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7句道德经原文完整版免费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3-01 09:44:46 admin 阅读:59
道德经原文老版
1、道德经开篇原文
(1)、 视之而弗fu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聞,名之曰希。名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jie,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jiao,其下不昧mei,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
(5)、观察道德经可以发现,道德经,是开悟者才有的语言。一篇,一部,一章,乃至一节,即可独立成语,又有整体逻辑联系。可见,这是老子多次对机说法,久而运用娴熟,又借机整理而成一体。如此深刻的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修道经典,所谓学者或修行没有开悟者,是根本写不出来的。
(6)、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xī xī)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7)、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健之如以慈垣之。
(8)、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国,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9)、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
(10)、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戴颖涛篆刻“不如守中”
(11)、圣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为 刍 狗 。
(12)、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13)、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14)、(对应通行本第九章)注:装的过满而溢出,不如适可而止。汇聚成一群,必不能长期保持。满屋子的金玉,必不能长久守护,富贵而骄傲,自己引来祸患。功德圆满而不执着,才是天道。
(15)、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八 章
(1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sàn),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weí)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jī)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17)、。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18)、简本甲:绝智弃便,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又。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1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wù),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0)、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道德经原文完整版免费
(1)、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二 章
(2)、小国寡民。使有什(shǐ)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ɡ)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yào)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4)、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5)、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7)、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
(8)、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十 四 章
(9)、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1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13)、闻道者日损,是帛书本。通行本用的是为道者日损。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句独立,后世并入此章。)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烘hōng)。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7)、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18)、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19)、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20)、敚穆(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3、道德经原文完整版
(1)、民之不畏威,则大畏将至矣。毋狭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2)、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将征服天下定为人生的目标), 吾见其不得已(我预见他不可能获得成功)。 天下神器(世界是神圣的), 不可为也(不可能让人为所欲为)。 为者败之(为所欲为者必败), 执者失之(执迷不悟者必失)。 故物或行或随(万物有独行的也有群随的), 或嘘或吹(有热血的也有冷血的), 或强或羸(有强大的也有羸弱的), 或载或隳(有天上飞的也有水中游的)。 是以圣人去甚(所以圣人去除一切极端的念想), 去奢(去除一切不切实际的奢望), 去泰(去除一切过度的要求)。
(3)、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4)、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5)、 又有朋友说,成,非指生成,而是指存在;混,仅仅是道存在的状态,混沌状态。这也是理解出现差错。实际而言,道根本没有任何状态。有状态的,一定不是道。
(6)、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
(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8)、我愚人之心也哉,沌(dùn)沌(dùn)兮!
(9)、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
(10)、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11)、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12)、是 以 圣 人 无 为 , 故 无 败 ﹔
(13)、以 道 佐 人 主 者 , 不 以 兵 强 天 下 。
(14)、(对应通行本第二章)注:天下都迷恋的事物,是恶的根源。都偏爱于好的,是不好的根源。有无相生,难易相对生成,长短相比而显现,高下相依而存,音声波动相互应和,时间前后相随。因此圣人皆以无为法而行,行不言之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演绎道却像还没有开始,所为甚大而无所着,成就一切而不占有(无所得)。因不占有(无所得),也就没有失去。
(15)、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6)、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
(1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
(18)、下 德 不 失 德 , 是 以 无 德 。
(19)、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死之徒十有而人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4、道德经原文
(1)、吾 何 以 知 众 甫 之 状 哉 。 以 此 。
(2)、重为轻根(稳重是飘然的根基), 静为躁君(宁静是狂躁的主宰)。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终日行不离辎重(终日行进而不离载重车辆)。 虽有荣观(虽有豪华生活), 燕处超然(却能超然物外)。 奈何万乘之主(无奈有一些拥有万辆马车的国主), 而以身轻天下(只知满足自身欲望而轻天下社稷)。 轻则失本(因轻浮而失去道德跟本), 躁则失君(因狂躁而失去主宰地位)。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5)、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
(6)、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煞人。夫乐煞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煞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
(8)、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chai虺hui蛇弗蜇,攫jue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in牡之會而朘zui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sha,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9)、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1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1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2)、古之善为道者(古时善于修道的人), 微妙玄通(见解微妙而深远通达), 深不可识(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夫唯不可识(夫惟恐言不达意), 故强为之容(故努力为之形容): 豫兮若冬涉川(开始学道者谨慎的象严冬过河), 犹兮若畏四邻(尤其惧怕邻里的干扰), 俨兮其若客(严肃的好象虔诚的客人)。 涣兮若冰之将释(继而他的性格会变的洒脱无羁涣然冰释), 敦兮其若朴(品质会变的敦厚诚恳朴实无华), 旷兮其若谷(心胸会变的旷达开朗虚怀若谷), 浑兮其若浊(意识会经历浑浊及混乱的考验)。 孰能浊以止(如何将这种混乱的杂念止住呢)? 静之徐清(把心静下来漫漫就清澈了)。 孰能安以久(什么方法能保持安静状态长久)? 动之徐生(感悟静极生动带来的生机)。 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持这种方法修道的人不会骄傲自满), 夫唯不盈(正因为他不会骄傲自满), 故能敝而新成(所以才能敝弃陈旧获得更新)。
(13)、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1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5)、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6)、闭其兑,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尘,其解其纷,是谓玄同。
(17)、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mò)身不殆(d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