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2句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3-19 12:48:53 admin 阅读:59
王阳明心学精髓在线听
1、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白话文
(1)、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2)、“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3)、安定情绪,物我两忘,不是什么都不想,死人才什么都不想呢。
(4)、举行放生、火供、烧食、点灯、超度、消灾吉祥法会
(5)、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6)、阳明心学其实可以用几个核心命题串起来理解,主要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7)、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8)、本书内容全面丰富、权威严谨,是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人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精髓的上佳读本。此次新版除修订了原书的部分内容之外,还增加了图文并茂的阳明先生大事年表和珍贵的阳明遗迹图片。
(9)、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0)、先生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11)、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12)、《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个性、最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13)、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14)、释义:一个人,如果能像喜欢美色那样去喜欢行善,像讨厌恶臭的味道一样去讨厌各种恶行,那他就是圣人了。
(15)、至此,宋明理学开始扬帆起航,名家大儒不断诞生,群星璀璨、光彩夺目。邵雍、张载、程颐、程灏,朱熹、陆九渊、林希逸,元吴澄、许衡,陈献章、湛若水、王阳明、朱得之,等等。作为中华文明主流文化的正统儒学,在经历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之后,充分吸收佛道两家的优秀养分,终于迎来了新儒学春天的勃勃生机。
(16)、“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7)、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
(18)、举行浴佛、放生、火供、烧食、点灯、超度、消灾吉祥法会
(19)、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20)、举行粥法会、火供、烧食、点灯、超度、消灾吉祥法会
2、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1)、由“心外无物”出发,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
(2)、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3)、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4)、阳明先生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当中,一个人只需要通过探求自己的内心,就能够发现万物的真理。他的致良知更是强调,人可以不受外在的束缚,只需要通过对内心的一定程度的探求,就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良知,从而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
(5)、本书为畅销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的全新修订版。《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国际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先生写给大众的王阳明通俗传记。冈田先生于六十八岁高龄提笔撰写此书,九十三岁完成,花费了二十五年的心血。
(6)、号称吃透阳明心学的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说,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和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去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来磨练我们的心,提升了我们的灵魂层次,光明了我们的良知。
(7)、作者: (日)冈田武彦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译者: 杨田 / 冯莹莹 / 袁斌 / 孙逢明出版年: 2018-12-20
(8)、然而,不顺道把理学与心学的那些“恩恩怨怨”理清楚,又无法说清楚王阳明的心学。没办法,我就试着通俗地说一说吧。
(9)、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10)、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11)、仕途如一张网,进入后就会被沾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要懂得站在网上看。但也不是不作为,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12)、注意,这个真实的世界是相对于你自己,能够逻辑通恰或者理性通恰的世界。至于你未能或者无法感知到的世界,它在你的感知之外,这就是“心外无物”的意思。
(13)、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14)、“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15)、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16)、解析:这条开示是讲对境实战的,人必须经得起境界的考验,现在这个时代邪淫泛滥,生活中和网上会有各种诱惑,你必须经得起考验,这样才能立得住!对境不动心是内在力量的表现,是需要不断修心后才能达到的境界。毁誉荣辱、各种色情的诱惑皆不稍动其心,以沉着、冷静的态度泰然处之,高度稳定、处危不动、处变不乱,每临大事有静气,必须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千魔不改,万魔不退!诱惑再大,你这里都心如止水、视而不见。上网时很容易遭遇诱惑图片,定力差的戒友,他的视线就粘上去了,然后就陷进去了,开始意淫和找黄了。戒色高手看到诱惑就像没看到一样,心里平静得很,在一次次对境实战中,他的定力变得越来越强。之前有的戒友说要看黄来磨练定力,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因为看黄会导致暗漏,严格来说就算破戒!一位戒友说:“就在第10天早上的时候,欲望非常重,邪念纷飞,怎么断也断不掉,心魔像疯了一样地攻击我,我的脑袋快炸了,最后挣扎了十几分钟,受不了了,最后妥协了,看黄破戒了,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破戒。”一个人破戒可能是遭遇了诱惑,从而起了邪念,也可能是心魔直接入侵,比如一个人独处时,那种邪念就容易冒出来,心魔也会怂恿你去看黄,怂恿你去试,把你拉入怀疑和诽谤。我们必须要学会识破心魔的阴谋诡计,坚定自己的戒色立场,绝不动摇!在实战中感觉自己断念不行,那就要在平时狠下功夫练习断念,断念如断砖,是需要一个练习提高的过程的,看过一位练铁砂掌的师傅,一掌下去五块砖就裂了,人家也是练出来的,每天都在练,那个手掌练得跟熊掌一样,真的下了很大的苦功,最后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感觉他断砖像切豆腐一样容易。戒色高手断念轻松而容易,同样也是练出来的啊!不断练习,功力就会逐步深厚起来。断念就是上阵杀敌,断念就是刺刀见红,戒色最根本的就是要赢得断念实战,在对境时一次次磨练,看看自己是否动心了?不动心是最好的,能够做到念起即断也很不错。要立得住,真的很不容易,你的定力必须足够坚固,像金刚山一般坚固,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阳明先生云:“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拳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必须拿出一股狠劲和拼劲,不能坐以待毙,你必须不顾一切地强大起来,唯有强过心魔才能不破戒,否则就无法摆脱被奴役和蹂躏的悲惨命运。狠狠地学,狠狠地练,狠狠打击心魔!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必须实干、真干、狠干!
