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荀子劝学拼音版

发布时间:2023-12-03 12:49:18 admin 阅读:59

导读荀子劝学拼音版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前两句通过对学习环境描写来表达年少读书时应该勤奋,后两句通过头发颜色变化来表达年长时时读书已晚。下面我们...

荀子劝学拼音版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前两句通过对学习环境描写来表达年少读书时应该勤奋,后两句通过头发颜色变化来表达年长时时读书已晚。下面我们来看看劝学古诗带拼音,欢迎阅读借鉴。

劝学古诗带拼音

劝学

sānɡēnɡdēnɡhuǒwǔɡēnɡjī,zhènɡshìnánérdúshūshí。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hēifàbùzhīqínxuézǎo,báishǒufānɡhuǐdúshūch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注释

三更灯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创作背景

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作。

诗文赏析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有关劝学的古诗

1、劝学文

【宋】王安石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勤学感悟】:这首诗的意思是读书不用花钱,却可以使自己学识渊博;读书还要刻苦钻研;贫穷的人读书后就以知识而富足,富有的人读书后就以书而高贵。

2、少年行赠袁养直

【元】戴表元

我昔如君初冠时,见君垂角儿童嬉。

君今长大一如我,但少头上斑斑丝。

诵书如流日千纸,更出清言洗纨绮。

明珠在侧真自失,挟册茫洋吾老矣!

人言四十当著书,春风半负黄公垆。

童奴哂笑妻子骂,一字不给饥寒躯。

儒学无成农已惰,履穷始悔知无奈。

人生少年还易过,请君努力无如我。

【勤学感悟】:黄公垆:亦作“黄公?”。“黄公酒垆”的略称。魏晋时王戎与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后诗文常下“黄公酒垆”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黄公:泛指卖酒者。

关于劝学的古诗句

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7、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8、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示子聿》

1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11、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14、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诗》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17、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1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经典文章】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木直中(zhòng)绳

其曲(qu第一声)中(zhòng)规

揉(róu)

槁(gǎo)暴(pù)

就砺(lì)

参(cān通“叁”)省(xǐng)

知(zhì)明

须臾(yú)

跂(qì)

假舟楫者假(jiǎ)

楫(jí)

生(xìng)非异也

跬(kuǐ)步

骐骥(qíjì)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螯(áo)

蛇鳝(shàn)

朽(xiǔ)

假舆(yú)

善假(jiǎ)于物

朽木不折(zhé)

爪(zhǎo)牙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兴盛。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脚,蟹腿。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失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

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赏析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例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者毫无板滞之感。

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而且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

而在段的结尾部分则归结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就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且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又如第二小段,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而又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这里,荀子从他的“性恶论”观点出发,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恶的,其所以不同于众人,就在于他善于向良师益友学习嘉言懿行,以改变自己的不良天性。

这个“物”字就从“舟楫”“舆马”之类,变成了学习的内容,文字也就逐渐深化了。这里举的两个例子,都是首尾相互照应的,也有一些段落,只在段首揭示该段中心,或者只在段末予以适当概括。总之,目的相同而方式却并不死板。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般都比较难读,荀子这种谨严、朴实的写作方法,对帮助读者掌握各段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十分有效的。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时,他不但用了一些并列的比喻,也用了好些相反相成的比喻,他列举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及“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竟能在地下来去自如,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却连一个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这就表明,“积”与“不积”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

在荀子哲学思想中,“积”字是一个重要观点。荀子认为,要学有所成,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积累。一个人长期耕田(“积耨耕”),就会成为农夫,长期砍砍削削(“积削”),就会成为工匠;长期贩卖货物(“积反货”),就会成为商贾;长期学习礼义(“积礼义”),就会成为君子;圣人也只不过是“人之所积”。这就好像越人安越,夏(中原)人安夏那样,习惯成自然而已。了解了荀子这一思想观点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不难懂得,他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力气,选择那么多比喻,不惮烦地对读者进行谆谆教导。

