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2句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3-01 09:42:53 admin 阅读:59

导读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1、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50字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热之恶。小人反是。(孔子说:”君子成全...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1、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50字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热之恶。小人反是。(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和这相反。)

(3)、人不能为了竞争而竞争,有些竞争是必须的,有的竞争是可以放弃的,该放手时就放手,今天你成他人之美,明天他人就会成你之美,世界时一个和谐的世界,成人之美是这个和谐世界的最美乐章。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坦荡荡”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不忧不惧”、内省不疚”。相反,“常戚戚”的小人则不得不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担惊受怕,忧虑不已。

(6)、师:真不错,没有一个字读错。那么,《〈论语〉十二章》里哪个字最容易写错?请提醒给其他同学。

(7)、师:这么聪明!选择了一个动词。人活一世其实都是在不断地选择,我们正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完善自我,择其善者而从之。课文中还有一个字出现比较多。我是你们的老师,这个“师”字多不多?

(8)、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本文来源: 鸢都初语   中学语文同步教学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1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热之恶。小人反是。(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和这相反。) 

(12)、可见,诸葛亮的“通才”不是仅仅限于书本,也不局限于某一专业和领域,而是百事皆学皆通,这给我们的现代教育带来很好的借鉴,这就是教师不要以“应试教育”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要多多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向大自然索取知识,才能使自己学到登山涉海的本领。

(13)、② 而时习之(连词,表示顺承,译为“就”)

(14)、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6)、义,情谊或公正合宜的道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认为君子对待人,必以真情谊相交且合乎公正的道理。情谊过重,就会有失公正;公正却冷血无情,那只是个法官,做不了朋友。由此可见,君子之义,必为中庸之义,不偏不倚,情理相衡。几千年前的思想,在现在依旧有可取之处。

(17)、               刘红利孙玉蓉陈丽晖

(1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0)、(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章节并说出理由。

2、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

(1)、第十一章讲学习态度——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2)、复习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以前对此句理解甚浅,虽然也复习但从未“时”习之,不按时。每次都是等到大考时,再一起复习。现在,在爸爸的帮助下,稍微好了点。我看过某心理学家的遗忘曲线图:刚学完时能记住很多内容,但是在学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经过一段时间才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过,此时记住的只剩百分之二十了。因此,按时复习是很重要的。(从心理学理论来证明,有说服力)

(3)、(启示)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4)、教师小结: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凉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生活所剥夺,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的,彬彬有礼的君子。

(5)、分组读,一咏三叹,读出众人交口称赞的气势。

(6)、师:自由朗读课文《〈论语〉十二章》,读后说说这十二章中哪个字最容易读错。(学生朗读)

(7)、第十章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

(8)、(9)  “逝”字的偏旁一般解读为拾阶而上,但我从这句话同样产生了联想,可以比作流水,走过的道路是不能回头的,因此我们要珍惜这随时而逝的时光。孔子的晚年也曾经感叹,说如果自己五十岁就学习《易》,则可以终身无大过了。五十岁已是“知天命”的年龄,孔子还在学习,可见他对时间的珍惜,他要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夺”字的古文写作鸟儿从手中飞走,鸟儿是有生命的,就带有冲破的意义了。换而言之,“夺”字所表现的是指用强力夺取。这种力量大到可以从千军万马中夺取统帅,但却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意志。可见,孔子对自己理想的坚守与无所畏惧。

(9)、郑重声明:本平台旨在助力一线教师日常教学,纯公益性质。所发内容参考了报刊网络等媒体不少名师的创新设计,未能一一致谢,敬请见谅。

(10)、提示:引导学生正确断句、停顿,语速稍慢、语调平和,用音断气不断等方法,读出古文韵味。

(11)、(启示)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12)、师:(板书“笃”字)尤其是志向方面。所以你说到“笃”字,还可以说到“志”字。大家发现没有,十二章里面“志”字出现得多不多?