(17)、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18)、王阳明在压抑自我、反省己过之后,坚信自己的学说正确明澈——“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他强调以高度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间。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怎样做,最可靠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19)、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20)、他说的良知不是针对某个阶层说的,这就肯定了人类生存的意义,并且肯定了人主观能动性的意义,并且正是阳明这种向内寻找的思路,肯定了我们作为个人存在于集体中的意义。所以他的哲学是关注存在状态中具体的每个个人的哲学(内圣学)。
3、王阳明心学精读
(1)、解析:先生这段话就是在直指本体了,本体这个词我比较喜欢,《传习录》里面讲到:“未发之中即良知也。”又讲到:“天理即是良知。”“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道即是良知。”未发之中即为念头未起之时,也就是离念的灵知,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状态。认识本体太关键了,本体是无念而清醒状态,本体是纯粹的觉知,本体就是你真正的自己,是你的真我。念头不是你,身体不是你,念头是工具,身体是载体。《雪狮的蓝绿色鬃毛》里第三十个故事“诺西的实相启蒙”,这个故事我特别喜欢,简要地分享给大家:诺西隆多是华智仁波切的大弟子。他在野外修行时,与上师学习“大圆满”的理论和修法达二十五年之久。有一次,华智仁波切与几个弟子住在一个野外隐蔽叫做那冲的地方。他习惯每天黄昏时,仰卧着,向上凝视,修大圆满的“凝视天空瑜伽”。那是一个非常殊胜的禅修法门,是要让一个人的心与无尽的虚空合一。有一天,华智又在做这样的禅修时,唤来了就在附近的诺西隆多,华智问他是否还未了悟自心本性,弟子据实回答:“还未。”然后华智说:“不用担心,事实上,没有什么你不懂的。先别管它!”上师咯咯地笑着,然后两人继续修禅。诺西隆多曾重复做过一个梦:梦中,华智仁波切为他解开了一团巨大如山的黑线,在线团中心现出一尊金质的金刚萨埵佛像。有一晚,华智又把隆多叫来了,要他躺在身边。“现在我们要揭开一切了,”他保证道:保持清醒!”他们一起向上凝视,望入浩瀚无边、空无一物的虚空。远处有佐钦寺的狗在叫。华智对诺西隆多说:“亲爱的朋友,你听到狗的叫声吗?”“有!”隆多回答他。“那就对了!”上师大叫道。他又问:“你看到天上的星星了吗?”隆多肯定地回答了。华智叫道:“就是这样!那就是本然具足的觉醒的明觉、佛性。不要看别的地方!”就在那时,黄昏当中,隆多超越对立的智慧之眼打开了,隆多喜极而泣!这个故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这是在浩瀚星空下的开示,星空唯美而震撼,望向星空时头脑里往往是无念的,只是纯粹地看,没有任何念头,这其实就是纯粹的觉知,听也是如此,只是纯粹地听到狗叫,头脑里没有任何念头。大道至简,简单到不可思议,简单到难以置信的程度,只有彻底纯真的心灵才能了解和接受真相。认识本体、觉性后,还需要断念保护,光认识本体还不行,因为念头还会入侵,必须做好断念实战。妄念会遮蔽本体,凡夫都是认妄念为自己,跟着妄念跑,而我们要学会做念头的主人,安住于纯粹的觉知。《修炼当下的力量》中说:“只有当头脑静止下来时,你才能认识本体。”还说道:“所谓自由、救赎和开悟,就是知道你自己是思考者之下的本体、心智噪音下的定静,以及痛苦之下的爱和喜悦。”“本体才是真正力量的唯一源头。”埃克哈特·托利用的是“essence”,译者翻译过来就是“本体”这个词。
(2)、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3)、试着放下一些遥不可及或者成为过去的事物或人,让自己活在当下,王阳明讲过:“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意思是,只要常存养此心,就能经常觉察到心的存在,这就是做学问。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想它有什么益处吗?那些还没到来的事,想它有什么益处吗?这样胡思乱想,只能白白丢失清明的本心。家庭生活也是如此,要活在当下专注眼前的事情,没必要胡思乱想,而且也没必要计较得失,尤其是跟家里人。
(4)、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5)、——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王阳明心学》作者周月亮
(6)、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7)、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8)、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9)、我们可以让消沉的自己变得更加的奋发有为,我们可以让自己焦躁的心变得宁静,我们可以弃恶扬善,我们可以明辨是非。
(10)、王阳明出身名门,二十八岁中进士,三十五岁因替忠臣求情而入狱,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在龙场,他悟出“心即理”,并提出“知行合一”说。后历经诸官之职,先后平定南方匪患、宁王宸濠之乱,立下大功。晚年倡导“致良知”说。王阳明的学说,世称“心学”,五百年来折服了无数中外名人,包括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
(11)、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12)、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13)、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14)、《王阳明心学: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内容简介: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为什么能成为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后世无数王阳明的崇拜者,为什么也能走出精彩人生,成就辉煌事业?这是因为他们无一例外地掌握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
(15)、那么,阳明先生实际上是认可朱子的观点的。那么差异处在哪呢?
