥的桥工,而他们之所以能住在这里,也都是茅以升向当时的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申请的。

现在杭州南山路上有一家很有名的西餐店叫BERNINI,这栋房子就是茅以升的旧居,有心人下次走南山路的时候不妨去看看。茅(玉麟)老说她每次去杭州都会到这里坐坐,她很希望能有一天这里可以建个小纪念馆。

预告下:因为做这个报道的缘故,和茅老结缘。在2016年,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我们策划了一个系列报道《誓言》,我再次做了茅以升入党的故事,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是继续在党外还是吸收入党,怎样对党有利,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我就应当怎样做。

说这话时出于什么目的?是想入党还是不想入党呢?到底是怀着怎样一种心情写的入党申请书呢?茅老1989年去世的,他入党的时间是1987年,为什么在89岁高龄才写入党申请书?而且还是这样的口吻。

那个年代每一个人都是当时那个历史的一个侧面,采访的过程也让我感慨不已,预知故事如何?且看下一篇分享。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王夫之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