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6句王阳明的精髓60句话概括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3-19 12:48:24 admin 阅读:59

导读王阳明的精髓60句 1、王阳明精髓40句 (1)、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2)、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从...

王阳明的精髓60句

1、王阳明精髓40句

(1)、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2)、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3)、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王阳明提出了很多理论,有“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到最后还概括出了心学四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但说到底,还是以致良知为核心,不管是知行合一还是格物致知都是致良知的方法,而心外无物则是良知的一种体现。

(8)、我们努力去学习,不停的跨界去掌握未知的世界,但是,有些人未必有很好的效果,表面上看,好像没有遇到真正的良师,没有一个提携自己的贵人。其实,真正的老师和寻觅的贵人就是我们自己,有的时候学会了很多知识,可以解释很多的道理,却忽视了对自己认识。

(9)、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0)、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11)、(译文)性是心的本体,天是行的本源,健全心的基本功能就是健全性的功能。

(12)、从《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中摘取了60句王阳明一生最经典的语录,只要读懂这60就了解了庞杂难懂的心学体系,就读懂了王阳明这个人。

(13)、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14)、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15)、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16)、所以这个“心外无物”,显然不是讨论那些深山里的花花草草、隔壁村的村花是不是存在,而是从人的视角强调,心有多大,天地有多大。如果你心里只有眼前的苟且,那诗和远方就是绝对的“无”。

(17)、(译文)心即是理。天下有没有什么心外的事、心外的理吗?

(18)、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9)、致良知,往最简单了说,其实就是说要学雷锋做好事。当然这个“雷锋”,不是外在的人为塑造的榜样,而是你内心天然知道的是非善恶。

(20)、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2、王阳明的精髓60句话概括

(1)、有些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2)、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6)、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7)、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8)、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9)、猝临盘错,盖非独以别利器,正以精吾格致之功耳。

(10)、释文: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11)、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12)、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13)、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王阳明。

(14)、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禅宗的经典嘴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K“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王阳明的心学也一直被质疑外儒内禅,这里暂且不讨论。

(15)、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16)、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17)、&#x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x——王阳明

(18)、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19)、王阳明平定赣南土匪、宁王朱宸濠叛乱、广西土匪的时候都是用了这句心法,才得以大获全胜。如果自己的心不动,也就不会意动。对手看你的内心是空的,那也就无处着力,无从反击了。而对手只要心一动,你就可以根据他的行动,做出相应的反制措施。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王阳明成为极为优秀的军事家,他一生打仗无数,却从未尝败果。

(20)、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3、王阳明经典十句

(1)、释文: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而收摄不住。

(2)、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3)、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4)、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5)、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之用,不用于商业。)

(6)、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7)、也就是说“山间花开花落”之所以能被我们看到,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那一刻就赋予了这个现象“这层意义”。再直接一点来说,即“万物的意义,由心而起”,也就是所谓的“心无外物,心即理”的通俗解读之一。因“心外无物”,所以“致良知”的表现是“知行合一”儒家孟子提出“人性善”,提出人天生拥有良知良能,但是因为人后天生活中会面对各类欲望的诱惑,导致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被蒙蔽,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即在反省中不断剔除蒙蔽,回归“本心”。当我们的本心不被蒙蔽时,我们就能达到所谓“致良知”境界。这个时候,人就能做到所谓的“知行合一”。

(8)、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9)、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10)、韩寒《后会无期》中有一句话:“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小孩子都知道是非对错,因为人本来就具有知善知恶的本心。但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本心被名利等欲望遮蔽了,就像原本明亮的镜子布满了尘埃。所以大人会看利弊,而不是分对错。

(11)、《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12)、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13)、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14)、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

(15)、上文说过《传习录》是记录阳明先生和弟子之间的问答,以及来往书信的汇总,而古本《大学》就是他们讲课的教材,阳明先生有一篇非常有名的《大学问》,是当时只有真正入门并被认可的弟子才能看到的文章。所以看传习录一定要有本《大学》对照着看。

(16)、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17)、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8)、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19)、不读《大学》看不懂《传习录》。不明《中庸》,懂了《传习录》也没用。

(20)、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4、王阳明最经典的六句话

(1)、王阳明的临终遗言。王阳明卧病在青龙浦的一条轻舟上,当弟子问要说点什么时,他留下这一句话后,溘然长逝。此心光明是他一生的写照,这句话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个人生故事。这短短的八个字,是寓意最深、感情最浓的临终绝笔。至此,王阳明心学照亮后世,同时开启中国文艺复兴的王阳明,走完了他探索、艰难、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2)、换句话说,阳明心学“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是将人自我修养拔高到了“人之本性”的高度,这里的“知”,是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而“行”,不仅要求的是具体行为,更囊括了指导“行为”的“念头”。某种程度上说,王阳明的这种观点,也有批判“心口不一”、“口是心非”、“伪善”等行为的意味。启发:为难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从阳明心学汲取能启发当代人为人处世的智慧,颜小二想说,我们能从王阳明“心外无物”及“知行合一”中了解到,“山花”之所以是“山花”,是我们的“心”赋予了其意义。推而广之,他人的中伤、埋怨,甚至是侮辱,之所以可以对我们造成伤害,在于我们“赋予”了外部世界相关人和事的“伤害”意义。

(3)、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4)、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5)、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6)、语出《传习录》。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意指人生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内心的愿望就会被忽略,心中的梦想就会被埋没,即使走得很顺畅,却不真实,因为少了太多的尝试,哪怕是失败,以及少了太多缘于亲身经历的深切体悟。

(7)、世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8)、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9)、所以,如果只是从物体的有无来理解这句话,就找错路了。从物的角度,人是人、花是花,王阳明不可能连这道理都不懂。

(10)、释文:操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儿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

(1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2)、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13)、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14)、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5)、中央d校教授刘余莉:落实中央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16)、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18句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经典句子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