(16)、“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17)、——知名作家、《让良知自由:王阳明自画像》作者赵柏田
(18)、(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19)、不信,你可以做一个实验:闭上眼睛,用一分钟在桌子上用手指画一个半圆。你会发现,你在画这个半圆的一分钟内,你心里头的念想、杂念是非常多的,但是你的行为却只有一个:画半圆。这就说明,你知行分离了。
(20)、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更是毫不避讳的在自己的员工面前说:我两次两次创业都将公司带到世界五百强的秘诀,就是知行合一。
4、王阳明心学精髓在线听读
(1)、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没有感知到这个东西,他就是“不存在”。比如,你只有自己感知到了“你爱上了这个美女”,你才能知道“爱是什么滋味”。别人是无法替你感知“你爱上了这个美女的”。
(2)、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应边走边认,边问边走,在路上体认良知,最后必能抵达目的地——良知的光明。一个人最大的无良就是不能尽职,因为它是对良知的背叛,同样也会把人生带入深渊。安心工作、努力工作,方是修行。不仅是事业的路,也是人生的路。
(3)、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4)、周敦颐开辟的理学先河,借鉴佛道的静修、禅悟等合理成分,提出“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念,由此打破了传统儒学不注重对意识领域开发的弊端,第一次以哲学的强大力量开辟探究本源的世界观,让中国人开始拥有了用“终极追问”的哲学思维去认识世界、探究真理的自我意识。
(5)、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6)、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
(7)、这是人为导致的知行分离。知行合不过是让你回归“本来”。
(8)、(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9)、译:人必须经历各种事情的考验、锻炼,才能够立足社会,才能够处变不惊,遇事泰然处理。
(10)、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11)、王阳明如此大胆地告诉你:你所有的知识、道理,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鸟语花香,不过是你感知到的世界,这个被你感知到的世界才是真实世界。
(12)、为了研究阳明心学,冈田武彦曾亲访中国八省区八十余县市,跋涉两万余里。他还亲自捐款并大力募款多次,帮助修复中国境内多处阳明墓和纪念碑亭以及阳明故居等文化遗产,为中国人重新重视、重新认识王阳明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阳明心学及传统文化的发展厥功至伟。
(13)、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4)、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15)、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p8EpssY_G8rXK4-dEJ71g提取码:IQIT 书名: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新修订版)
(16)、王阳明心学精髓真理不在书本上,就在我们的心中
(17)、所以,阳明先生的心学,有助于开发我们那荒芜的心。心学给我们雨露和阳光,让我们的内心不再枯萎,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着丰盈。
(18)、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19)、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20)、王明阳主张“”给人生做减法,要舍去一些东西。”还记得孟子说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无用的身外之物,不必再汲汲地去追求。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念头是一个个的闪过,但有几个能够真正“扎根”?该放下的执念,不妨轻轻放下。给自己定下宏伟人生目标,可能已经把人压的身心疲倦啦,为了遥远渺茫的目标拼命时,却忽视了生活的美好,岂不是可惜?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受尽了命运的折磨,放在平常人身上,可能终日抑郁寡欢。但是王阳明却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龙场的时候,跟着他的随从都相继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无恙。
5、王阳明的心学精髓是什么
(1)、解析:这条也是讲实战,知行合一的关键就是从念头上修,否则知道得再多,把圣贤开示倒背如流,但是却不懂得修心,这样就是“行”的缺失,实战的懦弱和不给力!念头一发动,你就要行动了,把这个邪念给断掉,用先生的话叫“克倒”!你必须有实战的执行力,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理论研究必须结合断念实战,这样才能越戒越好。先生云:“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这些开示都是为了告诉学人一定要注重断念实战!知行合知要深知,行要狠行!前段时间一位戒友说:“戒色必须狠!”我觉得他说得很对,如果你不够狠,你就会沦为念头实战的炮灰!被心魔反复蹂躏,生活在暗无天日的邪淫粪坑!念头实战很残酷,你必须强过心魔!先生在《静心录》里讲到:“杀人须就咽喉上着刀,吾人为学当从心髓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虽私欲之萌,真是红炉点雪,天下之大本立矣。”断念就是杀念,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杀人不算勇者,真正的勇者敢于杀念!杀自己的邪念!杀心魔贼!杀出一条血路!杀出戒色的黎明!憨山大师云:“然所忌者,无勇猛力,不能把断咽喉,不觉相续,则流而不返也。”断念就是要斩断念头的相续,你不觉察,反而跟着念头跑,这样就是认贼作子!敌我不分!阳明先生说过:“用功久,自有勇。”平时要痛下决心练习断念,练之既久,自有斩钉截铁之勇力。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戒色文章提高综合觉悟,关于断念的理论更是要反复学习和研究,深学深悟,融会贯通。
