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莎士比亚是哪国人干什么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是哪国人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影响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2-03 12:50:04 admin 阅读:59

导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是哪国人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影响是什么?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 --- 1616年4月23日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思想家、作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是哪国人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影响是什么?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 --- 1616年4月23日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思想家、作家、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居家办公还是重回办公室?能源危机逼英国人做莎士比亚难题

当地时间8月24日,由于能源费用一路高涨,总部位于伦敦的智库ResolutionFoundation呼吁,英国政府必须为这场波及民生的能源危机提供“极其有力”的支持,否则,民众将陷入危险境地。然而,截至目前,执政党和在野党均未能提出具体且切实的方案。

随着“不满之夏”进入尾声,英国人已经开始操心起了冬天,通勤费、暖气费、电费将侵蚀人们的荷包。

自己的家“待不住”

ResolutionFoundation致力于“改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该智库高级经济学家马歇尔表示,下任新首相必须对那些最弱势的群体提供大量额外支持。

当前,英国能源危机已经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能源咨询公司Auxilione估计,随着成本危机恶化,到明年4月,英国家庭能源账单的年平均价格上限可能会从1971英镑攀升至6089英镑。

连翻三倍,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以收入最高的伦敦地区为例,数据显示,伦敦上班族平均年收入约为4.2万英镑。粗略算下来,至明年,伦敦人差不多要拿出七分之一的年薪来支付能源费。

面临疫情的不确定性,英国人还未彻底从“居家办公”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但高昂的暖气费、电费将在今年冬天把人们纷纷“驱逐”出自己的房屋。

价格比较网站MoneySuperMarket调研了2000位英国民众,结果显示,为了节约家用,有14%(280位)的人计划重新回到办公室工作,在18至24岁的受访对象中,这个数字增加到近四分之一(23%),充分说明了能源危机对年轻人的影响力度。

英国金融服务公司HargreavesLansdown的高级个人理财分析师科尔斯表示,是时候从家里返回到办公室上班了,对于一些群体来说,能源危机足以迫使他们改变工作方式,但在家办公和办公室办公的成本差异也取决于通勤距离。如果一些职员通勤距离较长,通勤费用比居家的能源费用都要高的话,那他们也许会选择继续待在家里。

“(住在郊区)乘坐通勤火车进入伦敦市区的人将比在市区直接乘坐公共汽车的人承担更多的生活成本。同时,现代公寓的取暖成本要比老房子要低得多。”科尔斯说。

根据网站Confused.com2021年的数据,在英国,乘坐火车上班的人平均每周在通勤上花费136英镑,而乘坐公共汽车的人平均每周花费为80英镑,折合成人民币计算,仅一个月的通勤费用就有近2000元的差距。

一些人居家办公的初衷就是为了省钱,“不仅是通勤,还有在商业区吃午餐、晚餐、喝咖啡,以及白天外出活动的杂费,都需要考虑进日常支出当中。”科尔斯说。

科尔斯表示,除了能源上涨之外,一切维持生计的必需品也都在涨价,比如食物,这对极度贫困的人口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他们已经一无所有了”。

科尔斯称,鉴于所有消费都在上涨,大量的居民将会拖欠账单。假设一位低收入工作者是其家庭支出的唯一负担者,那到了明年4月,这些人每月要掏出一半的工资来支付能源费。

尚无解决方案

受能源价格上涨助推,英国明年通货膨胀率将飙升至18.6%,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届时,数百万人将陷入经济困境,能源危机也将持续数年,并可能使英国经济陷入更深的衰退。

英国在野党工党提出了在今年冬天限制能源价格的想法,一项对保守党成员的民意调查发现,85%的参与调查的保守党成员也支持这一想法。

保守党警告称,如果到了冬天,还没有更多的措施帮助人们缓解飞涨的账单,许多人将会“走上街头”。

但截至目前,仅针对能源危机来说,英国政府仍未出台有效方案。

眼下,保守党正忙着推选下一任党首,谜底将在9月5日正式揭开,目前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的呼声较高。在经济主张上,与另一位候选人、前财政大臣苏纳克偏向“提税并向公众发放福利”的政策相比,特拉斯更偏向“降税”这种保守党的传统手法,这也是她在保守党内得人心的原因之一。

除了降税外,特拉斯还倡导水力压裂法(开采油气)和暂停气候变化税,但对大多数英国家庭来说,这些方案只能得到略高于150英镑的帮助,并可能使通胀恶化。咨询公司安永和投资银行高盛都预测,至明年初,英国通胀将超过15%,而英格兰银行本月表示,通胀将在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达到13.4%。

已有不少英国媒体开始批判特拉斯的减税承诺,认为这种方法无法有效应对迅速加剧的危机。

记者:周秭沫

编辑:王哲希

责任编辑:毕丹丹封面制图:毕丹丹

——/好文推荐/——

       

       

莎士比亚是哪国人干什么的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不定是别的国生出来的呢

莎士比亚是哪国人干什么的

威廉·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受洗日)-儒略历1616年4月23日;