(13)、“文质彬彬”是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文静而有修养。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这个成语也来自《论语》来自孔子的创造,而且是被孔子作为做人的一种境界提出来的。

(14)、(交流点拨)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15)、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像河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16)、(1)  “乎”“矣”“哉”“也”“夫”均为语气词。“乎”,一般在问句结尾,或反问、或疑问,根据上下文而定。“矣”“哉”“也”不翻译,“也”的用法与《咏雪》一课中“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不同。“焉”有时也可以作为语气词,它的用法则不同,在书上已经有解释了。

(17)、(2)学生观看电影《孔子》片段,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18)、这时就需要自己用心去发现了,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有很多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他们的身上是不是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如果是,那么我们就应该去学习,这样自己的才能与道德就会得到提升。

(19)、师:你到黑板前把“焉”字写上去。(生板书“焉”字)你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生回答)

(2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却”。

3、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100字左右

(1)、关于交友和与人相处,孔子还有一句名言:道不同步相为谋。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其中。

(3)、对于学过的旧知识,你要常去温习它,你将会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你收获的就会更多,你比别人懂得的就会更多,这样在某方面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在这友谊之中,利与义就像天平两端的重物,越稳,越平衡,关系也就越稳定。

(5)、而对于文意的理解,可以通过老师穿插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同样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讲相关的故事,让他们在具体的内容中了解文章的内容。至于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无需讲得过深,从字型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能够释读全文就可以了。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的“好”。因为我们要以学习为乐,要爱学习。好学是我们成就大业的基础。

(8)、(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2)  结合注释,自学各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10)、自古以来的圣贤都认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宽以待人,则不但可以赢得尊敬和友谊,还能尽量不得罪人。 

(11)、处世方法: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或穷困或改变。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等,则主要是说道德修养了。

(13)、(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14)、第三章讨论了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5-40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60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70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为之,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15)、补充材料:孔子曾经在陈蔡之间被围七天,没有粮食吃,跟随的人都饿得站不起来了,但孔子却还在弹琴唱歌。面对弟子的质疑,孔子说出了一番堂堂正正的言论:“君子达(通)于道之谓达(得志),穷于道之谓穷(困顿)。

(16)、《论语》论及人类共同的、亘古不变的核心价值。它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日益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通过传播、熏陶和教育,在时空中蔓延开来。《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对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有利于我们去重新发现乃至建构属于当下的精神家园和文化自信,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更是有着重要意义。经典是值得一生去阅读的,一节课怎么教读都只能是窥其一斑,而难以见其全部。这些《论语》短章,其实大多已被学生熟悉。读《〈论语〉十二章》,选择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教学就由受用的字到受用的句。再次回到文本深处探究,学生对文本的价值与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样,学生的阅读也就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又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加深的过程。而且要求学生背诵名句,对其意义作出贴合自我的解释(即便是稚嫩浅薄的),也是在鼓励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独立思考,选择取舍,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实现经典阅读的意义。

(17)、(3)  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出来)

(18)、(启示)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19)、学习重难点:学会归类,理解深刻含义,并且在生活中实践。

(20)、正巧学校开展《论语》经典国学进校园活动,我选择了《十二章》作为公开课的内容。我选择《论语》是偶然,也是必然。说它偶然是因为正巧学到这课,必然是因为我喜欢《论语》的仁爱思想。

4、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100字

(1)、第一个层次是要好学,也就是说要有主动学习、追求学问的意识。

(2)、(2)完成题目后主动构建本课文言知识思维导图。

(3)、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我们学习的时候要不断向老师求教,多思考才能学会知识。

(4)、生:“饭疏食,饮水”中的“疏”,这个字很容易加一个草字头,课文里边是没有草字头的。

(5)、参考书目:《论语》、《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

(6)、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由此可见,追求高尚的品德,不仅是指对自身品德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来影响他人,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分析这一章,我们就可以发现孔子所强调的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围绕这一追求所展现的方法与态度和对他人的影响。

(7)、《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8)、(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9)、(1)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加深对章节的理解。

(10)、今丘也拘(坚守)仁义之道,以(因为)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因此)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灾难),于丘其幸乎!”这番话之前从没有人说过,之后就成为了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被他们用各种方式实践着。而这些人也构成了中国的脊梁。