(2)、做儿子的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无法指责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哭泣,怎么可以奉迎他的错误呢!
(3)、——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董平教授
(4)、本书为畅销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的全新修订版。《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国际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先生写给大众的王阳明通俗传记。冈田先生于六十八岁高龄提笔撰写此书,九十三岁完成,花费了二十五年的心血。
(5)、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6)、1934年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法文系,1958年任九州大学教养系教授,196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6年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1972年荣退后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并获“中华学术院荣誉哲士”称号。曾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评议员,东方学会名誉会员、评议员等重要学术职务。主要著作有《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新解》《简素:日本文化的根本》《中国思想的理想与现实》等作品。
(7)、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8)、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9)、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10)、一位国际阳明学者写给大众的阳明心学普及读本。《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深入浅出地描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思想的形成过程,既通俗易懂,又直达精髓。
(11)、——浙江省儒学会执行会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吴光教授
(12)、赏及微劳,则有功者益劝;罚行亲昵,则有罪者益警。
(13)、“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4)、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5)、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16)、释义:反省、悔悟,是克服自身弱点和缺陷的良药,但关键在于反省、悔悟之后还要改正,否则的话,反省、悔悟不仅无用,还会加剧自己的情绪内耗。
(17)、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18)、“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9)、差异出在:从此岸世界的“欲望界”通往彼岸世界的“圣贤界”,这条路该怎么走。
(20)、“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1)、市面上有很多写王阳明的书,绝大部分都是流于平面,缺少立体感。冈田武彦的《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一个突破。本书着力于探讨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师友交往对其思想形成的重大影响。
(2)、许多信服王阳明心学的人,就这样生活在快乐之中,“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也许今天的人们,很难理解我们中国人曾经这样心灵自由的生活过,内心有着如此充盈的感情。
(3)、阳明心学虽然是阳明先生自己独特体验的内心总结,但他的这种体验适用于生活当中的所有人。他那一生当中坎坷的命运,在当时荒凉的贵州龙场,他仿佛看透了一切,他顿悟了,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在苦难面前变得从容。
(4)、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5)、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6)、王阳明对“工作中修行”的解释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除了良知的指示外,心无旁骛。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良知轻而易举就能知道。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7)、我们知道,隋唐之后,被佛道占据优势和上风的局面终于被打破。这个“打破”就是从北宋周敦颐开始的,其中在雩都巡视之后创作的《爱莲说》就是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
(8)、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9)、他是资深学者:先后进行儒释道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其他领域文化研究近20年,现任洙泗书院国学院副院长。
(10)、冈田武彦先生,余尝结识于龙场,其仪态容貌,大有儒者气象。后略有书信往返,或赠书法数帧,今尚悬挂于室内,倾读其书,仰屋兴叹,如晤故人。
(11)、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1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UfIxQO5jL8ZT-lgpJWeg密码:uley书名:王阳明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