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戏剧家的作品。

扩展资料:

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为诗人和剧作家,但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并在20世纪盛名传至亚、非、拉丁美洲三大地区,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像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

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廉·莎士比亚

70年前,一个中国人翻译了莎士比亚的24部戏剧,至今无人超越

“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

这个俘获大文豪歌德的男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

莎士比亚肖像画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尊称他:莎翁。 

莎翁一生创作38部戏剧、155首十四行诗、2首长叙事诗和其他一些诗歌。像是《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你一定不会陌生。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全球各种主要语言,剧本在全球累计演出次数迄今无人能及。没有人会质疑他在文学界的地位。 

为了纪念莎士比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将他的忌日(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他的作品被称为:“俗世圣经”。

没有读过莎士比亚的人,或许会认为他高冷难懂,作品对常人来说遥不可及。

但其实他句句在写生活,句句在写世间最普遍、也最复杂的人性。那些人物经历的,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世俗问题:情感、金钱、利益、交际……

你所有的人生困惑,在他的作品里都能找到解答。 

情话怎么说才动人?莎士比亚说:

“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意把我整个的心魂,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罗密欧与朱丽叶》 

世上最大的难题是什么?莎士比亚说: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雷特》 

人的欲望是个奇怪的东西?莎士比亚说:

“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威尼斯商人》

如果每个人都该读一读莎士比亚,一条君认为这套《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你不可不收。

代表戏剧作品全收录:全套共5册,完整囊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10大悲剧,《错误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暴风雨》等14部经典喜剧。

传世译本全面恢复:底稿来自1947年由世界书局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完全无删改的朱生豪原译本,历经70年时间考验,数千万读者口碑相传。 

Tips:文学上的戏剧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也就是剧本。

《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全套共5册,在一条生活馆购买超划算! 

豆瓣上,读过这套书的朋友们这么说:

典雅的装帧,权威的译本,悲剧喜剧全集,还有什么更好的吗?这应该就是最好的了。(from豆瓣读者:夏瑜) 

莎翁作品首先给人的感觉是浩瀚,出场人物之多、事件之复杂变换、性格之不同、依个人性格地位不同而不同的语言风格……据电子计算机统计,莎士比亚创作的词汇量有29066个。文学史上能在浩瀚处媲美莎翁的让我首先想到的是《红楼梦》的大观园。(from豆瓣读者:原野牧歌) 

无论戏剧如何划分类别,有一种戏剧,叫“莎士比亚戏剧”。无论在文学中戏剧相较于小说、散文、诗歌多么边缘化,有一种文学,叫“莎士比亚文学”。四百年前,它成为高峰;四百年后,我们依然仰望。(from豆瓣读者:阿蕖)

● ●●

大师戏剧代表作24部一次收齐

一套5册,10部悲剧+14部喜剧,都是全球公认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本本经典好看!

悲剧: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罗密欧与朱丽叶》

《裘力斯·凯撒》

《哈姆雷特》

《奥瑟罗》

《李尔王》

《麦克白》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科利奥兰纳斯》

《雅典的泰门》

喜剧:

《错误的喜剧》

《驯悍记》

《维洛那二绅士》

《仲夏夜之梦》

《爱的徒劳》

《威尼斯商人》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无事生非》

《皆大欢喜》

《第十二夜》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终成眷属》

《一报还一报》

《暴风雨》

● ●●

版本+译者双权威忠于原著

这套《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的底稿,是世界书局在1947年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由中国最负盛名的莎翁翻译家朱生豪先生逐字逐句翻译、亲自编辑审定。 

最终历时1年多时间精编精校精排,才得以将朱生豪原译本无删改、原汁原味地再现。

大翻译家朱生豪,从1936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共译悲剧、喜剧、杂剧与历史剧31部,在中文世界的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

他翻译的莎剧,问世70年畅销不衰,发行量达数千万册,被公认为完美再现莎翁神韵、通俗易懂的经典传世译本。

西方文学翻译家苏福忠曾说:

“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一种译本超过朱生豪的译本。”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试读:第二幕第二场

罗密欧:姑娘,凭着这一轮皎洁的月亮,它的银光涂染着这些果树的梢端,我发誓——

朱丽叶: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喜剧《威尼斯商人》试读:第四幕第一场

鲍西娅:你必须从他的胸前割下这磅肉来;法律许可你,法庭判给你。

夏洛克:博学多才的法官!判得好!来,预备!