(11)、师:“乐之者”中的“乐”是什么意思?以……为乐,这说明什么?学习要很快乐,你就得有兴趣。

(12)、(2)  “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一样,都是代词,所代内容根据文本而定。“学而时习之(代学习的内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学问和事业)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优点),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点)”。

(13)、第一个层次是要好学,也就是说要有主动学习、追求学问的意识。 

(1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5)、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7)、(学生陆续找出其他容易写错的字,如“一箪食”中的“箪”、“贤哉”中的“哉”、“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并解释)

(18)、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母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论语十二章的心得范文篇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十二章中的第一则,我觉得把它放在开头是很好的选择。一句话,说明了三个道理——复习、以学为乐、为人之道(可改用三个句子来概括)。

(19)、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20)、(启示)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5、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20字

(1)、(启示)”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当然,孔子说“文质彬彬”是专对君子而言,因为一个本事再强,品德再高尚的人,如果言行粗野,不懂礼貌,也算不上君子,也无法达到做人的更高境界。 

(4)、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5)、(交流点拨)吃粗粮,饮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

(6)、http://www.xiyuwen.com/Article/6466(建议复制到电脑端访问)

(7)、(1)  以关键字为核心,结合字型理解含义。

(8)、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9)、(3)根据讲解整理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10)、生:我觉得“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字容易解释错误。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2)、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对夫妇的儿子因车祸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机撞人后立刻驾车逃跑了,抓不到他。夫妇俩悲痛欲绝,有人问:“你们恨那个撞死你们儿子的司机吗?”夫妇俩说:“不恨。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儿子命不好。”这一信息传到了司机的耳中,司机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由此可见,宽恕的力量多么强大!

(13)、(2)联系实际说出对自己有帮助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做人修身上的启迪。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

(14)、其实,无论哪朝哪代,痛恨失信、呼唤诚信的声音从来就没有断绝过,正因为如此,那些诚信的故事才会千古流传。那些以诚信为做人之本的人才世代受到景仰。

(15)、什么样的人是小人?什么样的人可称得上君子?谁的脸上也没有贴上标签,似乎让你难以判断。实际上,君子与小人行为方式的对比有时极为鲜明。比如,有的人为利人不惜损己,有人则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有的人对于:成人之美”的事不亦乐乎,有的人则对“成人之恶”的事趋之若骛?? 

(16)、 谈谈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给你带来什么启示?(10分钟)谈后再背读感悟!

(17)、第六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18)、认知目标:进一步熟悉文言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          

(19)、由此可见,懂得中庸,喻于义且喻于利,这才是人与人交流的较好方式,同时,根据一个人对利义的看法,也能略微了解该人的观念。是故,义、利,也是试人石。

(20)、②根据各章蕴含的道理,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

(1)、第十一章是个人修养,强调一个人应坚守志向,矢志不渝。

(2)、这一则对我影响颇深,使我发现了我的两个缺点。我会竭力改正的。论语十二章的心得范文篇三我和父亲一起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通过我自己的理解与父亲的解释,我了解到了《论语心得》的内容以及《论语》的道理。

(3)、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古今中外的所谓“君子”,之所以能够品行正、修养好、境界高,原因在于他们用有一个坦荡的胸怀,因此,才能拥有一个宽广坦荡的人生。

(4)、(7)  在这几句中,“乐”字反复出现。我们看甲骨文与篆文中的“乐”,均是表现了乐器。音乐需要声音纯正,需要音符和谐,这样才能给人带来持续的乐趣。那这一特点如何体现在这几句话中呢?(颜回“不改其乐”,孔子视富贵如浮云,均是因为他们的立身纯正,因此他们的生活尽管穷困,但却是和谐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孔子把追求道德作为自己的乐趣,他坚信这种道德必然实现,因此即使生活穷困也不会后悔。)

(5)、知者加速:根据本课出现的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构建思维导图(每项不少于两个)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应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之)师矣”)

(7)、论(  )语    愠(  )  三 省(  )      惘(   )