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善于通过比喻,将议论逐步引向深入。忽视了这一特点,我们就会被众多的比喻弄得眼花缭乱,而理不清文字的脉络。

试以第一段为例。全段除首尾各有一句论断性的话外,其余全部由比喻组成。作者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可改变事物本性,并能使之有所发展。接下来又提出另一个比喻:中绳的直木,经改造后,变成了“其曲中规”的车轮;以后即使晒干枯槁,也不可能再回复到“直”的状态。

这就说明,后天的影响,对改变事物本性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样就把道理的阐述向前推进了一步。然后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引出结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这一段以比喻为主的文字,从提出问题到进行小结,逻辑性是很强的。

荀子《劝学》讲解视频

文章来源:国学堂精选

名家朗诵:荀子《劝学》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木直中(zhòng)绳

其曲(qu第一声)中(zhòng)规

揉(róu)

槁(gǎo)暴(pù)

就砺(lì)

参(cān通“叁”)省(xǐng)

知(zhì)明

须臾(yú)

跂(qì)

假舟楫者假(jiǎ)

楫(jí)

生(xìng)非异也

跬(kuǐ)步

骐骥(qíjì)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螯(áo)

蛇鳝(shàn)

朽(xiǔ)

假舆(yú)

善假(jiǎ)于物

朽木不折(zhé)

爪(zhǎo)牙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兴盛。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脚,蟹腿。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失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

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赏析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例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者毫无板滞之感。

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而且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

而在段的结尾部分则归结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就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且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又如第二小段,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而又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这里,荀子从他的“性恶论”观点出发,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恶的,其所以不同于众人,就在于他善于向良师益友学习嘉言懿行,以改变自己的不良天性。

这个“物”字就从“舟楫”“舆马”之类,变成了学习的内容,文字也就逐渐深化了。这里举的两个例子,都是首尾相互照应的,也有一些段落,只在段首揭示该段中心,或者只在段末予以适当概括。总之,目的相同而方式却并不死板。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般都比较难读,荀子这种谨严、朴实的写作方法,对帮助读者掌握各段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十分有效的。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时,他不但用了一些并列的比喻,也用了好些相反相成的比喻,他列举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及“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竟能在地下来去自如,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却连一个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这就表明,“积”与“不积”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

在荀子哲学思想中,“积”字是一个重要观点。荀子认为,要学有所成,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积累。一个人长期耕田(“积耨耕”),就会成为农夫,长期砍砍削削(“积削”),就会成为工匠;长期贩卖货物(“积反货”),就会成为商贾;长期学习礼义(“积礼义”),就会成为君子;圣人也只不过是“人之所积”。这就好像越人安越,夏(中原)人安夏那样,习惯成自然而已。了解了荀子这一思想观点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不难懂得,他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力气,选择那么多比喻,不惮烦地对读者进行谆谆教导。

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善于通过比喻,将议论逐步引向深入。忽视了这一特点,我们就会被众多的比喻弄得眼花缭乱,而理不清文字的脉络。

试以第一段为例。全段除首尾各有一句论断性的话外,其余全部由比喻组成。作者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可改变事物本性,并能使之有所发展。接下来又提出另一个比喻:中绳的直木,经改造后,变成了“其曲中规”的车轮;以后即使晒干枯槁,也不可能再回复到“直”的状态。

这就说明,后天的影响,对改变事物本性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样就把道理的阐述向前推进了一步。然后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引出结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这一段以比喻为主的文字,从提出问题到进行小结,逻辑性是很强的。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荀子劝学拼音版