鲍西娅:且慢,还有别的话哩。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

选自悲剧《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场

王子哈姆雷特发现了叔父弑兄、篡位、夺嫂的阴谋,并以此为剧本,排了一出戏试探国王叔父。

这段经典剧情中有大段的人物对白,朱生豪的译本就像一首优美的长诗,语句工整的程度也令人惊叹,几乎完美地还原了莎翁原作的文学美。

甚至朱生豪先生之子朱尚刚,也首度亲笔作序,6700多字倾情推荐。

● ●●

28幅莎翁题材传世名画

全套收录28幅莎翁题材的世界经典名画,全彩高清印刷。

让你翻开本书,读莎剧,赏名画,仿佛身在剧中。

● ●●

全新设计岂止是美

全新版本的《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不仅封面设计很新颖,精致函套书盒也相当大气。

哪怕随手放进书架,也是赏心悦目的一角。

拆下封皮,露出白色硬壳纹理封面,更有手感。

每一部戏剧,都配有一幅原版复刻图标,共计24幅。

这些经典的手绘插图元素,来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插画师KennyMeadows。

每本书的扉页,你都会惊喜地发现精美的藏书票。

Tips:藏书票是书籍的美化装饰,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下方的拉丁文EXLIBRIS,就是藏书票的意思,表示“属于私人藏书”。

总共5枚,全是英国绘画大师ByamShaw藏书票的复刻版。

因为罕见,更显珍贵。

无气味不反光的环保纸张,视觉柔和,锁线精装方便平摊阅读。

版式清晰悦目,长时间阅读也不易疲劳。

赠品:纪念版莎翁笔记本

每套《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均附赠一本纪念版莎翁笔记本,和书一起放在函套中。

足足192页米白色纸张。

高端环保纸,书写不渗墨。

经典剧目、传世译本、全新设计,这套《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绝对是典藏必备,送人也很有份量。

全套5册,共24部莎翁戏剧代表作

▼ 点这里,你的书架上还缺这套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和爱默生还有巴尔扎克分别是哪里的人还有是干什么的????着急!

莎士比亚是英国人,英国戏剧家和诗人;爱默生是美国人,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巴尔扎克是法国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莎士比亚是哪国人干什么的

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写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英文原名为The Most Excellent and Lamentable Tragedy of Romeo and Juliet,简写为Romeo and Juliet,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悲剧故事并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Arthur 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The Tragicall History of Romeus and Juliet)。剧情故事发生在英国维洛那城。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互相知视,因为两家有着积怨很深的世仇,大有不共载天之势。在一次盛大华丽的宴会上,凯普莱特大人美丽多情的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大人英俊、潇洒的儿子罗密欧一见钟情,罗密欧无法抑制自己对朱丽叶的爱,向她求爱,朱丽叶幸福地拥入了他的怀抱,两个家族的深仇大限阻挡不了爱情的狂潮,花前月下,他们互诉衷肠。来自两个家庭的强烈反对,反而使爱情之火越燃越旺。他们私订终身,并在好心的神父劳伦斯的主持下举行了婚礼,朱丽叶望着身边英俊而多情的罗密欧,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谁知,罗密欧在街上与凯普莱特的侄子提伯尔特相遇,提伯尔特故意挑衅,两人发生了格斗,罗密欧杀死了对方,被逐出维洛那城。 朱丽叶含泪送别了罗密欧,她的心和情已随着罗密欧去了,她丧魂失魄地思念着罗密欧。然而,父亲却逼她忘了这个家族的仇人,嫁给帕里斯伯爵。朱丽叶不敢背叛家族,又不愿意背叛心上人的爱情,她的心被痛苦和矛盾撕咬着,左右为难。好心的芝伦斯神父再次帮助朱丽叶,让她吞服安眠药,以假死来搪塞帕里斯的求婚,拖延时间。 不明真相的凯普莱特一家人信以为真,伤心地为朱丽叶送葬。这时罗密欧悄悄地潜回了维洛那城,他以为朱丽叶真的死了,急急忙忙地赶到墓地,望着安详、苍白、停止了呼吸朱丽叶,他千呼万唤,悲痛欲绝,他无法离开他心爱的朱丽叶,他无法孤独地、没有爱情地活着,他喝下毒药倒在朱丽叶的身边。可不一会儿,朱丽叶的药性过了,她苏醒过来,惊喜地发现心上人就在身旁,但罗密欧告诉他,他快要死了,朱丽叶抱着他,不相信这一切,然而他一点点衰弱下去,朱丽叶不能离开罗密欧,哪怕赴黄泉,他们也不再分离,朱丽叶毅然用短剑结束自己年轻生命。他们拥抱着爱情升入了天国。 一对情人殉情而死。他们的鲜血终于唤醒了两个互相敌视的家族言归于好。

朱生豪君,莎士比亚和宋清如掉到水里你救谁?

今天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我想讲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之所以说他是一个年轻人,因为在三十二岁,他就去世了。

死因是肺结核,很莎士比亚的死法。

这个叫朱生豪的青年,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

1、翻译莎士比亚

2、给宋清如写情书。

这两件事哪一件更伟大一些,我没办法做出评判。

△朱生豪

朱生豪对于莎士比亚的翻译工作大致是在1935年开始的,他身边的参考书,只有一本牛津旧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一部《牛津词典》,一部是世界书局出版的《英汉四用词典》。

他曾在书信中简单记述一天的时间安排,其中就有:“七点半起床,八点钟到局(注:他当时在世界书局工作),十二点半吃饭,下午一点钟到局;办公时间除了尽每天的本分之外,便偷出时间来翻译,查字典……”因在战火中辗转漂泊,他丢过手稿,仅仅是《暴风雨》,他就翻译了三次。