(8)、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能让人多学习。

(9)、求甚解,方可提升。虽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我们有时候无法让学生做到一句话读百遍,那何解呢?在理解中背,这样效率更高。学生在逐字逐句的理解后,有利于记忆,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的背诵,更有效。因为前一节课刚学《十二章》第一课时,学生还是背得有点不熟悉,但是,课前学生基本能背诵。在求甚解后,孩子背诵时也就更能领悟孔子的思想。

(10)、三军可夺帅也(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11)、生:“为人谋而不忠乎”的“忠”也容易错,是“竭尽心力”的意思,但我第一次以为是“忠实”的意思。

(12)、③语言流畅的翻译每一章节,并说出每一章节的大致内容。

(13)、以第一章为例,这是《论语》的首章,也是编选《论语》者不会缺少的一章。

(14)、②根据朗读评价要求读课文: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韵味。

(15)、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16)、孔子知道大家心里不高兴,问子路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路说:“也许我们还不够仁吧?人们不能相信我们;也许我们还不够有智慧吧?人们不肯去推行我们的道。”孔子说:“是这样的吗?由,如果仁者一定会让人相信,怎么会有伯夷、叔齐?如果智者的道一定会得到推行,怎么会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了,孔子让子贡(端木赐)进来,问子贡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贡说:“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夫子为何不稍加贬损呢?”孔子说:“赐,良农能种植谷物却不一定能收获谷物,良工的技艺高明却不一定能顺应物理。君子能修其道,却不一定能为世俗所容。现在呢,你不求修道而求为世所容。赐,你的志向并不远大呀!”子贡出来了,孔子让颜回进去,问颜回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虽然这样,夫子推行您的道就是了,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道之不修,是我的耻辱;道已大修而不为天下所用,那是诸侯的耻辱啊。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笑着说:“不错啊,颜家的孩子!假如你有很多钱的话,我可以给你做管家呀。”

(17)、   在语文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愿遇见最美的你!

(18)、  参照注释梳理重点字词,解释“贤”的意思。

(1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曲,弯曲。其,这。

(20)、在当今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位置静止不动,而当某种“动荡”把人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抛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时,许多人就会不知所措。其原因就在于复杂的现实中,单凭一只脚走路是不牢靠的,人必须学会多种生存本领,做一个能文能武德通才,不仅“专业”要精通,其他的“行业”也要能懂能做。 

(1)、这一章从表面上来看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原则及与人交往的态度。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殆”的篆文指一个人站在了高台之上,四周无依无靠,那你说会有什么感觉?(恐惧)因此文中解释为有害的。一个人总是胡思乱想,就会有许多害处。

(4)、孔子就是“凤凰”,这些人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因此都愿意追随他。大家说,这些人是什么人呢?(孔子的学生们)

(5)、第七章是学习方法,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6)、http://www.xiyuwen.com/Article/6466(建议复制到电脑端访问)

(7)、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8)、学习也同样如此,我们对旧知识,要如同给大树修枝一样来整理它,就会发现了规律,新知识也会如树木般长出新枝来。“为”的甲骨文,是指用手牵大象的鼻子,使大象成为驯服的家畜。同样,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也可以成为老师,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0)、师:哦,你提醒大家“殆”是“疑惑”的意思。那么前面这个“罔”呢?

(11)、(启示)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12)、以此为纲,不仅可以把这十二章联系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与前面几篇课文相呼应——如果说前面几篇文章表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到了不同一般的学习收获,那么这一篇则表现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学习的最高目标。

(13)、②运用增删调补换的翻译方法,独立翻译重点语句。

(14)、生:它是“疑惑”的意思,但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以为它是“没有立即”的意思。

(1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6)、(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7)、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他伟大的精神力量。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0)、第四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1)、重视学习是一件好事,但我们现在谈到学习,人们往往狭隘地理解为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甚至就是为了考试出成绩。读了《论语》让我们更一步了解到孔子的学习范围很广,更敬佩他的才华,孔子本人就精通“六艺”,即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驭马车)、书(文学)、数(算法)你看,孔子绝对算得上一个多面手,可谓入可文、出可武。这种学习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第十二章是个人修养,强调达到“仁”需要的条件,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整体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39句讲文明守礼仪手抄报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