一、治学的意义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邪秽在身、怨之所构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阴而众鸟息焉,醯xi酸而蜹rui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君子立身处世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荣辱都是自己品行、德行的象征表示。草木多了才有禽兽居住;林木茂盛了才有樵人提斧来砍树;有大树阴才能供众鸟栖息;酿足够多的醋才能吸引来各种虫子。说出的话可能给自己招致祸患,行为举止不当可能给自身招来侮辱。所以君子谨言慎行,治学上要有所选择:知道什么该学,什么学了会招来祸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u(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蓬麻、白沙与黑沙、槐与芷根,这些都是受环境影响而改变自身的例子,我们常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容悲剧的时候常用"兰艾同焚",形容好的坏的放在一起时说"兰艾同盆、良莠不齐",形容好坏不相容时说"薰莸不同器",君子与小人不能放在一起如同香草同毒草恶草不能在一起。所以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的环境,而且要接近正直淳朴的人远离邪秽。二、治学态度 专一、积德(结于一兮)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乎?瓠hu巴鼓瑟时能让流鱼游出水来听,俞伯牙弹琴时可让远方吃草料的马儿仰起头来听。故好音乐以及好乐师好才华不会被埋没,一定会被伯乐如钟子期发现的。到某座山时,若是那里草木润泽,那山中必藏有玉石,玉石的温润可影响当地草木温润度;到某处山崖时,若是山崖上植物茂盛、又多动物且经冬不枯,那渊泉里必有蛟龙吐珠来供养着整片崖林崖柏。你积了多少德或是造了多少冤孽毒邪哪有不被人察觉的道理呀?三、学习内容与方法与贤师的作用《礼》、《乐》:法而不说(有方法无具体说明)《诗》、《书》:故而不切(久远而不切实际)《春秋》:约而不速(快了而不易理解)老师讲课可与以下几种人: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瞽:盲目行事荀子讲述了先王遗训以及儒家言行积善成德、避灾远祸等,反映了先秦教育重道德轻知识。同时《劝学》结构严谨;论据充足、善于用日常生当论据、旁征博引;运用了大量比喻,增强了文章形象性;铺陈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乐性强;语言犀利透避、说理性强。鉴赏、评价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一)象征性意象(二)比喻性意象(三)描述性意象(四)通感性意象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3.鉴赏作品的语言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1)抒情方法.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2)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1、创作方法:赋、比、兴;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3)用典.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4)风格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苏轼、辛弃疾:豪放柳永、李清照: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谢朓、谢灵运:自然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屈原:雄浑悲壮王安石:雄健高峻陶渊明:淡远闲静王维:恬淡优美王昌龄:雄壮豪迈李贺:雄浑奇特曹操:豪放磅礴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5)修辞: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5.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一,思想感情:考查的主要有三点: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骨圆月——团圆落叶——失意等.3、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第二,内容主旨:考查的主要有: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三、总结、表述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荀子劝学拼音版

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语言环境来确定读音,这是一种基本方法。“zhi朽木不折”中的“折”应该读作zhé,朽木不折拼音:xiǔmùbúzhé。

《现代汉语词典》第1114页“折”shé: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树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而1593页“折”zhé:断,弄断:骨折。这样看来原句中要强调的是你要坚持不懈地做某事才能成功,要有主动性,有“弄”的意味,所以读作zhé。

其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86版)“折”只读zhé(320页),无shé读音。另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相关配套音像资料读“锲而舍之,朽木不要折”的“折”均读zhé,著名朗诵家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的“折”也均读zhé。

扩展资料:

原文选段: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释义:(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锲:用刀雕刻。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用,以,因为。

荀子《劝学》里的一词多义有哪些?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停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隔绝

以为妙绝 《口技》 --------- 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 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横渡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 --------断绝

(2)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杜甫《前出塞》 -------------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强健、强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 -----------------有余、略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触龙说赵太后》 ----------------qiǎng,勉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赤壁之战》---------- 强盛

(3)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借、借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假装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4)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农历十五日

(5)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听见

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见闻、见识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名、出名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用鼻子嗅