1944年12月,朱生豪去世,他完成了31个剧本的翻译,还有未完成的《亨利五世》译稿。在之后的五十余年中,多个出版社出版了朱生豪的莎士比亚译作(包括虞尔昌、梁宗岱、梁实秋、卞之琳等人补译)的版本。

翻译莎士比亚,朱生豪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放诸今日,仍可谓之最经典的一个。当然,民国时期的人翻译莎士比亚,错误难免,许多前辈有专述,不再赘言。《英汉大词典》第三版主编、我的好基友文冤阁大学士曾经语重心长地教育我,民国人的英文水平,不可盲目崇拜,需要辨别。比如我们都以为徐志摩的英文好,实际上,实在是差,这一点,我是心服口服的。

评论朱生豪的翻译,我自然没有这个资格的。多年前,一位长者曾经说:“如果一个中国人对贝多芬的交响乐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无所知,他就是精神贫儿。”他对于年轻人“还要懂得莎士比亚”的谆谆教诲,我时刻铭记。所以,作为一个小读者,我读了莎士比亚,是朱生豪的译本。我的感觉是,朱生豪的翻译,非常贴近莎士比亚的语气,也不胡乱发挥。

比如《威尼斯商人》第三幕第二场:

Song   Tellmewhereisfancybred,   Orintheheart,orinthehead?   Howbegot,hownourished?   Reply,reply,   Itisengender’dintheeyes,   Withgazingfed;andFancydies   Inthecradlewhereitlies:   LetusallringFancy’sknell;   I’llbeginit,—Ding,dong,bell,   —Ding,dong,bell.  

朱生豪的翻译如此:

  歌   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   还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   它怎样发生?它怎样成长?   回答我,回答我。   爱情的火在眼睛里点亮,   凝视是爱情生活的滋养,   它的摇篮便是它的坟堂。   让我们把爱的丧钟鸣响。   玎!玎!   玎!玎! 

但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另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宋清如,朱生豪的莎士比亚又会是怎样的呢?

也许就没有翻译莎士比亚这件事了。因为朱生豪曾经说过,自己翻译莎士比亚,是想把译著送给宋清如做礼物。当然,也存着要为中国人争气的决心,如他给宋清如的信:

你崇拜不崇拜民族英雄?舍弟说我将成为一个民族英雄,如果把Shakespeare译成功以后。因为某国人曾经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

在朱生豪的信里,宋清如有好多不同的称呼,整理如下:

宋,清如,好人,宝贝,宋儿,好友,澄,小姐姐,澄儿,小亲亲,阿姐,傻丫头,宋姑娘,青女,我们的清如,好澄,好朋友,爱人,老姐,阿宋,亲爱的英雄,姐姐,好孩子,傻子,孩子,好好,小姐,弟弟,老弟,小鬼头儿,婆婆,宋神经,宋家姐姐,挚爱的朋友,青子,二哥,小妹妹,姐,澄哥儿,好姐姐,清如老姐,女皇陛下,澄子,宋宋,妞妞,你这个人,宋千斤,天使,心爱,蠢孩子,清如夫子,宋先生。我读朱生豪写的情书时,刚刚失恋。一开始带着不屑与怨恨的情绪,读每一封,只觉得他在骗人,比如他说:“美丽的女孩,我该如何效劳?”我在书的这边忿忿地说:啊,姑娘,千万别上当啊!

△宋清如真美

然而读着读着,忽然心平静气起来,忘了自己的伤痛,甚至忘了外面的世界,沉浸于他的故事,他的每一个字,说的每一件小事,甚至信上的眼泪,我都观察到了。

我被他的诚心诚意,感动了。

接到你的信,真快活,风和日暖,令人愿意永远活下去。世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人去楼空,从此听不到“爱人呀,还不回来呀”的歌声。    愿你好。

  要是这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    我爱宋清如,因为她是那么好。比她更好的人,古时候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现在绝对再找不到,我甘心被她吃瘪。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所有的恋慕。

这里一切都是丑的,风、雨、太阳,都丑,人也丑,我也丑得很。只有你是青天一样可爱。

太阳、月亮、火炉、钢笔、牛津简明字典,一起为我证明我对于你的忠心永无变更,不胜诚惶诚恐之至,臣稽首。

当然,你们也许最熟悉那一句,那一句被许多鸡汤抄袭过,那一句被许多小说借用过,那一句,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哭了: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朱生豪的情书,有时候幼稚,有时候深沉,有时候质朴,有时候有点狡猾。但都是真诚的,没有卖弄,爱情在笔尖如此流露出来,不做作,不矫情。

这场爱情,他们谈了十年。

△宋清如和朱生豪

真长啊,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何况,朱生豪只活了三十二岁。

他的人生的三分之一,都用来给宋清如写情书了。

而他的朋友们,一直觉得朱生豪,是一个“没有情欲”、沉默寡言的人。

1942年,宋清如三十一岁,朱生豪三十岁。在这之前,宋清如拒绝了多次朱生豪的求婚,但最后,在朋友们的提议下,两位大龄青年结婚了。夏承焘先生给他们的新婚题词是: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信中还有泪

