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3句老子语录原文及翻译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13 08:08:52 admin 阅读:59

导读老子语录赏析 1、老子经典语句解读 (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

老子语录赏析

1、老子经典语句解读

(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3)、(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4)、就现实生活和工作而言,自身的言行就要符合这个人生自然规律之“道”。否则,人就在走恶“道”,而不是走善“道”。比如,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甚至仗势欺人,强人所难,霸道行径显露出来。这种欲望就是违背自然生存规律。

(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6)、(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7)、本文由吉生起名宝宝科学起名改名专业人工服务平台倾情奉献。

(8)、(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9)、(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10)、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3)、(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4)、注释: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德性就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德性就会无限普及。如果只为自己想,那就是不利的。要为国家,为别人而想.。

(15)、赏析: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16)、(感悟)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17)、(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1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

(19)、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20)、军队是不详的器具,不是君子就不要使用该器具,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动用它。

2、老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知人者智。老子首先告诉大家能够认清、看清别人的人是有大智慧的。

(3)、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五十八章》

(4)、(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

(7)、天地有了感情,对饥荒的地方十分怜悯。于是天降馒头,水。这样人会因为懒惰,而失去最基本的能力。走向灭亡。

(8)、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9)、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战国·老聃《老子·八十章》

(10)、(感悟)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自胜者强。只要你掌握了一定方法和规律,战胜别人也许容易,但是战胜自己却很困难,历史上很多大人物都是能战胜对手,而最后败在了自己手上。

(1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3)、《第二十四章》翻译: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16)、慈善之人,才能够勇武。简朴之人,才能够心胸宽广。

(1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8)、(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19)、(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20)、解悟:凡事过犹不及,钱虽然是好东西,但太多了,却未必是好事,因为盗贼已经开始惦记你了。如果身处富贵,却不知布施修善,还骄纵无度,就一定会招来灾祸。

3、老子语录经典

(1)、(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2)、(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本章前面先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反映。上、中、下不是就政治上的等级制度而言,而是就其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而言。“道”的本质隐藏在现象后面,浅薄之士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不被嘲笑就不称其为“道”。

(5)、(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6)、(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7)、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8)、老子很尊重自然规律,这点是大家一致认同的。

(9)、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10)、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能认清别人叫做智,能认清自己才叫明。能够战胜别人叫做有力,能战胜自才叫强。知足的人富有,坚持做下去的人有志向。不失去根基的人能保持长久,虽死而不被遗忘的人才是永生。

(11)、(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12)、(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13)、一句话概括就是大爱无私,这是对万物,百姓最好的方法。

(14)、解悟:越是在意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积聚的财物越多,带来的灾祸也越多。所以,只有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可以长久平安,不会让自己遭受侮辱,置身于险地。

(1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6)、能战胜别人的人,自然是比较有力量有能耐了;但要是能够战胜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强者。其实争强好胜,和别人攀比逞能,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最难能可贵的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提升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强者。

(17)、(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18)、(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1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0)、(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4、《老子》经典语录

(1)、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幻想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6)、(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8)、出自《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解释: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9)、(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10)、(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11)、注释:我从不强迫我门人,学生应该怎么学怎么问?当有所请凝之时,别人教我的,我也将这样教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是老师所强调的,人天教父同等。

(12)、(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1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4)、人道和天道正好相反,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富人资源越多,赚钱就越容易;穷人整日为生活奔波,越是没钱,就越难赚钱。

(15)、(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16)、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8)、然后引用十二句古人说过的话,再用一句话加以归纳:“道”是幽隐无名的,它的本质是前者,而表象是后者。这十二句,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中,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

(1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0)、(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5、老子 语录

(1)、自知者明。每个人都认为很了解自己,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每个人大多数时候都是不了解自己的,所以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控制自己、约束自己,也就是自律。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大家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善之所以为善,因此,从比较上也产生相对的恶与不善的概念。于此同理,有与无,难与易,长短,高下,音声,前与后等等,两极的概念也如是而生…

(4)、圣人其实有时只在必要时期,起到调节作用就行。不必小题大做,干涉百姓的运行规律。看似是仁慈,但实际上对百姓来说太残忍了。

(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6)、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7)、《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8)、无:没有,不存在;未曾发生或出现过的事物。 有:存在,发生过或是出现过的事物。 无中生有: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来。后被人们用以形容那些本来没有,却凭空编造出来的事物。

(9)、大道无名,天下善恶美丑,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一旦有了美的标准,就会搞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来,一旦有了善的标准,就会被恶人利用,成为作恶的挡箭牌。“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纣为长夜之饮,通过之人皆失日”。所以,人要保持一颗清净心、平等心,不要有所偏好,太过偏激,这才是正道。

(1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1)、(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12)、(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13)、(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1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5)、(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16)、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17)、(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18)、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9)、注释:不妄为,则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扰民为治国之本,以无事而取天下才是最高的道德。

(20)、注释: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1)、(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4)、赏析: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解释: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7)、知足者富。并不是指知足常乐,安于现状。而是告诉众生,真正的富有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能摒弃多少自己妄想和私心杂念,对自己有多少认识,只有这样你是真正的富有。

(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9)、(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10)、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1)、解悟:能够了解别人,只能称为机智,能够了解自己,才算真正的明白人。战胜别人,说明你能力比较大,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者。懂得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是真正有志向的人。

(12)、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3)、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5)、(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8)、(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19)、知:知道,明白。 足:满足。 常:经常。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才会时常感到快乐。

(20)、圣人处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处,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6)、《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7)、(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8)、他觉得天地真正的恩泽,就是顺应自然大道,让万物自然生长。而圣人也应该像自然学习。圣人真正的仁爱就是无为而治,给百姓真正的自由,对待百姓公正。让百姓自己发展自己。这样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9)、(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10)、(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11)、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光明磊落,做一个有赤诚相待优良品质的人。

(12)、(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13)、(感悟)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1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5)、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四十六章》

(16)、赏析: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17)、(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18)、如果直接理解起来是:圣人并不仁慈,只把百姓当做没有生命的祭品。但这样理解和老子真正的意思相差很多。

(1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0)、同样,一个人还没有来到世上,“道”也是沒有的,从来到这个世上,随着一天天长大,就开始有思悟,那么“道”就随着长大变化而认识。就会认识天地万物,自然生命,运动变化这些自然规律之“道”。

(1)、(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2)、(感悟)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72句老子精辟短句翻译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