劝学拼音版原文荀子

劝学拼音版原文荀子如下:劝quàn学xué君jūn子zǐ曰yuē:学xué不bù可kě以yǐ已yǐ。青qīng,取qǔ之zhī于yú蓝lán,而ér青qīng于yú蓝lán;冰bīng,水shuǐ为wèi之zhī,而ér寒hán于yú水shuǐ。木mù直zhí中zhōng绳shéng,輮róu以yǐ为wéi轮lún,其qí曲qǔ中zhōng规guī。虽suī有yǒu槁gǎo暴bào,不bù复fù挺tǐng者zhě,輮róu使shǐ之zhī然rán也yě。故gù木mù受shòu绳shéng则zé直zhí,金jīn就jiù砺lì则zé利lì,君jūn子zǐ博bó学xué而ér日rì参cān省shěng乎hū己jǐ,则zé知zhī明míng而ér行xíng无wú过guò矣yǐ。故gù不bù登dēng高gāo山shān,不bù知zhī天tiān之zhī高gāo也yě;不bù临lín深shēn溪xī,不bù知zhī地dì之zhī厚hòu也yě;不bù闻wén先xiān王wáng之zhī遗yí言yán,不bù知zhī学xué问wèn之zhī大dà也yě。干gàn、越yuè、夷yí、貉háo之zhī子zǐ,生shēng而ér同tóng声shēng,长zhǎng而ér异yì俗sú,教jiào使shǐ之zhī然rán也yě。诗shī曰yuē:“嗟jiē尔ěr君jūn子zǐ,无wú恒héng安ān息xī。靖jìng共gòng尔ěr位wèi,好hǎo是shì正zhèng直zhí。神shén之zhī听tīng之zhī,介jiè尔ěr景jǐng福fú。”神shén莫mò大dà于yú化huà道dào,福fú莫mò长cháng于yú无wú祸huò。吾wú尝cháng终zhōng日rì而ér思sī矣yǐ,不bù如rú须xū臾yú之zhī所suǒ学xué也yě;吾wú尝cháng跂qí而ér望wàng矣yǐ,不bù如rú登dēng高gāo之zhī博bó见jiàn也yě。登dēng高gāo而ér招zhāo,臂bì非fēi加jiā长cháng也yě,而ér见jiàn者zhě远yuǎn;顺shùn风fēng而ér呼hū,声shēng非fēi加jiā疾jí也yě,而ér闻wén者zhě彰zhāng。假jiǎ舆yú马mǎ者zhě,非fēi利lì足zú也yě,而ér致zhì千qiān里lǐ;假jiǎ舟zhōu楫jí者zhě,非fēi能néng水shuǐ也yě,而ér绝jué江jiāng河hé。君jūn子zǐ生shēng非fēi异yì也yě,善shàn假jiǎ于yú物wù也yě。南nán方fāng有yǒu鸟niǎo焉yān,名míng曰yuē蒙méng鸠jiū,以yǐ羽yǔ为wèi巢cháo,而ér编biān之zhī以yǐ发fā,系xì之zhī苇wěi苕sháo,风fēng至zhì苕sháo折zhé,卵luǎn破pò子zi死sǐ。巢cháo非fēi不bù完wán也yě,所suǒ系xì者zhě然rán也yě。西xī方fāng有yǒu木mù焉yān,名míng曰yuē射yè干gān,茎jīng长zhǎng四sì寸cùn,生shēng于yú高gāo山shān之zhī上shàng,而ér临lín百bǎi仞rèn之zhī渊yuān,木mù茎jīng非fēi能néng长zhǎng也yě,所suǒ立lì者zhě然rán也yě。蓬péng生shēng麻má中zhōng,不bù扶fú而ér直zhí;白bái沙shā在zài涅niè,与yǔ之zhī俱jù黑hēi。兰lán槐huái之zhī根gēn是shì为wèi芷zhǐ,其qí渐jiàn之zhī滫xiǔ,君jūn子zǐ不bù近jìn,庶shù人rén不bù服fú。其qí质zhì非fēi不bù美měi也yě,所suǒ渐jiàn者zhě然rán也yě。