董桥先生曾经回忆说,有人准备给宋清如写一本传记,宋清如听了说:“写什么?值得吗?”问起他们的婚后生活,宋清如只有一句话:

他译莎,我烧饭。

两年的婚姻生活,一句话就全部概括了。

有人说,在朱生豪和宋清如的爱情里,朱生豪是付出更多的那一个。我不太认可。因为我们看不到宋清如的回信,所以只能单方面如此猜度。宋清如是一位有才情的女子,施蛰存先生曾经评价,她的新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坚持下去。婚后,朱生豪也曾邀宋一起翻译莎剧,但宋清如觉得自己的英文不如朱,于是,她甘愿担负起做饭这等琐碎之事,当时物价飞涨,除了做家务,她也做针线活补贴家用。

一个有才情的女子,为了丈夫,甘愿做“灶下婢”,这难道不是爱情吗?

1944年12月26日午后,朱生豪去世了,弥留之际,他最常呼唤的,除了宋清如的名字,还有大段的莎士比亚台词。

△看最后的署名:我叫这个名字

他死了,留下没有完成的《亨利五世》,留下没有出版的180万字翻译稿,留下他的宋清如,留下他们的孩子。

在朱生豪去世之后,宋清如在人世继续活了三十多年。她有未尽的使命。一个人有了使命,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她致力于整理朱生豪的遗稿,致力于抚养他们的幼子,然而在日记里,有这样的诗句,说的是她的无尽相思:

也许是你驾着月光的车轮

经过我窗前探望

否则今夜的月色

何以有如此灿烂的光辉

回来回来吧

与莎士比亚相伴的日子

我并不想假装这是一个完美的故事,只有童话才是完美的。所以,我不想隐瞒,宋清如在后来的岁月里,曾经有过一段情史——和她的同学骆允治。朱尚刚在《诗侣莎魂:我的父母朱生豪、宋清如》一书中说:“我记得有一段时间骆先生常常在课余和假日来看母亲……后来,母亲怀了孕,并且于1951年暑假回常熟乡下生下了我妹妹。”

△宋清如在电视剧《朱生豪》里,扮演自己

宋清如最终没有和骆结婚,很快,她调离了杭高(骆在此工作),调到杭师工作,朱尚刚回忆说,母亲曾考虑过今后与骆走到一起来的事,但后来还是分手了,是什么原因她从来没有对他讲起过。

我无意苛责宋清如,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岁月,她所做的,不过是跟从自己的心而已。后来,她不再提起这段往事,我一直觉得,如果这段感情能够修成正果,也许天国里的朱生豪,会更加高兴吧。他是那么希望她可以获得幸福,就像他曾经写过的——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山河小岁月

周安林|莎士比亚故居里的中国人

第一次去英国回来,与老友唐君聊域外见闻。正当兴头上,唐君冷不丁冒了一句:“去莎士比亚故居了吗?”仿佛一盆冰水当头泼下。我愣了愣,悻悻地回答:“没来得及去。”唐君哂然一笑:“居然连莎士比亚的故居都没去。”那有点怪怪的笑,尤以“居然”二字令我深感蒙羞。——莫非大英博物馆、爱丁堡城堡、湖区……统统加起来,都不及一个莎士比亚故居?但我知道那是一种情结,一种我也本该有的情结。

再次赴英,去莎士比亚故居便是必了的心愿了。莎翁故里斯特拉福特,距我所居留的伯明翰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莎士比亚,这个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独特地位,被公认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在英国人的眼中更是英国文学艺术最光辉的起点和文学领域中民族威望的开创者。19世纪中期,一场全国性的保护运动之后,莎士比亚的出生地——故居被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如今更是开辟为繁华热闹的旅游景区了。

斯特拉福特位于埃文河畔。虽然历经四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小镇中心中世纪风格的网格状街道依然保存完好。景区布局规划为莎士比亚出生地、莎士比亚新宫、霍尔农庄、安妮·海瑟薇小屋、玛丽·雅顿农场等若干个景点。

因为心切,顾不上欣赏小镇的中世纪风情。急匆匆,直奔莎士比亚故居而去。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木屋。1564年4月23日,威廉·莎士比亚出生在这里。(莎士比亚的具体出生日期不详。他是1564年4月26日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福特的圣三一教堂受洗礼。因为通常婴儿出生三天后接受洗礼,所以习惯上把4月23日作为他的生日。)

进入楼房的第一个小房间,曾经是莎士比亚姐姐琼·哈特的房间。穿过这个房间,就是客厅了,莎士比亚的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并曾经做过镇长,一说是议员,不过无论如何是一个有一定地位的受人尊敬的人,因此,这里也许是当年小镇名流常聚集交流的场所。客厅再往里是餐厅,餐厅的边上的房间像个作坊。据说,莎士比亚的父亲曾经是个皮手套工匠,这里曾是他制作并出售皮手套的工场。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年长的管理人员。见我们是中国人,显得格外热情,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通。可怜我只听懂了“Chinese”(中国人)。见我一脸茫然,他指了指楼上又重复了一句“Chinese”。我猜他是告诉我楼上有中国人。我一点都不奇怪,如今的英国满大街都是中国人,在这里遇到中国游客丝毫不足为奇。但他的热情和友善让我如沐春风。

登上狭窄的楼梯,穿过两个房间,就到莎士比亚出生的房间了。房间的四周摆着四个玻璃橱窗,我一眼看到其中一个橱窗里一幅身着明代官服的画像,顿时恍然大悟,刚才楼下管理员说的中国人就是他——明代伟大的文学家汤显祖。这多少让我有点惊喜。据我所知,在英国中国文化遗迹并不多见,除了大英博物馆——那是强盗抢掠的民族耻辱。还有就是刻在剑桥石头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了——那是因了名人行迹。而在莎士比亚的故居摆入中国文化名人,其意义非同一般,恐怕就不仅仅是文化遗迹的陈设而是具有文化交流的韵味了。

国内偶尔也看到一些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比较的文字,正不知道英国人怎么看呢。

不急,先看看另外三个何方神圣?缘何竟然入得莎翁殿堂?

徘徊消磨半日,只识得“MigueldeCervantes”,我猜是米格尔·德·塞万提斯;CharlesDickens”,我猜是查尔斯· 狄更斯。一旁的女儿从我窘态中读出了我的迫切与尴尬。自告奋勇充当翻译为我讲解。

果然,其中一个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作者。进入这里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诙谐、才智和双关语的应用与莎士比亚相似;他的作品也鼓励运用新词汇。莎士比亚可能读过塞万提斯的作品,甚至受到他的影响。

另一个狄更斯,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等都享有很高的世界声誉。但它进入这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而是他对莎士比亚故居的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1838年,狄更斯拜访了莎士比亚的出生地。1874年,这座房子进行公开拍卖时,狄更斯作为领袖人物参与了保护它的活动,筹集资金为国家买下这座房子。

再一个是大卫·盖里克,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演员。1769年,在艾文河畔斯特拉福特,把莎士比亚纪念日搬上舞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莎士比亚节。使得斯特拉福特作为一个朝圣地搬上了地图。  

 女儿虽非专业,但解说的大意应该是不错的。这个不错的大意让我对汤显祖的解说不敢大意。

当代文学家汤显祖(1550—1616)。汤显祖是中国剧作家,他创作的作品在他的身前身后都深受欢迎,极有影响。汤显祖的伟大作品《牡丹亭》写于1598年,常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提并论。这是关于一个年轻女子终日思念一个梦中相遇的男子,最终为爱殉身的故事,在男子爱上了画中女子后,她复活了。在英国和中国几乎没有往来联系的17世纪初期,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作品竟然有如此巧合的相似之处。

这段简短的说明文字。至少有三个重要信息值得关注。其一,汤显祖所具有的世界影响;其二,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在世界文学中具有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比美的崇高地位;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虽然17世纪初东西方几乎封闭隔绝,但对爱情的表现却具有极为相似的共性。由此观之,汤显祖在这里比起前面的三位大师,似乎更具有深厚的文学渊源和更深刻的文化意味。

上学的时候,听外国文学老师讲《哈姆雷特》,说到鬼魂出现的时候,举了《牡丹亭》的例子作比较。当时我有点疑惑,论及鬼魂,《窦娥冤》中的鬼魂的出现不是更为相似吗?但当时听课的兴致压倒了疑惑,也不去深究了。现在想来,老师想要比较的,大约便是在英国和中国几乎没有往来联系的17世纪初期,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作品竟然有“如此巧合的相似之处”。

尽管东西方文化的迥异,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创作理念也大不相同,甚至相反。一个是尊崇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统治西方近两千年的“模仿论”的哲学思辨,追求艺术创作的理真、事真。另一个则秉承自《诗经》以来诗主情、诗言志的文学渊籔追求艺术创作的情真、情至。但这似乎并不妨碍他们在对人性、人情表现上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的灵魂深度开掘上殊途同归。

房龙称赞莎士比亚是“人类心灵的挖掘机手”。我想汤显祖应该也当得起这份荣耀。

生活在晚明时期的汤显祖,身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腐朽的时期之一。他虽胸怀救世大梦,奈何生不逢时,最终不得不从炙手可热的官场流落为剧院伶人。由救世梦的破碎转而为文学中情场儿女圆梦。由盛而衰的际遇让他阅尽人间沧桑、世态炎凉,也催生了他艺术创作重在表现真情,纯情的创作理念。

汤显祖作品的最显著特色,就是用梦这个意象来喻爱情之状态。他的代表作《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均以爱情为题材且均与梦有关,合称“临川四梦”。而四梦之中,又以《牡丹亭》之梦最为奇幻,其奇幻之处就在于他以诗的语言、剧的形式模糊虚实界限,沟通阴阳两界,描绘出勾魂摄魄的人鬼通情的艺术境界。