故gù君jūn子zǐ居jū必bì择zé乡xiāng,游yóu必bì就jiù士shì,所suǒ以yǐ防fáng邪xié辟pì而ér近jìn中zhōng正zhèng也yě。物wù类lèi之zhī起qǐ,必bì有yǒu所suǒ始shǐ。荣róng辱rǔ之zhī来lái,必bì象xiàng其qí德dé。肉ròu腐fǔ出chū虫chóng,鱼yú枯kū生shēng蠹dù。怠dài慢màn忘wàng身shēn,祸huò灾zāi乃nǎi作zuò。强qiáng自zì取qǔ柱zhù,柔róu自zì取qǔ束shù。邪xié秽huì在zài身shēn,怨yuàn之zhī所suǒ构gòu。施shī薪xīn若ruò一yī,火huǒ就jiù燥zào也yě,平píng地dì若ruò一yī,水shuǐ就jiù湿shī也yě。草cǎo木mù畴chóu生shēng,禽qín兽shòu群qún焉yān,物wù各gè从cóng其qí类lèi也yě。是shì故gù质zhì的dì张zhāng,而ér弓gōng矢shǐ至zhì焉yān;林lín木mù茂mào,而ér斧fǔ斤jīn至zhì焉yān;树shù成chéng荫yīn,而ér众zhòng鸟niǎo息xī焉yān。醯xī酸suān,而ér蚋ruì聚jù焉yān。故gù言yán有yǒu招zhāo祸huò也yě,行xíng有yǒu招zhāo辱rǔ也yě,君jūn子zǐ慎shèn其qí所suǒ立lì乎hū!积jī土tǔ成chéng山shān,风fēng雨yǔ兴xìng焉yān;积jī水shuǐ成chéng渊yuān,蛟jiāo龙lóng生shēng焉yān;积jī善shàn成chéng德dé,而ér神shén明míng自zì得dé,圣shèng心xīn备bèi焉yān。故gù不bù积jī跬kuǐ步bù,无wú以yǐ至zhì千qiān里lǐ;不bù积jī小xiǎo流liú,无wú以yǐ成chéng江jiāng海hǎi。骐qí骥jì一yī跃yuè,不bù能néng十shí步bù;驽nú马mǎ十shí驾jià,功gōng在zài不bù舍shě。锲qiè而ér舍shě之zhī,朽xiǔ木mù不bù折zhé;锲qiè而ér不bù舍shě,金jīn石shí可kě镂lòu。蚓yǐn无wú爪zhuǎ牙yá之zhī利lì,筋jīn骨gǔ之zhī强qiáng,上shàng食shí埃āi土tǔ,下xià饮yǐn黄huáng泉quán,用yòng心xīn一yī也yě。蟹xiè六liù跪guì而ér二èr螯áo,非fēi蛇shé鳝shàn之zhī穴xué无wú可kě寄jì托tuō者zhě,用yòng心xīn躁zào也yě。是shì故gù无wú冥míng冥míng之zhī志zhì者zhě,无wú昭zhāo昭zhāo之zhī明míng;无wú惛hūn惛hūn之zhī事shì者zhě,无wú赫hè赫hè之zhì功gōng。行xíng衢qú道dào者zhě不bù至zhì,事shì两liǎng君jūn者zhě不bù容róng。目mù不bù能néng两liǎng视shì而ér明míng,耳ěr不bù能néng两liǎng听tīng而ér聪cōng。螣téng蛇shé无wú足zú而ér飞fēi,鼫shí鼠shǔ五wǔ技jì而ér穷qióng。《《诗shī》》曰yuē:“尸shī鸠jiū在zài桑sāng,其qí子zi七qī兮xī。淑shū人rén君jūn子zǐ,其qí仪yí一yī兮xī。其qí仪yí一yī兮xī,心xīn如rú结jié兮xī!”故gù君jūn子zǐ结jié于yú一yī也yě。昔xī者zhě瓠hù巴bā鼓gǔ瑟sè,而ér流liú鱼yú出chū听tīng;伯bó牙yá鼓gǔ琴qín,而ér六liù马mǎ仰yǎng秣mò。故gù声shēng无wú小xiǎo而ér不bù闻wén,行xíng无wú隐yǐn而ér不bù形xíng。玉yù在zài山shān而ér草cǎo木mù润rùn,渊yuān生shēng珠zhū而ér崖yá不bù枯kū。