诚如他在《牡丹亭题记》中所言:“如丽娘者,乃可谓为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真正的爱情,乃人间至情。情之至,可以扭转乾坤,可以改变造化。杜丽娘因执着情愫过深,情结难解而死;因爱的蕴积深厚,而魂交柳郎;得到真爱,死而复生。这惊天动地的生死恋、人鬼情,正是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此巧合的相似之处”。

然而,在莎士比亚的故居列入汤显祖及《牡丹亭》仅仅因为是“巧合的相似之处”吗?我在想,何况,巧合往往是指偶然的有很大的惑然性。且不说世界文学,在中国文学中为爱生生死死的作品比比皆是。其中亦不乏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情节相似的作品。为什么偏偏是汤显祖,是《牡丹亭》,而不是别人别的作品?仅仅用“巧合”和“相似”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来解释似乎显得苍白了。

当然,原因当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诸如相似的艺术形式、相似的表现手法、相似的情节结构、相似的年代甚至两人同一年离世的巧合等等。我想真正深刻的原因应该还在于,在几乎没有往来联系的状态下,两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相似的人类精神世界共相的深刻内涵,即对美好纯真的事物、情感执着追求的人性光辉。地域可以隔绝,文化可以有差异,价值取向可以选择,审美理念可以不同,但执着美好的真情可以超越生死理念却是人类共识。巧合的偶然背后的必然是:崇尚人性美、人情美是人类共同拥有的美好情感和永恒追求。我不由想起了英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史家鲍桑葵的一句名言:“我们毕竟也绝不能忘记。能够不断地向可畏的爱神微笑,的确是一件高贵而文明的事情。可以和莎士比亚媲美而无愧。”

不过在我看来,英国人将汤显祖列入他们视为圣殿的莎士比亚故居,或许还具有超越文学本身的更为深层次的意义。

少年时读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对主人公鲁宾逊可谓是佩服之至,把他奉为传奇式的探险家,渴望有朝一日也能如他般地历险一番。但上大学时再读这部作品尤其是第二部《鲁宾逊·古尔逊在其后的冒险》时,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我无法容忍鲁宾逊登陆中国后,一边走私毒品,一边对中国的丑化和咒骂。尤其难以忘怀的是他那一段对中国人的恶评:

“支那人是和野蛮人并无大别的未开化的异教国民,……他们不过只是无知的肮脏的该受轻蔑的集团或群集。而且隶属于只有管治他们能力的政府……我所说的他们的悲惨和他们贫穷恰好一致。据我看倒是美国赤裸的野蛮人更幸福。野蛮人什么也没有,也什么都不贪欲。而支那人傲慢而无礼,大部分都像乞丐一般龌龊的干活。可是又对面子、排场大大关心,专门在衣物建筑,也在大批佣人奴仆上显摆。如此蠢到极点的人再无二例。只是他们自己全然不知,径自在全世界成为人的轻蔑之的。”

尽管对彼时的同胞亦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慨。亦觉得当引以为戒。但我厌恶那种居高临下的种族主义的傲慢与偏见,更痛恨那种伤人入骨的刻毒。从此,在我的眼中,鲁宾逊就是一个万恶的殖民主义者和可耻的鸦片贩子。笛福的这部作品写于1719年,正是英国人大力开拓海外鸦片市场时期,作品的出版与发行,无疑大大的激励了英国人针对中国的烟土倾销。10年后,清雍正王朝严令禁烟。100多年后,英国人点燃的鸦片战争的孽火,让泱泱天朝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写满了屈辱……

时光再流过100多年后,曾经在英国人眼中如此不堪的中国人,竟然能够在他们视为神圣殿堂的莎士比亚故居里受人朝拜,为世界瞻仰。我不知道这是意味着人类良知的回归,还是对种族主义否定?抑或是对笛福式的殖民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或许我在看到汤显祖画像的瞬间生出的那一份惊喜,恰是潜意识中的一种民族自豪感?

然而,在汤显祖的故国,似乎并没有太多人在意这个“为民族争光”的人。在以诗文为正宗的中国传统文学中,戏剧文学的地位也显得有点卑微。亦有大师对汤显祖及创作颇不以为然,如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认为:“(戏曲)明以后不足取,元曲为活文学,明清之曲死文学也。”“汤氏才思,诚一时之俊。然较之元人。显有人工与自然之别。故余谓北剧南戏限于元代,非过为苛论也。”诚然,艺术审美乃见仁见智之事,无论是非。只是我一直以为评价一个作家的成就,最重要的是看他形成什么样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并贡献哪些新的东西。

情与梦的交融,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学特色不可或缺的要素。从“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唐玄宗到为“一晌贪欢”的南唐后主这样的帝王贵胄,从苏东坡、秦观这样的“天涯倦客”到陆游、辛弃疾这样的英雄豪杰,从李清照这样的名门雅士到柳永这样的市井风流……哪个不因现实中的挫折在梦里寻求慰藉?哪个不将难以实现的理想去梦中追寻?可又有谁能如汤翁般地将现实与梦境融为一体,亦幻亦真、天衣无缝,且挥洒得淋漓尽致,乃至于登峰造极?何也?倒是汤翁自己一语道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牡丹亭》题记)此话虽平直,却深含禅机。别人是以梦寓情、借梦抒情,他却是以梦言事、用梦写真。