为wéi善shàn不bù积jī邪xié?安ān有yǒu不bù闻wén者zhě乎hū?学xué恶è乎hū始shǐ?恶è乎hū终zhōng?曰yuē:其qí数shù则zé始shǐ乎hū诵sòng经jīng,终zhōng乎hū读dú礼lǐ;其qí义yì则zé始shǐ乎hū为wèi士shì,终zhōng乎hū为wèi圣shèng人rén,真zhēn积jī力lì久jiǔ则zé入rù,学xué至zhì乎hū没méi而ér后hòu止zhǐ也yě。故gù学xué数shù有yǒu终zhōng,若ruò其qí义yì则zé不bù可kě须xū臾yú舍shě也yě。为wèi之zhī,人rén也yě;舍shě之zhī,禽qín兽shòu也yě。故gù书shū者zhě,政zhèng事shì之zhī纪jì也yě;诗shī者zhě,中zhōng声shēng之zhī所suǒ止zhǐ也yě;礼lǐ者zhě,法fǎ之zhī大dà分fēn,类lèi之zhī纲gāng纪jì也yě。故gù学xué至zhì乎hū礼lǐ而ér止zhǐ矣yǐ。夫fū是shì之zhī谓wèi道dào德dé之zhī极jí。礼lǐ之zhī敬jìng文wén也yě,乐lè之zhī中zhōng和hé也yě,诗shī书shū之zhī博bó也yě,春chūn秋qiū之zhī微wēi也yě,在zài天tiān地dì之zhī间jiān者zhě毕bì矣yǐ。君jūn子zǐ之zhī学xué也yě,入rù乎hū耳ěr,着zhe乎hū心xīn,布bù乎hū四sì体tǐ,形xíng乎hū动dòng静jìng。端duān而ér言yán,蝡rú而ér动dòng,一yī可kě以yǐ为wéi法fǎ则zé。小xiǎo人rén之zhī学xué也yě,入rù乎hū耳ěr,出chū乎hū口kǒu;口kǒu耳ěr之zhī间jiān,则zé四sì寸cùn耳ěr,曷hé足zú以yǐ美měi七qī尺chǐ之zhī躯qū哉zāi!古gǔ之zhī学xué者zhě为wèi己jǐ,今jīn之zhī学xué者zhě为wéi人rén。君jūn子zǐ之zhī学xué也yě,以yǐ美měi其qí身shēn;小xiǎo人rén之zhī学xué也yě,以yǐ为wéi禽qín犊dú。故gù不bù问wèn而ér告gào谓wèi之zhī傲ào,问wèn一yī而ér告gào二èr谓wèi之zhī囋zá。傲ào、非fēi也yě,囋zá、非fēi也yě;君jūn子zǐ如rú向xiàng矣yǐ。学xué莫mò便biàn乎hū近jìn其qí人rén。礼lǐ乐yuè法fǎ而ér不bù说shuō,诗shī书shū故gù而ér不bù切qiè,春chūn秋qiū约yuē而ér不bù速sù。方fāng其qí人rén之zhī习xí君jūn子zǐ之zhī说shuō,则zé尊zūn以yǐ遍biàn矣yǐ,周zhōu于yú世shì矣yǐ。故gù曰yuē:学xué莫mò便biàn乎hū近jìn其qí人rén。学xué之zhī经jīng莫mò速sù乎hū好hǎo其qí人rén,隆lóng礼lǐ次cì之zhī。上shàng不bù能néng好hǎo其qí人rén,下xià不bù能néng隆lóng礼lǐ,安ān特tè将jiāng学xué杂zá识shí志zhì,顺shùn诗shī书shū而ér已yǐ耳ěr。则zé末mò世shì穷qióng年nián,不bù免miǎn为wèi陋lòu儒rú而ér已yǐ。将jiāng原yuán先xiān王wáng,本běn仁rén义yì,则zé礼lǐ正zhèng其qí经jīng纬wěi蹊xī径jìng也yě。若ruò挈qiè裘qiú领lǐng,诎qū五wǔ指zhǐ而ér顿dùn之zhī,顺shùn者zhě不bù可kě胜shèng数shǔ也yě。不bù道dào礼lǐ宪xiàn,以yǐ诗shī书shū为wèi之zhī,譬pì之zhī犹yóu以yǐ指zhǐ测cè河hé也yě,以yǐ戈gē舂chōng黍shǔ也yě,以yǐ锥zhuī餐cān壶hú也yě,不bù可kě以yǐ得dé之zhī矣yǐ。故gù隆lóng礼lǐ,虽suī未wèi明míng,法fǎ士shì也yě;不bù隆lóng礼lǐ,虽suī察chá辩biàn,散sàn儒rú也yě。问wèn楛hù者zhě,勿wù告gào也yě;告gào楛hù者zhě,勿wù问wèn也yě;说shuō楛hù者zhě,勿wù听tīng也yě。有yǒu争zhēng气qì者zhě,勿wù与yǔ辩biàn也yě。故gù必bì由yóu其qí道dào至zhì,然rán后hòu接jiē之zhī;非fēi其qí道dào则zé避bì之zhī。故gù礼lǐ恭gōng,而ér后hòu可kě与yǔ言yán道dào之zhī方fāng;辞cí顺shùn,而ér后hòu可kě与yǔ言yán道dào之zhī理lǐ;色sè从cóng而ér后hòu可kě与yǔ言yán道dào之zhī致zhì。故gù未wèi可kě与yǔ言yán而ér言yán,谓wèi之zhī傲ào;可kě与yǔ言yán而ér不bù言yán,谓wèi之zhī隐yǐn;不bù观guān气qì色sè而ér言yán,谓wèi瞽gǔ。故gù君jūn子zǐ不bù傲ào、不bù隐yǐn、不bù瞽gǔ,谨jǐn顺shùn其qí身shēn。诗shī曰yuē:“匪fěi交jiāo匪fěi舒shū,天tiān子zǐ所suǒ予yǔ。”此cǐ之zhī谓wèi也yě。百bǎi发fā失shī一yī,不bù足zú谓wèi善shàn射shè;千qiān里lǐ蹞kuǐ步bù不bù至zhì,不bù足zú谓wèi善shàn御yù;伦lún类lèi不bù通tōng,仁rén义yì不bù一yī,不bù足zú谓wèi善shàn学xué。学xué也yě者zhě,固gù学xué一yī之zhī也yě。一yī出chū焉yān,一yī入rù焉yān,涂tú巷xiàng之zhī人rén也yě;其qí善shàn者zhě少shǎo,不bù善shàn者zhě多duō,桀jié纣zhòu盗dào跖zhí也yě;全quán之zhī尽jǐn之zhī,然rán后hòu学xué者zhě也yě。君jūn子zǐ知zhī夫fū不bù全quán不bù粹cuì之zhī不bù足zú以yǐ为wéi美měi也yě,故gù诵sòng数shù以yǐ贯guàn之zhī,思sī索suǒ以yǐ通tōng之zhī,为wèi其qí人rén以yǐ处chù之zhī,除chú其qí害hài者zhě以yǐ持chí养yǎng之zhī。使shǐ目mù非fēi是shì无wú欲yù见jiàn也yě,使shǐ耳ěr非fēi是shì无wú欲yù闻wén也yě,使shǐ口kǒu非fēi是shì无wú欲yù言yán也yě,使shǐ心xīn非fēi是shì无wú欲yù虑lǜ也yě。及jí至zhì其qí致zhì好hǎo之zhī也yě,目mù好hǎo之zhī五wǔ色sè,耳ěr好hǎo之zhī五wǔ声shēng,口kǒu好hǎo之zhī五wǔ味wèi,心xīn利lì之zhī有yǒu天tiān下xià。是shì故gù权quán利lì不bù能néng倾qīng也yě,群qún众zhòng不bù能néng移yí也yě,天tiān下xià不bù能néng荡dàng也yě。生shēng乎hū由yóu是shì,死sǐ乎hū由yóu是shì,夫fū是shì之zhī谓wèi德dé操cāo。德dé操cāo然rán后hòu能néng定dìng,能néng定dìng然rán后hòu能néng应yīng。能néng定dìng能néng应yīng,夫fū是shì之zhī谓wèi成chéng人rén。天tiān见jiàn其qí明míng,地dì见jiàn其qí光guāng,君jūn子zǐ贵guì其qí全quán也yě。