说到梦,不能不想到苏东坡,不仅梦在当下,且能梦接千载,那首有名的《永遇乐·天涯倦客》便是。这首词牵扯的是唐代张建封燕子楼旧事,也是一个因爱殉情的故事。

说的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张建封知徐州的故事。这位张大人十分风雅,既好结交文人雅士,又喜收养倡伎——此倡伎非彼娼妓也,乃是指当时从事文艺演出的能歌善舞的女子,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演艺明星吧。于是当时徐州当红的演艺明星关盼盼,便自然而然地被张大人包养起来,住进一座名为燕子楼的小楼。

一天,张大人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宾主洽谈甚欢。酒酣耳热之际,张建封便呼出关盼盼,一番歌舞让客人心荡神驰,遂赋诗赞之。这下可不得了了,关盼盼顿时身价百倍,因为此客便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离开后不久,张建封便去世了,关盼盼也不知下落。直到十年后有人给白居易带来三首诗,内容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小楼独居,情人逝去,人鬼殊途,相思不绝。写得情真意切,苍凉凄婉。诗中有燕子楼三字,勾起了白大诗人十年前徐州之行的记忆。打听之下,这三首诗正是关盼盼之作。原来张建封死后,关盼盼便将自己封闭在燕子楼中,足不出户,一住就是十年。任凭文人骚客、风流才子慕名求见,关盼盼始终牢记张建封情谊,再不肯与人相见。偶有酬答,也只是以诗言志耳。

白居易闻得不仅感慨万千,遂依原韵和诗三首。这三首诗辗转到了盼盼手中,不消说佳人定然是泪眼阑干、唏嘘不已。但要命的是,大约白居易觉得意犹未尽,在三首和诗之后又附了一首七绝。因为是夺命诗,故抄录如下: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有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白大诗人或许只是卖弄才情,关盼盼却痴情女自有痴情意。这首诗分明是说张建封如何如何不惜重金买得绝色美女,尽心调教。然而身死之后,那些身受大恩之人却无人追随而去。大有叹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意。故关盼盼边看边哭,作诗答白居易以表明心迹,并撰一联曰:“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笑白居易不识人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至此绝食,十日后便玉殒香消,随张建封而去了。白郎自是重情义,却误了卿卿性命。虽令人扼腕叹息,却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时光流转,数百年后,苏东波游历此地,夜宿燕子楼,竟然思接千载,穿越时空,梦见前代佳人。不免感慨万千,遂作《永遇乐》词,题曰:“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词中有佳句:“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说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中国传统文化有说不尽的梦。道家庄子的蝴蝶梦,佛家的生死梦,俗世的人生梦。林林总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恍恍惚惚。人道天道佛道,往往浑然难辨,又何须梦觉?汤显祖正是以“梦中之情,何必非真”为圭臬,以其独特的艺术建构和艺术形式,勾销了现实与梦境的真假虚实界限,达到了虚实相生,真假互构的境界。我以为,此乃因为当个人的精神深化为一个内在的宇宙时,他已经宽广到同外在的宇宙合为一体了。

下得楼来,花园中正在表演莎士比亚戏剧片段。高大英俊的男演员和俏丽秀美的女演员,让我一看便知道表演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片段。那场景,我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半夜凉台幽会一幕。那台词想必是:“啊!幸福之夜!但我又心神不宁,/只恐夜中的一切,也许只是梦境。/如此称心快意,怎能梦里成真?罗密欧害怕梦境,因为在他看来,梦里的东西不是真的。这和杜丽娘追求梦想形成鲜明对照。不奇怪——西方人对梦的深刻理解是在此之后数百年的弗洛伊德。

表演结束。演员向观众表示,他们不仅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可以任意点莎士比亚的任何作品。我忽然想,以这两个演员的气质,应该让他们表演《奥赛罗》中奥赛罗与苔丝德蒙娜。那是另外一种因爱的深切而死的悲剧。同样惊心动魄,荡人心魂。

在舞台边上,我看到汤显祖故里江西抚州市送的青铜塑像。上书:“纪念戏剧艺术大师威廉·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位大师相向而立,作交谈状。此时他们会说什么呢?我想,以大师之襟怀他们定当会说:

历史已经翻过,绝学可待续接。

文/图:周安林

莎士比亚是哪国人干什么的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世界最杰出的大文豪.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都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七岁上学,十六岁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二十二岁时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最初在剧场里看马、做杂役,1588年前后开始创作剧本.莎翁一生写下了不可胜数的剧本和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三十七部戏剧、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被同时代的戏剧家称为“时代的灵魂”.而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其十四行诗也被称为奉献给世界的“不朽的绝唱”.1616年,莎翁逝世.巧合的是,他的生卒同为4月25日.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荀子简介100字(如何评价荀子的哲学体系?)