梁启超教你:《荀子》怎么读

  孔子之后,儒家的两大师,当属孟子与荀子。他们都是孔子学说的传人,孟子侧重内在之仁,继承的是孔子的仁义学说;而荀子则侧重于外在之礼,继承的是孔子的礼乐学说。当然了,二人在继承之上又有所发展。梁启超这样说:“读《孟子》之益处在发扬志气,读《荀子》之益处在锻炼心能,二者不可偏废。”那我们应该如何去读这样一本书?

  梁启超以目的为区分,向我们介绍了两种读法:一是为了修养应用,二是为了学术研究。

修养应用

  荀子学说最大的特点,是他提出了性恶论,而他的性恶论的旨趣,在于看重后起的人为作用。也就是后天的学习教育熏染。《劝学》一篇就强调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在荀子看来,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熏染,可以达到善的境界、崇高的道德境界。“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正由于这种人为、主动,梁启超说“读《荀子》最能唤起吾辈之自治力,常常检束自己,不至于松弛堕落。”也就是自我约束的能力。并且,认为读《荀子》可以让人有“人定胜天”的信仰,从而增加勇气。

  另外,荀子的说理文在先秦诸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其特色在于说理清晰、论辩透彻、逻辑严密、思想深邃、理论系统,读这样的《荀子》,可以让自己的思虑缜密,遇事能有决断。

  以上所说,就是修养应用所在。我们应该如何去读此书?梁启超认为,比较好的方法,还是将自己所欣赏的格言警局一一分类摘抄,常常读诵,随时参照于自己的日常。

  比如,有益于治学的,略举几例: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解释: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意思是说学习应该持之以恒。

  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解释:学习的途径没有比接近良师益友更省事了。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荀子·劝学》)解释:君子为学,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体现在仪表举止上,表现在一举一动间。即使是极细小的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解释: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虽然知识很丰厚,也行不通。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解释:聪明而虚心好学,而后才能成才、多才多艺。

  有益于修身的,略举几例: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修身》)解释: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洪涝或干旱而不耕田,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损而不做生意,士君子不会因为贫穷而懈怠于道。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解释:君子修养身心没有比诚更好的。

  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荀子·儒效》)解释:君子致力于思想的修养,而谦让待人;致力于自身道德品质的积聚,而遵循正道。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荀子·儒效》)解释:思想上克制私欲而后才能一心为公,行动上克制性情而后才能有好的品德。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目的就在于了解荀子学术之全系统以及其在学术史上的位置。这样的读法,就要特别注意其中一些篇目。梁启超认为最初应该读《劝学》,观其大概;其后读《性恶》,观其思想根核所在;再然后读《礼论》、《乐论》两篇,再读《正论》、《非十二子》,再读《富国》、《君道》、《王制》,再读《荣辱》、《非相》。这些篇目都需要精读,别的则有所涉及、稍作阅览便可。

  不过梁启超也提出,要彻底了解一家学说,最好还是以某些问题为纲领,将书中的相关语句抄录,比较分析,探索真意。比如《荀子》,就可以提问:何为伪、何为积、何为习,等等。(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施希茜)

更多精彩,为您推荐

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直属单位2017年公开招聘

288件信访举报无一立案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被撤职

中央纪委督办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县(市)委这样落实

历史上的包拯可不只会查案子

华夏文明|读“荀子《劝学》篇原文加译文,”勉励大家勤奋好学!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劝学》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行善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罗嗦;浮躁罗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至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荀子劝学读后感(再读先贤荀子的《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